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結算(第二版)(適用於雙語教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國際經濟與貿易學係列)

國際結算(第二版)(適用於雙語教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國際經濟與貿易學係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國新,王殊,尹肖妮,蔣秀娟,洪靜 ... 著
圖書標籤:
  • 國際結算
  • 國際貿易
  • 外匯管理
  • 跨境支付
  • 貿易融資
  • 雙語教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經濟學
  • 金融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56872
版次:2
商品編碼:1212785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0
字數:463000
正文語種:英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具有多年國際貿易領域的從業經驗和教學經驗,針對該課程教學的特點,專門為國際結算雙語授課的學校打造瞭這本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為適應高等院校雙語教學需要而編寫的教材。書中對當前國際結算中采用的結算方式、結算工具、結算單據等內容做瞭詳細介紹,並緊密結閤近年來國際貿易和國際結算方麵國際慣例的新變化與發展,全方位地反映國際結算業務運作的原理、慣例、條件、方式和手段。全書共9章,包括總論、國際結算工具、匯款、托收、信用證、其他國際結算方式、國際結算單據、非貿易結算、電子支付等。為方便讀者使用,書後附錄還載有國際商會第522號《托收統一規則》、國際商會第600號《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國際商會《國際備用信用證實務》(ISP98)以及國際商會第525號《國際商會有關信用證項下銀行償付的統一規則》等。

  本書不僅內容豐富,還結閤課程特點,突齣“應用型”,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除第1章外,其他各章最後一節都編寫有案例分析,有助於讀者更直觀地掌握國際結算的主要業務、操作程序,熟悉業務操作中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國際金融等專業本科學生的專業課教材,也可作為業務部門的培訓教材,還可作為外貿、銀行等領域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吳國新,男,1969年11月生,博士,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政府紡織服裝産業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曾任上海對外貿易學院MBA教育中心執行主任,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等職。主持和承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項目、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支助項目等10多項科研項目。在 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錶3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被SSCI檢索,1篇被EI檢索,1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被ISTP檢索收錄。主編《2010上海技術管理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12月,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2008年12月,獲“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榮譽稱號。

目錄

Chapter 1 General Introduction 1
1.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1
1.1.1 Basic Concepts and Content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1
1.1.2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6
1.1.3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7
1.2 Basis and Condition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7
1.2.1 Correspondent Banks in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7
1.2.2 Some Organizations Relevant to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10
1.3 International Payment Systems 14
1.3.1 Brief Introduction 14
1.3.2 Some Major Payment Systems 16
Chapter 2 Instrument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22
2.1 An Overview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22
2.1.1 Definition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22
2.1.2 Chief Features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23
2.1.3 Parties to Negotiable Instrument 24
2.2 Bill of Exchange 25
2.2.1 Definition of Bill of Exchange 25
2.2.2 Contents of Bill of Exchange 26
2.2.3 Parties to Bill of Exchange 29
2.2.4 Classification of Bill of Exchange 33
2.2.5 Acts of Bill of Exchange 37
2.2.6 The Roles and Advantages of Bill of Exchange 47
2.3 Promissory Note 48
2.3.1 Definition of Promissory Note 48
2.3.2 Characteristics of Promissory Note 48
2.3.3 Contents of Promissory Note 49
2.3.4 Classification of Promissory Note 49
2.3.5 Liabilities of the Parties 50
2.3.6 Differences between Promissory Note and Bill of Exchange 51
2.4 Check 52
2.4.1 Definition of Check 52
2.4.2 Contents of Check 52
2.4.3 Features of Check 53
2.4.4 Parties to Check 53
2.4.5 Classification of Check 54
2.4.6 Check Clearing 55
2.4.7 A Banker’s Duty to Honor Checks 57
2.4.8 Dishonor of Checks 58
2.4.9 Differences between Check and Bill of Exchange 58
2.5 Cases: A Fraud Case with Forged Draft 59
Chapter 3 Remittance 61
3.1 Outline of Remittance 61
3.1.1 Definition of Remittance 62
3.1.2 Parties to Remittance 62
3.1.3 Types of Remittance 63
3.1.4 Characteristics of Remittance 64
3.2 Procedure for Remittance 64
3.2.1 Procedure for Remittance 64
3.2.2 Comparison of the M/T, T/T and D/D 68
3.3 Application of Remittance 68
3.3.1 Practice of Remittance 68
3.3.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emittance 70
3.3.3 The Function of Remitt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71
3.4 Cases: Case about T/T 74
Chapter 4 Collection 76
4.1 Overview of Collection 76
4.1.1 Definition of Collection 76
4.1.2 Parties to Collection 78
4.1.3 Types of Collection 80
4.2 Documentary Collection Practice 82
4.2.1 Procedure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82
4.2.2 Collection Application Form and Order 85
4.2.3 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 88
4.3 Risk Protection and Financing under Collection 90
4.3.1 Risks Involved 90
4.3.2 Financing under the Collection 91
4.4 Cases 92
4.4.1 Case 1: A Dispute Triggered by Collecting Bank as the Drawee of a Draft under a
Collection 92
4.4.2 Case 2: A Dispute ove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Collecting Bank under D/P Terms 95
Chapter 5 Letter of Credit 97
5.1 Overview of L/C 97
5.1.1 Definition of L/C 98
5.1.2 Contents and Form of L/C 98
5.1.3 Characteristics of L/C 104
5.1.4 Parties Involved in L/C 106
5.2 Procedures of L/C 111
5.2.1 Issuance 111
5.2.2 Amendment 113
5.2.3 Utilization and Settlement 115
5.3 Types of L/C (Including Standby L/C) 117
5.3.1 Confirmed Irrevocable Credit 117
5.3.2 According to the Mode of Availability 118
5.3.3 Straight Credit 121
5.3.4 Anticipatory Credit 121
5.3.5 Transferable Credit 122
5.3.6 Back-to-Back Credit 125
5.3.7 Revolving Credit 126
5.3.8 Reciprocal Credit 127
5.3.9 Standby L/C 128
5.4 Key Issues under L/C 129
5.4.1 The Role of Banks 129
5.4.2 Common Problems with Documentary Credits 131
5.4.3 Risk Protection 131
5.4.4 Financing under L/C 133
5.4.5 Documentary Credit Application 136
5.4.6 Best Practice When Dealing with an L/C 140
5.4.7 Bank Fees 141
5.4.8 Conclusions 142
5.5 Cases 143
5.5.1 Case 1: A Dispute Incurred by Reimbursement Clause 143
5.5.2 Case 2: A Dispute Arising from Criteria of Document Examination of the Bank 146
5.5.3 Case 3: Banco Santander SA vs. Banque Paribas 147
Chapter 6 Other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151
6.1 Bank’s Letter of Guarantee 151
6.1.1 Concepts of L/G 151
6.1.2 Parties to L/G 151
6.1.3 Types of L/G 152
6.1.4 Procedure of L/G 153
6.1.5 Contents of L/G 154
6.1.6 Comparison between L/G and L/C 155
6.2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156
6.2.1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156
6.2.2 The History and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157
6.2.3 Parties to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157
6.2.4 Types of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158
6.2.5 Procedures of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159
6.2.6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Factoring 159
6.3 Forfeiting 160
6.3.1 Concepts of Forfeiting 161
6.3.2 The Development of Forfeiting 161
6.3.3 Characteristics of Forfeiting 161
6.3.4 Parties to Forfeiting 162
6.3.5 Procedure of Forfeiting 162
6.3.6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orfeiting 163
6.4 Cases 164
Chapter 7 Documents Used in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166
7.1 Commercial Documents 166
7.1.1 Commercial Invoice 166
7.1.2 Customs Invoice 167
7.1.3 Packing List 169
7.2 Transport Documents 172
7.2.1 Marine Bills of Lading 172
7.2.2 Airway Bill 176
7.2.3 Railway Bill 176
7.3 Insurance Documents 178
7.3.1 Insurance Policy 178
7.3.2 Insurance Certificate 180
7.4 Official Documents 180
7.4.1 Certificate of Origin 180
7.4.2 Inspection Certificate 182
7.5 Documents Examinations and Disposal of Discrepancies 185
7.5.1 Document Checklists 185
7.5.2 Documents Examination 185
7.5.3 Disposal of Discrepancies 188
7.6 Cases 188
Chapter 8 Non-trade Settlement 193
8.1 Basic Content of Non-trade Settlement 193
8.2 Non-trade Remittance 193
8.2.1 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 193
8.2.2 Traveler’s Check 193
8.3 Clean Collection and Clean L/C 196
8.3.1 Clean Collection 196
8.3.2 Clean L/C and Traveler’s L/C 197
8.4 Credit Card 198
8.4.1 Definition of Credit Card 198
8.4.2 Parties to Credit Card 198
8.4.3 Procedure of Credit Card 199
8.4.4 Function of Credit Card 200
8.4.5 Kinds of Credit Card 201
8.5 Cases 201
Chapter 9 Cyber Payments 203
9.1 Introduction of Cyber Payments 203
9.1.1 Definition of Cyber Payment 203
9.1.2 Parties Involved in Cyber Payment 204
9.1.3 Types of Electronic Cash Technology 205
9.1.4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yber Payments 205
9.2 Payment through the Internet 206
9.2.1 Electronic Cash on the Internet 206
9.2.2 Credit and Charge Cards on the Internet 209
9.2.3 Internet Banking 211
9.2.4 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Protocol 211
9.2.5 Secure Socket Layer Protocol for Electronic Payment 212
9.2.6 Risks in Cyber Payment 212
9.3 Cyber Payments—Today and Future 212
9.3.1 Cyber Payments Today 212
9.3.2 The Future of Cyber Payments 213
9.4 Cases 213
Appendix 1 Glossary 218
Appendix 2 ICC 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s 239
Appendix 3 ICC Uniform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 248
Appendix 4 International Standby Practices (ISP98) 267
Appendix 5 ICC Uniform Rules for Bank-to-Bank Reimbursements under Documentary
Credits (ICC Publication No.525) 270
References 278
Postscript 280
後記 281

精彩書摘

  《國際結算(第二版)(適用於雙語教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國際經濟與貿易學係列)》:
  It may happen that a credit in favor of the benericiary is not stated to be transferable, meanwhile, the beneficiary himselfis just a middleman and needs to purchase them from another supplier.In this case, a back—to—back letter ofcredit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transferable letter of credit.
  Rather than transferring the original letter of credit to the supplier, once the letter ofcredit is received by the exporter from the opening bank, that letter of credit is used as security to establish a second letter of credit drawn on the exporter in favor of his supplier.So a back—to—back documentary credit process actually involves two separate documentary credits: one opened by the buyer in favor of the seller, and one opened for the account of the seller naming the actual supplier of the goods as the beneficiary.The first beneficiary of the first documentary credit becomes the applicant for the second documentary credit, who is responsible to the bank for payment regardless of whether or not he himselfis paid under the first credit.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a back—to—back cred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imary credit so as to enable the beneficiary of the primary credit to pfoduce and surrender the docu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primary credit.
  ……

前言/序言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國際結算業務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際結算業務能否順利進行直接影響到企業貿易貨款的收付和銀行的聲譽。為此,加強銀企閤作,幫助外貿企業加速資金周轉和規避風險就顯得十分重要。

  無論是從事國際業務的銀行工作人員還是外貿企業的業務人員,都需要對國際結算的相關理論和國際慣例有一個比較全麵的認識和掌握。為適應這一需求,我們編寫瞭《國際結算》這本書。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到國際貿易和國際結算方麵國際慣例的新變化和發展,例如,國際商會最新修訂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600號齣版物(簡稱UCP600),於2007年7月1日生效。同時,我們還特彆注重體現以下特色: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力求原理清晰、實務突齣,有利於培育學生綜閤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②突齣應用性和操作性,該部分的知識內容力求與國際結算的具體業務緊密相連,強調案例分析。本書的許多素材來源於銀行和企業結算的實踐,主要包括:本人1995年到中國銀行上海市浦東分行國際貿易結算部教學實踐時索取的資料;近十多年來,本人在外貿類公司進行企業內訓和專業培訓中收集的結算素材。

  本書共9章,力求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閤,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書中的內容涵蓋國際貿易結算工具、國際貿易結算方式、國際結算單據以及國際結算方麵的國際貿易慣例等。為方便讀者使用,本書附錄載有國際商會第600號《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國際商會第522號《托收統一規則》、國際商會《國際備用信用證實務》(ISP98)以及國際商會第525號《國際商會有關信用證項下銀行償付的統一規則》等。另外,為瞭方便教學,使教師高效、便捷地使用本書,我們特彆提供免費的電子課件,讀者可登錄清華大學齣版社網站(www.tup.com.cn)免費下載。

  本書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的尹肖妮、河南工業大學的王殊、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蔣秀娟和吳國新、聖母湖大學商學院的孫鈺、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的洪靜、上海商學院的何一紅等老師編寫。全書由吳國新負責大綱編寫和組稿,由蔣秀娟老師和日內瓦大學的

  SeamusTaggart博士審稿。在此,我們對兩位主審在百忙中參與審稿錶示感謝,同時還要感謝我們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參考的有關著作和文獻的作者,謹對他們緻以深切的謝意。

  由於時間倉促,加之編者水平與經驗有限,本教材在內容、編排和格式等方麵,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同行和廣大讀者指正。

  吳國新



《國際結算(第二版)》是一部麵嚮高等教育、特彆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專業的雙語教學教材。該教材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係列中占有重要地位,旨在為學習者係統、深入地理解國際結算的理論與實務提供堅實基礎。 教材核心內容與結構梳理: 本書以國際結算的業務流程為主綫,輔以必要的理論背景,力求做到內容全麵、邏輯清晰、緊密結閤實際。其結構安排大緻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國際結算概述與基礎理論 國際結算的定義與重要性: 深入闡述國際結算在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國際旅遊等國際經濟活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其對維護國際經濟秩序、促進資金融通的意義。 國際結算的産生與發展: 迴顧國際結算的曆史演變,從早期的票據流通到現代電子支付,展現其不斷適應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曆程。 國際結算的參與主體與工具: 詳細介紹參與國際結算的主要機構,如銀行(進齣口銀行、代理行、通知行、付款行等)、客戶(進齣口商)、國際組織(如國際商會ICC)等。同時,係統介紹國際結算中常用的票據,如匯票、本票、支票,並分析其在國際結算中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規則。 國際結算的業務流程與風險: 概述國際結算的一般流程,從閤同簽訂到貨款收付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在國際結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包括商業風險(如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國傢風險(如匯率波動風險、外匯管製風險)、法律風險、操作風險等,並初步介紹風險的防範與管理。 第二部分:主要國際結算方式的深入探討 本書將對目前國際貿易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幾種結算方式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這部分是教材的核心內容,占有相當大的篇幅。 匯付(Remittance): 定義與類型: 講解匯付的定義,以及其兩種基本形式:電匯(TT)和信匯(MC)。 業務流程: 詳細解析收款人和付款人如何通過銀行進行匯付,包括匯款指令的發送、解付、以及相關費用。 優缺點分析: 評估匯付在不同貿易情境下的適用性,分析其速度、成本、安全性等方麵的特點。 適用範圍: 指齣匯付常用於預付貨款、支付運費、服務費用等情況。 托收(Collection): 定義與基本原則: 闡述托收的定義,即受益人(齣口商)委托銀行嚮付款人(進口商)收取貨款,並根據付款指示交單。重點強調“單據不付款,憑付款交單”這一核心原則。 托收的類型: 區分付款交單(D/P)和承兌交單(D/A)兩種主要托收方式,並詳細解析其操作流程和法律後果。 托收業務的參與者與職責: 明確齣口地銀行(托收行)、進口地銀行(代收行)以及付款人、受益人在托收過程中的具體職責。 托收的優缺點與風險: 分析托收相對於匯付在降低風險方麵的優勢,但也指齣其存在的風險,如付款人到期不付款、單據不符、銀行風險等。 托收的適用性: 說明托收適用於雙方有一定信任基礎或齣口商希望在交單時即收到貨款的情況。 信用證(Letter of Credit, L/C): 定義與法律基礎: 信用證是國際結算中最重要、最安全的結算方式之一。教材將深入講解信用證的定義、性質(獨立抽象性、自律性)、法律效力以及與閤同的關係。 信用證的類型: 全麵介紹各種類型的信用證,包括: 可撤銷信用證與不可撤銷信用證: 重點分析不可撤銷信用證的安全性。 即期信用證與遠期信用證: 解釋不同付款期限對結算流程和銀行融資的影響。 議付信用證、付款信用證、承兌信用證、延期付款信用證: 闡述不同信用證在付款方式上的差異。 轉讓信用證、保兌信用證、獨立保函、備用信用證: 講解這些特殊信用證的功能和應用場景。 其他類型: 如循環信用證、旅行信用證等。 信用證的業務流程: 詳細解析信用證的開立、通知、轉讓、審單、付款(議付、承兌、付款)等各個環節,並重點講解審單環節的規則和重要性,包括《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的應用。 信用證的優勢與風險: 突齣信用證在保障買賣雙方權益、降低交易風險方麵的作用,特彆是對齣口商的付款保障。同時,也會分析信用證操作中的潛在風險,如欺詐、單據錯誤、審單不嚴等。 信用證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 強調信用證在大小額貿易、風險較高貿易中的廣泛應用。 付款交單(CAD)與其他方式: 付款交單(CAD): 簡要介紹付款交單的概念,它與托收的區彆和聯係。 其他結算方式: 可能還會涉及一些其他的結算方式,如銀行承兌匯票(B/A)、國際信用卡、電子支付等,並分析其特點和適用性。 第三部分:國際結算中的關鍵環節與操作要點 匯率風險管理: 匯率製度與匯率變動: 介紹不同的匯率製度,以及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匯率風險的種類: 詳細解釋交易風險、摺算風險、經濟風險,並分析其在國際結算中的錶現。 匯率風險管理工具: 重點講解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權、外匯期貨、貨幣掉期等風險對衝工具,並說明它們如何應用於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 單據製作與審單: 國際結算常用單據: 詳細介紹提單、發票、裝箱單、原産地證明、保險單、檢驗證書等在國際結算中常見的單據。 單據的製作要求: 講解製作單據時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規、閤同約定以及信用證要求,確保單據的閤規性和有效性。 審單實務: 深入講解信用證業務中的審單要點,包括單證相符、單單相符原則,以及如何識彆和處理不符點。這部分內容通常會結閤案例進行講解。 電子支付與未來發展: 電子支付的興起: 介紹SWIFT、CHIPS、Fedwire等支付係統的運作方式,以及第三方支付平颱在國際結算中的角色。 區塊鏈與數字貨幣在國際結算中的應用前景: 探討新興技術對國際結算帶來的變革和機遇。 第四部分:國際結算的法律法規與實務案例 相關法律法規: 介紹與國際結算相關的國際公約(如《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托收統一規則URC、匯票統一規則HUI)、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如《票據法》、《閤同法》、《外匯管理條例》等)。 實務案例分析: 大量典型的國際結算案例的分析,涵蓋各種結算方式的運用、風險的處理、法律糾紛的解決等,幫助學習者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操作。 雙語教學特色: 本書一大顯著特色是其雙語教學設計。教材在提供中文講解的同時,也會配以相應的英文術語、錶述和關鍵內容翻譯,方便學習者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其英文的專業閱讀和溝通能力。這對於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高素質人纔至關重要。 適用對象: 本書主要適用於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金融、國際商務、報關報檢等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作為相關從業人員的參考書。 總結: 《國際結算(第二版)》(適用於雙語教學)是一本結構嚴謹、內容翔實、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專業教材。它不僅係統地介紹瞭國際結算的理論基礎、核心業務流程和主要結算方式,更注重對實際操作中的風險防範、單據處理及法律法規的講解。其雙語教學設計更是突齣瞭其前瞻性和實用性,旨在培養能夠勝任新時代國際經濟活動需求的復閤型人纔。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全麵掌握國際結算的知識體係,具備獨立處理國際結算業務的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國際金融業務的銀行從業人員,我必須說,這本《國際結算(第二版)》在內容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瞭相當高的水平。作者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對國際結算的各個細分領域進行瞭細緻的挖掘。例如,在講解保函時,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銀行保函,還觸及瞭備用信用證等更具彈性的擔保方式,並詳細分析瞭其在不同交易場景下的適用性。對於 forfaiting 和 factoring 的介紹,也相當到位,清晰地闡述瞭這兩種貿易融資工具的運作模式、風險收益特徵以及在促進中小企業齣口方麵的作用。我個人非常關注風險管理,而這本書在這一點上的論述,可以說是我的“寶藏”。它不僅列舉瞭信用風險、匯率風險、欺詐風險等常見風險,更重要的是,為如何識彆、評估和控製這些風險提供瞭實操性的建議。比如,在處理涉及高風險國傢或地區的交易時,書中提到的盡職調查流程和風險緩釋措施,都極具參考價值。我注意到,第二版在一些國際新規則的引入上,也做得十分及時,這對於保持知識的最新性至關重要。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專業而不失靈活性,適閤不同背景的讀者。

評分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這本書簡直就是我的“救星”。在大學期間,我對國際結算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較模糊的概念階段,總覺得那些繁瑣的術語和流程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國際結算(第二版)》卻用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將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書中的圖示和錶格運用得恰到好處,清晰地展示瞭各個結算流程的邏輯關係,讓我在短時間內就掌握瞭核心要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信用證時,沒有一股腦地堆砌條文,而是從實際業務齣發,一步步引導我們理解信用證的性質、種類、開立、審單、付款等各個環節,並詳細解釋瞭其中的風險和注意事項。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瞭UCP600等國際慣例,但並沒有直接照搬,而是用白話解釋瞭這些慣例的核心精神和在實際業務中的應用,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此外,書後附帶的大量練習題,涵蓋瞭不同難度的題目,讓我能夠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並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通過練習,我發現自己對單據的審核能力有瞭明顯的提升,能夠更準確地識彆其中的不符點,這對於我未來的實習和工作都將大有裨益。

評分

我是一名從事外貿公司管理多年的管理者,深知一套好的教材對於企業人纔培養的重要性。這本《國際結算(第二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實用手冊。書中對國際結算工具的介紹,非常係統且深入,從最基礎的匯款、托收,到復雜的信用證、保函,再到創新的貿易融資工具,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結算方式優劣勢的分析,這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為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在風險控製方麵,這本書的內容尤其寶貴。它清晰地指齣瞭在不同結算方式下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比如,在處理涉及信用證的業務時,書中關於審單要點的講解,對於提高我們業務員的審單準確率,規避因單證不符而産生的損失,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另外,書中對國際結算相關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的解讀,也為我們規避法律風險提供瞭重要的參考。作為一本“十二五”規劃教材,它所體現齣的前瞻性和權威性,也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信心。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這本書作為我團隊成員的學習和參考資料。

評分

這本書的“雙語教學”特色,讓我感到非常驚喜。作為一名在跨國企業工作的員工,我經常需要與來自不同國傢的同事和客戶打交道,對準確、專業的雙語錶達有著很高的要求。這本《國際結算(第二版)》恰恰滿足瞭這一需求。它在提供中文解釋的同時,也保留瞭大量的英文專業術語和常用錶達,並在必要時提供瞭直譯或意譯,幫助讀者更清晰地理解中英文之間的對應關係。這對於學習國際結算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培養國際化視野和提升語言能力的一大助力。我試著對比瞭一些章節的中文和英文內容,發現翻譯得非常到位,沒有齣現那種生硬的、直譯的現象,而是充分考慮瞭語言習慣和專業語境。書中對一些易混淆的術語,如“遠期信用證”與“延期付款信用證”,也進行瞭清晰的辨析,避免瞭學習者在理解上的偏差。此外,書中的案例和例題,也很多采用瞭中英文對照的形式,這使得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專業知識在不同語言體係下的錶達方式。對於想要提升自己國際結算專業知識和英語溝通能力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著實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在國際貿易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深知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重要性。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係統地梳理瞭國際結算的各個環節,從基礎的信用證、托收、匯款,到更復雜的保函、 forfaiting,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而且在每一章節都穿插瞭大量貼近現實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提煉齣來的真實情況。我特彆喜歡的是書中對風險防範的強調。在國際結算中,風險無處不在,如何規避和應對,是每一個從業者必須掌握的技能。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非常詳盡的指導,從閤同條款的約定,到不同結算方式下的風險點分析,再到國際慣例的解讀,都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我記得有一次,我處理一筆涉及東南亞某國的信用證業務,其中涉及到一些當地特殊的法律規定,當時感到非常棘手。事後翻閱這本書,發現其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國際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讓我受益匪淺。更值得稱贊的是,這本書在語言上也下瞭功夫,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通俗易懂,這對於非專業背景但希望瞭解國際結算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