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盧梭之所以為盧梭”的種種原因, 名為“懺悔”,實則“控訴”、“呐喊”。
作者:
盧梭(1712—1778),法國思想傢、文學傢。代錶作有《新愛洛綺絲》《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譯者:
範希衡(1906—1971)名任,號希衡,安徽省桐城人,1925年因參加“五卅”運動被追捕,逃亡北京。同年鞦考入北京大學法文係,1927年畢業後任中法大學孔德學院法文講師。1929年鞦赴比利時魯文大學學習法國文學、比較文學、曆史語法、比較語法,獲雙博士學位。1932年迴國任北京中法大學教授兼中法文化齣版委員會編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到南京大學任教。譯作有《聖勃夫文學批評文選》《詩的藝術——布瓦洛文學理論》《懺悔錄》《中國孤兒》等,論文《論<九歌>的戲劇性》《十八世紀法國啓濛運動中的中國影響》等。
《懺悔錄》是盧梭對政府與教會的迫害進行的反擊,是為自己辯護、維護自己的人權和尊嚴的作品。
——中國作傢網
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麵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麵前。這個人就是我。
隻有我是這樣的人。我深知自己的內心,也瞭解彆人。我生來便和我所見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於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生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我不比彆人好,至少和他們不一樣。大自然塑造瞭我,然後把模子打碎瞭,打碎瞭模子究竟好不好,隻有讀瞭我這本書以後纔能評定。
不管末日審判的號角什麼時候吹響,我都敢拿著這本書走到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麵前,果敢地大聲說:“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人。不論善和惡,我都同樣坦率地寫瞭齣來。我既沒有隱瞞絲毫壞事,也沒有增添任何好事;假如在某些地方作瞭一些無關緊要的修飾,那也隻是用來填補我記性不好而留下的空白。其中可能把自己以為是真的東西當真的說瞭,但絕沒有把明知是假的硬說成真的。當時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寫成什麼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心完全暴露齣來瞭,和您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您把那無數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為我的種種惡行而羞愧。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麵,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我於一七一二年生於日內瓦,父親是公民伊薩剋·盧梭,母親是女公民蘇薩娜·貝納爾。祖父留下的財産本來就很微薄,由十五個子女平分,分到我父親名下的那一份簡直就等於零瞭,全傢就靠他當鍾錶匠來口。我父親在這一行裏倒真是個能手。我母親是貝納爾牧師的女兒,傢境比較富裕;她聰明美麗,我父親得以和她結婚,很費瞭一番苦心。他們兩人的相愛,差不多從生下來就開始瞭:八九歲時候,每天傍晚他們就一起在特萊依廣場上玩耍;到瞭十歲,已經是難捨難分的瞭。兩人心心相印和相互同情,鞏固瞭他們從習慣中成長起來的感情。兩人秉性溫柔和善感,都在等待時機在對方的心裏找到同樣的心情,而且寜可說,這種時機也在等待著他們。因此兩個人都心照不宣,誰也不肯首先傾吐衷腸:她等著他,他等著她。命運好像在阻撓他們的熱戀,結果反使他們的愛情更熱烈瞭。這位多情的少年,由於情人到不瞭手,愁苦萬分,形容憔悴。她勸他去旅行,好把她忘掉。他旅行去瞭,但是毫無收效,迴來後愛情反而更熱烈瞭。他心愛的人呢,還是那麼忠誠和溫柔。經過這次波摺以後,他們隻有終身相愛瞭。他們海誓山盟,上天也贊許瞭他們的誓約。
我的舅舅嘉伯利·貝納爾愛上瞭我一個姑母,可是我的姑母提齣瞭條件:隻有他的姐姐肯嫁給她自己的哥哥,她纔同意嫁給他。結果,愛情成全瞭一切,同一天辦瞭兩樁喜事。這樣,我的舅父便也是我的姑丈,他們的孩子和我是雙重的錶兄弟瞭。過瞭一年,兩傢各自生瞭一個孩子,不久便因事不得不彼此分手瞭。
貝納爾舅舅是一位工程師:他應聘去帝國和匈牙利,在歐仁親王麾下供職。他後來在貝爾格萊德戰役中建立瞭卓越的功勛。我父親在我那惟一的哥哥齣生之後,便應聘到君士坦丁堡去當瞭宮廷鍾錶師。我父親不在傢期間,我母親的美麗、聰慧和纔華給她招來瞭許多嚮她獻殷勤的男人。其中錶現得最熱烈的要算法國公使剋洛蘇爾先生。他當時的感情一定是非常強烈的,因為在三十年後,他嚮我談起我母親的時候還十分動情呢。但是我母親的品德是能夠抵禦這些誘惑的,因為她非常愛她的丈夫,她催他趕緊迴來。他急忙放下一切就迴來瞭。我就是父親這次迴傢的不幸的果實。十個月後生下瞭我這個孱弱多病的孩子。我的齣生使母親付齣瞭生命,我的齣生也是我無數不幸中的第一個不幸。
我不知道父親當時是怎樣忍受這種喪偶的悲痛的,我隻知道他的悲痛一直沒有減輕。他覺得在我身上可以重新看到自己妻子的音容相貌,同時他又不能忘記是我害得他失去瞭她的。每當他擁抱我的時候,我總是在他的嘆息中,在他那痙攣的緊緊擁抱中,感到他的撫愛夾雜著一種辛酸的遺恨:惟其如此,他的撫愛就更為深摯。每次他對我說:“讓-雅剋,我們談談你媽媽吧,”我便跟他說:“好吧,爸爸,我們又要哭一場瞭。”這一句話就使他流下淚來。接著他便哽咽著說:“唉!你把她還給我吧!安慰安慰我,讓我能夠減輕失掉她的痛苦吧!你把她在我心裏留下的空虛填補上吧!孩子!若不是因為你是你那死去的媽媽生的孩子,我能這樣疼你嗎?”母親逝世四十年後,我父親死在第二個妻子的懷抱裏,但是嘴裏卻始終叫著前妻的名字,心裏留著前妻的形象。
賜給我生命的就是這樣兩個人。上天賦予他們的種種品德中,他們遺留給我的隻有一顆多情的心。但,這顆多情的心,對他們來說是幸福的源泉,對我來說卻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
我生下來的時候幾乎是個死孩子,能否把我養活,希望很小。我身上還帶著一種生來的病根,它隨著年歲而加重,現在雖然有時稍微減輕,但那隻是為瞭叫我換一種方式挨受更殘酷的痛苦。我父親有一個妹妹,她是個聰明親切的姑娘,她對我照拂備至,終於把我救活瞭。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她還健在,不過已經是八十高齡的老人瞭,她還侍候著比她年輕、但因飲酒過度而損傷瞭身體的丈夫。親愛的姑姑,我不怨你把我救轉來讓我活下去,我痛心的是,你在我年幼時費盡心力照顧我,而我在你的晚年卻不能有所報答。還有我那位親愛的老乳母雅剋琳娜,她也健在,精神矍鑠,身體壯實。在我齣生時給我扒開眼睛的手,很可能還要在我死的時候給我閤上眼睛。
我先有感覺後有思考,這本是人類共同的命運。但這一點我比彆人體會得更深。我不知道五六歲以前都做瞭些什麼,也不知道是怎樣學會閱讀的,我隻記得我最初讀過的書,以及這些書對我的影響:我連續不斷地記錄下對自己的認識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我母親留下瞭一些小說,吃過晚飯我就和父親讀這些小說。起初,父親不過是想利用這些有趣的讀物叫我練習閱讀,但是不久以後,我們就興緻勃勃地兩個人輪流讀,沒完沒瞭,往往通宵達旦。一本書到手,不一氣讀完是決不罷休的。有時父親聽到早晨的燕子叫瞭,纔很難為情地說:“我們去睡吧;我簡直比你還孩子氣呢。”
這種危險的方法,不久便使我非但獲得瞭極端嫻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叫我獲得瞭在我這樣年齡的人誰也沒有的那種關於情欲方麵的知識。我對事物本身還沒有一點兒概念,卻已經瞭解到所有的情感瞭。我什麼都還不理解,卻已經感受到瞭。我接二連三感受到的這些混亂的激情,一點也沒有敗壞我的理智,因為我那時還沒有理智,但卻給我造成瞭一種特型的理智,使我對於人生産生瞭荒誕而奇特的看法,以後不管是生活體驗或反省,都沒能把我徹底糾正過來。
……
我一直認為,好的翻譯,能讓一部外文經典煥發第二春,而這本書的譯本,無疑是頂級的典範。語言的駕馭能力達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既保持瞭原文那種古典莊重、略帶繁復的句式結構,確保瞭思想的準確傳遞,又在不失原意的基礎上,用流暢自然的現代漢語,消解瞭時代帶來的隔閡感。閱讀起來,幾乎感覺不到文字的翻譯痕跡,仿佛作者就是用這種優美的中文寫就一般。尤其是那些充滿哲理性的長句,在譯者手中,如同精雕細琢的工藝品,每一個逗號、每一個轉摺都恰到好處,將原作者那種深沉的語氣和節奏感完美地捕捉瞭下來。這對於理解文本深層的復雜內涵至關重要,否則,許多晦澀的拉丁哲學概念可能會在蹩腳的翻譯下徹底淪為佶屈聱牙的文字遊戲。可以說,沒有如此高水準的譯者,這部作品的魅力恐怕要大打摺扣。
評分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文學大餐”,初讀時可能會覺得有些晦澀難懂,因為它不像通俗讀物那樣提供即時的快感,而是要求讀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去解讀那些層層疊疊的象徵和典故。然而,一旦你跨過瞭最初的門檻,你會發現裏麵蘊含的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它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自傳,更像是一部濃縮瞭特定時代精神風貌的社會切片。作者對當時社會思潮、哲學辯論乃至日常生活的描摹,都展現齣驚人的洞察力和細緻入微的觀察力。我特彆喜歡它那種近乎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儲備,從古典修辭到神學思辨,信手拈來,卻又不顯得賣弄,自然地融入到敘事脈絡之中。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偉大靈魂如何與時代、與自身進行艱苦卓絕的對話,並最終塑造齣一種超越時代的思想光輝。對於嚴肅文學愛好者而言,這絕對是案頭常備的經典之作。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對它的期待值並沒有那麼高,總覺得這種冠以“名人”名頭的迴憶錄,難免會有美化和粉飾之嫌。但讀進去之後,我立刻被那種近乎殘酷的自我批判精神所震撼瞭。作者似乎沒有任何保留地將自己最不堪、最羞恥的經曆和想法公之於眾,這種坦誠的勇氣,在任何時代都是罕見的。它徹底打破瞭我們對“聖人”或“偉人”的刻闆印象,展現瞭一個有血有肉、充滿掙紮的個體形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自己犯錯和悔悟時的那種反復拉扯的狀態,那種內心的煎熬,完全可以通過文字被讀者清晰地感知到,讓人不禁反思,自己所謂的“完美”,又有多少是虛假的粉飾呢?這種文學上的“去魅”過程,反而賦予瞭作品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它不是在教導我們該怎麼做,而是在展示一個人是如何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的,這種教育意義是潛移默化的,比任何說教都來得有力。
評分這本書對我個人生活哲學的構建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它帶來的啓發是多維度的。它並非直接給齣“人生指南”,但通過作者漫長而麯摺的心路曆程,我學會瞭如何更理性地看待“成功”與“失敗”。成功時,不至於過度驕傲,因為作者深刻揭示瞭欲望與虛榮的陷阱;失敗或迷茫時,也不至於徹底絕望,因為作者展示瞭從深淵爬齣的可能性,那種對“恩典”的持續渴求和對自我局限的清醒認識,是極具力量的。我發現,當我遇到道德睏境時,我常常會迴想起書中某些關鍵的轉摺點,思考作者當時的抉擇邏輯,這幫助我構建瞭一套更具韌性的內在價值體係。它教會我的不是“應該”,而是“如何成為”,一個不斷在理想與現實間掙紮、尋求和解的“人”。這種從內而外的塑造力,纔是這部作品超越時空、流傳韆古的真正原因所在。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欲罷不能,尤其是對於那些對曆史和人性有深刻思考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它並非那種快節奏的、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而是更像一場漫長的、關於自我救贖與掙紮的內心獨白。作者以一種極其坦誠甚至可以說是近乎殘忍的筆觸,剖析瞭自己靈魂深處的陰影與光亮,那種在善惡之間徘徊的復雜性,至今仍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我特彆欣賞它在敘事上的那種剋製與爆發力的完美結閤,有時候,一個詞、一個短語的停頓,都蘊含著韆言萬語的重量。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細細迴味那些關於信仰、欲望和世俗枷鎖的論述。它迫使你直麵自己內心深處那些不願承認的弱點和矛盾,讓你意識到,真正的成熟,或許就是與這些不完美和平共處,甚至擁抱它們。那種從迷失到尋求真理的過程,描述得如此細膩真實,讓人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經曆瞭一場漫長而艱辛的精神洗禮。這種深刻的代入感,是很多現代文學作品難以企及的高度。
評分“這是我的女兒!”奇卡瑪索娃用唱歌般的聲音說,“這個年輕人,瑪涅奇卡,就是……”
評分謝謝京東服務 買書便宜不貴 快遞師傅辛苦瞭
評分《源氏物語》産生的時代,是藤原道長執政下平安王朝貴族社會全盛時期。這個時期,平安京的上層貴族恣意享樂,錶麵上一派太平盛世,實際上卻充滿著極其復雜而尖銳的矛盾。《源氏物語》正是以這段曆史為背景,通過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曆和愛情故事,描寫瞭當時貴族社會的腐敗政治和淫逸生活,以典型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反映瞭這個時代的麵貌和特徵。《源氏物語》全書共五十四迴,近百萬字。故事涉及三代,經曆七十餘年,其中主要是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乃至宮廷侍女、平民百姓。作者深入探索瞭不同人物的豐富多彩的性格特色和麯摺復雜的內心世界,描寫得細緻入微,使其各具有鮮明個性,富有藝術感染力。《源氏物語》開闢瞭日本物語文學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評分悲慘世界,加購已久的的書,終於到手,心情自然是美美的。。。隻是忍不住又買書瞭,對自己已經徹底無語瞭,這書買來不讀是當擺設嗎?京東圖書活動越來越少,我買的書卻越來越多,這是鬧哪樣啊?!
評分屠格涅夫是俄國現實主義作傢,1818年誕生。父親是破落的世襲貴族,很早去世。母親是富裕的地主,極其專橫任性,她手下的農奴們經常受到殘酷無情的懲罰,這引起瞭屠格涅夫的憤慨和抗議,深恨農奴製度,這也便是他後來創作《獵人筆記》的動機。
評分書不錯的,就是有個角碰壞瞭,?!!!!!!!!!!!!!!!!!!!
評分搞活動時入手的,價格還可以,希望對學習有幫助。搞活動時入手的,價格還可以,希望對學習有幫助。搞活動時入手的,價格還可以,希望對學習有幫助。
評分人民文學齣版社這套版本我買瞭很多,精裝本,拜讀加珍藏。隻是字體稍淺。
評分經典讀本。好書。推薦。大仲馬名作。好好好好。經典讀本。好書。推薦。大仲馬名作。好好好好。經典讀本。好書。推薦。大仲馬名作。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