水产利用化学基础

水产利用化学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渡部终五 编
图书标签:
  • 水产化学
  • 水产利用
  • 食品化学
  • 海洋化学
  • 生物化学
  • 食品科学
  • 水产品加工
  • 营养学
  • 化学分析
  • 水质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53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297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7
字数:25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水产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或水产加工流通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水产利用化学基础》译自日本恒星社厚生阁出版的专著《水産利用化学の基礎》,作者为日本学者渡部终五。
《水产利用化学基础》以丰富的数据和图片,从水产品死后生物化学变化、贮藏保鲜以及加工利用过程中成分化学的变化、呈味成分、功能营养、加工种类以及安全控制等方面对水产品化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鱼贝类肌肉死后的变化、水产食物的保鲜、鱼贝类成分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鱼贝类的呈味成分与腥臭味成分、水产食品的营养与功能性、水产食物的烹调特性、水产加工品的种类与特征、水产食物的安全性以及水产食物加工流通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本书可作为水产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或水产加工流通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鱼文化的历史与趋势1
1.2水产品肌肉的特征与保持鲜度的重要性3
1.3鱼类的能量代谢与水产食品的多样性5
1.4水产食品的营养与功能特性6
1.5水产食品的安全性8
引用文献9
参考图书9
第2章水产品肌肉死后的变化10
2.1肌肉的结构和主要组成蛋白质10
2.1.1肌肉组织10
2.1.2肌肉的微细结构12
2.1.3肌肉蛋白质13
2.2死后僵硬22
2.2.1死后僵硬初期22
2.2.2冰温(冷却)收缩23
2.2.3解冻僵硬24
2.2.4淋洗25
2.3生理化学的变化26
2.3.1栖息时的糖代谢26
2.3.2死后的糖代谢以及代谢关联物质27
2.3.3磷酸原的作用29
2.3.4无脊椎动物的糖代谢特征30
2.3.5脂质代谢32
2.3.6微生物的影响32
2.4质构变化33
2.4.1何谓质构33
2.4.2冷藏过程中肌肉破断强度的变化34
2.4.3死后僵硬与硬度的关系35
2.5组织变化36
2.5.1肌原纤维的变化36
2.5.2肌内膜的脆弱化与胶原蛋白纤维的破裂37
2.5.3胶原蛋白的变化39
2.5.4放血对组织变化的影响39
引用文献40
参考图书40
第3章水产品的保鲜41
3.1鲜度评价方法41
3.1.1感官评价方法42
3.1.2生理学方法42
3.1.3化学方法43
3.1.4物理方法44
3.2影响水产品鲜度的因素与水产品保鲜44
3.2.1栖息水温44
3.2.2活鱼运输45
3.2.3暂养45
3.2.4处死方法47
3.2.5贮藏温度49
3.2.6其他因素50
3.2.7微生物的影响51
3.3水产品的冷冻保存52
3.3.1冷冻贮藏的目的52
3.3.2冷冻方法52
引用文献54
参考图书54
第4章水产品成分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55
4.1蛋白质55
4.1.1肌肉蛋白质55
4.1.2冷却(冷冻、解冻)引起的变化56
4.1.3加热引起的变化59
4.1.4盐渍贮藏引起的变化62
4.1.5干燥引起的变化63
4.1.6发酵引起的变化63
4.1.7其他变化64
4.2脂类物质64
4.2.1水产品脂类物质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不稳定性65
4.2.2冰温冷藏、冷冻、解冻引起的脂质变化65
4.2.3加热、干燥引起的脂质变化67
4.2.4盐渍贮藏引起的变化69
4.2.5高压处理引起的变化69
4.3糖类物质69
4.3.1水产品的糖类物质70
4.3.2加工贮藏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70
4.3.3水产品的蛋白多糖72
4.4其他成分74
4.4.1水分74
4.4.2色素74
4.4.3无机物、维生素类79
4.4.4其他微量成分80
引用文献80
参考图书81
第5章水产品的呈味成分与气味成分82
5.1呈味成分的种类与作用82
5.1.1无机盐类83
5.1.2游离氨基酸83
5.1.3多肽84
5.1.4核酸类物质85
5.1.5有机碱85
5.1.6有机酸86
5.1.7糖86
5.1.8脂肪酸及脂质86
5.2呈味成分的分布和季节变化86
5.2.1成长过程呈味成分的变化86
5.2.2呈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87
5.2.3呈味成分的组织性差异87
5.3气味成分的种类和作用87
5.3.1特殊气味87
5.3.2鲜度下降的臭味90
5.3.3热加工气味91
5.4呈味管理91
5.4.1呈味与鲜度91
5.4.2与呈味相关的其他因素92
引用文献95
参考图书95
第6章水产品的营养与功能性96
6.1水产食品的营养96
6.1.1蛋白质96
6.1.2脂质104
6.1.3矿物质110
6.1.4维生素111
6.1.5其他112
6.2功能性食品113
6.2.1保健功能食品113
6.2.2水产食品的功能性116
引用文献117
参考图书117
第7章水产品的烹饪特性118
7.1鱼体的处理118
7.2生食118
7.2.1刺身118
7.2.2漂洗119
7.2.3醋渍120
7.3加热烹饪121
7.3.1加热导致水产品的变化121
7.3.2炖煮122
7.3.3蒸煮122
7.3.4烘烤123
7.3.5法式香煎123
7.3.6油炸124
7.3.7鱼肉丸124
7.3.8腌渍124
7.4鱿鱼及贝类的烹饪124
7.4.1鱿鱼的烹饪124
7.4.2贝类的烹饪125
7.5汤汁126
7.5.1浓缩汤汁的提取方法126
7.5.2水产品的汤品126
引用文献127
参考图书127
第8章水产加工品的种类和特征128
8.1鱼糜制品128
8.1.1鱼糜制品128
8.1.2加工原理128
8.1.3水产鱼糜制品的种类130
8.1.4水产鱼糜制品的评价135
8.2其他食品137
8.2.1加工食品的动向137
8.2.2冷藏和冷冻食品137
8.2.3干制品和盐渍食品138
8.2.4罐头及发酵食品139
8.2.5其他水产加工品143
8.2.6海藻144
引用文献149
参考图书149
第9章水产食物的安全性150
9.1微生物150
9.1.1防止由水产品导致的健康损害150
9.1.2水产品的风险分析151
9.1.3微生物152
9.1.4水生细菌152
9.1.5鱼类细菌153
9.1.6由微生物导致的食物变质153
9.1.7水生微生物对人的危害153
9.1.8食物中毒154
9.1.9细菌性食物中毒154
9.1.10病毒性食物中毒157
9.2过敏158
9.2.1水产品过敏的发生现状与标签标识制度158
9.2.2过敏的发病机理160
9.2.3水产品过敏的本质161
9.2.4鱼水产品过敏原的分析法163
9.2.5水产品过敏的预防方法以及治疗方法163
9.3重金属、内分泌扰乱素164
9.3.1汞164
9.3.2砷165
9.3.3二英类166
9.3.4三丁基锡167
9.4水产品中的毒素168
9.4.1鱼类毒素168
9.4.2贝类毒素172
9.5水产食品的安全保证措施177
9.5.1食品标签177
9.5.2原料品种鉴别178
9.5.3原产地鉴别179
9.6遗传基因重组180
9.6.1基础生物学研究180
9.6.2观赏鱼181
9.6.3养殖鱼的改良181
9.6.4DNA疫苗182
9.6.5结束语182
引用文献183
参考图书183
第10章水产食物加工流通过程的卫生管理185
10.1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185
10.1.1HACCP卫生管理模式185
10.1.2HACCP的原则以及顺序186
10.1.3水产食品的危害分析188
10.1.4应用案例189
10.1.55S管理的推荐191
10.1.6可追溯性食品安全管理办法191
10.2渔业捕捞与流通192
10.2.1消费者对食品卫生的意识192
10.2.2从捕捞到消费者餐桌的流通过程192
10.2.3水产品品质管理的必要性193
10.2.4渔港码头上的品质管理、卫生管理195
10.2.5加工厂以及运输、流通过程的品质管理、卫生管理196
10.2.6非加热水产品的品质管理、卫生管理197
引用文献197
参考图书197

前言/序言

原书前言
日本四周的海域以温带为中心横跨亚热带和亚寒带,大海恩赐着丰富的水产生物资源,日本人自古以来就从水产品中摄取营养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水产品中的动物性蛋白质,还有海藻的矿物质、鱼类肝脏中维生素A等,也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营养素。此外,水产品的种类繁多,不仅丰富了饮食生活,还含有大量的呈味成分。比较有代表性的呈味成分有谷氨酸和肌苷酸,最初分别被发现于海带和鲣木鱼中,就这些呈味成分也是日本走在世界前列,并由日本最先定义的基本呈味成分。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陆续发现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水产蛋白酶分解产物等具有保健功能作用,在国际上刮起一股食鱼热潮。
遗憾的是,除了过度捕捞外,人类活动导致的沿海环境污染、破坏和地球温暖化,使水产生物资源量正在急速下降。自然界的变化对水产生物资源量有很大的影响,尽管人类也在努力改善环境,但是自然界的影响仍然是一个谜团。为了满足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人类正在谋划以养殖业振兴水产产业,但不管如何,如何有效利用水产品是维持和发展水产品健康饮食的重要基础。
为此,必须充分掌握水产生物资源的成分组成及其在食品学上的特性。到目前为止的很多教科书都有关于水产品特性和加工利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由恒星社厚生阁出版的《水产利用化学》,也是在编写本书基本指导方针的框架下完成的著书。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水产品加工利用的信息不断发展,日新月异,要学习这些知识的第一步就要先入门。作为入门书,要把所有的知识浓缩在一本书显然非常困难。因此《水生生态生物化学的基础》可以说是本书的姐妹书,它是从分子水平上介绍水生生物方面生物化学知识的入门书,也可以作为有志于从事水产生物学工作者最需要的一本书。另一方面,本书是以《水生生态生物化学的基础》为根基而撰写的,对于想涉入水产品利用方面专业知识的人群,有必要先看完《水生生态生物化学的基础》。
本书以“水产利用化学基础”为中心,依靠此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归纳撰写。本书设计专栏和解说,目的是尽可能让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尽管如此,仍然还有很多地方难以达到这个初衷。在这一点上希望读者明白本书设计的意图并谅解。本书旨在培育源远流长的食鱼文化传统,包括我们身边对海已经司空见惯的很多话题,在内容上本书都饶有兴趣的介绍,如果读者看完此书,还乐意将手伸向更深层次的专业书,我们就更加喜出望外了。
出版社的小浴编辑在本书的编写和编辑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但是他都非常耐心的应对,最终促成了本书的出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渡部终五
2010年8月

译者前言
日本在水产科学领域的著书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其研究水平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仅仅“水产学系列”书籍,从1973年3月出版的第一册单行本《水生圈的富营养化和水产增养殖》到2016年3月出版的《水产品内源性蛋白酶最新的生化学与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已经出版到了第183册。内容涵盖水产领域的生态环境、养殖科学和加工利用等方方面面,每个单行本针对某个领域专题系统阐述该领域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译者每次有机会到日本都不忘去书店看看是否有最新出版的水产相关书籍,而每次都能有所收获。
2012年1月译者在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生协书店看到了《水产利用化学基础》这本书,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此书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丰富的数据和图片,从水产品死后生理化学变化、贮藏保鲜、加工过程发生的各种生化学的变化,到加工种类、安全控制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产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加工利用过程出现的问题。面对我国水产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而水产利用化学方面的书籍严重匮乏的尴尬局面,一种要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正如此书前言所述,此书的初衷是作为从事水产相关专业的敲门砖,入门书,希望此书能成为水产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从事水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最好的参考书之一。如果您看到此书也有爱不释手的心情,那么不管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付出了多少精力,也觉得这个付出非常有意义。
本书共有10章,其中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9章和第10章由林华娟译,第5章~第8章由毛伟杰译。尽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竭尽全力尽可能将书中的本意全部翻译出来,但是由于饮食文化背景不同,水产品种类的地方性差异大等诸多因素,以及译者专业水平的制约,翻译过程难免出现翻译不到位的现象,译者借此机会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和指正。本书的翻译得到了广东海洋大学章超桦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和上海海洋大学王锡昌教授等水产科学领域专家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此外,本书之所以能够顺利得到翻译和出版,得益于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也表示深深的感谢!
林华娟
2017年2月
探索自然的馈赠:从食材到艺术的无限可能 我们每天都在享用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从餐桌上的珍馐到生活中琳琅满目的物品,无不蕴含着奇妙的化学原理。本书并非直接深入探讨某一个具体领域的化学应用,而是旨在搭建一个通识性的化学知识框架,让我们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我们身边的世界,并激发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第一篇:物质的奥秘——理解构成我们世界的基石 我们生活的世界由无数种物质构成,它们形态各异,性质迥然。理解这些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原子与分子:世界的微观语言 原子: 物质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如同乐高积木,不同的原子组合构成了万物。我们会简要介绍原子结构,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分布,以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根据原子序数排列,揭示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我们将看到,即使是最简单的物质,其背后也隐藏着精妙的规律。 分子: 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独立粒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氧气分子……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分子,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又具有怎样的特性?我们将探索共价键、离子键等基本的化学键类型,理解分子形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例如为什么水是液体而氧气是气体,为什么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 化学键: 连接原子的“粘合剂”。我们将触及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以及键的强度如何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这种理解将帮助我们区分物质的差异,并预测它们可能发生的反应。 元素:自然的“字母表” 元素的定义与分类: 元素是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我们将回顾元素周期表,了解其科学的编排逻辑,例如同族元素(位于同一列)的化学性质相似性,以及同周期元素(位于同一行)的变化规律。我们会看到,自然界中的元素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深刻的规律。 常见元素的性质与应用: 重点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硫、磷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一些基础的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将了解到碳是构成有机物的基础,氧气对生命至关重要,而氮气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却在许多情况下表现得相对稳定。这些元素虽小,却构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 化合物:分子的“乐章” 化合物的形成: 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形成化合物,如水(H₂O)、食盐(NaCl)、二氧化碳(CO₂)等。我们将探讨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理解其分子式如何精确地表达其组成。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 区分这两大类化合物,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研究重点。无机化合物多以矿物质为主,而有机化合物则以碳链为骨架,是生命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 酸、碱、盐: 这些是我们化学学习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我们将介绍它们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pH值的意义,以及酸碱中和反应是如何发生的,这将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例如食物的酸甜苦辣,以及某些清洁剂的工作原理。 第二篇:变化的艺术——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 物质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会相互作用,发生神奇的化学变化。理解这些变化,就是理解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动力。 化学反应的本质: 反应物与生成物: 任何化学反应都涉及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我们将以生动形象的例子,如燃烧、生锈、食物发酵等,来解释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分子重组: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我们将从微观层面解释这一过程,例如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或者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反应速率: 不同的化学反应发生的速度差异巨大。我们将探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物的保存需要减缓其变质的化学反应,而某些工业生产则需要加速目标产物的形成。 能量的魔法: 热效应: 许多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放热反应如燃烧,会产生热量,而吸热反应则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我们将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化学能: 储存与化学键中的能量。我们将探讨化学能是如何被储存和释放的,例如我们通过燃烧木材获取能量,或者生物体通过消化食物释放能量。 催化剂: 加速化学反应但自身不被消耗的物质。我们将介绍催化剂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在生物体内酶的作用,它们极大地提高了生命活动效率。 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传递的“桥梁” 氧化与还原: 这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我们将介绍电子的得失如何定义氧化和还原,并以生动形象的例子,如铁生锈、电池放电等,来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氧化剂与还原剂: 它们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关键角色。我们将理解它们在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驱动能量的转移。 第三篇:物质的联系与应用——化学渗透于生活 化学并非局限于实验室,它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着我们的世界,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溶液与分散系:物质的“融合” 溶液: 均匀混合的物质,如食盐水、糖水。我们将探讨溶液的组成,如溶质和溶剂,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悬浊液与胶体: 与溶液不同,它们中的颗粒物较大,不均匀。我们将通过例子,如牛奶、墨水等,来理解这些分散系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品的乳化技术。 聚合物:构建现代材料的基石 单体与聚合物: 小分子单体连接成大分子聚合物的宏观过程。我们将介绍天然聚合物(如蛋白质、淀粉)和合成聚合物(如塑料、橡胶)的区别。 塑料与合成纤维: 它们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它们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以及为何能广泛应用?我们将简要介绍聚合反应的原理,以及不同聚合物的特性赋予了它们在包装、建筑、服装等领域的广泛用途。 表面化学:界面上的奇妙世界 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受到内聚力作用而形成的收缩趋势。我们将通过日常观察,如水滴的形状、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等,来理解表面张力。 吸附与催化: 物质表面发生的化学过程。我们将了解吸附在许多分离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催化剂在表面发生的反应是如何加速的。 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理念 环境友好: 绿色化学强调在设计化学产品和过程时,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原子经济性: 提高反应中原料原子的利用率,减少废物产生。 可再生资源: 积极利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我们将初步认识到,化学的发展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本书旨在为您打开一扇认识化学的大门,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欣赏物质变化的魅力,并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它并非一本详尽的教科书,而是希望通过清晰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引导读者建立起初步的化学认知,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我们理解了构成我们世界的基石,掌握了变化的神奇艺术,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的馈赠,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严肃刻板,反而带有一种引导者循循善诱的语感。特别是关于[此处想象一个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法规或伦理问题,例如“全球水产品中特定污染物残留的风险评估模型与国际贸易壁垒”]的讨论部分,作者并没有采取批判或说教的态度,而是冷静地列举了多国法规的差异和背后的化学原理差异,这种客观的分析方式让人更容易接受。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手法,比如将[此处想象一个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化学反应或现象,例如“蛋白质热变性过程中的二级结构变化”]比作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下子就将抽象的分子运动具象化了。这种写作技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非化学专业的同行也能快速入门。我感觉这更像是一部由一位经验丰富、且极具教学天赋的行业老兵撰写的“内参”,充满了实战经验的智慧,而非仅仅是理论的堆砌。

评分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怀疑的心态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期待是因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太快了,急需一本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参考书;怀疑则是因为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内容陈旧,很多公式和方法论都停留在上个世纪。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其对[此处想象一个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技术或方法,例如“基于光谱分析技术对水产品品质快速检测的自动化流程设计”]的深入探讨。它没有停留在对传统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如何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来优化检测效率。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对[此处想象一个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环境或工程问题,例如“高密度养殖系统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循环与高效去除工程化方案”]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作者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工程学思维,使得原本偏向基础化学的论述,瞬间具有了宏观的系统性。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查阅一些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这本书为我搭建了一个绝佳的知识框架,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了对整个应用链条的宏观认知。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水产加工领域摸爬滚打的技术人员,我最关注的是那些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点。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它详尽地介绍了[此处想象一个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加工技术,例如“通过酶解技术优化水产品蛋白水解物的功能性肽段的制备工艺”]的全套流程,从底物选择到酶活力的精确控制,再到最终产物的分离纯化,每一个环节的化学参数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此外,关于[此处想象一个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质量控制点,例如“水产冷冻过程中冰晶形成速率对细胞结构损伤的动力学研究”]的化学热力学分析,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以前只是凭经验操作,现在终于理解了背后的化学驱动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怎么做”,更在于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深层次的理解,对于解决生产中的突发问题至关重要。它的实用性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实验参数建议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书名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初翻开来,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微微泛着哑光的质地,摸起来十分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内容上,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定下的基调——“立足应用,深耕理论”。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专业指南。比如,关于[此处请自行想象一个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领域,例如“水产养殖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罗列数据,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清晰地展示了理论是如何指导实际操作的。读到其中关于[此处想象一个不同的、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科学概念,例如“新型螯合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电化学机制”]的论述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前沿实验室,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图谱被解释得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这本书的图表制作水准也是一流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和对比数据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总而言之,从视觉到内容组织,这本书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索引系统做得非常出色,这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是无价的财富。我发现它引用了大量近五年内的顶尖期刊文献,显示了其内容的与时俱进。特别是针对[此处想象一个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分析仪器或方法学,例如“基于高分辨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评估水产品健康状况中的应用潜力”]的最新进展,作者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评价。每章末尾的“拓展阅读”部分,都是一份精心挑选的书单和论文列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从排版和注释风格来看,编者在确保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注重了阅读的流畅性。唯一的小遗憾或许是,对于[此处想象一个与水产化学应用相关但绝不涉及“水产利用化学基础”核心内容的具体跨学科领域,例如“人工智能在水产养殖环境智能调控中的决策支持系统”]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讨论略显保守,略微触及即止。但瑕不掩瑜,这本书无疑是一部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内容充实的参考著作,是该领域专业人士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