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NX 11.0快速入门教程

UG NX 11.0快速入门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 著
图书标签:
  • UG NX
  • NX11
  • 0
  • CAD/CAM
  • 数控编程
  • 机械设计
  • 快速入门
  • 教程
  • 软件操作
  • 工业软件
  • 制造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8347
版次:8
商品编码:1214740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UG NX 11.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5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内容全面,涵盖了产品设计的零件创建(含曲面和钣金设计)、产品装配、工程图设计和运动仿真的全过程。
  范例丰富,对软件中的主要命令和功能,先结合简单的范例进行讲解,然后安排一些较复杂的综合范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讲解详细,条理清晰,保证自学的读者能独立学习和运用UG NX 11.0软件。
  写法独特,采用UG NX 11.0中文版中真实的对话框、操控板和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附加值高,附带1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与本书全程同步的视频文件(含语音讲解),可以帮助读者轻松、高效地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习使用UG NX 11.0软件的快速入门教程,内容包括UG NX 11.0功能模块和特性概述、软件安装、系统配置与环境设置方法、二维草图设计、零件设计、曲面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钣金设计以及运动仿真等。
  在内容安排上,为了使读者更快地掌握该软件的核心功能,书中结合大量范例对UG NX 11.0软件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命令和功能进行讲解,讲述了一些生产一线产品的设计过程,这样安排能使读者较快地进入设计实战状态。书中所选用的范例、实例或应用案例覆盖了不同行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在主要章节中还安排了习题,便于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地操作软件,提高学习效率。本书附带多媒体DVD学习光盘1张,包含了本书所有的素材源文件,还制作了与本书全程同步的视频文件(含语音讲解),包括大量UG设计应用技巧和具有针对性实例的教学视频。
  本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UG快速自学教程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UG课程上课或上机练习教材。本书适用于零基础读者,或者作为中高级读者查阅UG NX 11.0新功能、新操作之用,亦可作为工具书放在手边以备个别功能不熟或遗忘而查询之用。
  本书是“UG NX 11.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中的一本,读者在阅读本书后,可根据自己工作和专业的需要,抑或为了进一步提高UG技能、增强职场竞争力,再购买丛书中其他书籍。

目录

丛书介绍与选读
前言
本书导读
第1章 UG NX 11.0概述和安装1
1.1 UG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1
1.2 UG NX 11.0各模块简介2
1.3 UG NX 11.0 软件的特点5
1.4 UG NX 11.0的安装7
1.4.1 安装要求7
1.4.2 安装前的准备8
1.4.3 安装的一般过程8
第2章 UG NX 11.0工作界面与基本设置16
2.1 启动UG NX 11.0软件16
2.2 UG NX 11.0工作界面及定制17
2.2.1 设置界面主题17
2.2.2 “经典,使用系统字体”用户界面简介18
2.2.3 选项卡及菜单的定制21
2.2.4 角色设置23
2.3 基本操作及快捷键25
2.3.1 基本鼠标操作25
2.3.2 快捷键操作26
2.4 UG NX 11.0软件的参数设置27
2.4.1 “对象”首选项27
2.4.2 “建模”首选项28
2.4.3 “选择”首选项29
2.4.4 “用户默认”设置30
第3章 二维草图设计32
3.1 草图环境中的关键术语32
3.2 进入与退出草图环境32
3.3 坐标系的介绍35
3.4 草图环境的设置36
3.5 草图环境中的下拉菜单38
3.6 草图的绘制40
3.6.1 草图绘制概述40
3.6.2 草图工具按钮简介41
3.6.3 自动标注功能42
3.6.4 绘制直线42
3.6.5 绘制圆弧43
3.6.6 绘制圆44
3.6.7 绘制圆角45
3.6.8 绘制倒斜角46
3.6.9 绘制矩形47
3.6.10 绘制轮廓线48
3.6.11 绘制派生直线48
3.6.12 创建样条曲线49
3.6.13 点的绘制及“点”对话框50
3.7 草图的编辑52
3.7.1 直线的操纵52
3.7.2 圆的操纵53
3.7.3 圆弧的操纵53
3.7.4 样条曲线的操纵53
3.7.5 制作拐角54
3.7.6 删除对象54
3.7.7 复制/粘贴对象54
3.7.8 快速修剪55
3.7.9 快速延伸55
3.7.10 镜像56
3.7.11 偏置曲线57
3.7.12 交点58
3.7.13 相交曲线59
3.7.14 投影曲线60
3.8 草图的约束61
3.8.1 草图约束概述61
3.8.2 草图约束按钮简介61
3.8.3 添加几何约束63
3.8.4 添加尺寸约束65
3.9 修改草图约束69
3.9.1 显示所有约束69
3.9.2 关系浏览器69
3.9.3 约束的备选解70
3.9.4 移动尺寸71
3.9.5 修改单个尺寸值71
3.9.6 修改多个尺寸值72
3.9.7 动画演示尺寸73
3.9.8 转换至/自参考对象74
3.10 草图的管理75
3.10.1 定向到草图75
3.10.2 定向到模型76
3.10.3 重新附着76
3.10.4 创建定位尺寸76
3.10.5 延迟评估与评估草图76
3.10.6 更新模型77
3.11 UG草图设计综合应用范例77
3.11.1 草图范例177
3.11.2 草图范例278
3.11.3 草图范例379
3.11.4 草图范例482
3.12 习题83
第4章 零件设计85
4.1 三维建模概述85
4.1.1 建模方式85
4.1.2 基本的三维模型86
4.1.3 复杂的三维模型86
4.1.4 “特征”与三维建模87
4.2 UG NX 11.0的文件操作89
4.2.1 创建用户工作文件目录89
4.2.2 新建文件89
4.2.3 文件保存90
4.2.4 打开文件91
4.2.5 关闭部件和退出UG NX 11.092
4.2.6 导入与导出文件93
4.2.7 使用中文文件名和文件路径94
4.3 体素94
4.3.1 基本体素94
4.3.2 在基础体素上添加其他体素102
4.4 布尔操作103
4.4.1 布尔操作概述103
4.4.2 布尔求和操作103
4.4.3 布尔求差操作104
4.4.4 布尔求交操作105
4.4.5 布尔出错消息105
4.5 拉伸特征106
4.5.1 拉伸特征简述106
4.5.2 创建基础拉伸特征106
4.5.3 添加其他特征111
4.6 旋转特征113
4.6.1 旋转特征简述113
4.6.2 矢量114
4.6.3 创建旋转特征的一般过程116
4.7 倒斜角117
4.8 边倒圆118
4.9 UG NX 11.0的部件导航器120
4.9.1 部件导航器概述120
4.9.2 部件导航器界面简介121
4.9.3 部件导航器的作用与操作122
4.10 对象操作125
4.10.1 控制对象模型的显示125
4.10.2 删除对象126
4.10.3 隐藏与显示对象128
4.10.4 编辑对象的显示128
4.10.5 分类选择129
4.10.6 对象的视图布局130
4.10.7 全屏显示131
4.11 UG NX 11.0中图层的使用131
4.11.1 图层的基本概念131
4.11.2 设置图层132
4.11.3 视图中的可见图层135
4.11.4 移动至图层135
4.11.5 复制至图层136
4.12 常用的基准特征136
4.12.1 基准平面136
4.12.2 基准轴139
4.12.3 基准坐标系140
4.13 孔143
4.14 凸起145
4.15 螺纹147
4.16 拔模149
4.17 抽壳151
4.18 特征的编辑153
4.18.1 编辑参数153
4.18.2 特征重排序154
4.18.3 特征的抑制与取消抑制155
4.18.4 编辑定义截面156
4.19 扫掠特征157
4.20 凸台158
4.21 腔体159
4.22 垫块163
4.23 键槽164
4.24 槽167
4.25 筋板168
4.26 三角形加强筋(肋)170
4.27 缩放171
4.28 模型的关联复制173
4.28.1 抽取几何特征173
4.28.2 阵列特征175
4.28.3 镜像特征178
4.28.4 阵列几何特征179
4.29 特征的变换180
4.29.1 比例变换180
4.29.2 通过一直线进行镜像182
4.29.3 变换命令中的矩形阵列183
4.29.4 变换命令中的环形阵列184
4.30 UG零件设计实际应用1──连接件185
4.31 UG零件设计实际应用2──蝶形螺母189
4.32 UG零件设计实际应用3──传呼机固定套
UG NX 11.0 工业设计与制造实战指南 引言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制造业领域,高效、精准的设计和制造工具是企业成功的关键。UG NX 11.0 作为业界领先的集成化CAD/CAM/CAE软件之一,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工作流程,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消费电子、模具设计等众多行业。本书并非对UG NX 11.0 功能的简单罗列,而是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实战导向的学习路径,帮助您从零基础快速上手,并逐步掌握UG NX 11.0 在工业设计和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和详实的步骤演示,力求让读者在理解软件操作的同时,更深入地领悟设计理念和制造流程。我们不追求“快速入门”的表面概念,而是以“扎实掌握,高效应用”为目标,让您真正成为UG NX 11.0 的熟练使用者,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价值。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涵盖了UG NX 11.0 的核心功能模块,并重点关注其在现代工业设计与制造流程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析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部分:UG NX 11.0 基础建模与装配 用户界面与环境设置: 熟悉UG NX 11.0 的工作界面布局,掌握导航工具、视图控制、图层管理等基本操作,并根据个人习惯优化软件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草图绘制与约束: 学习UG NX 11.0 强大的二维草图绘制工具,理解几何约束和尺寸约束在构建精确图形中的作用,掌握创建参数化草图的方法。涵盖点、线、圆、弧、曲线等基本元素,以及对称、平行、垂直、相切等约束的应用。 实体建模技术: 深入讲解UG NX 11.0 的多种实体建模方法,包括: 基准特征创建: 点、直线、平面、坐标系等基准元素的创建,它们是后续建模的基础。 拉伸(Extrude): 基于草图轮廓进行实体挤出,掌握定向、拔模、薄壁等高级选项。 回转(Revolve): 基于草图轮廓围绕轴线进行旋转,适用于创建对称性特征。 扫掠(Sweep/Tube): 沿着一条路径生成实体,常用于创建管状或异形截面结构。 举升(Loft): 通过两个或多个轮廓线生成实体,适用于复杂曲面造型。 特征编辑与修改: 学习如何对已创建的实体特征进行尺寸修改、形状调整、删除和替换,理解参数化建模的优势。 曲面建模基础: 掌握UG NX 11.0 强大的曲面建模能力,这是创建复杂自由曲面造型的关键。 曲面创建: 学习拉伸曲面、回转曲面、扫描曲面、举升曲面、通过曲线网格创建曲面、通过点创建曲面等。 曲面编辑与修复: 学习修剪曲面、缝合曲面、延长曲面、创建曲面边界、倒圆角曲面等,以及如何处理模型中的曲面破面问题。 自由曲面造型: 探索UG NX 11.0 在创建复杂、符合人体工程学或流线型外观造型方面的应用。 高级建模技巧: 学习混合建模方法,将实体和曲面技术结合,创建更复杂的模型。例如,使用曲面作为实体切割的基准,或者将实体特征应用到曲面模型上。 装配建模: 学习如何将多个零件组装成完整的组件。 组件创建与管理: 学习创建装配结构,添加、删除、复制、移动组件。 约束关系: 掌握各种装配约束,如配合、对齐、距离、角度等,以定义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 爆炸视图与剖面视图: 学习如何创建装配的爆炸视图,以便清晰地展示组件的装配关系,以及如何创建剖面视图,以便观察内部结构。 组件的替代与替换: 学习如何在装配中替换零件,以及如何利用组件替换功能管理不同配置的组件。 结构化设计与顶层设计: 介绍在大型装配中如何进行结构化管理,以及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的理念和应用。 第二部分:UG NX 11.0 工程图与制图 工程图环境设置: 熟悉UG NX 11.0 工程图模块的界面,掌握图框、标题栏、注释等的设置。 视图创建与管理: 学习如何从三维模型生成各种标准的工程图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细节视图等,并掌握视图的比例、位置和显示方式的调整。 尺寸标注与公差: 掌握UG NX 11.0 规范的尺寸标注方法,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半径尺寸、直径尺寸等。学习如何添加形位公差(GD&T),确保零件的加工精度和互换性。 符号与文字注释: 学习如何添加文字说明、符号标记、表面粗糙度符号、焊接符号等,使工程图信息完整、准确。 明细表(BOM)生成: 自动生成装配零件的物料清单(BOM),包括零件编号、名称、数量、材料等信息,方便生产管理。 工程图模板的创建与应用: 学习如何创建自定义的工程图模板,提高制图效率。 出图与打印: 掌握将工程图导出为不同格式文件(如PDF、DWG)以及进行打印设置。 第三部分:UG NX 11.0 模具设计基础 模具设计流程概览: 介绍产品分析、分模、型腔设计、滑块、斜顶、冷却系统、浇注系统等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 拔模分析与斜度检查: 利用UG NX 11.0 的分析工具,对模型进行拔模分析,检查是否存在拔模斜度不足或倒扣区域,从而为分模提供依据。 分型面创建: 学习如何根据拔模分析结果,精确地创建模具的分型面,这是模具设计的关键一步。 型腔与型芯的抽取: 基于分型面,自动化地抽取模具的型腔和型芯。 浇注系统与流道设计: 设计浇口、流道、浇口套等,确保熔融塑料能够顺畅地填充型腔。 冷却系统设计: 设计冷却水道,以控制模具温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顶出系统设计: 设计顶杆、推板等顶出机构,实现产品顺利脱模。 模具组件的库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UG NX 11.0 的标准零件库,快速添加导柱、导套、模板等模具标准件。 模具装配与运动仿真: 将设计的模具组件装配起来,并进行简单的运动仿真,验证分模、顶出等动作的顺畅性。 第四部分:UG NX 11.0 制造加工(CAM)基础 CAM工作流程: 介绍UG NX 11.0 CAM模块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创建部件、生成刀具路径、模拟切削、后处理等。 基础加工策略: 学习UG NX 11.0 提供的多种加工策略,包括: 面铣(Face Milling): 用于加工平面。 型腔铣(Cavity Milling): 用于加工型腔。 等高铣(IPM/Z-Level Milling): 用于加工等高线。 固定轴曲面铣(Fixed Axis Surface Milling): 用于加工曲面。 钻孔(Drilling): 用于钻孔和攻丝。 车削(Turning): 用于车床加工。 刀具库与参数设置: 学习如何创建和选择合适的刀具,并设置切削参数,如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切削深度等。 切削参数优化: 理解切削参数对加工效率、刀具寿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并学习如何进行优化。 刀具路径模拟与验证: 利用UG NX 11.0 的仿真功能,对生成的刀具路径进行模拟,检查是否存在干涉、碰撞等问题,并优化切削路径。 后处理与G代码生成: 将刀具路径转换为机床能够识别的G代码(NC程序),并学习后处理器的选择和配置。 典型加工案例: 通过实际零件的加工实例,演示如何应用UG NX 11.0 CAM进行零件的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学习方法与实践建议 本书的内容安排兼顾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我们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阅读每一章节时,同步进行软件操作。书中提供的案例模型是您实践操作的绝佳素材。 2. 多动手,多思考: 不要仅仅照搬教程,尝试对案例进行修改和扩展,理解不同参数设置带来的效果。 3. 善用帮助文档: UG NX 11.0 提供了非常完善的帮助文档,当遇到不理解的选项或功能时,及时查阅。 4. 参与社区讨论: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参考UG NX的在线论坛和社区,与其他用户交流经验。 5. 注重细节: 在建模和制图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建模习惯,注意尺寸精度、倒角、圆角、公差等细节,这对于后续的加工和装配至关重要。 6. 积累经验: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本书特色 聚焦实战应用: 每一项功能讲解都紧密结合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而非纯理论介绍。 案例驱动式学习: 大量精选的典型工业零件和装配案例,贯穿全书,让读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软件。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清晰的截图和详细的步骤说明,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跟随。 循序渐进,结构化学习: 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逻辑清晰,学习路径明确。 强调“为什么”: 不仅告诉读者“怎么做”,更会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帮助读者理解背后的设计和制造原理。 目标读者 本书适用于以下人群: 希望系统学习UG NX 11.0 功能的初学者。 希望提升UG NX 11.0 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或数控加工方面应用能力的在职工程师。 相关专业的学生,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模具设计等。 需要掌握UG NX 11.0 以满足工作需求的各类技术人员。 结语 UG NX 11.0 是一款功能强大且应用广泛的软件,掌握它意味着您将拥有强大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本书旨在为您打开UG NX 11.0 的大门,并引导您走向精通之路。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在UG NX 11.0 学习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助您在工业设计与制造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UG NX的印象就是功能强大但学习门槛很高。这本《UG NX 11.0快速入门教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并没有将UG NX神化,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来介绍这款软件。我最看重的是它对“快速入门”的承诺。这意味着它应该能够帮助我快速掌握UG NX的核心功能,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设计任务。我猜测书中会包含很多操作技巧和窍门,能够让我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参数化设计时,它可能就会强调如何合理地设置参数,以便于后续的修改和更新。我还会关注它是否对UG NX的各种模块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和介绍,比如建模、曲面、装配、制图等,让我能够对整个软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学习UG NX充满了信心,我期待着它能引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设计领域,并且能够熟练运用UG NX来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

翻开这本《UG NX 11.0快速入门教程》,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内容排布得非常合理。它没有上来就给你甩一堆高难度的概念,而是循序渐进,让我这个完全没有接触过UG NX的新手也能看得懂。我特别喜欢它讲解一些基础操作时使用的那些小技巧,比如如何高效地选择对象,如何使用快捷键来节省时间。这些细节对于提高建模效率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忽略,但这本书却注意到了。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常用命令的讲解非常到位,比如草图绘制,它不仅介绍了各种绘制工具,还深入讲解了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的应用,这才是绘制出精确草图的关键。我还惊喜地发现,它竟然还涵盖了曲面造型的基础知识,这对于一些需要创建复杂形状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看的一些教程,要么只讲实体,要么曲面讲解得过于专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 seems to strike a good balance,能够让我在掌握实体建模的同时,对曲面建模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它还配有大量的图示,这一点真的太棒了,图片比文字更能直观地展示操作过程,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评分

作为一名有着一定UG NX基础的用户,我拿到这本《UG NX 11.0快速入门教程》更多的是抱着学习其“快速入门”的精髓,看看它是否有别于我之前接触过的教程。我发现,这本书在讲解一些高级功能时,并没有回避,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基础操作的讲解中。比如,在介绍零件设计的时候,它可能就会顺带讲解一下如何利用工程图来辅助设计,或者如何进行一些基本的装配操作。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我觉得非常适合那些希望快速提升技能的学习者。我特别期待它能够介绍一些提高建模效率的技巧,例如如何有效地利用模板,或者如何批量修改模型参数。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关键点。书中对知识点的拆解也非常清晰,不会把一个复杂的概念讲得过于晦涩,而是分解成几个小步骤,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和掌握。而且,它还可能包含一些实用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项目的演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比纯理论的学习要有效得多,能够让我更快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

拿到这本《UG NX 11.0快速入门教程》真的是太及时了!我一直想学习UG NX,但网上资源太多,零散不说,还经常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大气,一看就知道是专业人士做的。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快速入门”这几个字,这意味着它应该能帮我快速建立起 UG NX 的基本框架,而不是上来就教一些高深莫测的技巧。我猜它应该会从最基础的界面介绍开始,比如各个工具栏的功能、鼠标操作的习惯等,这是很多初学者最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然后,可能就会进入一些基础的建模操作,比如创建点、线、圆,再到拉伸、旋转这些基本曲面和实体生成的方法。我希望它能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讲解,而不是干巴巴的理论。比如,不是简单地说“拉伸命令可以生成实体”,而是通过一个实际的零件模型,一步一步地演示如何使用拉伸命令来构建它。这样,我才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命令的用途和用法。而且,这本书的“教程”性质让我觉得它不会像一些参考手册那样晦涩难懂,应该会有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跟着学下去,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我非常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快速有效地创建第一个像样的三维模型,这将是我学习UG NX的第一个里程碑。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进入工业设计行业的学生,学习UG NX是我学习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本《UG NX 11.0快速入门教程》恰好满足了我当前的需求。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过于浅薄,又不会让我觉得信息量过大而难以消化。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UG NX的各项功能时,都能够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讲解特征建模时,它可能会引用一些汽车零部件或者消费电子产品的例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个功能在实际设计中的价值。此外,这本书还可能包含一些关于用户界面定制的介绍,这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个性化操作非常有帮助。我猜它还会提到一些关于文件管理和版本控制的建议,这对于团队协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耐心地引导着我一步一步地探索UG NX的世界,让我觉得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成就感,而不是枯燥乏味的重复。

评分

这本书印刷很好,纸张很好,是很有用的工具书,信赖京东

评分

不错的书,讲的很详细

评分

比较low,写的倒是挺详细,个人感觉一般~

评分

部分内容与实际操作不符,只能做参考用

评分

好好是我想要学习的

评分

没看出11 10 8的明显区别

评分

很不错的书

评分

ug经典必须学会的内容

评分

实例精解比较全面,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