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

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伯生 著
图书标签:
  • PLC
  • 编程
  • 工业控制
  • 自动化
  • 西门子
  • 三菱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电气工程
  • 技术
  • 实践
  • 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6410
版次:3
商品编码:1212864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需要提升自己的PLC编程技术人员

三大品牌:欧姆龙、西门子、三菱

五大主题:顺序控制、脉冲量控制、模拟量控制、通信、数据处理

经典PLC图书再版,作者用他庞大的知识背景,深厚的工程经验,从思想的整体框架角度去讲解编程的理论、算法和技巧,是PLC领域不可多得的提升读者领悟知识深度的著作。

内容简介

《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围绕PLC用于顺序控制、脉冲量控制、模拟量控制、通信及数据处理五大主题,对欧姆龙、西门子、三菱及部分和利时(含ABB)、AB、施耐德、GE PLC的资源及其功能做了分析,并以这五大主题的应用程序设计为实例,系统介绍了PLC应用程序设计的理论、算法及技巧,具有理论的完整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本书内容完整、概念清晰、算法实用、独创求新、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是PLC编程的实用指南。它可帮助您尽快步入PLC编程殿堂,进而成为精通多品牌PLC编程技术的高手。

作者简介

宋伯生,PLC图书领域,南廖(廖常初)北宋(宋伯生)之一,《PLC编程理论、算法和技巧》《PLC编程实用指南》畅销书的作者,

目录

前言

绪论1
0.1PLC原理1
0.2PLC类型4
0.3PLC性能6
0.4PLC应用8
0.5PLC使用9

第1章PLC编程技术基础16
1.1PLC程序概念16
1.1.1PLC 指令16
1.1.2PLC 功能(Function)17
1.1.3PLC 功能块(Function block)17
1.1.4PLC 程序块(POU)18
1.1.5PLC 任务(Task)18
1.1.6PLC工程(Project)19
1.2PLC程序语言19
1.2.1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IL)20
1.2.2结构化文本语言(Structured Text,ST)20
1.2.3梯形图(Ladder Diagram,LD)22
1.2.4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FBD)23
1.2.5连续功能图(Continuous Function Chart,CFC)24
1.2.6顺序功能图(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SFC)24
1.3PLC程序数据25
1.3.1地址26
1.3.2变量34
1.3.3常量36
1.3.4其它变量36
1.4PLC指令系统36
1.4.1基本逻辑类指令36
1.4.2定时、计数指令43
1.4.3应用指令49
1.4.4功能、功能块65
1.5PLC编程软件66
1.5.1概述66
1.5.2组成69
1.5.3使用73
1.6PLC程序实例78
1.6.1控制输出程序79
1.6.2单按钮起停程序80
1.6.3求公因数程序84
结语86

第2章PLC顺序控制程序设计88
2.1PLC顺序控制概述88
2.1.1顺序控制类型88
2.1.2顺序控制编程方法90
2.2组合逻辑编程92
2.2.1组合逻辑表达式与真值表92
2.2.2组合逻辑分析93
2.2.3组合逻辑综合93
2.2.4组合逻辑综合实例94
2.3异步时序逻辑编程96
2.3.1异步时序逻辑表达式与通电表96
2.3.2异步时序逻辑分析98
2.3.3异步时序逻辑综合99
2.3.4异步时序逻辑综合举例103
2.4同步时序逻辑编程110
2.4.1异步时序逻辑同步化110
2.4.2同步时序逻辑表达式与状态图111
2.4.3同步时序逻辑分析112
2.4.4同步时序逻辑综合113
2.4.5同步时序逻辑综合实例114
2.5标志值法编程123
2.5.1基本思路123
2.5.2实现方法123
2.5.3实际应用123
2.6高级指令编程128
2.6.1用字逻辑指令处理128
2.6.2用子程序处理132
2.6.3用宏处理135
2.6.4用功能块处理137
2.7图解法编程139
2.7.1时序图法编程139
2.7.2流程图法编程141
2.7.3Petri网法编程145
2.8工程方法编程152
2.8.1分散控制及其应用152
2.8.2集中控制及其应用155
2.8.3混合控制及其应用161
2.8.4工程方法编程再思考172
2.9线性链表控制编程173
2.9.1简单线性链表程序实现及实例173
2.9.2分支线性链表算法要点及程序实现180
结语190

第3章脉冲量控制程序设计191
3.1脉冲量控制概述191
3.1.1脉冲量控制的目的191
3.1.2脉冲量控制的特点192
3.2脉冲量控制硬件基础193
3.2.1脉冲信号采集193
3.2.2脉冲信号输出204
3.3高速计数比较控制编程211
3.3.1内置高速计数器比较控制211
3.3.2高速计数模块比较控制216
3.4脉冲量开环控制编程220
3.4.1独立运动控制220
3.4.2两轴协调运动控制225
3.4.3多轴协调运动控制247
3.4.4运动控制细节处理248
3.5同步运动控制编程249
3.5.1同步开环控制249
3.5.2跟随同步控制251
3.6硬件模块实现运动控制252
3.6.1用位置控制、运动控制模块实现252
3.6.2用运动控制CPU实现运动控制253
3.6.3专用于运动控制的PLC网络254
结语255

第4章模拟量控制程序设计256
4.1模拟量控制概述256
4.1.1PLC模拟量控制过程256
4.1.2PLC模拟量控制目的257
4.1.3PLC模拟量控制类型258
4.1.4PLC模拟量控制特点261
4.1.5PLC模拟量控制要求及性能指标262
4.2PLC模拟量输入及输出263
4.2.1模拟量输入263
4.2.2模拟量输出264
4.2.3模拟量模块访问与数据处理266
4.3模拟量开环控制268
4.3.1程序控制268
4.3.2比例控制270
4.3.3补偿控制271
4.4模拟量简单闭环控制273
4.4.1ON/OFF闭环控制273
4.4.2负反馈控制275
4.5模拟量PID控制276
4.5.1PID控制算法276
4.5.2PID控制输出及参数278
4.5.3PID控制算法程序实现279
4.5.4PID控制改进算法281
4.5.5PID控制参数整定283
4.6用PID指令实现PID控制284
4.6.1PLC PID指令284
4.6.2PLC PID 指令应用实例287
4.7用PLC PID功能块(FB)实现PID控制291
4.7.1西门子 PLC PID功能块(FB)291
4.7.2PID功能块(FB)应用294
4.8PID控制高级应用及其改进算法295
4.8.1串级PID控制295
4.8.2串级双辅助回路PID比例控制296
4.8.3串级比例并交叉限幅双辅回路PID控制297
4.8.4前馈与PID混合控制297
4.9模拟量模糊控制程序设计298
4.9.1模糊控制原理298
4.9.2模糊控制算法301
4.9.3模糊算法实现304
4.10模拟量控制其它高级算法311
4.10.1最优控制311
4.10.2适应控制314
4.10.3预测控制316
4.10.4学习控制318
4.10.5专家控制320
4.11模拟量硬件模块控制326
4.11.1专用控制模块326
4.11.2回路控制模块327
4.11.3过程控制CPU 329
结语330

第5章PLC通信程序设计331
5.1概述331
5.1.1PLC连网通信目的331
5.1.2PLC连网通信平台333
5.1.3PLC连网通信方法344
5.1.4PLC通信程序特点352
5.2PLC与PLC通信程序设计354
5.2.1 PLC与PLC地址映射通信程序设计354
5.2.2PLC与PLC地址链接通信程序设计357
5.2.3 PLC与PLC 用串口指令通信程序设计372
5.2.4 PLC与PLC串口协议通信编程382
5.2.5 PLC与PLC网络指令通信程序设计384
5.3PLC与计算机串口通信编程394
5.3.1计算机方程序设计要点395
5.3.2计算机用微软控件通信编程397
5.3.3计算机用微软应用程序接口通信编程416
5.3.4计算机用PLC厂商通信控件编程424
5.3.5计算机用PLC厂商通信函数编程427
5.3.6计算机用OPC编程427
5.3.7计算机与PLC用公网平台通信编程437
5.3.8PLC方程序设计438
5.4PLC与计算机以太网通信编程440
5.4.1计算机用Winsock Api函数通信编程441
5.4.2计算机用Winsock控件通信编程441
5.4.3互联网通信编程445
5.4.4PLC方程序设计447
5.5PLC与计算机组态软件通信编程450
5.5.1组态软件概念450
5.5.2组态软件简介451
5.5.3组态软件编程457
5.6PLC与人机界面通信程序设计464
5.6.1常用的人机界面464
5.6.2人机界面方程序设计467
5.6.3PLC方程序设计469
5.7PLC与智能装置通信程序设计469
5.7.1用通信指令通信469
5.7.2用从站地址通信471
结语471

第6章PLC数据处理程序设计472
6.1数据终端是PLC的新角色472
6.1.1专职数据终端实例472
6.1.2兼职数据终端实例473
6.2数据采集程序设计474
6.2.1开关量采集475
6.2.2模拟量采集476
6.2.3脉冲量采集481
6.2.4脉冲选通采集484
6.3数据录入程序设计486
6.3.1录入数据设备486
6.3.2用通用指令录入486
6.3.3用模拟方法录入490
6.3.4用特殊指令录入492
6.3.5用编码键盘录入492
6.4数据存储程序设计494
6.4.1记录存储494
6.4.2压缩存储500
6.4.3安全存储501
6.5数据显示程序设计502
6.5.1数据数码管显示502
6.5.2数据动态显示503
6.5.3数据脉冲选通显示506
6.5.4高档数据显示设施507
6.6PLC数据传送程序设计509
6.7数表处理程序设计509
6.7.1排序510
6.7.2求总数513
6.7.3求平均数515

第7章PLC控制可靠性程序设计516
7.1PLC控制可靠性概述516
7.1.1PLC控制可靠性概念516
7.1.2PLC控制可靠性类型517
7.2PLC自身工作可靠性518
7.2.1PLC错误(故障)类型518
7.2.2系统错误记录518
7.2.3PLC故障及其排除519
7.3PLC输入程序可靠性519
7.4PLC输出程序可靠性524
7.5PLC通信程序可靠性526
7.6PLC异常处理程序527
结语531

第8章PLC程序组织532
8.1PLC程序组织概述532
8.1.1PLC程序组织步骤532
8.1.2PLC程序组织简例535
8.2程序模块化组织536
8.2.1程序模块化组织概念536
8.2.2使用子程序法模块化537
8.2.3使用跳转指令模块化537
8.2.4使用步进指令模块化537
8.2.5用SFC语言编程537
8.2.6用程序块、功能块及函数编程538
8.3多PLC、多任务(程序、模块)程序组织538
8.3.1欧姆龙 PLC多任务组织538
8.3.2S7��300、400机多模块组织541
8.3.3三菱PLC多程序组织543
8.3.4多CPU系统程序组织544
8.4PLC程序柔性化547
8.4.1程序使用柔性547
8.4.2地址分配柔性548
8.4.3参数设定柔性548
8.4.4动作选择柔性551
8.4.5信号反馈柔性551
8.5PLC程序调试551
8.5.1PLC程序调试概述551
8.5.2PLC程序仿真调试552
8.5.3PLC工作模式及其改变552
8.5.4PLC程序联机调试554
8.5.5PLC程序现场调试554
8.5.6PLC程序文档555
结语555

附录 PLC与计算机通信协议556
附录A 欧姆龙HostLink协议556
附录B 欧姆龙FINS协议561
附录C S��200 PPI通信协议565
附录D 三菱PLC编程口通信协议568
附录E Modbus串口通信协议572
附录 FModbus TCP协议577
参考文献578

前言/序言

本书于2006 年1 月发行了第1 版, 再版于2013 年。其所介绍的PLC 编程指南是作者近30 年来工程实践及PLC 应用研究的总结。有的算法, 如顺序控制中的工程设计法、异步时序逻辑正常工作原则及设计方法、PLC 时序逻辑同步化设计、运动控制目标追踪法等, 则是作者在有关学术论文、出版其它专著及本书时提出的。本书不像其它大多数PLC 专著那样只是单纯地介绍某个品牌PLC 的应用, 而是围绕PLC 用于顺序控制、脉冲量控制、模拟量控制、通信及数据处理五大主题, 以应用程序设计为实例, 详细地介绍了PLC 编程理论、算法及技巧, 具有完整的理论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以PLC 应用程序设计为主题的另一个好处是, 不会因PLC 机型的更迭而需要改变。尽管PLC 日新月异, 但本书始终会是您使用PLC 的好帮手。十多年来, 令作者欣慰的是这些编程理论、算法及技巧多数都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 在互联网上也深受好评, 有的还在相关著作中予以引用。
本书此次再版只是对旧版的修订, 原有的风格、特点, 以及得到读者肯定的优点还保留着。当初为了推广PLC 的使用, 总想尽可能多地介绍一些PLC 的基础及相关知识。为此,作者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及PLC 应用研究的深入, 曾先后出版了10 本相关专著, 其篇幅大体上是一本比一本“厚”, 本书第2 版算是最厚的一本。如今PLC 应用已很广泛, 有关专著已到了应该缩减篇幅、提炼精华、从“厚” 变“薄” 的时候了。所以此次本书改版主要是针对之前第2 版篇幅较大、不够精炼的不足, 在加强针对性、少而精上下了较多功夫。
摆在读者面前的第3 版与前两版相比有如下几点变动:
1. 删减了不必要的基础、硬件及资料性知识; 删减了不常用及重复的内容; 突出了PLC 编程思想, 即编程理论、算法及技巧的探讨;
2. 调整了章节结构, 使本书的主题更加鲜明, 系统性也有所增强;
3. 对标准化编程知识及对未来发展做了简要说明, 并继续保留有关编程新算法讨论;
4. 精简文字, 力争精益求精。同时, 还对个别文字及例图错误做了改正, 弥补了当时的遗憾。
最后, 我在第2 版前言中讲的: “一本专著, 与其它事物成长一样, 也要有个过程”。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那么多热心读者的热情呵护和具体帮助, 加上我自己的努力, 相信会缩短这个成长过程, 会让读者更加满意! 然而, 尽管我的决心再大, 但个人能力、水平、精力有限, 所以, 也还可能留下遗憾, 在此还恳望读者一如既往, 不吝赐教!宋伯生


《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 概述: 本书是为希望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编程技术的读者量身打造的全面指南。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本书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PLC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编程技巧。第三版在原有坚实基础上,根据行业发展和技术更新,对内容进行了精炼与扩展,旨在提供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核心内容(未包含本书的具体内容,仅为可能涵盖的领域介绍): 第一部分:PLC基础入门 PLC概述与发展历程: 介绍PLC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其在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回顾PLC从早期继电器控制系统发展至今的演变过程,让读者了解其技术进步的脉络。 PLC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 详细解析PLC的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深入讲解PLC的扫描周期,即CPU如何依次读取输入信号、执行用户程序、刷新输出信号的过程,这是理解PLC运行机制的基础。 PLC的分类与选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PLC,如固定式PLC、模块式PLC、机架式PLC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项目需求,综合考虑CPU性能、I/O点数、通信接口、扩展能力、品牌可靠性、成本等因素,进行合理的PLC选型。 PLC指令系统入门: 引入PLC编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指令,如触点指令(常开、常闭)、线圈指令、定时器指令、计数器指令等。通过简单的图示和案例,解释这些指令的功能和用法,为后续复杂的编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PLC编程语言与方法 梯形图(Ladder Diagram, LD): 作为最直观、最广泛使用的PLC编程语言,梯形图的语法、结构以及如何用它来模拟电气控制线路将得到深入讲解。涵盖基本逻辑运算(AND, OR, NOT)、状态控制、联锁、互锁等在梯形图中的实现。 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 IL): 介绍指令表的特点,包括其类似于汇编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使用汇编指令来控制和操作PLC。分析指令表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优势,如代码紧凑、执行效率高等。 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 ST): 讲解结构化文本的编程语法,包括变量声明、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IF-THEN-ELSE, CASE, FOR, WHILE, REPEAT)等。阐述结构化文本在实现复杂算法、数学运算以及过程控制方面的强大能力。 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 FBD)与顺序功能图(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SFC): 介绍功能块图如何通过预定义的、可重用的功能块来构建程序,以及顺序功能图如何以图形化的方式描述和实现有步骤的自动化流程。分析它们在系统设计和维护中的作用。 编程规范与技巧: 强调良好的编程习惯,如模块化编程、清晰的变量命名、添加注释、程序结构化设计等。分享提高程序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执行效率的实用技巧,帮助读者编写出高质量的PLC程序。 第三部分:PLC实际应用与进阶 基本控制逻辑实现: 通过大量实际案例,讲解如何使用PLC实现各种基本的控制逻辑,例如: 启停控制: 实现电机、泵等设备的启动和停止。 延时控制: 利用定时器实现各种延时启动、延时停止等功能。 计数控制: 利用计数器实现产品计数、生产批次统计等功能。 顺序控制: 实现多个设备按照预设顺序自动启停的控制。 联锁与互锁: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误操作。 模拟量控制: 介绍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使用,以及如何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进行采集和控制。讲解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PLC中的应用,实现精确的闭环控制。 通信技术: 讲解PLC与其他设备(如HMI人机界面、其他PLC、上位机、变频器、传感器等)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常用通信协议,如Modbus RTU/TCP, PROFIBUS, PROFINET, Ethernet/IP等。介绍通信的配置方法和编程实现。 HMI/SCADA系统集成: 阐述HMI(人机界面)和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在PLC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PLC数据有效地上传到HMI/SCADA平台,实现监控、操作和数据记录。 故障诊断与排除: 提供一套系统性的PLC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从硬件到软件,从程序到通信,指导读者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修复,最大程度地减少停机时间。 典型工业应用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的工业生产场景,如传送带控制、包装机械控制、液压系统控制、楼宇自动化等,深入分析这些场景下的PLC编程思路、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 第四部分:PLC编程的高级话题(可能涉及) PLC指令的高级应用: 深入探讨特定品牌的PLC所提供的更复杂、更强大的指令,例如高级数学运算指令、字符串处理指令、位块传送指令、数据转换指令等,以及它们在复杂应用中的高效运用。 数据处理与管理: 讲解如何在PLC中进行数据的高效存储、读取、写入和管理,包括使用数据寄存器、文件寄存器,以及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校验。 程序优化与性能提升: 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PLC程序,使其运行更快速、更稳定,例如通过合理的指令选择、减少扫描周期内的冗余计算、使用中断等技术。 安全编程与网络安全: 简要提及PLC编程中的安全考量,以及在工业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如何保障PLC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控制。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系统学习和掌握PLC编程技术的读者,包括: 自动化、电气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在校学生。 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维护、安装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希望转岗进入自动化行业的初学者。 需要更新PLC知识和技能的资深自动化从业者。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独立完成PLC系统的设计、编程、调试和维护工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个在自动化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虽然我已经积累了一些PLC编程经验,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自动化系统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时,总感觉力不从心。《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恰恰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些空白,并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高级应用的深入探讨,特别是关于网络通信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的工业通信协议,如Ethernet/IP、Modbus TCP/IP、PROFINET等,并给出了实际的通信配置和编程方法。这对于构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设备互联互通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PID控制算法的讲解也相当到位,不仅阐述了PID控制的基本原理,还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进行参数整定、如何处理死区和饱和等问题。这对于提高工艺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还涉及到一些趋势的讨论,例如物联网(IoT)在PLC应用中的结合,以及如何利用PLC实现数据采集和上传,为我未来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但作者的写作风格清晰流畅,逻辑性强,即使是初学者也能理解。那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能从中找到新的灵感和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个汇聚了多年行业经验的宝库,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地成长。

评分

刚拿到《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脊的印刷也相当清晰,第一印象就觉得是一本值得信赖的专业书籍。翻开目录,立刻被其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度所吸引。从基础的PLC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到高级的应用,如PID控制、运动控制、通信协议等,几乎涵盖了PLC编程的方方面面。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讲解,而是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代码示例。这些案例选取的都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场景,例如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监控、物料搬运等,非常贴近实际工作需求。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不仅能理解PLC的工作原理,更能学习到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出高效、可靠的PLC程序。书中对指令的解释也非常详尽,每一个指令都有其功能、用法、参数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注意事项。而且,作者还特别强调了编程规范和调试技巧,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程序的错误并非源于指令的误用,而是由于逻辑不清、结构混乱,或者是调试方法不当。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例如,在讲解定时器和计数器时,作者就列举了多种组合应用的方式,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这大大拓展了我的思路。对于一些复杂的控制逻辑,书中还提供了多种实现方案,并对比了它们的性能和适用性,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深入理解PLC编程的精髓,为我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购买《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是我近期最明智的决定之一。它不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娓娓道来。书中对于PLC的输入输出模块、CPU模块、电源模块等硬件组成部分的讲解,让我对PLC的物理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它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输入输出类型(例如数字量、模拟量)需要不同的模块,以及这些模块是如何与PLC的CPU进行通信的。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PLC在实际应用中的硬件配置和连接。书中还对PLC的实时操作系统和中断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它解释了为什么PLC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实时控制,以及中断是如何被用来处理突发事件的。这让我对PLC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另外,书中还提到了PLC在工业物联网(IIoT)和智能制造中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PLC实现数据采集、远程监控和预测性维护。这些前瞻性的内容,让我对PLC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它为我打开了通往更广阔的自动化世界的大门。

评分

阅读《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工业探险。它带领我一步步揭开了自动化世界的神秘面纱。书中对于PLC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的讲解,让我看到了PLC是如何与其他设备进行“交流”的。它详细介绍了各种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方式,以及RS-232、RS-485、CAN总线等常见协议的应用。并且,书中还给出了实际的通信程序示例,让我能够直接上手实践。这对于我构建一个集成的自动化系统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PLC的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的讲解也相当到位。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的数学函数和逻辑指令,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实现复杂的计算和控制。这让我在处理数据和实现高级功能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PLC程序文档和维护的内容,这对于保证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一个清晰、规范的程序文档,能够让其他工程师在后续的维护和升级过程中,快速地理解和修改程序。这本书的全面性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关注编程本身,更是从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审视PLC的应用。

评分

当我拿到《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时,我最关心的就是它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并掌握实际的编程技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的期望。书中对每一个编程指令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包括指令的功能、输入输出参数、使用场景以及一些注意事项。而且,它还提供了大量的代码片段,这些代码片段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够直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实现一个简单的定时控制功能时,书中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并对它们的优劣进行了比较。这让我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编程方法。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一些高级的编程技巧,例如如何利用位操作和字操作来实现复杂的逻辑判断,如何使用定时器和计数器来控制时间序列和事件顺序。这些内容对于提升我的编程能力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章节来讲解如何进行PLC程序的调试。调试是PLC编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程序的功能实现比不上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书中提供了多种调试方法,例如单步执行、监视变量、在线修改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让我在编写程序时,能够更有信心地进行测试和优化。

评分

我一直对工业自动化领域非常感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资料。最近偶然得知《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这本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没想到,这本书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PLC编程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书中的插图和流程图非常多,清晰地展示了PLC的内部工作原理、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各种控制逻辑的实现方式。这些图示化的讲解,比纯文字的描述要直观得多,也更容易让人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中断、子程序、位逻辑和字逻辑等等,在有了直观的图示辅助后,我能更快地掌握其核心要义。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步骤,从如何连接PLC硬件,到如何编写第一个程序,再到如何进行下载和调试,都一步步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完全的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福音。我可以直接跟着书中的指导进行实践,从而快速地建立起对PLC编程的感性认识。书中还强调了安全编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编程错误,这让我意识到,在追求功能实现的同时,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样重要。这本书让我觉得,PLC编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的一项实用技能。

评分

《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PLC编程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工业自动化思维的书。它让我理解了PLC不仅仅是一个执行指令的机器,更是整个自动化系统的大脑。书中对不同PLC的硬件架构和内部总线的讲解,让我对PLC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解释了为什么PLC的扫描周期如此重要,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优化扫描时间。书中还深入探讨了PLC的内存管理和数据结构,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程序逻辑和数据处理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状态机”和“顺序控制”的讲解。这些是构建复杂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方法论,书中通过生动的图示和详细的例子,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它让我理解了如何将一个复杂的控制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可管理的步骤,并利用PLC来实现这些步骤的有序执行。此外,书中还对PLC与人机界面(HMI)的集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讲解了如何设计有效的HMI界面,以及如何通过HMI实现对PLC程序的监控和控制。这对于构建完整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评分

《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是一次知识的“考古”和“重建”。我之前接触过一些PLC的简单应用,但总感觉零散不成体系。《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书中对PLC指令系统的分类和讲解非常清晰,从基础的位指令、定时器、计数器,到高级的数学指令、逻辑指令,每一个指令都给出了详细的功能描述、使用方法和典型应用。并且,它还强调了指令之间的协同作用,如何组合使用不同的指令来实现更复杂的控制逻辑。这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PLC的编程能力。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讲解PLC的编程语言,包括梯形图(Ladder Diagram)、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和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等。并对各种语言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和个人偏好,选择最合适的编程语言。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梯形图的讲解,它与电气原理图非常相似,对于我这样有电气背景的人来说,理解起来非常直观。

评分

对于我这样长期在一线从事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书中关于故障诊断和排除的部分,是我最看重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各种常见的PLC故障现象,并给出了系统性的诊断思路和排除方法。例如,当PLC出现输入信号异常、输出信号不响应、通信中断等问题时,该如何一步步地排查?书中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和检查点,让我能够快速定位问题根源,从而缩短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及在进行维护和维修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这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至关重要。另外,书中对于PLC程序优化和效率提升的探讨,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例如,如何通过优化指令使用、简化程序结构来提高PLC的运行速度?如何通过合理利用中断和定时器来提高程序的响应效率?这些技巧在实际工作中都能直接应用,并带来显著的改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们一线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自动化行业的学生,《PLC编程实用指南(第3版)》这本书无疑是我的良师益友。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PLC品牌和型号的兼容性讲解。虽然书中主要以某一主流品牌为例进行讲解,但作者并没有忽视其他品牌的特点,而是提炼出了共性的编程理念和方法。并且,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关于如何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PLC硬件的建议,这对于刚开始接触PLC选型的我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对于不同行业应用场景的分析也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在食品饮料行业的包装自动化,在汽车制造行业的装配线控制,以及在水处理行业的监控系统等。通过这些案例,我能更清晰地看到PLC在不同领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不同应用场景下对PLC编程的要求有何差异。这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PLC技术的应用范围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书中还讨论了一些前沿的技术趋势,例如边缘计算与PLC的结合,以及如何利用PLC实现更智能化的生产。这些内容让我对未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预判,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都很好,唯一的不足是买了好多书也没给优惠下,没给优惠免费升级PLUS也行啊!

评分

找到我想要的了,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慢慢看,对学习还是有些帮助的

评分

不错的书,希望能对自己有用。

评分

这本书啊我只想说,还行吧,内容很泛的,我自己看下来没觉得特别

评分

好的。

评分

书不错,对于新学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这四本书可以看一年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