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社会问题治理与和谐环境建设研究

新疆社会问题治理与和谐环境建设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贵平 著
图书标签:
  • 新疆
  • 社会治理
  • 和谐环境
  • 社会问题
  • 民族关系
  • 区域发展
  • 政策研究
  • 基层治理
  • 社会稳定
  • 法治新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02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912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治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8
字数:4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边疆安全治理是非传统安全研究的重要领域。我国边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邻国众多,民族多样,文化多元,问题复杂,战略地位显著,在整个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深化过程中,“边安”与“安边”将是完善我国安全体制与国家安全战略需要重点考虑的重要内容。本书以新疆为例探索边疆地区社会问题治理与和谐环境建设。

作者简介

谢贵平,男,汉族,1972年3月出生,安徽无为人。曾就读于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历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新疆历史学会理事、新疆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塔里木大学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塔里木大学重点学科民族学二级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边疆非传统安全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目录

导 论/001
第一章 新疆主要社会问题概述与和谐环境建设的意义/025
第一节 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025
第二节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影响新疆和谐环境建设的主要社会问题/041
第三节 新疆社会问题治理与和谐环境建设的意义/048
第二章 新疆民族问题治理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060
第一节 关于“民族问题”概念的界定/060
第二节 新疆主要的民族问题/064
第三节 新疆民族问题的成因分析/088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治理新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096
第五节 新疆民族问题治理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对策探讨/107
个案研究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区民族关系现状调查及其启发与思考/117
第三章 新疆宗教问题治理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以伊斯兰教为考察重点/133
第一节 新疆伊斯兰教信仰状况与宗教问题/133
第二节 新疆宗教问题综述/137
第三节 新疆宗教问题的成因分析/151
第四节 党和政府治理新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159
第五节 新疆宗教问题治理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对策探讨/168
个案研究 新疆叶城县的宗教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175
第四章 “东突”问题治理与新疆长治久安/18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突”分裂活动及其影响与特征/183
第二节 境内外“东突”分裂势力组织运行与活动方式/215
第三节 “东突”问题难以根治的原因分析/221
第四节 “东突”问题治理的经验教训/229
第五节 “东突”问题治理与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的对策探讨/239
个案研究 试论乌鲁木齐“7·5”事件及其对新疆的非传统安全威胁/246
第五章 新疆生态问题治理与可持续发展/262
第一节 新疆生态问题及其影响/262
第二节 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275
第三节 新疆生态问题治理的经验教训/283
第四节 新疆生态问题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291
个案研究 试论塔里木河流域植被变化与环境变迁的互动关系/301
第六章 新疆贫困问题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311
第一节 新疆的贫困问题及其影响/311
第二节 新疆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317
第三节 新疆扶贫开发的经验教训/323
第四节 新疆扶贫开发与和谐社会构建对策探讨/329
个案研究 扶贫开发与新疆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叶城县扶贫开发的调查与思考/336
第七章 新疆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346
第一节 新疆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346
第二节 新疆社会事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358
第三节 新疆社会事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对策探讨/361
个案研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社会事业发展与和谐兵团构建/368
余 论/380
参考文献/391
后 记/407

前言/序言

编者语
边疆安全治理是非传统安全研究的重要领域。我国边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邻国众多,民族多样,文化多元,问题复杂,战略地位显著,在整个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深化过程中,“边安”与“安边”将是完善我国安全体制与国家安全战略需要重点考虑的重要内容。
近些年来,我国边疆非传统安全威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不同社会领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叠合;二是不同安全场域中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三是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呈现复杂性、变异性与扩散性等特征;四是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对称性越来越凸显;五是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需要多行为体在认同基础上的共同应对与治理;六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转型的深化,各种安全威胁越来越呈现不断增多与扩散的趋势。
边疆地区的安全治理关涉诸多敏感问题,情况极为复杂。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中国边疆地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的境况,使得边疆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日益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社会与人的安全,乃至对国际安全与人类安全产生影响。因此,加强非传统安全研究,探索边疆治理方略,尤显得必要和紧迫。
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边疆安宁,则国家始可安宁,边疆不安,则国家难以安定。目前,应对边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难度与复杂性已远超出传统安全的思维与手段,传统的安全理念与体制已难以有效应对种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挑战。《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治理丛书》的主旨是:以国际的视野,重新审视边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明确边疆安全治理的现实语境;以科学的态度,全面分析已经显现或尚处潜在的各种安全威胁,探寻边疆安全治理的有效对策;以创新的视角,积极探索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之路,努力掌控因非传统安全问题而引发的各类常态危机与非常态危机;以理论的建构,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长治久安、实现不同行为体之间“优态共存、和合共建、共享安全”的现实蓝图,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方案。

新疆的地理人文风情掠影 本书并非聚焦于新疆社会治理与和谐环境建设的特定研究,而是意在描绘一幅多维度的新疆画卷,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从地理、历史、文化、民族、经济等多个视角,深入了解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一、地理之魂:壮丽山河与多样的地貌 新疆,以其辽阔的疆域和多样的地貌,勾勒出令人惊叹的自然画卷。本书将首先从地理维度出发,揭示这片土地的独特之处。 巍峨天山,南北屏障: 天山山脉如同一条巨龙,横亘新疆中部,将整个地区划分为南疆和北疆。本书将详细介绍天山的山体构造、主要山峰(如博格达峰、托木格峰等)的壮丽景象,以及其对新疆气候、水系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我们将深入探讨天山冰川作为新疆主要水源地的作用,分析冰川融水如何滋养着绿洲,孕育着生命。此外,还会描绘天山南北坡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北疆的广袤草原、森林,南疆的戈壁绿洲、荒漠奇观,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塔里木盆地:大漠孤烟与绿洲生机: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核心区域是举世闻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本书将深入探索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其浩瀚无垠、沙海起伏的壮阔景象。我们将描述沙漠中的独特生态系统,那些顽强生长的植物,以及在这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同时,本书将重点展现盆地边缘地带的绿洲文明,如著名的喀什、和田、库车绿洲,分析绿洲形成的地理条件(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出露等),以及绿洲农业的独特技术和发展历程。绿洲与沙漠的边界,是生命的奇迹,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准噶尔盆地:风蚀地貌与草原牧歌: 北疆的另一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则以其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和独特的风蚀地貌著称。本书将描绘这里的戈壁、雅丹地貌,那些被风雕刻出的千奇百怪的岩石形态,仿佛诉说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同时,准噶尔盆地也是新疆重要的牧业基地,我们将描绘广阔的草原,如阿勒泰草原、巩乃斯草原,描绘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以及草原上特有的动植物。 伊犁河谷:塞外江南的秀丽风光: 伊犁河谷,被誉为“塞外江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书将描绘这里四季分明的气候,充沛的水源,以及由此孕育出的繁茂植被。我们将介绍伊犁河谷的草场、森林,以及盛产的瓜果(如伊犁苹果、哈密瓜)和花卉(如薰衣草)。此外,还将探讨伊犁河谷在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地理优势。 湖泊与河流:生命的脉络: 新疆拥有众多内流湖泊和河流,它们是干旱地区生命赖以生存的命脉。本书将介绍博斯腾湖、赛里木湖等著名湖泊的形成、特点,以及其在当地生态和经济中的作用。同时,也将关注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主要河流,分析它们的流域特征、水文状况,以及在绿洲农业、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历史长河:文明交融与丝路辉煌 新疆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交融史,丝绸之路更是其最闪耀的篇章。本书将追溯新疆的历史脉络,展现其作为东西方文明十字路口的独特地位。 古老文明的源头: 在早期历史部分,我们将回溯至史前时期,探讨新疆地区发现的古老文化遗址,如楼兰古城、尼雅遗址等,以及这些遗址所揭示的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消失的文明,分析它们为何兴盛,又为何衰落,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本书将浓墨重彩地描绘丝绸之路在新彊的辉煌历程。我们将详细介绍汉唐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丝绸之路如何将东方的丝绸、瓷器,西方的香料、珠宝、宗教、文化等汇聚于此,形成繁荣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我们将描绘沿途的重要城池和绿洲,如龟兹、疏勒、于阗、高昌等,以及它们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本书还将探讨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多元宗教文化景观。 民族融合的熔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新疆接纳并融合了众多民族。本书将梳理不同时期迁入新疆的民族及其对这片土地的影响,如乌孙、月氏、吐蕃、回纥、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以及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贡献。我们将强调新疆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相互影响、融合共生的过程,构建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历史图景。 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进入近代,新疆的地位和命运也经历了重大的变化。本书将简要回顾清朝时期新疆的管辖,以及近代以来外来势力对新疆的影响。同时,也将关注新疆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过程中的努力与奋斗。 三、文化瑰宝:多元并存的艺术与风俗 新疆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交融荟萃的结晶,呈现出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民俗风情。 语言文字的交响: 新疆拥有多样的语言和文字,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塔吉克语、回鹘文、突厥文等。本书将介绍这些语言文字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舞蹈的活力: 新疆的音乐舞蹈极具特色,热情奔放,充满感染力。本书将介绍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冬不拉弹唱、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史诗等代表性艺术形式,以及麦西热甫、那达慕等民族节庆活动中的歌舞表演。我们将描述这些音乐舞蹈的节奏、旋律、表演形式,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和故事。 绘画雕塑的印记: 新疆的绘画雕塑艺术,尤其是佛教壁画和石窟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将介绍克孜尔千佛洞、莫高窟(虽然主体在敦煌,但与新疆的文化联系紧密)、吐峪沟石窟等地的精美壁画和雕塑,分析其艺术风格、宗教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也将关注当代新疆各民族的绘画、雕塑、手工艺等艺术创作。 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新疆的建筑风格,既有与中原地区相似的汉式建筑,也保留了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以及游牧民族的特色建筑。本书将描绘喀什老城、艾提尕尔清真寺等伊斯兰建筑的精美造型,介绍土楼、窑洞等传统民居的特色,以及吐鲁番火焰山地区独特的晾房。 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疆的饮食文化,是各民族生活习俗的生动体现。本书将介绍烤羊肉串、抓饭、拉条子、薄皮包子等极具代表性的新疆美食,分析其制作方法、食材特点,以及在不同民族生活中的地位。同时,也将探讨新疆的茶文化、奶制品文化等。 民俗节庆的生动画面: 新疆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如维吾尔族的新年(纳吾热孜)、古尔邦节、肉孜节,哈萨克族的春节、那达慕,柯尔克孜族的麦西热甫等。本书将描绘这些节庆的习俗、仪式,以及它们在凝聚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 四、民族风情:和谐共生的人文画卷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构成了这片土地独特的人文画卷。 维吾尔族:歌舞之乡的悠扬旋律: 本书将深入描绘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展现其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我们将关注维吾尔族在音乐、舞蹈、文学、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其在传统手工艺(如艾德莱斯绸、花帽制作)方面的精湛技艺。 哈萨克族:草原上的牧歌与骑士精神: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感受其热情奔放、勇敢尚武的民族精神。我们将描绘哈萨克族在草原上的游牧生活、马术表演,以及其独特的音乐(冬不拉)、歌谣和口头文学。 柯尔克孜族:高原上的史诗与坚韧: 本书将关注柯尔克孜族在山地高原的生活方式,以及其宏大的口头史诗《玛纳斯》。我们将描绘柯尔克孜族的传统服饰、音乐(艾捷克、库姆孜),以及其勤劳坚韧的民族品格。 汉族、回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 本书还将关注新疆地区其他民族,如汉族、回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描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文化以及对新疆社会发展的贡献,强调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 民族交往与文化交流: 本书将通过具体的史实和生活场景,展现新疆各民族在历史上以及当下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过程。我们将强调,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赋予了新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五、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本书将通过精美的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新疆壮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我们将穿梭于古老的丝路遗址,漫步于迷人的绿洲小镇,徜徉在辽阔的草原和巍峨的山峦之间,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新疆的独特魅力。从白雪皑皑的天山之巅,到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从郁郁葱葱的伊犁河谷,到古老神秘的石窟寺院,新疆的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立体、深入了解新疆的窗口,希望通过对新疆地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的细致描绘,能够激发读者对这片土地的兴趣与热爱,进而更加深入地探寻其丰富多彩的内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冲击力,那种带着浓郁地域色彩的抽象色块组合,一下子就把人拉到了广袤的新疆。拿到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就知道内容一定很扎实。我本来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多,抱持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开始翻阅,没想到第一章就给了我一个非常宏大且细致的开篇。它没有直接落入那些常见的宏大叙事,而是从社会结构变迁的微观视角切入,描绘了不同族群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诉求和身份认同的微妙变化。尤其是关于社区层面的矛盾调解机制分析,引用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数据,那些鲜活的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田间地头,亲耳听见当地居民对于教育资源分配、土地使用权的真实焦虑。作者在论述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平衡感,既没有回避敏感话题,又以一种近乎冷静的学术态度去解构问题背后的深层动力,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道德评判。这使得整本书的讨论基调非常高质量,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宣泄。它成功地将理论框架与地方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社会图景。

评分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的逻辑推进犹如精密的手术刀,层层剥开,直抵核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方法论上的严谨性,它似乎不满足于描述“是什么”,更致力于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书中对于“治理体系的韧性”这一概念的阐述尤其精彩,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而是一种动态的、能够自我修复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这在面对突发事件和社会思潮的快速演变时显得尤为重要。书中对地方政府在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评估,采用了多指标量化模型,数据图表非常丰富,让人不得不信服其论证的力度。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探讨“和谐”这一目标时,没有用空洞的口号来搪塞,而是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可衡量的具体指标,比如公共信任度、代际流动性等。这种将崇高目标具象化的努力,是这本书区别于一般政策分析读物的显著特征。它提供了一套可以被检验和优化的治理工具箱,而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条。

评分

对于一个关注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在“跨部门协作效率”方面的分析简直是一份宝藏。它深入剖析了在处理涉及安全、经济和文化融合等多个维度问题的过程中,不同行政层级和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和“目标错位”现象。作者没有停留于指出问题,而是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情景模拟来测试不同干预措施的长期效应。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的章节,它详细比较了技术应用在提升响应速度和维护隐私权之间的微妙平衡点。书中对于“绩效考核体系”如何影响基层工作者的行为倾向的批判性分析,尤其犀利,揭示了某些看似积极的政策指标背后可能隐藏的负面激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描述了现状,更像是一个战略顾问,为决策者指明了优化流程、重塑激励机制的关键节点。它提供的是一种系统性的、全局观的解决思路,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补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出乎我的意料,它兼具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韵味。很多章节的叙述,尤其是对历史背景的回溯部分,写得非常流畅,如同在聆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那种对风土人情的细腻捕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关怀。例如,描述传统习俗与现代法律冲突时,作者没有采用生硬的对立视角,而是展示了两者是如何在现实的张力中相互挤压和融合。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使用习惯都有细致的考量,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术写作中常见的“去语境化”的风险。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回味那些充满画面感的段落,它们不仅提供了知识,更带来了情感上的共鸣。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复杂社会肌理中那些微妙的光影变化,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真切地体会到治理实践的温度和难度。这种文风的拿捏,确实非常高超。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初读时被其广博的覆盖面所震撼,再读时则会为其中那些精巧的理论构建而折服。它将看似分散的社会现象,用一套统一的、具有强大解释力的理论框架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文化敏感性”与“普适性规范”之间的张力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它没有简单地将“包容”等同于“放任”,而是阐释了如何在维护核心社会价值的同时,给予地方文化充分的尊重和空间。书中对“社会资本积累”的讨论,联系到社区内部的互助网络和信任基础,提供了一个理解社会稳定性的非传统视角。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这片土地的认知从二维的地图信息升级为了一个具有深度和层次的立体模型。它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的警示,是一部真正能够推动社会思考向前迈进的重量级著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