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视角、首创观点
品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
一个被绝大多数读者与作家忽略的人物,却是西游世界一切活动的幕后BOSS。
是他,化身菩提祖师,培养了孙悟空;是他,一步步将孙悟空引导到天庭的对立面;是他,早就预料到大闹天宫的败局,促成取经行动;是他,培育了猪八戒、牛魔王,逐一将这些棋子布入自己的棋局……
西游神秘的幕后人究竟是谁?
这样一个苦心的千年布局,究竟为了什么?
而在这个布局之下,西游世界无尽谜团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八十一难皆是局,降妖伏魔一场戏,西天取经万千谋,尽在“勘破”笑谈中。
叶之秋,原名段钱龙,江西鹰潭人,文史作家。
001〓花果山奇石之谜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名列四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博大精深,可以从各方面解读,禁得起反复推敲。
整部《西游记》真正的主人公是孙悟空。了解孙悟空,是解读《西游记》的一把钥匙。而要解读《西游记》、了解孙悟空,就必须把握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以《西游记》原著作为解读的根本。
《西游记》中的无数神仙,多数都有现实来源,但是,作者吴承恩对这些仙佛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早已似是而非。可以说,西游世界的仙佛,绝不能简单等同于现实神佛,更不能把其他图书中的人物放到西游故事中来。
二是《西游记》绝非儿童小说,也非简单的打怪升级,它的现实意义、批判锋芒在明代四大奇书中首屈一指。
要介绍人物,首先要说明出身来历。那么,一个问题来了:孙悟空真的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
拜师的时候、取经路上遇上妖魔,孙悟空都会自报家门,把过往经历简单叙述一遍。他常常提到他的神奇出身,乃是天地所生的一个石猴。
石头里还能孕育生命,而且是生出一个极为聪颖的猴头?
这一切仿佛不可思议,其实,冥冥中自有实现这一切的可能。
全书开卷之初,叙述了一番天地生成、孕育万物的经历,然后就提到了花果山。
在不少读者的心中,花果山不就是一座猴山吗?没有什么奇特的。其实不然。
书中有交代:“此山乃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这花果山来历竟然如此大!在天地初开时,花果山就已经存在,并且,花果山乃人间地脉之祖。天下陆地,都是从此延伸。
在花果山中,不但有各类灵猴,还有“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用时下修仙小说的说法,花果山灵气浓郁,堪称人界第一。不少灵禽异兽已开灵智。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也提到花果山中有数万妖兵,有七十二洞妖王。
书中总结花果山的神奇,叫做“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既然各种禽兽乃至花草都可以修仙得道,一块从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石头,为何不能进入化形期,开始它的修仙之旅呢?
并且,孙悟空出身的那块灵石并非普通石头,而是千山万峰间一块极为罕见的奇石。
石头能修仙,不仅仅需要漫长岁月吸收天地精华,更需要有能够吸收灵气的先决条件。
书中写到:“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这奇怪石头竟然仿佛生命体一般,高宽都遵循天地大道。石上更有窍孔,可以模拟人类呼吸。没有树木遮蔽,可以直接吸收天地精华。
因为达到如此繁多的苛刻条件,这块石头才能孕育生命,才能生出孙悟空。
只是,这一切都是造化生成,没有人为?
当然不是。为何亿万年以来,唯有孙悟空从石头里蹦了出来,其他的石头根本没有生命气息呢?
因为许多年前,有一位大神通者对花果山上一块灵气最浓郁的石头进行了加工,使其高宽符合天道,为其开窍,让它可以吸收天地精华。
何以见得呢?
因为花果山中确实曾经住着一位大神通仙人!
这位仙人究竟是谁?
002〓水帘洞的真正主人是谁
孙悟空出世后,曾经有一段天真烂漫的生活。之后,他第一个跳入水帘洞,发现了里面另有天地。
书中虽然说这间洞府是“天造地设”,其实,人为加工的痕迹相当明显。
首先,在进入洞府前,有一块石碑,上面用楷书书写了十个大字,叫做“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天地造化再怎么巧妙,也不可能在石碑上形成这十个构造复杂、逻辑严密的文字。
经过一座铁板桥,进入洞府,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很明显,必定有其他修仙者在其中生活过。
那么,水帘洞的真正主人究竟是谁呢?
有这样几种说法,流传颇广。
一是女娲说。
不少读者印象中,孕育孙悟空的那块石头是当初女娲炼石补天剩余的那一块。既然石头是女娲遗留,那女娲自然是水帘洞洞主。
其实,这个印象是错误的。
在《西游记》原著中,根本没有提到孙悟空是女娲遗石一事。
关于石头来历,书中这么写:“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也就是说,这块石头是天地开辟以来就已经存在,是花果山本土石头,并非女娲遗石。
二是如来佛说。
支持这个观点的朋友,主要是觉得如来是菩提祖师,是他策划了整场取经运动,借此机会把佛派势力东扩。
这个看法貌似有理,但依然有不通之处。
看洞府碑文“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明显是道家言辞。更重要的,如来乃在西方(西牛贺洲——不能简单等同现实的印度)得道成佛。东胜神洲乃是东方崇恩圣帝的地盘,向来崇奉道法。两家风马牛不相及。
至于菩提祖师是谁,容我先卖个关子。
三是东海龙王说。
孙悟空修仙大成,回到花果山后,曾到龙宫取宝。书中提到,水帘洞外铁板桥下有一条暗河,直接通往东海龙宫。于是,有人提出,东海龙王当是水帘洞前任洞主。
书中写孙悟空来到东海,遇上巡海夜叉。夜叉拦住盘问:“那推水来的,是何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从此话可以推知,巡海夜叉并不知道水帘洞可以直通东海。之后孙悟空自报家门,说自己是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东海龙王的邻居。夜叉听孙悟空自称“天生圣人”,连忙回禀。龙王一听,立刻率领虾兵蟹将迎接。
这就有点奇怪了。按照常理,一个陌生人来到东海,自封圣人,东海龙王本当大怒,派人惩罚一二才对。龙王没有,他不但以礼相待,还亲自迎接,口中称呼:“上仙,请进请进!”
其实,东海龙王早就知道水帘洞可以直通东海,但这属于高度机密。巡海夜叉虽是龙宫大将,但还不到知道这个机密的级别。
此刻,东海龙王并未见到孙悟空的本领,但依然恭敬相待,为什么?东海龙王好说话?根本不是。只因东海龙王知道花果山天生圣人这几个字拥有特别的含义。
我的猜测是:当初那位水帘洞洞主曾经由那条密道来到东海,展示了莫大法力,让东海龙王完全臣服。或者,东海龙王本就是水帘洞真正洞主的下属,他早就被告知,有一天,下一任水帘洞洞主会来,你要好好接待。
那么,水帘洞的真正主人是谁呢?
我以为,非太上老君莫属。
在《西游记》的世界,太上老君是三界第一仙。别提鸿钧老祖,更别提什么创世元灵,那都和《西游记》无关。在《西游记》中明确提到,天地人三界中,最高的仙就是天仙,达到天仙级别的分别是三清、四帝、五老。
这三清之中,号称道祖的,就是太上老君。
西游原著中说,老君是先天地而生,在鸿蒙初开前就已经得道。
老君在人间的修炼地极有可能就是灵气最为充裕的花果山水帘洞。
——不知道多少年前,太上老君回到昔日洞府,回到花果山。他用莫大神通寻找到一块奇石,将其雕琢炼化,直到可以自行吸收天地灵气才悄悄离开。
或许,他曾经从密道来到东海,秘密嘱托东海龙王,好好看守“定海神针”,等候有缘人到来,再把神针相送。
书中提到,定海神针放在东海已经无数岁月,可是,从没有任何独特之处。等到孙悟空到来,却放出万道霞光。
很明显,这定海神针是一件通灵之宝,它在等待有缘人。而孙悟空正是有缘人。
正因为天下第一仙太上老君早有交代,孙悟空来取宝时,东海龙王才大方地拿出许多珍宝让孙悟空挑选。孙悟空取了金箍棒后,东海龙王还召唤其他三大龙王,分别献上最佳装备。
那么,太上老君为何要制造出孙悟空,他究竟有什么目的?
003〓西游世界的神仙等级
要想明白太上老君和孙悟空的关系,必须先理一理西游世界中的神仙等级。
《西游记》中的神仙也有等级?不但有,并且等级森严,跨越难度极大。在书中绝大多数仙人一旦定下了等级,基本上终生都无法超越。
西游世界仙人有五个等级,分别叫做——天地神人鬼。
书中有两个地方提到了这个等级划分。一处是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争斗,地藏王菩萨说出。一处是孙悟空找到如来,如来口中说出。
那么,西游世界中,哪些人是天仙呢?
七仙女前往蟠桃园摘取蟠桃时,孙悟空询问有哪些人与会,七仙女一一介绍。其中,上八洞住着“三清、四御(帝)、太乙天仙等众”。
天仙在西游世界中人数极少。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清、四御。
三清,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四御,也称四帝,即总领万星的北极紫微大帝、总领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总领万神的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领万类的东极青华大帝。
天庭的现任主人玉皇大帝全称叫做“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他和四大帝君同样级别,是三清之下第一帝君。四御,还叫四辅,名列玉皇大帝之后,是辅佐玉帝的四位天仙。
这八位天仙,是书中有资格称为“大天尊”的大能者。
那么,如来佛祖是什么级别?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大家注意书中原文,是让人传旨,也就是如来的等级应当比玉帝低,是玉帝下属——绝非电视剧中描写的,玉帝躲到桌子底下,仓皇高喊“快到西天请如来佛祖”!
见到两位使者,如来很恭敬地说:“玉帝何事烦二圣下临?”临别时,如来说:“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之后,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天蓬(猪八戒曾亲眼见证孙悟空被抓)、天佑两位天将让如来暂时别走,说玉帝要来。
玉帝表示,自己要摆酒宴相谢,如来合掌相谢说:“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
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如来还不是大天尊级别。
如来属于天仙,是四御之下的五方五老。
原著说:“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
五老,是《西游记》中镇守人界五个方位的大仙,级别属于天仙中的天尊。他们各有势力范围,堪称一方诸侯。
在书里,观音菩萨在佛派中等级虽然是菩萨,但是在仙界的职务与如来是同一个级别。
还有哪些人属于天仙呢?
书中明确提到赤脚大仙是大罗天仙,孙悟空也是太乙天仙。其他修炼等级达到天仙的应该还有。
天仙之下是地仙。
五老之后的仙人叫做“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
书中提到“南斗六司、北斗七元”,这十三仙执掌仙人的生死,权力极大。
八极是哪些神仙,书中没有明确介绍。
九曜是什么级别呢?应当都属于地仙。
五庄观童子清风明月曾经这么介绍镇元子: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孙悟空听了笑得打跌说:“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
历经波折的孙悟空当时已经明白,三清四帝是高不可攀、令人仰望的存在,即便是九曜星君,那也是绝对牛人。
其实,清风明月没撒谎,是孙悟空修仙时间短,见识不足。镇元子虽然在天界没有官职,没有进入大仙排行榜,但他却是地仙之祖,乃五老之下第一人。之后的六司、七元,是镇元子的下宾。下宾对应的是上宾,也就是很受主人尊敬的客人。而下宾呢?虽然不是主人的下属,但主人也并不看重。八极、九曜,也是地仙,但是得道时间比镇元子晚。
孙悟空这个天仙为何打不过地仙镇元子呢?
书中借福禄寿三星之口说,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法力通天。孙悟空虽然是天仙,却是太乙散仙,也就是天仙中垫底的货色。孙悟空找到观音的时候,观音也说,即便是她,对镇元子也忌惮三分。
这下应该清楚了吧。天仙是西游世界中最高等级的仙,但天仙的能力并不相同,有三清、四御这样的大天尊,也有如来、观音等天尊,还有赤脚大仙、孙悟空这样的散仙。垃圾的天仙,斗不过牛叉的地仙。
天蓬(猪八戒)、托塔天王李靖、哪吒三太子、二郎神都是地仙。基本上在天庭有官职的,都是地仙。
哪些人是第三等神仙呢?
天上那些天兵天将、宫娥侍女,基本属于神仙。
在《西游记》中,人仙的代表是观音禅院中的老方丈,即和唐僧抢袈裟的那位。他修炼有小成,活了几百岁。这些人可能有移山倒海之能、呼风唤雨之力,但是还没有成就大道。天地会降下种种劫难,他们最终难逃一死。
鬼仙是仙人级别中最低的一等。这种人能以鬼魂之体长期存活,免去轮回之苦。但因为是鬼魂之体,在许多方面会受到天地法则的克制。代表人物是山神、土地。这些人是仙人界最垫底的存在。
不过,幽冥界的十殿阎罗可不是鬼仙。原著中七仙女介绍说:“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地藏王菩萨与十殿阎罗虽在鬼界,但受天庭任命,乃是地仙级别,都有资格参加蟠桃会。
004〓老君为何要“化胡为佛”
表面看来,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自发行动。其实,孙悟空就如同一个傀儡,他的主要言行,都被傀儡师操纵。只是,这个傀儡师太聪明了,聪明到连孙悟空都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傀儡。
孙悟空在按照傀儡师的布局,一步步走向天庭的对立面。
这个傀儡师,就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为何要与以玉帝为首的天庭做对呢?《西游记》不是写玉帝和如来的争斗吗?
在不少读者印象中,《西游记》中的神仙势力主要可以分为道派和佛派,于是,他们把这本书的最终背景,定义为如来佛为佛派东扩而策划了一场取经行动。其实,这个理解不够准确,不够深刻!
在原著中,明确点出,玉皇大帝乃是三界之主。前文也说过,玉帝是下诏传唤如来降妖。如来自己也说,是奉大天尊之命前来。
在分析西游世界的神仙等级时,我们也提到,如来、观音虽然同是天仙级别,却是三清、四御(帝)之下的五老。
也就是说,玉帝代表的道派一统三界,佛派势力仅仅是人间(下界)的五大地方势力之一,根本无力和以玉帝为代表的天庭分庭抗礼。
在道家的一统世界中,为何会冒出一个佛派势力呢?
别和我说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证道,最后开创了佛派。那是现实中的佛派,和西游世界的佛派是两码事。
西游世界的佛派创始人不是如来,也不是燃灯上古佛,而是太上老君。
或许读者会说:扯淡!佛派怎么会是太上老君创立的呢?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二郎神和孙悟空斗得难解难分。观音菩萨要用玉净瓶去砸。太上老君阻止说:“你这瓶是个瓷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观音的玉净瓶当然不是瓷器,太上老君如此嘲讽,只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言行。
他拿出金刚琢,介绍说:“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
什么是“化胡为佛”?在历史当中,是道教强大兴盛后,想要融合佛教,于是说佛教是老子出关后点化而成。在西游世界中则是说,佛派乃太上老君创立。
太上老君面对佛派高层观音,看似无意其实有意地点明自己佛派始祖的身份。
太上老君为什么要告诉观音,观音与如来的关系如何,这两个问题我以后再回答。
继续探讨佛派来历的问题。老君为何要创建佛派势力?
之前,我们提到,西游神仙世界中,最高等级的是天仙,天仙中势力最强的是八大天尊——三清、玉皇、四帝。在八天尊中,实力最强的是太上老君。
可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啥实力最强,而且是整个道派祖师爷的太上老君不是神仙世界的执政者?并且,在三清排名中,老君(道德天尊)竟然排名第三?
只因,太上老君两个师弟的实力虽然弱一些,但是和玉帝联手后,足以对抗老君。
亿万年前,在仙界霸权争夺战中,太上老君惨痛落败,不但没有成为天帝,而且在三清中沦为垫底。老君自然不服,他要颠覆当下这个充满了背叛与冷漠的天庭。
为此,太上老君苦心谋划。在无数万年前,太上老君来到凡间,化身另外一个人,骑着青牛,神不知鬼不觉地前往西方。
到了西牛贺洲后,老君招收门徒,扩充实力。他传授给弟子的,是完全不同于道派法术的另一种法术。这是他独创的另一门秘术。玉帝以及其他仙人全不知晓。这门秘术,叫做佛法。
在教授完第一批信徒之后,太上老君悄然回到天界。他指定的继承人,是燃灯上古佛。
在《西游记》中,几次提到太上老君和燃灯佛相会。表面上是大家说法,其实,是燃灯佛来接受老君指示。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即便是太上老君,也很难掌控一切。
将太上老君谋划数万年计划破坏的人,叫做如来。
如来是佛派晚辈,修炼到天仙级别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手上有一大批得力干将,比如,天仙级别的观音,地仙级别的普贤、文殊,等等。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如来成功夺权,成为佛派的掌门人。
……
序言
勘破迷局,只需站在高处
外国有所谓迷宫,中国有所谓“八卦阵”,据说,一旦进入其中,往往被困难以脱身。其实,若我们能够飞离地面,飞到高空,俯视整个迷宫或阵图,其来龙去脉就会一清二楚。
要想勘破迷局,最简单的方式,便是站在高处。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流传最广、受众最多的一部。二三十年来,几乎形成了一个惯例,每逢寒暑假,各大电视台就轮番播放《西游记》电视剧。1986年央视版的自然经典,之后地方台的也各有精彩。《西游记》的读者群,真正做到了从幼到老,无论男女,无所不包。
《西游记》的故事虽然已经到了大众耳熟能详的地步,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些谜团,多数人都百思不得解。
比如说,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是谁?孙悟空明明爱吃桃,玉帝为何要他看守蟠桃园?孙悟空为何能偷走仙丹,八卦炉为何没有将他烧死?玉帝派出的那些天兵天将真的打不赢孙悟空?为何玉帝不亲自出手,要请如来佛祖帮忙?如来佛祖与玉帝是什么关系?取经行动的真正背景是什么?西方路上妖魔极多,为何观音偏偏选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号称地仙之祖的镇元大仙为何没有上天参加蟠桃会?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太上老君为何要派出金角、银角,以及青牛精下凡?老君是要破坏取经行动吗?取经行动是一次佛道两派的争斗吗?观音菩萨与如来佛的关系怎样?真假美猴王中,假猴王究竟是谁?为何越是到灵山,越是少有人信佛?
……
要想解开这些谜团,我们就必须跳出一个又一个具体故事的牵绊,站在三界之巅,站在太上老君、玉帝、如来、观音菩萨等天尊级别大人物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在仔细考量这些人彼此的谋划、盘算后,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孙悟空其实是一枚棋子,从其出生,便一直被神秘高手暗中操控。无论是大闹龙宫、冥府,还是大闹天宫,都是一个局。甚至连之后如来策划取经,观音收取经人,依然是各方势力制衡之下的一个局。
换言之,观音有观音的局,如来有如来的局,玉帝有玉帝的局,老君有老君的局!
那么,《西游记》到底是谁的局?谁才是取经行动得利最大的人呢?
历史作家叶之秋以全网唯一的观点,从太上老君角度切入,颠覆性解读《西游记》。西游世界中大大小小的迷局,在作者的笔下一一解开,观点奇葩,却又推理严谨,让人脑洞大开,拍案叫绝!
看完此书,您就将勘破西游世界一切的迷局。
之秋
二○一六年正月十四
我最近读了一本非常“硬核”的书,它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审视了那些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经典。作者没有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将那些看似神话、传奇的情节,置于更为宏大的历史、哲学甚至科学的维度进行解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一些情节的解读,能够颠覆我过去根深蒂固的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故事的价值和意义。他提出的很多观点都非常有启发性,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复杂、也更引人深思的世界。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不再轻易接受表面的叙述,而是开始尝试去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动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头脑的“升级”,对很多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这套书的文字功底实在太扎实了!我很少读到如此精炼又不失磅礴大气的叙述,仿佛每一字每一句都经过千锤百炼。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让我叹为观止,他能用最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波澜壮阔的场景,也能用最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人物内心最微妙的情感。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我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感受到风沙漫卷的苍凉,更能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抉择。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又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书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他们不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拥有血肉、情感和思想的鲜活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深深地牵动着我的情绪。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世界时所展现出的洞察力,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都被他捕捉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
评分我一直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充满好奇,而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一点。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像一位侦探一样,抽丝剥茧地分析各种线索,寻找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他旁征博引,结合了历史文献、考古发现、民间传说等多种资料,构建了一个严谨而令人信服的论证体系。每一次阅读,我都能发现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考。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动机分析,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脸谱化评价。作者的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更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他努力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不回避争议,不粉饰太平,而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本学习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和严谨分析的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喜。作者似乎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储备,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到民间习俗、社会制度,无所不包。他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巧妙地运用到对文本的解读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启发。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不同文化元素的辨析能力,他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不断地发掘着新的宝藏。书中对一些文化现象的解读,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再是单一的、线性的发展,而是充满了多元、交织和演变。这本书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真切的体会,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巨著,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深入剖析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复述情节,而是将这些神话传说置于更宏大的历史、哲学乃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被那些精巧的论证和丰富的史料所吸引,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大门。作者对不同学派思想的融会贯通,以及对细节的考据功夫,都让我惊叹不已。书中关于神话人物动机的深度挖掘,以及对一些情节象征意义的解读,都颠覆了我过去对这些故事的固有印象。它不再是简单的善恶对抗,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权力的博弈以及命运的无奈。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如何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最终指向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导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解开那些缠绕了几千年的谜团,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更为深刻的中国古代精神世界。
评分是正品
评分与预期落差太大了,写得都是无聊的,、凑字数的所谓的推理
评分非常喜欢
评分写的很精彩 分析的也很透彻 虽然很多是瞎掰的 但瞎掰的有趣
评分给老公买的,应该是正版吧
评分好
评分惊喜就在书里面
评分惊喜就在书里面
评分不错 挺好 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