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汤勇老师的全新力作,展现了他近30年对教育问题的理解与思索。
对于教育,也许我们走得太快,太急,竟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以至于我们的教育在“功利”和“喧嚣”的丛林中迷了路。汤勇老师从“教师阅读”“职业的幸福”“教育的爱”“质量”“教育的内涵”等十几个方面一一展开阐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好的教育,教育的初心。
本书适用于中小学教师、班主任阅读和培训,也适合教育局长和其他关注教育的人阅读。
汤勇,朴素而幸福的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从事区域教育管理十多年,致力于乡村教育的探索、行走与改变,教育的思考、研究与写作。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绵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著有《修炼校长力》《素质教育突围》《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做朴素的教育》《回归教育常识》《我的教育心旅》等多部教育专著。并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中小学管理》《福建教育》《四川教育》《教师博览》《未来教育家》等报刊发表教育文章一百多篇。
2014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具思想力教育局长”,是《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序言·阅读写作成就教育人生 / 朱永新001
自序·不忘初心,让教育回家003
第一讲读书成就美好001
我对读书的认识与理解003
不读书,我真的走不到今天005
不读书,一方教育真的不可能走到现在008
不读书,我真的没有勇气走向未来011
第二讲阅读,给心灵真正放假015
能给心灵放假的唯有阅读017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018
教师读书让教师成为真正教师020
教师因读书而走向卓越022
当下教师读书的现状024
少年期是最适宜读书的时期026
教师应该读什么?027
第三讲教师的幸福从哪儿来?029
教师幸福吗?031
幸福永远比优秀重要036
教师一定要先幸福起来037
教师幸福密码039
第四讲送给青年教师的话053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055
对教师需要重新定义056
努力寻找工作的意义058
跑得快不如跑得久060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061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063
第五讲教育需要爱065
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爱067
有爱无类069
欣赏眼里出“西施”071
信任比黄金重要072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073
公正是最大的动力074
把学生的一切放在心上075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076
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学生077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078
第六讲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081
一只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猫083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085
让尊重把爱播撒在孩子的心田086
第七讲我的质量观093
教育需要质量095
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质量?097
教育靠什么获取质量?100
第八讲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为教师做些什么105
提升质量,必先发展教师107
思想引领前行方向,让教师具有使命感108
以人为本,让教师具有尊严感110
落实关爱行动,让教师具有获得感113
建设人文校园滋养心灵,让教师具有幸福感114
注重专业发展,让教师具有成长感116
多元激励,让教师具有成就感117
第九讲其实,我们都可以成为教育家119
理想点亮梦想世界121
思想让我们走得更远122
有良知就不会忘掉初心123
只有创新,教育才能面向未来125
坚守是写在教育天空的誓言126
第十讲寻找生命中那片红杉林129
什么是教师的学习共同体?131
教师学习共同体应遵循的法则133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式135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运行路径140
第十一讲教育,从文化做起149
校园文化把学校派往明天151
校园没文化,真可怕152
校园处处都可以成为文化154
怎样做校园文化?161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文化163
第十二讲将课改进行到底165
最大的问题是课堂167
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168
我对推进课堂改革的主张172
课堂变革我们应该主动作为177
第十三讲面向未来,从“新”出发181
唯一不能没有的是精神183
应该颠覆的是思维184
永恒的动力源于不朽的职业186
最不能安于的是现状188
第十四讲好校长对角色的生动扮演191
有角色意识才有起色193
好校长首先是好人,其次是一个好老师194
好校长应该是一个放风筝的高手196
好校长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198
好校长应该激情荡漾200
好校长应该具有自己的良知202
好校长应该懂得责任担当204
好校长应该拥有大爱情怀207
第十五讲校长应该用什么态度做教育211
是职业还是事业?213
是多用心还是少用心?215
是尽力而为还是竭尽全力?216
是差不多还是追求完美?217
是主动还是被动?218
是宁静还是喧嚣?219
是放眼长远还是鼠目寸光?221
是力求变革还是因循守旧?222
是埋头拉车还是抬头看路?224
第十六讲教育怎样走内涵发展之路227
学生成长乃内涵发展之本229
质量彰显内涵发展230
内涵发展必须变革传统课堂232
校园文化为内涵发展铸魂233
内涵发展离不开书香校园234
卓越课程助力内涵发展235
没有社团活动就没有真正的内涵发展236
教育评价是导向,又是激励237
第十七讲一方乡村教育的“逆生长”239
最不能丢掉的,是乡村教育情怀241
最需要持守的,是朴素教育理念244
最需要过上的,是幸福教育生活246
最值得回味的,是教育生态的改变251
最真切的感受,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252
第十八讲行走在朴素而幸福的教育路上255
最应遵循规律的是教育257
教育里最关键的是教师261
学校管理应让教师感受到的是幸福265
让你走得很远的是团队268
砥砺前行的是心的火种270
后记272
“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人能把书带到任何地方,书也能把人带到任何地方”,“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阅读就是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阅读是带着思想去旅行,是枕着灵魂去度假。书犹如广袤苍穹,浩瀚无垠,我们便是一个个哲学家,打开书本,就像哲学家对着黑夜,仰望苍穹,虔诚深邃,还不禁发出追问:灵魂何以安顿?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可能一时找不到答案,但是我们会在阅读与追问中,享受幸福的精神之旅。
阅读需要内心的宁静,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专注于阅读;阅读需要心情的放松,在轻松的氛围中才能实现读思结合;阅读需要自发的行动,外界强制性的阅读只能增添压抑情绪;阅读需要浓厚的兴趣,兴趣是阅读的最好老师;阅读需要自由和随意,不经意间收获书香人生。
阅读的人是善良的,包容的,也是美好的,美丽的,有阅读的生活是阳光的,充实的,也是灿烂的,迷人的,有阅读的人生是清醒的,高远的,也是别有洞天的,与众不同的,有阅读的收获,可以解嘲,可以排毒,可以养颜,可以纠错,可以打开精神的天窗,可以寻求灵魂的慰藉,可以遭遇伟大的人物和高尚的事物。
阅读,能够让每个平凡而普通的日子变得鲜亮而有意义;阅读,能够让每个人的内心变得通透高雅而又宁静超然;阅读,能够让每个人的生命变得坚挺丰盈而又情趣盎然;阅读,能够让每个人的人生变得诗情画意和空灵美丽;阅读,能够让这个世界因为拥有共同的基因,共同的密码变得温馨和谐而又美好。
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曾谈到对读书的认识:“在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荡涤着我们的灵魂,在知识和智慧的指引下,我们更容易识别美与丑、善与恶,我们的生命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向前拓展。读书,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一个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
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作品《垃圾堆上的阅读》的颁奖词,让人感动:“……那个肯尼亚妇女生活虽然艰辛,但她只要捡到书就会花时间去阅读。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她拥有好奇心,这好奇心将引导她走向外面的世界,那是远比这里的垃圾场宽广得多的世界。”
幸福永远比优秀重要
优秀是他人的一种评价,一个人优秀与否,是由他人说了算。而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一个人是否幸福,完全由自己决定。自己认为幸福,你就幸福。自己认为不幸福,就即或你的幸福像蜜罐一样包围着,你也许都感觉不到幸福。
优秀的人果真就那么优秀吗?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有的人为了赢得他人对自己优秀的评价,就有可能盲目攀比,相互嫉妒,就有可能去关注工作以外的人和事,就完全有可能失去闲庭散步、看花开花落的从容淡定,就难免不去讨好领导,不去搞勾兑,不去拉人际关系。
作为教师,往往为了赢得优秀的桂冠,就太可怕了,他们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教学上完全可能靠重复训练,靠高压政策,靠死整蛮干去赢得分数,最终以牺牲学生身心作为沉重的代价,而且助推了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以至于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
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重要,是否卓越也无关紧要,而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幸福永远比优秀重要。
德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我以为,教育,是教会每个个体追求幸福的事业。我们真正需要建构的是指向“幸福”的教育,而不是指向“优秀”的教育。
我还以为,幸福与他人无关,只要自己觉得幸福,自己的职业幸福,自己的生活幸福,自己的人生幸福,即或他人不认可你的优秀,我觉得,我们就是地地道道的优秀教师,甚至是一个比那些所谓的优秀教师还优秀的教师。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优秀。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所谓的优秀是有限的,而且不少的优秀也许会重新审视,但是幸福的教师会有千千万万,或许幸福就在身边,幸福的教师就是我们自己。
……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探索。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并且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盲目跟从,缺乏批判精神。这本书恰恰触及到了这一点,它深入剖析了思维模式对于学习和成长的影响,强调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书中提出的“学习力”概念,让我茅生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适应变化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从中看到了教育的未来方向,那就是如何赋予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和方法,让他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依然能够保持竞争力。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标准化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一种探索的路径。它鼓励我去质疑,去反思,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解。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比任何固定的说教都更有力量,也更能激发我作为一名学习者,以及未来可能成为教育参与者的内在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之前很多关于教育的模糊概念,都在这里得到了清晰的注解。我一直对“教育公平”这个话题非常关注,并常常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这本书从多个维度,对教育公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资源分配层面,更是触及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以及个体差异化需求的满足。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因材施教”的论述,它强调了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潜能和发展轨迹。这与我一直以来对教育的期待不谋而合。书中对教育的系统性思考,让我认识到,教育并非孤立的学科,而是与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它让我理解到,教育改革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协同的推进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狭隘教育视角的全局观,让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层面去审视教育的使命和未来。它让我对教育事业抱有更深的敬意,也让我看到了实现理想教育的希望。
评分这本书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新视角的窗户。我之前一直觉得教育无非是知识的传递,是应试的机器。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教育的深层含义远不止于此。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教”与“育”的辩证关系,原来“教”并非简单的灌输,而是一种引导,一种激发,是帮助个体发现自身潜能,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育”更是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价值观的塑造,以及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书中对教育理念的剖析,并非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阐释,让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以及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个体,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指南。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全人教育”的论述,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强调了情感、品德、创造力与学术成就并重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下过度强调分数和功利的教育环境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模式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我,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深刻洞察。它就像一位智者,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引导我思考教育的终极意义。我曾经一度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的传授,就是学业上的成功。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的本质远比这更深刻。它强调了情感教育、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教育的温度”的论述所打动,它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理性的逻辑,更是情感的连接和心灵的滋养。一个充满温度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爱、被尊重,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教育新世界的大门,它让我看到教育的美好,看到教育的希望,也让我对教育充满了憧憬。它鼓励我,不仅仅要追求知识的掌握,更要追求心灵的成长,追求做一个完整、善良、有价值的人。这本书,无疑是我在教育探索道路上的一位重要伙伴。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为我描绘了一幅幅教育改革的真实图景。我常常在思考,我们当下的教育模式是否真的适合每一个孩子,是否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这本书,用一种近乎“解剖”的方式,将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宏观的政策导向,到微观的课堂实践,都做了细致的入微的分析。它并没有回避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困境和挑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理念滞后、教师培训不足等等,反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学习者中心”的理念,它强调要将教育的主体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并鼓励教师扮演好“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种转变,对于习惯了“填鸭式”教学的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本书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也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参与孩子教育的全新视角。它让我明白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一个需要耐心、智慧和持续努力的系统性工程。
评分京东图书活动和之前160买的一套《弟子规》相比,真的不是一个级别的。需要买书的朋友,安利一下京东。
评分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评分教师节来临之际收到这款书!包装内容都是很需要的。
评分活动买的,实惠,只要有活动都会买的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卖家发货速度很快。
评分是啊,不潜向“碧波深处”,只在浅滩上“剔石披沙”,无论怎样“辛勤”,都是找不到“珍奇”的。这首诗有明显的自勉之意。在拜师仪式上把它写赠给培东,也是为了勉励他: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潜向“碧波深处”,才能求得语文教学的真谛。
评分很划算,现在还没有读完,不过读了其中几本,对自己帮助挺大的,不错!
评分很好,支持京东。。。。。。。
评分东西收到,。纸箱质量很好,是正版,比看电子书舒服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