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金融学本科教材系列:算法交易与套利交易

南开大学金融学本科教材系列:算法交易与套利交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胜民 等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学
  • 算法交易
  • 套利交易
  • 量化交易
  • 金融工程
  • 投资策略
  • 南开大学
  • 本科教材
  • 金融市场
  • 风险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362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407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南开大学金融学本科教材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南开大学金融学本科教材系列:算法交易与套利交易》主要介绍算法交易和一些套利交易的策略,以便于读者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
  全书内容共分十五章两部分:第1部分,回顾了投资学一些相关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则着重于介绍算法交易的相关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1.1 概述
1.2 收益
1.2.1 算术平均值
1.2.2 几何平均值
1.2.3 算术平均值与几何平均值的比较
1.2.4 通货膨胀调整收益
1.2.5 期望收益
1.2.6 资产组合的收益率
1.3 风险
1.3.1 风险的来源
1.3.2 风险的衡量
1.3.3 风险溢价

第二章 资产配置与均值方差模型
2.1 一些主要的资产类别
2.2 投资组合的一般特性
2.2.1 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2.2.2 投资组合的方差
2.3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2.3.1 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形
2.3.2 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形
2.3.3 选择一个风险资产的最优投资组合
2.4 输人数据时的考虑
2.4.1 优化问题中经通货膨胀调整的输入数据
2.4.2 输入数据估计值的不确定性
2.5 对现代投资组合模型的评价

第三章 CAPM和套利定价理论
3.1 CAPM的推导
3.2 对CAPM的经验检验
3.3 修正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4 单指数模型
3.4.1 单指数模型概述
3.4.2 单指数模型的特点
3.4.3 贝塔估计
3.4.4 市场模型
3.5 多指数模型
3.5.1 一般多指数模型
3.5.2 行业指数模型
3.6 APT的推导
3.7 多指数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的应用
3.7.1 消极管理
3.7.2 积极管理

第四章 金融计算基础及对债券的估值
4.1 金融计算基础
4.1.1 终值的计算
4.1.2 现值的计算
4.1.3 贴现率的确定
4.2 债券价值分析
4.2.1 收入资本化法与债券价值分析
4.2.2 收益率曲线
4.2.3 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4.3 债券属性与价值分析
4.3.1 到期时间
……

第五章 股票基础分析
第六章 算法交易简介
第七章 算法交易系统的结构
第八章 交易成本分析
第九章 算法交易策略介绍
第十章 交易后分析和算法的选择
第十一章 配对交易
第十二章 可转换债券套利
第十三章 风险套利
第十四章 股指期货套利
第十五章 套利失败的教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教训

参考文献
南开大学金融学本科教材系列: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高频交易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对金融市场运作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高效的交易策略成为金融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教材“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高频交易”旨在系统性地梳理金融市场在微观层面的运行规律,揭示市场参与者行为、交易指令的生成与执行过程如何影响资产价格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高频交易策略的理论基础、技术实现与风险管理。本书是“南开大学金融学本科教材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前沿的研究视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即市场在交易执行层面是如何组织的。我们将从最基本的交易模型出发,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现实市场环境。 第一章:交易模型基础 价格发现机制: 介绍各种价格形成理论,包括不完备信息下的价格形成、交易量与价格波动关系等。 交易主体与行为: 分析不同类型市场参与者(如做市商、投资者、高频交易者)的目标、约束以及他们在市场中的博弈行为。 信息不对称: 探讨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二章:订单簿模型 订单类型: 详细介绍市价单、限价单、止损单等各类交易指令,以及它们在订单簿中的体现。 流动性: 定义并量化流动性,分析流动性对交易成本和市场效率的影响。 买卖价差: 深入分析买卖价差的构成因素,包括信息成本、库存成本、竞争成本等。 订单簿动态: 研究订单簿的动态变化,包括订单的进入、取消、执行过程,以及这些动态如何反映市场情绪和交易意图。 第三章:市场组织形式与规则 交易场所: 比较不同类型的交易场所,如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OTC)、电子通信网络(ECN)等,分析其特点和优劣。 做市商制度: 详细阐述做市商在提供流动性、稳定市场方面的作用,以及其盈利模式和风险。 交易规则: 分析不同交易规则(如连续竞价、集合竞价)对市场效率和价格发现的影响。 交易成本: 探讨显性交易成本(如佣金、税费)和隐性交易成本(如买卖价差、冲击成本)的来源与度量。 第四章:微观结构理论模型 格伦博格(Glosten-Milgrom)模型: 详细解析此经典模型,展示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买卖价差和交易量。 艾瑞斯(Amihud-Mendelson)模型: 分析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的关系,理解低流动性资产是否需要更高的预期回报。 其他微观结构模型: 介绍并比较其他重要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奥斯丁(O'Hara)模型、卡佩尔(Kandell-Pearson)模型等,理解其在解释不同市场现象时的适用性。 第二部分:高频交易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高频交易(HFT),这是一个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交易策略。我们将从其基本原理出发,深入到具体的策略设计、技术实现和风险控制。 第五章:高频交易的定义与特征 高频交易的定义: 明确高频交易的界定标准,包括交易频率、持有期、交易规模等方面。 高频交易的类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高频交易策略,如统计套利、做市、事件驱动交易等。 高频交易与市场微观结构: 分析高频交易如何利用市场微观结构的特性来获利,以及高频交易对市场微观结构的反向影响。 高频交易的技术要求: 讨论高频交易所需的技术基础,包括低延迟网络、高性能硬件、先进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 第六章:高频交易策略 统计套利(Statistical Arbitrage): 介绍基于资产价格统计关系进行套利的基本原理,如配对交易(Pairs Trading)、协整套利(Cointegration Arbitrage)等。 做市策略(Market Making): 详细分析高频交易者如何通过提供买卖报价来赚取价差,以及其风险管理策略。 事件驱动交易(Event-Driven Trading): 探讨如何利用新闻、财报、政策发布等事件驱动交易机会。 算法执行(Algorithmic Execution): 分析大订单如何被拆解成小订单以最小化市场冲击,以及算法执行的常见策略。 趋势跟踪(Trend Following): 介绍利用短期价格趋势进行交易的策略。 第七章:高频交易的技术实现 交易算法设计: 讲解设计高效交易算法的关键要素,包括数据获取、信号生成、订单执行、风险控制等。 延迟优化: 深入探讨降低交易延迟的各种技术手段,如 co-location、光纤网络、硬件加速等。 量化建模与回测: 介绍如何构建量化模型,并进行历史数据回测以评估策略的有效性。 数据分析与处理: 讲解高频交易所需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实时数据流处理、数据库管理等。 第八章:高频交易的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 分析高频交易者面临的独特市场风险,如黑天鹅事件、流动性枯竭等。 技术风险: 讨论系统故障、网络中断、算法错误等技术性风险。 模型风险: 评估模型失效、回测偏差等模型带来的风险。 操作风险: 分析交易员误操作、人为失误等操作性风险。 风险控制工具与方法: 介绍止损机制、风险敞口限制、压力测试等常用的风险管理工具。 合规性与监管: 探讨高频交易面临的监管环境和合规要求。 第九章:高频交易的实证研究与发展趋势 高频交易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探讨高频交易是否提高了市场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高频交易与市场波动: 分析高频交易与市场瞬时波动的关系,以及其对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影响。 高频交易的未来展望: 预测高频交易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技术驱动下的发展趋势。 高频交易的社会影响: 探讨高频交易对投资者、市场参与者以及整体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 结论 本书“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高频交易”致力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关于现代金融市场运行的全面视角。通过对微观结构理论的深入剖析,我们能理解市场价格是如何在微观层面形成的,以及交易机制的设计如何影响市场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高频交易这一前沿领域,涵盖了其策略、技术和风险管理。本书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复杂金融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在量化金融、交易、风险管理等领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金融市场的动态,并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环境。

用户评价

评分

深度:市场效率的本质与量化分析的逻辑 我一直在思考,市场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的效率是否真的如教科书所言那般完美?尤其是在高频交易和算法交易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交易的执行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本书是否会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市场效率的不同层次,以及算法交易是如何在不同效率的市场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我尤其关注它是否会讲解市场微观结构,比如订单簿的动态变化、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微观层面的信息如何被算法捕捉并加以利用。对套利交易而言,理解市场的不完备性是关键。这本书能否阐述价格偏差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是交易成本?还是行为金融学中的非理性因素?我渴望看到关于如何通过统计套利、统计Arbitrage、统计套利模型,甚至是期权套利、期货套利等具体策略的理论构建,以及如何运用量化工具进行回测和优化。这不仅仅是学习几招交易技巧,更是理解金融市场深层逻辑的一次机会,它能否帮助我建立起一套严谨的量化分析思维框架,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

评分

开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期许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套“南开大学金融学本科教材系列”时,内心是充满好奇的,尤其是当目光落在“算法交易与套利交易”这个标题上。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也清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的交易模式正在被科技的力量不断重塑。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这两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前沿性,仿佛是通往未来金融世界的一扇大门。我一直对如何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高效、智能的交易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资源。坊间流传的各种交易策略,往往是碎片化、经验性的,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推导过程。而“算法交易与套利交易”这个书名,却让我看到了希望,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策略罗列,更可能包含了背后的原理、模型构建,甚至是实证分析的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算法交易的神秘面纱,让我理解其核心思想,掌握构建和实现交易算法的关键技术。同时,套利交易作为一种风险相对较低的盈利模式,也一直是许多投资者追求的目标。这本书能否深入浅出地剖析各种套利机会的来源,教会我如何识别、量化和捕捉这些机会,让我能够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收益,这正是我迫切想要知道的。

评分

评价:对于南开出品的信心与对未来的展望 “南开大学”这个品牌本身就代表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教学底蕴。这套“金融学本科教材系列”的出版,无疑是该校在金融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贡献。我之所以对这本《算法交易与套利交易》抱有如此大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南开大学的信任。我坚信,这本书一定能够集合国内顶尖的金融学者的智慧,提供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的学习材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国内在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领域缺乏高质量教材的空白,为培养新一代的金融科技人才做出贡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职业生涯中重要的学习工具,帮助我在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评分

前沿:新兴技术在交易中的应用与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交易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本书是否会触及这些新兴技术在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中的应用?例如,机器学习模型如何用于预测价格走势、识别交易模式?深度学习是否能在复杂的金融数据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关联?是否会讨论诸如强化学习在动态交易决策中的潜力?我不仅想学习当前的成熟技术,更想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这本书能否描绘出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的未来图景,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交易模式和技术挑战?作为一名希望紧跟时代步伐的金融从业者,我对这类具有前瞻性的内容有着强烈的需求。

评分

学习:系统性课程的搭建与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作为一本“本科教材系列”,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它是否会像一本完整的课程一样,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理论和实践?是否会为初学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让他们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我担心的是,如果内容过于零散或者过于跳跃,可能会让没有相关基础的读者感到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的内在逻辑,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孤立的公式或策略。

评分

实践:从理论到代码的桥梁与风险控制的艺术 很多人谈论算法交易,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真正能够落地执行的却寥寥无几。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是否会包含一些实际的编程示例,例如使用Python、R或者其他语言来实现一些基础的交易算法?是否会讲解如何利用API接入交易所数据,如何构建交易信号,以及如何进行自动化交易执行?更重要的是,交易并非只有盈利,风险控制同样至关重要。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中的风险来源,例如模型失效风险、流动性风险、滑点风险,以及如何通过止损、仓位管理、组合优化等手段来有效控制风险?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赚钱”,更是教我如何“活下去”并稳健盈利。一本真正优秀的教材,应该能让我从“知道”走向“做到”,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

评分

应用:不同交易品种的适配性与组合构建的智慧 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并非只适用于股票市场,期货、期权、外汇、数字货币等市场也都存在其用武之地。这本书是否会针对不同的交易品种,分析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的特点和适用性?例如,期权交易的复杂性是否需要更高级的模型?外汇市场的波动性是否对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货币市场的去中心化特性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希望能够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灵活调整交易策略。同时,我一直认为,分散化和组合构建是降低风险、提升收益的重要手段。这本书是否会讲解如何将不同的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策略进行组合,构建一个稳健的投资组合?

评分

挑战:复杂模型的解析与实证检验的 rigor 许多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策略听起来非常吸引人,但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统计学原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析这些复杂模型的构建过程。例如,它是否会讲解均值回归模型、协整模型、因子模型,以及如何在实际交易中应用这些模型?更重要的是,一个模型的有效性需要通过严谨的实证检验来证明。这本书是否会指导我如何进行有效的策略回测,如何避免过拟合,如何评估策略的 Sharpe Ratio, Sortino Ratio, Max Drawdown 等关键指标?我期待的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能够帮助我区分真正有效的策略和那些华而不实的“黑箱”。

评分

视野:全球化视角下的交易策略与监管考量 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优秀的交易策略也往往需要具备全球视野。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适用的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策略?例如,在美股、A股、港股等市场,交易规则、市场深度、监管环境都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会对交易策略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市场。此外,监管是金融行业永恒的话题。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这本书是否会讨论相关的法律法规、合规要求,以及如何确保交易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理解监管框架对于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交易者都至关重要。

评分

洞察:交易心理与行为金融学的交织 尽管算法交易强调的是理性决策和量化分析,但人作为交易的最终控制者,交易心理和行为金融学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这本书是否会讨论在算法交易和套利交易中,人类的非理性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算法设计来规避这些风险?例如,在市场剧烈波动时,交易者的恐慌情绪是否会影响算法的执行?或者,过度自信是否会导致对模型过度依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结合心理学洞察,来优化交易策略和管理风险的思路,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交易的本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