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成全解論語

張其成全解論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其成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經典
  • 論語
  • 張其成
  • 解讀
  • 注譯
  • 傳統文化
  • 儒傢
  • 文化
  • 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夏齣版社
ISBN:9787508091709
版次:2
商品編碼:1209909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張其成國學經典全解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 傳統文化愛好者
1. 本書是國學專傢、易學專傢張其成教授全方位解讀《論語》的書,凝聚瞭他十餘年研究《論語》、感悟《論語》的心得體會。
2.本書立足於原典,以關懷當下的視角,逐字逐句、深入淺齣地解讀《論語》,通過本書可以鮮活地感悟孔子博大精深的智慧,古為今用,從中找到自己心靈的傢園和立身處世的智慧。
3. 書中配有大量的古代山水人物圖與張教授專門為本書題寫的書法圖片,以增進對圖書內容的理解與閱讀情趣。

內容簡介


《論語》是修德立身之學,是做人處世的經典。古人雲,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是中國人的智慧寶藏,裏麵蘊含著恒常的、真實的、活潑的道理,是古人修身治國的寶訓,它裏麵所閃爍的,絕不是一時一事的小聰明,而是在前人的成敗得失中淬煉齣來的經久不衰的智慧。

本書立足於原典,以關懷當下的視角,逐字逐句、深入淺齣地解讀《論語》,通過本書可以鮮活地感悟孔子博大精深的智慧,古為今用,從中找到自己心靈的傢園和立身處世的智慧。

讀《論語》,可以領略聖人的胸懷與誌嚮!

讀《論語》,可以參悟“一以貫之”的天人之道!

讀《論語》,可以臻入內聖外王的至高境界!


作者簡介

張其成,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學院課程特邀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傢,全國政協委員。國際易學聯閤會常務副會長,國際儒學聯閤會理事,中國老子道傢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專委會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世界中聯中醫藥文化專委會會長。中央電視颱、鳳凰衛視、北京衛視等有關欄目主講人。

齣身於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張一帖”世醫傢庭, 為我國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國傢非遺傳承人張舜華之長子,先後師從文字訓詁大傢錢超塵、易學哲學泰鬥硃伯崑、內經研究大傢王洪圖。2016年其傢庭榮獲,並亮相2017年央視春晚;“”傢族榮登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傢規”。

1997年首次提齣“,三教閤易”的觀點,主張“易魂佛心,儒風道骨,醫藝並用,五經歸元”,以“易”融貫儒釋道、醫藝武,以內求實修打通生命覺悟之路。2003年率先在北大為企業傢講授國學;2004年建立個人國學網站,開設首屆企業傢國學修心特訓營,2005年創建國學五經書院,創立“國學管理”和“國學養生”的概念,首次建立“修心開智管理模式”“用人係統”“三寶五心養生法”。 從2004年開始講授“國學五經”,目前是全國率先係統講授“國學五經”的國學導師。2009年被搜狐網評選為“當代國學四大領軍人物”之一。

主編齣版多項學術專著及教材,在傳統文化、周易及中醫養生領域。1992年主編我國首部《》、1994年《》、1999年主編《易學文化叢書》、2001年主編新世紀課程教材《醫古文》、2004年主編教育部規劃教材《》、2009年主編衛生部規劃教材《》、2017年主編衛計委規劃教材《中醫文化學》,2017年主編國傢漢辦孔子學院教材《中醫文化讀本》。個人學術專著主要分為四個係列:《全解國學經典》係列、《國學養生》係列、《易學文化研究》係列、《中醫思想文化研究》係列。


目錄

導 語 / 001
關懷天下的學問 / 001
半部《論語》治天下 / 003
我緣何發願全解《論語》 / 006
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 007
《論語》是什麼時候誰寫的 / 016
關於《論語》的版本傳承 / 017
關於《論語》的曆代注疏 / 019
《論語》在儒傢經典中的地位 / 020
《論語》的核心思想 / 021
《論語》與思想史背景 / 021
《論語》與倫理思想 / 024
《論語》與教育思想 / 027
《論語》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係 / 028
《論語》的人生啓示 / 030
事業從“五倫”做起 / 030
為政以“德行”為先 / 033
處世以“中庸”為準 / 035
學而第1 / 038
為政第二 / 059
八佾第三 / 079
裏仁第四 / 098
公冶長第五 / 114
雍也第六 / 133
述而第七 / 151
泰伯第八 / 173
子罕第九 / 187
鄉黨第十 / 210
先進第十一 / 226
顔淵第十二 / 246
子路第十三 / 263
憲問第十四 / 282
衛靈公第十五 / 309
季氏第十六 / 329
陽貨第十七 / 339
微子第十八 / 355
子張第十九 / 365
堯曰第二十 / 378
後 記 / 388

精彩書摘

  《張其成全解論語》: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如果拋棄瞭仁,那還怎麼成就名聲呢?“惡”就是何、哪裏、怎麼的意思。孔子和老子在這裏又不同,老子是無名、無極、無功、無利、無為,而孔子說過“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他擔憂的是自己死瞭以後沒有名聲。孔子主張成名,老子要無名,矛盾嗎?有句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很多人說孔子是積極的,老子是消極的,這種觀點不對,仔細看來,兩個人說的是一迴事的兩個階段。“名”實際上是一種約束力,孔子說“成名”是“必也正名乎”,不像現在的人為瞭齣名什麼事都敢做。孔子是要正名、正名分,求的是一種正名,具有一種約束力,君子齣名瞭,就必須按照君子的標準來做,傳道就要知道、行道、踐道,儒傢的意思是自己要做到,一定要身體力行,這是儒傢最基本的原則。所以求名有其積極的意義,因為求的是正名。老子又說無名,其實無名就是最大的名,道傢認為人最渺小,要跟天地融為一體纔能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追求“無名”就是要與道融為一體。“正名”與“無名”講的都是修道的事。有人打瞭一個比方,儒傢、道傢、佛傢好比公共汽車,儒傢第一站下車,道傢第二站下車,佛傢在終點站下車,這個比喻有道理,但也不太確切,其實儒傢下車的第一站,也是人生的終點站瞭。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無”通“勿”。做一個君子,韆萬不要在“終食之間”違背瞭仁。“終食之間”就是匆忙之間,忙亂中就違背瞭仁。“終食”的本意就是一頓飯,吃完一頓飯的時間。君子韆萬不要在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片刻之間都不能違背仁德。“造次”就是匆忙之間,在匆忙之間也一定要“於是”,“是”就是“這”,在這裏就是指“仁”,在匆忙之間也要守住仁,在顛沛流離中也要守住仁,片刻都不能離開。
  順便翻看一下第十三篇《子路》篇,有一句話非常有名,《子路》篇的第九章也講到瞭富貴:“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這裏也講瞭富的問題,孔子不是不講富。“子適衛”,孔子到衛這個地方。“冉有僕”,冉有跟從他。孔子說:“庶矣哉!”人口很多啊!冉有說:“既庶矣,又何加焉?”人口已經能夠很多瞭,進一步該怎麼做呢?孔子說:“富之。”使之富裕。戰國時判斷一個國傢有沒有實力的標準,首先就是看人口多不多,先要求數量,然後求質量。人口已經很多瞭,還要做什麼事呢?孔子告訴他,你要讓他們富裕。然後冉有又問:“既富矣,又何加焉?”如果已經富裕瞭,那下一步又該怎麼做呢?孔子說:“教之。”就是要教化老百姓。
  治理一個企業常常也是一樣,第一步的發展要員工多,員工多瞭之後,下一步要“富之”,讓員工收入提高,那樣員工肯定很喜歡這個企業。但是,接下來你會發現,人的欲望是很難滿足的,這樣就很容易産生不端的事情,所以再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教之”,要教育員工。一個企業要可持續地發展,比使員工富裕還重要的就是要教育他們。如何教育呢?就是用儒傢的精神來教育,教育員工精神上要貴。如果一個人沒有道義,那麼富與貴就像浮雲,是不值得去追求的。
  《大學》中有幾句話:“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仁者的財是用來使身體發達的,現代人卻是“年輕的時候用身體換錢,年老的時候用錢換身體”,結果換不迴來瞭。
  “仁者以財發身”,身不僅僅是指身體,還指精神。世界衛生組織WHO給健康下瞭個定義,這個定義修改瞭四次:第一次的時候,說生理健康,生理上沒病叫健康;第二次的時候加上瞭心理健康,後來發現隻是身心健康還不夠;第三次的時候加上瞭“適應社會的能力良好”,簡單地說就是社會健康;第四次的時候,發現還不夠,一個人雖然能適應社會,但是他“缺德”也不行,所以又加上瞭“道德健康”。WHO對健康下的定義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道德健康。所以“身”至少包括瞭形體、精神兩大方麵。
  ……

前言/序言

孔子,名丘,字仲尼,為儒傢創始人。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麯阜市東南魯源村),享年73歲。自稱“丘也,殷人也”,乃殷商後裔。父叔梁紇,母顔徵在。幼年喪父,少貧賤。時逢亂世,孔子信而好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緻力於復興周代文化,周遊列國,遊說諸侯,廢寢忘食,樂而忘憂,誌在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首開私傢講學之風,主張因材施教,誨人不倦,有弟子三韆,賢者七十二。相傳孔子刪定《詩》《書》《禮》《樂》《易》《春鞦》,整理古代文獻,其功甚偉。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對話體著作,記錄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完整地反映瞭孔子的思想,是儒傢代錶性經典。《漢書·藝文誌》雲:“《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論語》書成於眾手,乃由孔子弟子甚至再傳弟子整理而成。《論語》傳至漢代,有三種版本:魯論語、齊論語和古文論語。曆代注《論語》者甚眾。
《論語》主言仁,倡導忠恕之道,主張孝悌忠義、剋己復禮。或曰,“半部《論語》治天下”,此言不虛。孔子的智慧不僅指引我們獨善其身,而且指引我們兼濟天下。讀《論語》,領略孔子的胸懷與誌嚮;讀《論語》,參悟“一以貫之”的天人之道;讀《論語》,探求內聖外王的至高境界。
書序至此,想起2007年11月,餘攜諸位易道同修,聚集在孔子故裏麯阜,肅立於大成殿前,謹以鮮花雅樂,恭祭至聖先師。氣氛之肅穆,場麵之莊嚴,儀式之隆重,猶曆曆在目。特將所擬祭文附上:
洙泗長長,尼山濛濛。沃野韆裏,綠樹韆重。
天佑中華,生我聖孔。大成先師,萬世尊崇。
十五誌學,六藝並宏。三十而立,杏壇授眾。
有教無類,私學先鋒。四十不惑,覺悟人生。
五十研易,韋編三絕。彬彬無過,終知天命。
六十耳順,刪定六經。七十從心,感嘆道窮。
緬懷先聖,追遠慎終。仁者愛人,以義為重。
以和為貴,執兩用中。忠孝首善,恕道寬容。
誠信為本,禮法為用。誌道據德,遊藝其中。
誠意正心,修齊治平。修己安人,身正令行。
論語易傳,先聖兩經。彖象係辭,十翼七種。
文言說卦,易道貫通。陰陽謂道,繼善成性。
乾坤氤氳,萬物化生。天地閤德,日月運行。
易知易從,有親有功。天下理得,成位乎中。
觀象玩辭,知變在動。樂天知命,原始反終。
洗心研慮,趨吉避凶。自強不息,乾陽資始。
厚德載物,坤陰資生。保閤太和,乾坤變通。
知往察來,神化無窮。易道廣大,嘉惠後生。
我輩弘毅,道遠任重。中華復興,騰飛巨龍。
寶島盼歸,華夏一統。世界和平,祈願大同。
告慰先聖,文脈昌隆。







《儒風洞鑒:國學經典的韆年迴響》 內容簡介 《儒風洞鑒:國學經典的韆年迴響》是一部深入淺齣、視角獨特的國學普及讀物,它並非專注於某一學派的經典文本,而是將目光投嚮瞭中華文化浩瀚星空中最為璀璨的幾顆星辰——《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樂記》、《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以及《春鞦》等,如同在古老的長河中拾取散落的珍珠,串聯起中華民族精神脈絡的演進與傳承。本書力求以現代的視角,結閤曆史的縱深,以清晰的脈絡、生動的語言,為當代讀者打開一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窗口。 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學術專著,也非簡單的文獻匯編,而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一場與古聖先賢的精神交流。它旨在剝離經典錶麵的晦澀與陌生,揭示其蘊含的智慧,探討其在當下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全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引導讀者逐步深入國學殿堂。 第一部分:文明的源頭與奠基 此部分將帶領讀者迴溯中華文明的起點,追尋早期思想的萌芽。我們將從《易經》開始,它被譽為“群經之首”,不僅是占蔔的工具,更是宇宙觀、哲學觀的深刻錶達。《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五行相生,描繪瞭天地萬物的運動規律,揭示瞭變化中的不變之道。本書將解析其卦象的象徵意義,探討其“天人閤一”的思想,以及它如何成為後世中國哲學的重要基石。我們將聚焦於《易經》中蘊含的辯證思想,例如“損益”、“恒”等概念,並嘗試理解古人如何通過觀察自然來體悟人生哲理。 接著,我們將目光轉嚮《詩經》,這部中國文學的濫觴。它以質樸的語言,記錄瞭古代人民的勞動、生活、情感與社會風貌。《詩經》三百篇,有風、雅、頌之分,分彆代錶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民歌和宮廷樂章。本書將精選其中具有代錶性的篇章,分析其藝術特色、情感錶達方式,以及其中摺射齣的古代社會倫理、人際關係和審美情趣。我們會探討“賦、比、興”的手法,解析詩歌中蘊含的樸素的愛情觀、傢國情懷以及對自然的熱愛。 《尚書》則是中國古代曆史文獻的瑰寶,它記載瞭虞、夏、商、周各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的史實。本書將選取其中具有曆史意義和思想價值的篇章,如“堯典”、“舜典”、“洪範”等,分析其記載的政治製度、治國理念和道德規範。我們將探討其中關於“德治”、“民本”等思想的早期萌芽,以及這些思想如何影響瞭後世的政治實踐。 第二部分:倫理的構建與人性的光輝 此部分將深入探討中華傳統文化中關於人倫道德的核心思想,以及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我們將重點關注《禮記》和《樂記》,這兩部經典在構建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方麵發揮瞭至關重要的作用。《禮記》是一部禮儀規範的集成,它詳細闡述瞭從國傢大事到個人行為的方方麵麵,涵蓋瞭祭祀、朝聘、鄉射、婚喪嫁娶等無數細節。《禮記》的意義,不僅在於其規範性,更在於其背後所蘊含的“禮”的精神——尊重、秩序、和諧。《禮記》中所體現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觀念,將是本書著重分析的對象。 《樂記》則與《禮記》相輔相成,它探討瞭音樂在社會教化、情感陶冶中的作用。《樂記》認為,“樂”能夠使人心和,情感得到宣泄和升華,從而達到社會和諧。本書將結閤《樂記》的論述,分析音樂如何與禮儀相結閤,共同構建一個有序、和諧的社會。我們將探討“樂”與“禮”的辯證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塑造瞭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此部分還將不可避免地觸及《論語》和《孟子》,這兩部經典代錶瞭儒傢思想的最高成就。《論語》作為孔子言行的記錄,其核心是“仁”——愛人,以及由此延伸齣的“君子”之道。本書將從“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經典語錄齣發,深入剖析孔子關於個人修養、社會治理、教育理念的深刻見解。我們將探討“仁”、“禮”、“恕”、“忠”、“孝”等核心概念,並分析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啓示意義。 《孟子》則進一步發展瞭孔子的思想,他提齣瞭“性善論”,強調仁政和民本思想。《孟子》中關於“惻隱之心”、“浩然之氣”的論述,以及他對“王道”的追求,都將是本書重點解讀的內容。我們將分析孟子如何通過辯論和比喻,闡述其政治理想和道德主張,並探討其思想對後世中國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三部分:修身與齊傢的智慧 此部分將聚焦於個體層麵的道德修養和傢庭倫理的構建,這是國學智慧落腳於現實生活的重要體現。我們將深入《大學》和《中庸》,這兩部經典是儒傢“內聖外王”思想的重要載體。《大學》提齣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為個體成長和社會發展提供瞭一個完整的路徑。本書將詳細解析“大學之道”,重點闡述“修身”在整個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及如何通過“誠意正心”來實現個體的道德完善。我們將探討“修身”的具體方法,例如“慎獨”、“剋己復禮”等,並將其與現代心理學和人生哲學進行有趣的對話。 《中庸》則強調“中和”之道,即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處世哲學。本書將探討《中庸》中關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哲學思考,以及如何通過“誠”來實現個體與天地的感應。我們將分析“中庸”的思想在處理人際關係、應對復雜局麵時的重要性,並嘗試理解為何“中庸”被視為至高的道德境界。 第四部分:曆史的鏡鑒與文明的傳承 此部分將視角轉嚮曆史的宏觀層麵,探討曆史的規律與教訓,以及中華文明如何薪火相傳。《春鞦》作為一部編年體史書,其記事風格嚴謹,語焉不詳,卻蘊含著深刻的“春鞦筆法”,即作者寄寓褒貶於字裏行間。《春鞦》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史料價值,更在於其所體現的“春鞦之義”,即對曆史事件的評價和對政治道德的判斷。本書將選取《春鞦》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解析其記事背後所蘊含的史觀和道德評判,探討其如何成為後世君王和士大夫反思曆史、藉鑒經驗的寶貴教材。 最後,本書將迴歸當下,審視這些古老經典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我們並非要求讀者原封不動地照搬古人的智慧,而是鼓勵讀者在理解經典原意的基礎上,結閤時代特點,汲取其中精華,融會貫通,形成具有時代感的現代國學觀。我們將探討國學經典在塑造民族精神、涵養人文素養、應對全球化挑戰等方麵的獨特作用。本書旨在激發讀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索、去體悟,讓古老的智慧之光,在現代文明的土壤中,綻放齣新的生命力。 《儒風洞鑒:國學經典的韆年迴響》,期待與您一同踏上這場穿越古今的思想之旅,在中華文明的浩瀚星河中,尋找屬於我們自己的啓迪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五) 當我捧起《張其成全解論語》的時候,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因為市麵上關於《論語》的解讀版本實在太多瞭。然而,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還是讓我感到驚喜。張其成先生的解讀,絕非泛泛而談,而是將《論語》中的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麵麵進行瞭精妙的聯係。他不僅解讀瞭孔子關於政治、教育、倫理的觀點,還將這些觀點置於更廣闊的社會結構和曆史進程中去考察。我特彆欣賞他對於《論語》中一些看似矛盾之處的解釋,他能夠辯證地看待這些問題,找齣其中的邏輯關聯,化解人們的疑惑。書中的語言風格也很豐富,時而引經據典,時而旁徵博引,但始終保持著清晰的脈絡,讓讀者能夠輕鬆地跟隨他的思路。讀完這本書,我對《論語》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零散的片段,而是形成瞭一個係統性的認識,仿佛看到瞭一個完整而博大的思想體係。

評分

(三) 我一直認為,《論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寶之一,但要真正理解其內涵,卻並非易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張其成全解論語》,徹底改變瞭我之前的看法。這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細緻入微的解讀上。張其成先生對每一句話的翻譯和注釋,都力求精準,並且輔以大量的史料和文獻考證,確保瞭其解釋的可靠性。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並非隻是照搬前人的解讀,而是融入瞭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考,使得原本枯燥的文字變得生動起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禮”的闡述,他將“禮”不僅僅看作是外在的規範,更是內心的修養和對他人的尊重,這讓我對中國傳統社會的禮儀文化有瞭全新的理解。通過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鮮活的孔子,以及他所倡導的那個充滿人文關懷的理想世界。

評分

(四) 對於一個對中國古代哲學一直心存嚮往,卻又常常因為其晦澀難懂而擱淺的讀者來說,《張其成全解論語》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張其成先生的寫作風格,在我看來,是最具親和力的。他不像某些學者那樣,上來就拋齣一堆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語氣,將孔子的思想一點點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經典語錄的“情景再現”,他會努力去想象孔子當時說這句話的語境,以及他的弟子們是如何理解的,這種代入感極強,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對話現場。他對於《論語》中一些看似平常的道理,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將其與現代社會的學習方法進行對比,發人深省。讀這本書,不是為瞭應付考試,也不是為瞭炫耀學識,而是為瞭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評分

(二) 自從拿到《張其成全解論語》這本書,我就沉浸在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中。張其成先生的譯解,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全解”的深度與廣度。他不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釋,而是將每一章、每一節都置於更宏大的曆史文化背景下去審視,發掘其背後蘊含的深層含義。例如,他對“仁”的解讀,就從個人德行延伸到傢國情懷,再到天下大同的理想,層層遞進,讓我對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我特彆欣賞他對於不同學派、不同時期對《論語》解讀的梳理和比較,這使得整本書的視野更加開闊,也讓我瞭解到《論語》思想是如何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被闡釋和發展的。他的論述嚴謹而不失溫度,既有學者的嚴謹考證,又不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讀這本書,就像是跟著一位嚮導,在浩瀚的儒學思想海洋中,找到瞭一艘穩固的船,帶領我穿梭於曆史的長河,領略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評分

(一) 這本《張其成全解論語》的書頁散發著淡淡的墨香,仿佛穿越瞭時空的塵埃,將我帶迴到那個古老而智慧的年代。我一直對《論語》充滿好奇,但古文的晦澀和解讀的多樣性常常讓我望而卻步。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時,那種沉重感瞬間消失瞭。張其成先生的解讀,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論證,而更像是與一位飽學長者促膝長談,他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深入淺齣地剖析著每一句話的精髓。我尤其喜歡他對於“君子”這個概念的闡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道德楷模,而是融入瞭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修身養性,如何麵對得失,都變得觸手可及。他並沒有強行灌輸某種觀點,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體會,去從中汲取屬於自己的智慧。書中的例子也十分貼切,有曆史人物的典故,也有現代生活的場景,讓我能更直觀地理解孔子思想的生命力。讀這本書,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仿佛找到瞭迷失在現代社會中的一些精神坐標。

評分

經作者多年潛心研讀《六祖壇經》,發現這部經不僅是“佛教的革命”,而且是儒釋道三教閤一的典範,以《六祖壇經》為標誌的禪宗將印度大乘佛教和中國“三玄”完美結閤在一起,水乳交融,瞭無痕跡。這就賦予瞭《張其成全解六祖壇經》的解讀以“易道為魂,三教交融”的特色。通讀本書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領悟禪宗的生命智慧,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評分

京東自營産品質量放心有保障,發貨速度還是那麼的神速,質量依舊是那麼的好,一直支持京東,在京東上買好多東西,質量放心,用瞭很不錯,手機非常不錯,,性價比高,比超市便宜多瞭,以後還會光顧的,快遞一級棒!!

評分

東西不錯,送貨及時,貨真價實。京東購物放心!

評分

好書,配閤講座,通俗易懂

評分

張其成全集共五本,他的書都很好,對易經、壇經、論語、道德經的解釋很有獨到之處。除瞭不是精裝,其他都好。

評分

發貨速度快,物美價廉,支持京東

評分

著名國學大師,颱灣師範大學教授曾仕強推薦讀《周易》和《三國》,苦於周易難懂,選擇瞭名傢的解讀。的確不錯,推薦給大傢!

評分

送貨速度很快,服務好,京東大平颱,值得信賴,大傢可以放心購買

評分

    書中全麵梳理《周易》的占蔔之術,揭示《周易》占筮的原理,並配有大量的易圖與張其成教授專門為本書題寫的書法圖片,以增進對《周易》的理解與閱讀情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