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

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小平 著
圖書標籤:
  • 固體廢物
  • 垃圾處理
  • 環境工程
  • 汙染控製
  • 資源迴收
  • 焚燒
  • 填埋
  • 無害化處理
  • 減量化
  • 循環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3142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1324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環境科學與工程係列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6
字數:48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以固體廢物處理與利用流程為主綫,從其源流、集運、預處理、處理、處置和資源化等方麵,介紹固體廢物物流過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總結瞭固體廢物的來源、組成和性質以及固體廢物的産生方式、汙染途徑和控製方法。重點討論瞭固體廢物的物理預處理技術(壓實、破碎、分選等)、熱化學處理技術(焚燒、熱解等)和生物處理技術(堆肥化等),固體廢物填埋處置技術以及固體廢物的資源利用技術等,包括過程原理、設備特徵、技術方法和工藝流程。章後附有思考題和計算題。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1部分 概念
第1章 緒論 3
1.1 固體廢物的定義、特性和分類 3
1.2 固體廢物的産量分析 6
1.3 固體廢物治理現狀 7
1.4 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基本流程 8
1.5 固體廢物汙染的環境影響 9
1.6 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技術 11
1.7 固體廢物的管理體係 12
1.8 固體廢物物流特徵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15
1.9 本書基本框架和內容 21
思考題 23
第2章 固體廢物的來源、組成和性質 24
2.1 城市固體廢物的來源、組成和性質 24
2.2 工業固體廢物的來源、類彆、組成和性質 41
2.3 危險廢物的來源及特性 55
2.4 醫療廢物的産生及對環境的影響 63
思考題 66
第2部分 收運
第3章 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和貯存 69
3.1 工業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 69
3.2 城市垃圾的收集、運輸及貯存 69
3.3 危險廢物的收集、運輸及貯存 88
思考題 90
第3部分 處理
第4章 固體廢物的預處理技術 93
4.1 固體廢物的壓實 93
4.2 固體廢物的破碎 96
4.3 固體廢物的分選 99
4.4 分選迴收工藝係統 109
思考題 111
第5章 固體廢物的焚燒處理技術 112
5.1 概述 112
5.2 燃燒反應過程的動力學規律 116
5.3 燃燒反應計算 130
5.4 焚燒係統 145
5.5 垃圾焚燒技術工藝 152
5.6 固體廢物焚燒過程中煙氣的産生及其控製 159
5.7 垃圾焚燒過程的環保標準 171
5.8 術語和定義 173
思考題 175
計算題 175
第6章 固體廢物的熱解處理技術 176
6.1 概述 176
6.2 熱解原理 178
6.3 典型固體廢物的熱解 182
6.4 歐美日等國傢和地區熱解處理技術的發展計劃 184
6.5 流態化熱解過程簡介 190
思考題 196
第7章 固體廢物的固化處理技術 197
7.1 固化處理的原理和步驟 197
7.2 固化處理的基本方法 198
思考題 201
第8章 固體廢物的堆肥化處理技術 202
8.1 概述 202
8.2 堆肥化的基本原理 204
8.3 好氧堆肥化的基本工藝過程 214
8.4 堆肥化處理過程的幾種組閤形式 216
8.5 影響固體廢物堆肥化的主要因素 216
8.6 堆肥化設備及工藝係統 225
8.7 堆肥腐熟度的評價指標 230
8.8 好氧堆肥化的未來展望 232
8.9 術語 233
思考題 233
計算題 234
第4部分 處置
第9章 固體廢物的土地填埋處置技術 237
9.1 概述 237
9.2 填埋場的基本構造和類型 245
9.3 填埋場中的生物降解行為 248
9.4 滲濾液的産生及控製 253
9.5 填埋場氣體的産生與控製 259
9.6 礦化垃圾的開采與利用 263
9.7 術語 264
思考題 266
計算題 267
第5部分 資源化
第10章 固體廢物的資源化 271
10.1 概述 271
10.2 城市固體廢物的資源化 273
10.3 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 297
思考題 318
第11章 幾種典型固體廢物的資源化 319
11.1 廢塑料的迴收與利用 319
11.2 廢橡膠的迴收與利用 321
11.3 廢電池的迴收與利用 325
11.4 農業固體廢物的處理利用 329
思考題 330
第12章 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與資源化 331
12.1 電子廢棄物及其生態環境問題 331
12.2 電子廢棄物環境管理與處理現狀 337
12.3 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迴收方法 340
12.4 廢棄印製電路闆資源化 345
12.5 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利用的相關術語 354
思考題 355
第13章 生物質處理利用與資源化 356
13.1 概況 356
13.2 生物質的來源、分類、組成和性質 358
13.3 生物質的資源化 362
13.4 生物炭 367
思考題 379
主要參考文獻 380
《城市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前城市發展麵臨的嚴峻水環境挑戰,係統性地闡述瞭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最新理念、核心技術與實踐經驗。全書共分為十五章,內容涵蓋瞭城市水體汙染的成因分析、水質評價方法、汙染控製策略,以及針對不同類型水體(如河流、湖泊、河口、濱海區域)的生態修復技術。本書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既有對學科前沿的深入探討,也有大量成功的工程案例分析,為城市水環境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政府決策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本全麵、深入、實用的參考著作。 第一章:城市化進程中的水環境問題概述 本章首先梳理瞭城市化對水環境造成的深遠影響,包括點源汙染(工業廢水、生活汙水)、麵源汙染(農田徑流、道路衝刷、雨水排放)的産生機製及其對水體水質、生態係統結構的破壞。重點分析瞭汙染物負荷增加、水體自淨能力下降、生態功能退化等關鍵問題。隨後,介紹瞭我國當前城市水環境麵臨的主要挑戰,如黑臭水體治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流域水質改善等,並強調瞭構建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下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第二章:城市水體汙染評價與診斷技術 本章詳細介紹瞭評價和診斷城市水體汙染的常用方法和技術。內容包括:水質指標體係的構建與選擇(物理、化學、生物指標),不同評價標準的適用性分析;汙染源識彆與解析技術,如示蹤技術、模型模擬等;水體健康評價方法,如水生態係統健康評價模型、生物完整性指數等;以及遙感、GIS等地理信息技術在水環境監測與評價中的應用。通過對這些技術的掌握,能夠準確評估城市水體的汙染狀況,為後續的治理與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第三章:城市汙水處理與迴用技術 本章深入探討瞭城市汙水處理的核心技術,旨在實現汙水的達標排放與再生利用。內容包括:傳統汙水處理工藝(如活性汙泥法、生物膜法)的原理、改進及應用;新型汙水處理技術,如膜生物反應器(MBR)、厭氧氨氧化(Anammox)、人工濕地等;針對難降解有機物、營養鹽(氮、磷)和病原微生物的深度處理技術;以及汙水再生利用的領域與技術,包括工業用水、農業灌溉、景觀用水等,強調瞭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經濟與環境效益。 第四章:城市麵源汙染控製技術 本章重點關注城市麵源汙染的控製,這是當前城市水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點。內容包括:雨水收集與截流技術,如初期雨水截汙、雨水調蓄池等;綠色雨水基礎設施(SuDS),如綠色屋頂、透水鋪裝、雨水花園、生態滯留帶等的設計與應用,這些技術能有效削減雨水徑流中的汙染物;以及城市綠地、道路綠化帶在攔截和吸附汙染物方麵的作用。同時,探討瞭農業麵源汙染(如化肥、農藥流失)在城市周邊區域的防治策略。 第五章:城市河流生態修復技術 本章係統闡述瞭城市河流生態修復的理念與方法。內容包括:河流汙染成因分析與生態退化診斷;修復工程設計原則,如“診斷-設計-實施-監測”的閉環管理;具體修復技術,如清淤疏浚、底泥改良;水生植被重建,如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遊植物群落的恢復;魚類等水生動物棲息地營造;以及河流連通性改善,如打通斷頭河、恢復河漫灘等。通過這些措施,旨在恢復河流的自淨能力、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功能。 第六章:城市湖泊生態修復與富營養化治理 本章聚焦於城市湖泊的生態修復與富營養化治理。內容包括:湖泊富營養化的機理、評價指標及影響;富營養化治理的主要措施,如內源控製(底泥處理)、外源控製(汙水截流、麵源削減);物理化學調控技術,如曝氣復氧、投加淨水劑(如聚閤氯化鋁、聚閤硫酸鐵);生物修復技術,如藻類控製、水生植物調控、底棲生物恢復;以及生態工程技術,如人工浮島、曝氣增氧設施的建設與應用。 第七章:城市河口與濱海區域水環境治理 本章關注河口與濱海區域的特殊水環境問題。內容包括:河口區水體混閤動力學與汙染物輸移特點;海灣與近岸海域富營養化、赤潮、石油汙染等問題;治理措施,如入海河流汙染控製、海岸帶生態修復(如紅樹林、海草床的恢復);以及海洋垃圾、塑料微粒汙染的治理與管理。強調瞭河海聯動的治理思路,將上遊的汙染控製延伸至下遊的海洋環境。 第八章: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與長效管理 本章專門針對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這一突齣問題。內容包括:黑臭水體的成因分析(汙染源、水體缺氧、底泥纍積);診斷評估技術,包括感官評價、水質指標監測、底泥分析;治理技術,如底泥疏浚與改良、曝氣增氧、水體循環、生態修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種植);以及長效管理機製的建立,包括源頭控製、日常巡查、雨汙分流改造、公眾參與等,旨在實現“長製久清”。 第九章: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與風險管理 本章側重於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內容包括:飲用水水源地的劃定原則與保護範圍;水源地汙染風險評價與預警體係;保護措施,如水源涵養林建設、農業麵源汙染控製、工業點源汙染監管;以及突發性汙染事故的應急響應與處理技術。強調瞭保障居民飲水安全的重要性。 第十章:城市水體生態健康評價與監測網絡建設 本章深入探討城市水體生態健康的評價方法與監測網絡的構建。內容包括:水生態係統健康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與應用;生物監測技術,如底棲無脊椎動物、魚類、藻類等指示生物的應用;遙感、GIS等技術在構建多尺度、立體化監測網絡中的作用;以及監測數據的分析、共享與應用平颱建設。 第十一章: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政策法規與管理體係 本章從宏觀層麵探討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政策法規與管理體係。內容包括:國內外水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體係;水權製度、排汙許可製度、環境稅費等經濟調控手段;流域管理、區域協調等管理模式;以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等製度在水環境治理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創新技術與發展趨勢 本章展望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未來發展方嚮,介紹前沿和創新技術。內容包括:智慧水務、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水環境監測、預警與管理中的應用;納米技術、高級氧化技術等在汙水深度處理中的潛力;生物技術在生態修復中的新突破;以及生態海綿城市理念下的綜閤性水環境治理模式。 第十三章:典型城市水環境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本章選取國內外多個成功的城市水環境治理工程案例,進行深入剖析。案例涵蓋不同類型的水體(河流、湖泊、河口)、不同汙染類型(生活汙水、工業廢水、麵源汙染)和不同治理技術(生態修復、汙水處理、雨水管理)。通過對案例的詳細介紹,包括項目背景、治理目標、技術路綫、實施過程、效果評估和經驗教訓,為讀者提供鮮活的實踐指導。 第十四章:公眾參與與社會協同在水環境治理中的作用 本章強調瞭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在城市水環境治理中的關鍵作用。內容包括:公眾意識的提升與教育;信息公開與透明度;公眾參與的渠道與形式(如聽證會、谘詢會、誌願者活動);以及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之間的協同閤作模式,共同推動水環境問題的解決。 第十五章:總結與展望 本章對全書內容進行總結,重申城市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性與復雜性。同時,對未來城市水環境治理的研究方嚮、技術發展、政策製定以及國際閤作等進行展望,呼籲各界共同努力,建設人水和諧的城市水生態文明。 本書結構清晰,內容詳實,語言嚴謹,適閤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也為從事水環境治理工作的專業人士提供寶貴的參考信息。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它是否能夠解答我一直以來的一個疑惑:在我們國傢,固體廢物的處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否能夠跟上日益增長的廢物産生量?書中的一些數據分析和案例研究,讓我對這個問題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尤其關注瞭書中關於處理成本、環境效益以及社會影響的評估章節。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處理技術在經濟、環境和社會層麵的綜閤效益,從而為未來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這個領域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知,也引發瞭我對行業未來發展的更多思考。

評分

《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這本書,我拿到手後,第一印象就是厚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一本專業書應有的樣子。我本來是抱著學習固體廢物處理的最新技術和理論知識來的,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解決我們在項目實踐中遇到的難題,比如某些新興的危險廢物如何安全有效地處理,以及如何優化現有處理工藝以降低成本和環境影響。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資源化利用的部分,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廢棄物轉化為能源或者再生材料的創新思路和案例分析。另外,對於一些復雜工程的設計參數、設備選型、以及相關的法規標準,我也期待能有詳盡的闡述,以便在實際工作中作為參考。這本書給我的初步感覺是內容非常全麵,涵蓋瞭固體廢物處理的各個環節,從源頭減量到最終處置,理論與實踐結閤得很好。

評分

作為一名在環保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對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感受非常深刻。在閱讀《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這本書時,我主要關注瞭其中關於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探討。書中對一些新型的固廢處理技術,例如等離子體氣化、生物炭化等,進行瞭比較詳細的介紹,並分析瞭它們在處理特定類型廢物時的優劣勢。此外,書中關於智慧化固廢管理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也讓我看到瞭未來固廢處理行業的發展方嚮。我希望能夠從中汲取靈感,將這些新技術應用到我們現有的項目中,以提高處理效率,降低環境風險,並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技術廣度上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組織非常清晰,從宏觀的政策法規到微觀的工藝流程,層層遞進,非常適閤我這種希望對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有一個係統性認識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全麵梳理這一學科知識體係的書籍,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書中對不同類型固廢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進行瞭詳盡的分析,並在此基礎上介紹瞭相應的處理處置技術,包括機械處理、熱處理、生物處理、填埋等。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這些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案例,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之間的聯係。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評分

我之前對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處置一直抱有一些模糊的認識,總覺得是個技術性很強但又有些“髒亂差”的領域。拿到這本《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後,我纔真正開始係統地瞭解它。書中那些關於不同種類固體廢物(比如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醫療廢物等)的特性分析,以及它們各自的處理技術,讓我大開眼界。我尤其對那些關於垃圾焚燒發電、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理、以及危險廢物安全填埋等章節印象深刻。我一直很好奇,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産生的海量垃圾,最終究竟去瞭哪裏,又是如何被處理的,這本書就給瞭我一個非常清晰的答案。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堆砌,還穿插瞭不少實際工程的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技術的應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