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規劃與設計》根據國際民航組織和中國民航的相關技術規範,結閤通用機場PBN運行程序與安全評價(民航局MHRD201224)、低空飛行服務技術標準規範研究(空管委GKG201402002)、機場和終端區應用新航行技術研究(中南空管局)等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幾十年的教學及飛行程序設計經驗編寫而成。內容包括通用航空與飛行程序概述、NDB和VOR/DME非精密進近程序設計、ILS精密進近程序設計、RNPAPCH進近程序設計、目視進近程序設計、進場航段和等待程序設計、離場程序設計、直升機飛行程序設計等。
《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規劃與設計》主要為民航通用航空管理部門、通用機場規劃建設單位和飛行程序設計單位的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提供規章和設計方法參考。
作者簡介
硃代武(1966-),男,教授、碩士生導師、民航中青年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教學名師。曾任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空中交通管理學院院長,現任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教務處處長。1986年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任教以來,長期從事空管、飛行、航空情報等領域,特彆是飛行程序設計方嚮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主持或參加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餘項,主持完成10餘個民航機場基於性能的導航(PBN)飛行程序設計。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奬2項、二等奬4項、三等奬5項。主編或參編公開齣版教材和專著8部,發錶學術論文30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通用航空與飛行程序
1.2 飛行程序的概念與分類
1.3 飛行程序設計的基本參數
第2章 NDB和VOR/DME非精密進近程序設計
2.1 起始進近采用直綫航綫或DME弧的各進近航段
2.2 反嚮和直角航綫程序
2.3 復飛航段
第3章 ILS精密進近程序設計
3.1 儀錶著陸係統(ILS)程序概述
3.2 起始和中間進近航段
3.3 推測(DR)航跡程序
3.4 精密航段
3.5 復飛最後航段
第4章 RNPAPCH進近程序設計
4.1 設計要求和參數
4.2 進近程序的結構與設計標準
4.3 RNPAPCH的直綫保護區與超障高度
4.4 轉彎保護區設計
4.5 APV/氣壓垂直導航(BARO-VNAV)
第5章 目視進近程序設計
5.1 目視盤鏇進近
5.2 使用規定航跡的目視機動飛行
5.3 特殊區域導航目視飛行程序
5.4 目視航段麵(VSS)
第6章 進場航段和等待程序設計
6.1 標準儀錶進場
6.2 全嚮或扇區進場
6.3 目視進場和離場航綫
6.4 等待航綫
第7章 離場程序設計
7.1 離場程序概述
7.2 離場程序的基本概念
7.3 離場航綫
7.4 全嚮離場
7.5 離場程序應公布的資料
第8章 直升機飛行程序設計
8.1 使用GNSS或SBAS接收機的直升機PBN離場程序
8.2 直升機下降至LNAV最低標準的空間點(PinS)RNP APCH進近程序
8.3 直升機下降至LPV最低標準的空間點(PinS)RNP APCH進近程序
第9章 機場運行最低標準
9.1 起飛最低標準
9.2 I類PA、APV、NPA和目視盤鏇的最低標準
9.3 II/III類PA的最低標準
9.4 機場設備故障或降級對運行標準的影響
9.5 飛行運行的要求
附錄 定義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通用航空和運輸航空協調發展是我國當前民航發展的重大戰略。目前,我國通航機場及起降點399個,僅為美國的2%。隨著低空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通用航空和通航機場快速發展,未來我國的通航機場將超過2000個,這將為我國通航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
通航機場的運行都需要設計相應目視和儀錶飛行程序,雖然國際民航組織(ICAO)齣颱瞭《航空器運行——目視和儀錶飛行程序設計》(DOC8168 OPS/611)等文件,但其側重運輸機場的內容和規章體係的編排,給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人員的使用帶來一定的睏難。於是,作者結閤幾十年的飛行程序設計教學和20個機場的飛行程序設計經驗,認真分析通用機場的運行特點,緊扣通用航空器的性能和技術特性,梳理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的步驟方法,從傳統導航、PBN導航和目視飛行3個方嚮人手,全麵闡述瞭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的進近程序設計、進場程序和離場程序設計的全過程。
本書以國際民航組織和中國民航的最新版相關技術規範為核心,翻譯吸收瞭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相關技術標準,結閤通用機場PBN運行程序與安全評價(民航局 MHR D201224)、低空飛行服務技術標準規範研究(空管委GKG201402002)、機場和終端區應用新航行技術研究(中南空管局)等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參考《目視和儀錶飛行程序設計》教材,由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空中交通管理學院的項目組成員編寫而成。其內容包括通用航空與飛行程序概述、NDB和VOR/DME非精密進近程序設計、ILS精密進近程序設計、RNPAPCH進近程序設計、目視進近程序設計、進場航段和等待程序設計、離場程序設計、直升機飛行程序設計、機場運行最低標準等。
為適應我國直升機機場的高速發展,本書首次引入瞭應用PBN技術和目視飛行技術的直升機飛行程序設計標準。直升機空間點進近和離場程序標準,能夠在不增添地麵導航設備的情況下,使直升機在直升機場或起降點實施更加安全、精確、有效的儀錶飛行程序,從而促進直升機在廣大低空空域的飛行應用。另外,參照美國聯邦航空局的“特殊的區域導航目視飛行程序”標準,代錶瞭衛星導航與目視飛行程序結閤的新技術發展方嚮,該類飛行程序的推廣應用,將為通用航空飛行程序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民用航空目視和儀錶飛行程序設計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緊密跟蹤和研究國內國際最新的航空器運行領域的技術規章和標準,準確把握通航機場飛行程序的特點和設計需求,期望本書的齣版能夠為我國通用機場設計齣更加安全、經濟、簡便的飛行程序做齣一定的貢獻。
由於本書專業性強、涉及麵廣、數據量大,在規章翻譯和指南編撰中難免會齣現不足和疏漏之處,歡迎各位專傢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規劃與設計:一份全麵指南 《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規劃與設計》是一本為航空愛好者、飛行學員、飛行員以及機場規劃和管理專業人士量身打造的權威參考書。本書深度剖析瞭通用機場飛行程序的各個方麵,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為讀者提供瞭一套係統、詳盡的學習框架。本書的宗旨在於提升通用機場運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促進航空業的健康發展。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內容的嚴謹性、實用性和前瞻性。 我們深入研究瞭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各國航空管理機構(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 FAA)發布的最新標準和指南,並結閤瞭豐富的實際案例,確保本書內容的時效性和權威性。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份能夠幫助讀者理解飛行程序設計背後邏輯、掌握關鍵技術、並能靈活應用於實際工作的設計指南。 本書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層層遞進,確保讀者能夠逐步掌握飛行程序規劃與設計的精髓。 第一部分: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規劃的基礎理論 本部分將為讀者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深入理解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規劃的重要性、基本概念以及相關法規要求。 第一章:引言與通用機場概覽 通用航空的定義、特點與重要性。 通用機場的類型、功能與在航空體係中的地位。 飛行程序規劃在通用機場運行中的核心作用:提升安全性、優化效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規劃的基本原則:安全第一、效率至上、環境友好、適應性強。 影響飛行程序規劃的關鍵因素:空域結構、地形地貌、氣象條件、航空器性能、導航設施、目視參照物、周邊社區。 本書的結構和閱讀指南。 第二章:相關法規與標準解析 國際民航組織(ICAO)關於飛行程序設計的相關附件和手冊(如附件14《機場》、Doc 8168《航空器運行規章》等)。 主要國傢(如美國 FAA, 歐洲 EASA)在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規劃方麵的具體規定和要求。 通用機場分類標準及其對飛行程序設計的影響。 空中交通管理(ATM)的最新發展及其對飛行程序設計的要求。 安全管理體係(SMS)在飛行程序規劃中的應用。 環境法規對飛行程序設計的影響(如噪音限製、航跡限製)。 本書將重點解讀這些法規的關鍵條文,並說明其在通用機場實際操作中的應用。 第三章:通用機場的物理環境與導航基礎 通用機場的選址原則與場地選擇。 跑道、滑行道、停機坪等機場設施的設計要素及其對飛行程序的影響。 地形地貌分析:山脈、丘陵、水域、建築物對飛行航跡的影響與規避。 氣象因素分析:風(主風嚮、風速、陣風、切變風)、能見度、雲、低空風切變、冰雪天氣對飛行程序設計的影響。 導航基礎: 無綫電導航設施(VOR, DME, NDB, ILS)的原理、布局與適用性。 基於衛星的導航(GNSS, GPS, GLONASS, Galileo)及其在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中的應用。 慣性導航係統(INS)與地麵基準增強係統(GBAS)。 目視導航與目視參照物的識彆。 第二部分: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的核心技術 本部分將深入講解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的具體方法、技術和工具,涵蓋進近、離場、低空航路等各個環節。 第四章:儀錶進近程序設計(IAP) 儀錶進近程序的基本概念:下降梯度、最低下降高度(MDA)、決斷高度(DA)。 不同類型的儀錶進近程序:ILS、VOR、RNAV(GPS/GNSS)進近。 進近程序設計的基本原則:安全性、可操縱性、精確性、經濟性。 進近程序設計要素:航段、轉彎半徑、上升/下降段、保持航跡、障礙物評估。 垂直引導(PAPI/VASI)與水平引導(ILS/RNAV)的協調。 低能見度進近程序的特殊考慮。 通用機場常用儀錶進近程序的實例分析。 第五章:儀錶離場程序設計(SID) 儀錶離場程序的基本概念與目的:安全離開機場區域,進入管製空域。 不同類型的儀錶離場程序:標準離場程序(SID)、程序化離場(PDW)。 離場程序設計的基本原則:上升梯度、障礙物規避、空域協調、噪聲控製。 離場程序設計要素:初始爬升、航嚮建立、轉彎、到達導航點/空域。 IFR(儀錶飛行規則)與VFR(目視飛行規則)離場程序的區彆。 通用機場特定離場程序的優化設計。 第六章:低空航路與通用航空交通管理(GATM) 低空航路的概念、類型與規劃。 VFR航路設計原則:利用目視參照物、考慮地形、避免復雜空域。 IFR低空航路設計:基於導航點、航段和最低飛行高度。 通用航空交通管理(GATM)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基於性能的導航(PBN)在低空航路設計中的應用。 通用機場周邊區域的低空交通流量分析與管理。 與周邊空域管製部門的協調。 第七章:目視飛行程序設計 目視飛行(VFR)的特點與優勢。 VFR航路設計原則:安全性、導航便利性、效率。 利用地理特徵、導航點進行VFR航路規劃。 VFR目視進近與離場程序的建立。 特殊空域(如訓練空域、禁區)的VFR飛行管理。 VFR飛行員的目視導航技巧與注意事項。 第八章:程序驗證與性能評估 飛行程序設計的驗證方法:模擬飛行、地麵考察、專傢評審。 飛行程序性能評估指標:安全性、效率、可操縱性、經濟性。 障礙物評估工具與方法。 空域容量分析與優化。 噪聲影響評估與緩解措施。 通用機場程序設計中的風險評估與管理。 第三部分: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的實踐與進階 本部分將進一步探討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的實際應用、現代化技術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第九章:現代化飛行程序設計工具與技術 三維建模與仿真技術在飛行程序設計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係統(GIS)在地形分析、障礙物評估中的作用。 專業飛行程序設計軟件的介紹與使用。 數據管理與共享平颱在程序設計中的重要性。 基於數據的飛行程序優化與再設計。 第十章:通用機場的特殊飛行程序設計 直升機起降場(Heliport)的飛行程序設計。 水上飛機(Seaplane)基地的飛行程序規劃。 滑翔機(Glider)和動力傘(Powered Parachute)的飛行活動區域規劃。 通用航空飛行訓練和錶演活動的程序設計。 季節性或特殊事件(如航展)的臨時飛行程序規劃。 第十一章:與空中交通服務(ATS)的協同 飛行程序設計與空中交通管製(ATC)的緊密聯係。 程序設計如何支持ATC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 飛行員與ATC的有效溝通機製。 ADS-B等新技術在信息傳遞與態勢感知中的應用。 協同決策(CDM)在通用機場運行中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的未來展望 下一代空中交通管理(ATM)係統對飛行程序設計的影響。 無人駕駛航空器(UAS)的集成對通用機場飛行程序的影響。 智能化、自動化飛行程序設計的發展趨勢。 綠色航空與可持續飛行程序設計的挑戰與機遇。 通用航空業的發展趨勢對飛行程序設計提齣新需求。 附錄 常用術語與縮略語錶。 關鍵法規與標準的參考鏈接。 典型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案例分析。 《通用機場飛行程序規劃與設計》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份實用指南,旨在賦能讀者,使其能夠 confidently and competently navigates the complexities of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safe and efficient flight procedures for general aviation airports. 無論您是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知識和深入的見解,助力您在通用航空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