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实用,文字通俗易懂,可供土鸡(柴鸡)养殖户、柴鸡养殖场以及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以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1.规模化生态养殖,将科学补饲与放养结合,解决了生态养殖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发展潜力巨大
2.作者跟踪几家成功生态养殖土鸡(柴鸡)的养殖户,书中融入了养殖技巧、经验与关键细节
3.详细解读了果园散养、棉田散养、林地放养、草场放养、山地放养等土鸡(柴鸡)养殖技术方法
4.作者常年在一线指导农户生产,实战经验丰富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我国土鸡(柴鸡)生态养殖的现状和特点,全书分为十章,主要介绍了柴鸡的生物学特性,然后从柴鸡生产的角度,关注细节与注意事项,图文结合详细介绍了柴鸡生态养殖技术、柴鸡的饲料、柴鸡放养调教与场地建设、饲料要求与诱虫等技术以及疫病的预防和常见病的治疗方法等有关内容。本书附有土鸡(柴鸡)成功养殖实例与产品质量认证程序与方法,并有产蛋鸡与育肥鸡的免疫与预防用药程序。
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实用,文字通俗易懂,可供土鸡(柴鸡)养殖户、柴鸡养殖场以及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以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郎跃深,农业培训办公室,高级讲师 执业兽医师,自1990年从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牧医系毕业至今26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生产实践工作,一直奋斗在一线。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土鸡(柴鸡)生态高效养殖概述1
一、生态养殖土鸡(柴鸡)的理由1
二、我国生态放养的现状及前景8
第二章 土鸡(柴鸡)的品种特性和产品特点14
一、土鸡(柴鸡)的特点、性能及习性14
二、土鸡(柴鸡)产品特点30
第三章 放养土鸡(柴鸡)的饲料和饲养标准34
一、土鸡(柴鸡)的饲养标准34
二、放养土鸡(柴鸡)饲料的种类35
三、土鸡(柴鸡)饲料的配制43
第四章 生态放养土鸡(柴鸡)场的选址和建筑与设备48
一、土鸡(柴鸡)放养场址的选择48
二、生态放养土鸡(柴鸡)场的建筑和设备62
三、土鸡(柴鸡)放养的设备77
第五章 土鸡(柴鸡)的雏鸡和育成鸡的培育87
一、育雏前的准备87
二、育雏方式90
三、雏鸡的培育99
四、育成鸡的饲养管理117
第六章 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及土鸡(柴鸡)的生态放养技术134
一、产蛋期的饲养管理134
二、土鸡(柴鸡)放养的具体方法135
三、土鸡(柴鸡)的放养场所类型模式157
四、土鸡(柴鸡)四季放养的注意事项173
第七章 提高土鸡(柴鸡)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181
一、提高土鸡(柴鸡)产品品质的方法181
二、提高土鸡(柴鸡)放养的养殖效益188
第八章 放养土鸡(柴鸡)的防疫和常见病及防治211
一、土鸡(柴鸡)疾病的防疫技术211
二、土鸡(柴鸡)主要疾病的种类以及防治技术231
第九章 土鸡(柴鸡)产品的质量认证包装及运输274
一、生态放养土鸡(柴鸡)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方法274
二、生态放养土鸡(柴鸡)公害农产品认证方法276
三、生态放养土鸡(柴鸡)绿色食品认证方法278
四、生态放养土鸡(柴鸡)有机食品认证方法281
五、土鸡(柴鸡)蛋的保鲜技术284
六、土鸡(柴鸡)蛋的包装288
七、土鸡(柴鸡)蛋的运输289
八、土鸡(柴鸡)活鸡的运输290
第十章 放养土鸡(柴鸡)成功实例292
实例一柴鸡林下跑“高歌”致富曲292
实例二林下养柴鸡生出“金蛋蛋”294
附录一放养土鸡(柴鸡)的免疫程序296
附录二放养土鸡(柴鸡)预防用药的程序299
参考文献300
前言/序言
柴鸡又叫笨鸡、土鸡,具有耐粗饲,觅食性、遗传性能稳定和就巢性强,抗病力强,体形小,抗逆性强,有良好的适应性等特性,肉质鲜美。
柴鸡蛋在城乡市场上非常畅销,且蛋价也高于普通鸡蛋。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户来说,饲养柴鸡的成本又比较低廉,适合家庭养殖。同时,柴鸡养殖技术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而产出的柴鸡蛋又是天然绿色产品,符合人们的食用要求。与一般工厂化蛋鸡养殖相比具有更好的效益,经济价值要高出一倍,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是一个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项目。山区农民如果能够集体合作饲养,成立合作社等,既可以有一定的规模,又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雏鸡到开始产蛋需140~150d,而这期间每只鸡的成本只有大约30元。养殖1000只柴鸡,在一个周期就可获利4万~5万元。
本书是在总结了多年的技术推广、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前后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才终于完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本书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和一些养殖户的实际经验,特别指出的是,青龙县官场乡柴鸡养殖场场长陈伟对于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图片和养殖经验;青龙职教中心的高级讲师孔庆利对文字和图片进行加工处理;职教中心的唐卫斌老师给予大力协助。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感谢。
衷心希望此书能为柴鸡放养人员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同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对于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还恳请广大养殖户、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郎跃深
2017年1月
《土鸡(柴鸡)生态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从事或有意从事土鸡(柴鸡)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的从业者、养殖户、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前沿的养殖技术与疾病防治方案。全书紧密结合当前土鸡(柴鸡)产业发展趋势,以生态、高效、绿色、安全为核心理念,力求为读者打造一份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专业指南,助力提升土鸡(柴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性。 第一部分:土鸡(柴鸡)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土鸡(柴鸡)从育雏到成鸡出栏全过程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涵盖了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环境控制、营养调控等多个维度,旨在帮助养殖户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最大化生产效益。 第一章:土鸡(柴鸡)品种选择与特性分析 重要土鸡(柴鸡)品种介绍: 详细介绍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土鸡(柴鸡)品种,如麻鸡、乌鸡、三黄鸡、萧山鸡、丽水绿壳蛋鸡等。 品种特性对比与选育依据: 从生长速度、产蛋性能、肉质风味、抗病性、适应性、饲养周期等多个方面,对不同品种进行深入分析和对比,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品种选择依据。 地方优良品种的挖掘与开发: 探讨如何保护和利用地方优良土鸡(柴鸡)品种资源,以及在规模化养殖中进行品种改良和优化的可能性。 新品种、新配套系的介绍: 关注行业前沿,介绍最新培育出的、具有更高生产性能或更优良品质的新品种、新配套系及其应用前景。 第二章:育雏期管理要点与技术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育雏室的清洁消毒、保温设备的检查调试、饲养用具的准备、雏鸡运输与入舍等。 温度、湿度与通风的控制: 详细阐述育雏期各阶段对温度、湿度、通风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调控,预防“瘫鸡”、“感冒”等常见问题。 饲喂管理: 介绍育雏期不同阶段的饲料配方、饲喂量、饲喂频率,以及如何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促进雏鸡早期生长发育。 弱雏、病雏的识别与处理: 强调对雏鸡生长状况的细致观察,及时识别和处理弱雏、病雏,减少死亡率。 早期免疫接种: 讲解育雏期必须进行的疫苗接种项目、时间、程序以及注意事项,为雏鸡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第三章:青年鸡与育成期饲养管理 饲养密度与空间要求: 根据土鸡(柴鸡)的生长阶段,科学规划饲养密度,保证充足的活动空间,促进鸡群健康成长。 饲料转化与营养需求: 分析青年鸡和育成期土鸡(柴鸡)的营养需求变化,推荐适宜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方案,提高饲料利用率。 环境卫生与疾病预防: 强调此阶段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 光照管理: 探讨不同饲养模式下光照时间、强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光照调控鸡群的生理机能。 行为观察与健康评估: 引导养殖户通过观察鸡群的采食、饮水、活动、粪便等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四章:成年鸡(产蛋鸡/肉鸡)高效饲养管理 产蛋期管理: 产蛋鸡的营养需求与饲料调控: 详细介绍产蛋期鸡的能量、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需求,提供不同产蛋阶段的饲料配方建议。 产蛋环境的优化: 包括产蛋箱的设置、产蛋时间的管理、光照的延长与强化等,以提高产蛋率和蛋品质。 产蛋后期管理: 探讨产蛋后期如何调整饲料和管理,延长产蛋高峰期,减少淘汰率。 肉鸡期管理: 肉鸡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 推荐不同生长阶段(如7-28日龄、28-上市日龄)的饲料配方,注重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平衡。 生长促进与肉质提升: 探讨如何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如精细化饲喂、适度应激处理等,促进肉鸡快速生长,并提升肉质风味。 上市前管理: 介绍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如停药期、采食量的调控等,确保上市产品安全合规。 第五章:生态养殖模式与环境保护 林下散养与圈养结合模式: 介绍如何科学规划林下养殖空间,提供充足的活动区域,利用林下资源,提高土鸡(柴鸡)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力。 有机饲料与天然饲料的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玉米、豆粕、麸皮、菜籽饼等传统饲料,以及青草、昆虫、蚯蚓等天然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清洁生产与废弃物处理: 科学的粪污处理技术: 介绍堆肥、沼气发酵、生物发酵床等粪污处理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与绿色养殖: 探讨如何通过改进养殖设施、优化能源利用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打造绿色环保型养殖场。 中草药在生态养殖中的应用: 介绍一些常用的、具有保健、促生长、抗病作用的中草药,以及其在饲料中的添加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土鸡(柴鸡)养殖场的设计与建设 场址选择: 考虑交通便利性、水源、饲料供应、环境保护、疫病防控等因素。 养殖设施设备: 自动化饲喂、饮水、通风、温控、照明等设备的选择与应用。 圈舍设计与布局: 科学合理的设计,包括通风、采光、保温、防潮、易于清洁消毒等方面。 病死禽无害化处理设施: 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病死禽处理设施。 第二部分:土鸡(柴鸡)疾病防治策略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土鸡(柴鸡)养殖过程中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从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免疫预防和生物安全等多个角度,提供全面、科学、有效的疾病防治策略,帮助养殖户降低损失,保障养殖安全。 第七章:土鸡(柴鸡)常见传染病防治 病毒性传染病: 禽流感: 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强调生物安全与疫苗免疫。 马立克氏病: 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详细介绍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新城疫: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重点讲解不同毒株疫苗的选择与免疫程序。 禽痘: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介绍不同种类的疫苗接种。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强调母源抗体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传染性支气管炎(IB):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介绍不同血清型的疫苗应用。 禽痘: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介绍不同种类的疫苗接种。 细菌性传染病: 鸡霍乱(巴氏杆菌病):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强调环境卫生和药物治疗。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重点关注雏鸡的治疗和净化。 鸡伤寒: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 鸡肺炎: 病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 副伤寒: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 大肠杆菌病: 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强调与应激、免疫抑制病协同感染。 其他传染病: 球虫病: 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介绍药物和生态防治方法。 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的来源、危害、临床症状、诊断、预防与解毒。 寄生虫病(体内外寄生虫): 虫卵形态、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 第八章:非传染性疾病与常见生理性障碍 营养代谢性疾病: 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D、E缺乏): 症状、诊断与预防。 矿物质缺乏症(如钙、磷、硒缺乏): 症状、诊断与预防。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消化系统疾病: 啄肛症、啄羽症: 原因分析、行为干预与营养调控。 消化不良、腹泻: 原因分析、饲料与管理调整。 呼吸系统疾病: 氨气中毒、煤气中毒: 原因、症状与防治。 生殖系统疾病: 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 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异位产蛋: 原因、症状与处理。 中毒性疾病: 农药、兽药、重金属中毒: 识别、预防与紧急处理。 第九章: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现场诊断方法: 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诊断技术: 病原分离与鉴定: 细菌培养、病毒分离、PCR检测等。 血清学诊断: ELISA、HI、AGID等检测抗体水平。 病理组织学检查: 组织切片病理检查。 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针对相似症状的疾病,进行详细的鉴别分析,避免误诊。 第十章:兽药合理使用与药物残留控制 常用兽药的分类与作用: 抗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营养补充剂等。 药物选择的原则: 针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用药剂量、疗程与途径: 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休药期制度的执行: 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产品安全。 药物残留的检测与预防: 了解常见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残留。 中兽药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介绍具有广谱抗菌、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等作用的中草药制剂。 第十一章:疾病预防与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强制免疫程序: 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接种计划,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剂量、途径。 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人员、车辆、畜禽进出管理: 严格消毒程序,防止疫病传入。 “全进全出”制度: 减少疫病在鸡群间的传播。 环境消毒: 定期对养殖场、圈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病死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规范处理流程,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与观察: 新购入或调入的鸡只进行隔离观察。 疫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常态化的疫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疫情。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针对突发疫情,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演练。 第十二章:土鸡(柴鸡)产业政策解读与市场分析 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 介绍扶持土鸡(柴鸡)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补贴项目等。 土鸡(柴鸡)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土鸡(柴鸡)的市场需求、消费特点、价格波动情况。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探讨如何打造优质土鸡(柴鸡)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介绍如何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合作经营与产业化发展: 鼓励养殖户之间建立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化发展。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一批在畜牧兽医领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力求做到内容科学严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真正成为广大土鸡(柴鸡)养殖从业者的得力助手。阅读本书,您将能够全面掌握土鸡(柴鸡)生态高效养殖的各项关键技术,有效提升养殖效益,并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实现养殖事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