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楷书《金刚经》

顾随楷书《金刚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随 著
图书标签:
  • 金刚经
  • 顾随楷书
  • 佛教经典
  • 书法
  • 经书
  • 传统文化
  • 文化艺术
  • 字帖
  • 唐代书法
  • 佛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45367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6717
包装:线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宣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顾随先生一生治学丰富,儒释道无所不精,尤其20世纪40年代于北京各大学执教期间,对于佛学涉猎甚深,更是留下了很多抄录佛经的册页。该书为先生当年以小楷抄录的完整本《金刚经》,为其燕京大学弟子、现年98岁高龄的腾茂椿珍藏达70余载,据此可一窥先生当年之心境及书韵。??

内容简介

  顾随先生才学甚高,一生尽力于为学与育人,而其书境实为现代一流书家,书法师从沈尹默,而又自成风脉。其书法直承晋唐书脉,由欧褚入手,力追二王,而晚境归于小欧(询之子通),特取唐人写经古法融入贯通。尤其其草书的独特风格,已达到了古今罕有的高境,难求伦匹。

  该书为顾随先生以小楷抄录的《金刚经》全文,以仿宣纸线装影印出版。随书赠送单页《顾随楷书<心经>》。

  顾随先生一生治学丰富,儒释道无所不精,尤其20世纪40年代于北京各大学执教期间,对于佛学涉猎甚深,更是留下了很多抄录佛经的册页。该书为先生当年以小楷抄录的完整本《金刚经》,为其燕京大学弟子、现年98岁高龄的腾茂椿珍藏达70余载,据此可一窥先生当年之心境及书韵。

  


作者简介

 顾随(1897.2—1960.9),本名顾宝随,字羡季,河北清河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当代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在词学、曲学、文字学、音韵学、禅学、书法等方面均有独特建树,是20世纪“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与沈尹默、周作人等大师名儒皆有师生之谊。解放前执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等,1953年至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前身)。著名学者叶嘉莹、周汝昌、吴小如、史树青、郭预衡等均其受业弟子。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有《稼轩词说》、《东坡词说》、《元明残剧八种》、《揣龠录》和《佛典翻译文学》等多种学术著作问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 顾随先生却湮然杳闻,几被世间遗忘,成了一位“隐藏的大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先生的高足叶嘉莹教授等人的多年努力,才使顾随先生的文化学术成就重新走进世人的视野。《顾随全集》的出版,不仅是清河、邢台的盛事,也是河北的盛事、中国文化界的盛事。十卷本《顾随全集》的出版,除了传承顾随先生之志业方面,也将产生深远的社会文化影响。

内页插图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智慧的明灯,解脱的舟航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中流传最广、影响至深的一部。它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般若智慧的奥义,为世人指明了一条通往觉悟与解脱的道路。这部经文,如同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众生在无明黑暗中的迷茫;又如同解脱的舟航,载着我们驶向彼岸的安宁。 缘起与核心:须菩提的提问与佛陀的开示 《金刚经》的缘起,颇具象征意义。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年代,一次清晨,佛陀如常应供乞食。此时,弟子须菩提长老,心怀对甚深般若智慧的渴求,向佛陀请教:“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降伏其心?”(意即,发心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如何降伏他们的心,才能不生执着,直趋觉道?) 须菩提长老的这一问,直指修行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心的降伏。众生之所以流转生死,饱受烦恼,根源在于对“我”、“众生”、“寿命”、“了别境”等诸法产生执着,认为它们是实有的、不变的。而“发心”的本质,正是要超越这一切的执着,证悟一切法的空性。 佛陀的回答,便是《金刚经》的核心所在。佛陀没有直接给出“如何降伏其心”的固定方法,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开示,层层剥离我们对实有的妄想,引导我们认识诸法的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由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都如同梦境、幻象、水泡、影子、露珠和闪电一样,是虚幻不实的,应当这样来观察和理解。) “降伏其心”的智慧:无我、无相、无住 《金刚经》并非教导我们要压抑或消灭心,而是要我们认识到心的本性是清净无染的,是缘起性空的。所谓的“降伏其心”,是通过智慧的观照,破除对诸法的执着,从而令心不再攀缘、不再妄动。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这是《金刚经》反复强调的“四相”。众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有“我”的执着,有“人”的分别,有“众生”的概念,有“寿命”的观念。佛陀指出,这些都是假名,并非真实存在。真正的修行者,应当观照一切现象,不生“我”、“人”、“众生”、“寿者”的相,从而远离分别与执着。 无所住而生其心: “生其心”指的是发起菩提心,精进修行。而“无所住”是关键。我们的心之所以会被烦恼所困扰,是因为它总是住着于某个事物上,比如贪爱、嗔恨、名利、权位,或者对佛法产生执着,认为某个境界就是证悟。佛陀教导,应当让心不住于任何法,不执着于任何相,在一切善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中,都不生起任何执着,这样发出的心,才是真正清净、无碍的菩提心。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明确指出,修行一切善法,如果能做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就不会有修行的功德被执着,功德才得以圆满,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反之,若有执着,则所修的善法,功德便会减少。 甚深般若的境界:空性与实相 《金刚经》所阐述的般若智慧,核心在于体悟空性。所谓空性,并非指虚无,而是指一切法(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自性是空的,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赖于众多因缘条件而生灭变化。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陀甚至开示,连佛法本身,在悟道后也应舍弃,何况是非法的执着。这并非否定佛法的价值,而是强调要超越对佛法的概念性理解和执着,直接体悟诸法的实相。当心体悟了空性,对佛法的概念就不再是障碍,而是通往实相的桥梁。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陀指出,声闻、缘觉、菩萨等一切贤圣,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他们在体悟“无为法”(即涅槃、空性)的程度不同。一旦真正体悟了无为法,一切差别便消失了。 “知我说法,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佛陀的说法,是为了引导众生离苦得乐,并非要建立一套固定的教条。当众生证悟了法,便不再需要语言文字的表达。因此,真正懂得佛法的人,知道我所说的法,是没有固定“法”可说的,这才是真正的说法。 《金刚经》的意义与价值 《金刚经》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深刻的哲学思辨,更在于其强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破除执着,获得心灵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对人、事、物的执着而烦恼。阅读《金刚经》,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诸法的虚幻性,从而减轻执着,获得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培养智慧,增长善根: 经文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能够启发我们的悟性,增长我们对真理的认识。坚持读诵、思维《金刚经》,能够净化心灵,积累福德资粮,为修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解佛法的精髓: 《金刚经》被誉为“般若之王”,它以最精炼的方式阐述了大乘佛法空性般若的核心思想。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佛法精髓的学佛者来说,《金刚经》是必读的经典。 实践指导: 经文中的许多开示,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例如,如何在待人接物中做到不分别、不执着;如何在面对顺逆境时保持平静的心态;如何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等等。 《金刚经》并非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指引我们认识真相、回归自性的一盏明灯。它以其简洁而力量无穷的语言,穿越时空,继续指引着无数众生走向智慧的彼岸。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静心阅读《金刚经》,体会其中蕴含的般若智慧,必将为我们带来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和佛学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书籍能够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直到我偶然看到了这本顾随楷书《金刚经》,我才真正领略到了这种融合之美。顾随先生的楷书,不仅仅是优美的笔画组合,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流露。他的字,带着一种温润的光泽,不锐利,不张扬,却充满了内在的力量。当这些字被用来书写《金刚经》时,那种庄重、宁静的氛围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我喜欢他笔下的每一个字,它们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的锤炼,才呈现出如此精炼和优雅的形态。阅读的时候,我的目光会不自觉地被这些优美的字迹所吸引,而这种吸引,又会引导我更深入地去体会经文的含义。这本书的纸张质感非常棒,印刷清晰,墨色饱满,使得顾随先生的字迹能够得到最完美的呈现。我喜欢这种“静观其变”的感觉,每次翻开这本书,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这不仅仅是一本经文,更是一本艺术品,一本能够陪伴我度过漫长时光的心灵之书。

评分

说实话,我平时并不是一个特别虔诚的佛教徒,但我对《金刚经》里的很多理念都非常感兴趣,比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我每次看到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之前也读过一些版本的《金刚经》,但总觉得差点意思,要么是古代的版本,文字有些晦涩,要么是现代的排版,又觉得少了点庄重感。直到我看到了这本顾随楷书《金刚经》,我才觉得,这才是我想找的书。顾随先生的楷书,我之前也略有耳闻,知道他是个大家。在这本书里,他的楷书写得真是绝了,既有颜体的筋骨,又有柳体的清秀,同时又带着一股书卷气,不落俗套。每一个字都写得恰到好处,不肥不瘦,不尖不圆,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我喜欢他书写的《金刚经》,因为在看字的同时,我能感受到一种平和的力量,这股力量,会引导着我,让我更容易进入到经文的意境中去。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都非常棒,拿在手里很有质感,字体大小也刚刚好,不会觉得挤,也不会觉得松散。我打算把这本书放在床头,睡前读几页,相信一定能让我的心更加平静。

评分

看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哇,终于有本让我能静下心来读《金刚经》的书了。我平时对书法真的没有什么研究,但《金刚经》的意境和哲理一直吸引着我,只是总觉得原文枯燥,有些晦涩,想深入理解又找不到入口。这次偶然翻到顾随先生的这本楷书《金刚经》,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首先,这楷书写得太漂亮了!不是那种龙飞凤舞、让你眼花缭乱的行草,也不是生硬刻板的印刷体,而是温润如玉、清秀隽永的楷书,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又自然流淌,带着一种平和的力量。读经文的时候,视线会不自觉地被字迹所吸引,感觉字迹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宁静的力量,引导着你去品味经文的深意。而且,顾随先生的书法,我查了一下,是大家风范,用在他的楷书《金刚经》上,更是相得益彰,赋予了这部经典全新的生命力。我曾经尝试过用一些版本来读《金刚经》,但要么是排版混乱,要么是字体太小,读起来很费劲,一下子就失去了兴趣。而这本,字体大小适中,间距舒服,加上这优雅的书法,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愉悦。我试着每天读几页,看着那些清丽的字迹,感觉心也跟着沉静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经书,更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桌上,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带回家,放在我的书架上,随时可以拿出来翻阅,细细品味。

评分

我一直觉得,《金刚经》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佛经,它的语言精炼,思想深邃,但读起来总会觉得有点“隔”。直到我看到了这本顾随楷书《金刚经》,我才觉得,原来《金刚经》也可以如此“亲切”。顾随先生的楷书,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不张扬,不刻意,但每一个字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我喜欢他写字的笔法,流畅而又不失力量,仿佛每一个字都是他用心血写成的。看着他的字,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写字时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这股平静,也会慢慢地传递给我。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都做得非常到位,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墨色浓郁,字迹清晰,没有任何的廉价感。我尤其喜欢它的排版,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而且,顾随先生的楷书,正是那种最适合阅读经文的字体,它不会让你因为字体而分心,反而会让你更加专注于经文本身的意义。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让我静下心来读《金刚经》的书,现在,我找到了。这本书,让我对《金刚经》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书法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文化中的“禅意”特别着迷,但常常觉得,很多现代的解读,都少了点“原汁原味”。直到我偶然间看到了这本顾随楷书《金刚经》,我才觉得,我找到了那个连接古今的桥梁。顾随先生的楷书,并不是那种刻板的“印刷体”,也不是那种飘逸的“行草”,而是带着一种温润、厚重的力量。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又饱含着深情。我特别喜欢他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那种疏密有致,收放自如的感觉,让整篇经文读起来,就像一幅流动的画。我曾经尝试过很多版本的《金刚经》,但总觉得文字的冰冷,无法让我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义。而顾随先生的字,仿佛自带一种温度,能够温暖我的心,引导我进入到经文的意境之中。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也让我觉得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感,墨色浓郁而不晕染,字迹清晰可见。我喜欢这种“素雅”的感觉,它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却处处透露着不凡。这不仅仅是一本经书,更是一件艺术品,一件能够陪伴我沉淀心灵的珍宝。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真正让我觉得能够打动人心的书法作品并不多。直到我无意间看到了这本顾随楷书《金刚经》,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笔随心动,字载道意”。顾随先生的楷书,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笔画粗细变化自然,结构匀称而不失灵动。他写《金刚经》,绝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将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对佛法的体悟,融入到了每一个笔画之中。我尤其喜欢他处理横画和竖画的方式,既有力量感,又不显得生硬,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读《金刚经》,最怕的就是过于枯燥的文字,但在这本书里,每一页都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顾随先生的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禅意,看着它们,仿佛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去体会经文的深邃。我经常会一边欣赏他的书法,一边默念经文,感觉自己与经文的距离又近了一层。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墨色饱满,都为这本书增添了不少光彩。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不仅可以学习佛法,更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喜欢书法。但说实话,很多书法作品,我虽然欣赏它的技法,但总觉得少了点“魂”。直到我看到这本顾随楷书《金刚经》,我才明白,什么叫做“形神兼备”。顾随先生的楷书,并非是那种一味追求工整的“描摹”,而是在方寸之间,赋予了每一个汉字生命。他的笔触,时而沉着稳健,时而灵动飘逸,仿佛在诉说着《金刚经》的深刻内涵。我曾花很多时间去欣赏他的每一个字,体会他运笔时的力度和节奏。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在欣赏他用文字所传达的智慧。这本书的排版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字体,而是留有适当的空间,让每一页都显得疏朗有致,赏心悦目。我喜欢这种“呼吸感”,它能让我更舒适地阅读,也更能沉浸在经文的意境中。我曾尝试过用很多不同版本的《金刚经》来读,但总觉得隔靴搔痒。唯有这本,让我觉得,我终于找到了那个能够真正触及心灵深处的版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静下心来,真正去理解《金刚经》的书。市面上有很多版本,但要么是太过学术化,要么是太过通俗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看到了顾随先生的这本楷书《金刚经》,我才觉得,我找到了。顾随先生的楷书,我之前也欣赏过,知道他功底深厚。在这本书里,他的楷书写得更加温润、沉静,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一种平和的力量。我喜欢他书写的《金刚经》,因为在看字的时候,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欣赏一种意境。他的笔触,流畅而又充满力量,每个字的结构都恰到好处,给人一种稳定感和舒适感。这对于我这样不太擅长书法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享受。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好,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和字距都处理得非常得当,让阅读变得非常轻松。我喜欢这种“无声的教导”,顾随先生的字,本身就在诉说着一种禅意,一种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经书,更是一件艺术品,一件能够滋养心灵的珍宝。

评分

我一直对佛教的哲学思想充满好奇,尤其是《金刚经》,它的“无我”、“无相”等概念,总让我觉得既深奥又富有启发性。然而,市面上的《金刚经》版本繁多,要么是古体字,要么是印刷体,读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遇到了顾随楷书《金刚经》,我才觉得,这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顾随先生的楷书,有一种洗尽铅华的质感,不张扬,不媚俗,却又自带一种超然的气度。他的字,就像是修行者沉淀下来的心,每一个笔画都带着力量,每一个结构都显得稳重。看着他的字,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写字时的那份专注和虔诚。对于《金刚经》这样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用这样一副温润尔雅的楷书来呈现,无疑是最合适的。它不会让你因为字体而分心,反而会让你更加专注于经文本身的含义。我喜欢它的排版,留白适中,让每一个字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也让我的眼睛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艺术与智慧的结合。我把它摆在书桌上,每天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那种宁静的美,总是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顾随先生的名字并不熟,只是被封面那渋渋的墨香和清雅的书法吸引了。我一直想找一本《金刚经》,不是那种厚厚的、像字典一样的注释本,也不是那种简略的、只言片语的摘录本,而是能够让我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去感受的。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相见恨晚”。这不仅仅是一本《金刚经》,更是顾随先生用他一生的功力,将文字的意境与书法的精神完美融合的杰作。他的楷书,我之前也看到过一些,但用在《金刚经》上,感觉格外贴切。那种工整、平和、又不失灵动的笔触,仿佛就是经文本身的写照。读《金刚经》,最怕的就是因为文字的隔阂而望而却步,但顾随先生的书法,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与佛陀的智慧连接起来。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禅意。我常常一边看着字,一边默念经文,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禅境之中。这本书的纸张和印刷也做得非常用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墨色浓郁而不晕染,字迹清晰而不失古朴。我喜欢这种厚重感,它让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珍藏的,是能够陪伴我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精神食粮。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滋养心灵的书籍,现在,我找到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