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股權控製權之爭及股東與董事會、管理層和事業閤夥人的激戰,一波三摺,爭論的核心最終歸結到公司治理結構和資本市場規範的製度建設問題。本書詳細講述瞭萬科之爭的始末,對國企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發錶獨到見解和建議,並將中國內地與其他國傢和地區的公司治理情況做瞭對比分析,提齣瞭改進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與證券市場規範的製度設計建議。萬科之爭為人們上瞭真實生動、驚心動魄的一課。作為萬科之爭的當事人和焦點人物之一,作者親曆其中又不失研究者身份的理性意見,許多已經轉化為政策,成為難得的理論同時推動實踐的重要力量。這也是本書的特殊價值所在。
華生,知名經濟學傢,長期從事中國發展與改革的體製機製設計研究,是影響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變革,即價格雙軌製過度機製、國有資産管理體製及股權分置改革的主要提齣和推動者,近年來著力於農民工市民化的機製設計與應用。現任東南大學、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奬、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奬、首批“突齣貢獻的專傢”等。著有《中國股市的經濟學思考》《中國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中國股市:假問題和真問題》《城市化轉型與土地陷阱》《新土改:土地製度改革焦點難點辨析》等。
萬科之爭的意義與遺憾(代序)
作為獨立董事在萬科董事會投票立場的說明
為公眾股東爭取發言和錶決權利的投票
沒有人能夠一手遮天
大股東就是上市公司的主人嗎?
萬科的獨董喪失瞭獨立性 還是首次體現瞭獨立性
萬科之爭的公司治理和國企改革意義
怎樣建設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
“寶萬之爭”考驗市場主體與市場生態
萬科之爭大事記
附 錄
萬科之爭的意義與遺憾(代序)
萬科股權與控製權之爭升級以後,不少人問我同一個問題:你作為一個彆人眼中事業有成、傢庭幸福的知名經濟學傢,為什麼要蹚這一攤渾水,捲入這樣一場混戰,引起諸多爭論和謾罵不說,還冒著聲譽被詆毀、人身受威脅的風險。如若沒有很大利益在其中,這樣做是為什麼?值得嗎?
是啊,事過之後,齣差歸國的傢人就問過我當時是為何拍案而起,我也曾問過自己。說為國為民,萬科之爭的起因並不大,也拔不到那個高度。說為利益,我當萬科的獨董5年多瞭,既從來沒有拿一分薪酬,也與之毫無利益瓜葛。同時有明確規定獨董任期不能超過兩屆,我那時也就隻差大半年屆滿迴傢,確實並無所求。說為名聲,萬科之戰最激烈的時日,我慘戰於一綫、傷痕纍纍,被人一時戲為網紅,當形勢漸漸明朗,我的許多意見也逐漸變為現實時,我卻自然轉嚮需要坐冷闆凳的理論性研究,淡齣公眾視野。到底是什麼讓我這個平時還算沉穩也早不年輕的人,在萬科風雨飄搖之際“路見不平一聲吼”呢?
確實,想來想去,起因還就是一個“不平”。而且這個不平最初僅僅是因華潤而起。
其實,萬科股權控製權之爭發生開始的近一年中,我除瞭對萬科的公司治理模式錶示肯定、對高杠杆資金收購錶示疑問、對王石的某些言行提齣批評之外,並沒有發錶什麼有傾嚮性的意見。直到2016年6月17日的萬科董事會上,華潤方麵在3月的股東大會上引入深圳地鐵的重大資産重組已投下贊成票後,突然堅決反對深圳地鐵進入的重組預案,讓我大為驚訝,也很不理解。其會後高調聲明質疑董事會決議的閤法性,更是有違央企行事的常規。華潤作為萬科的原第一大股東,在遇到他人頻頻舉牌、意欲強行奪取萬科的控製權時,正常的反應是全力阻擊。以華潤作為主力央企的實力和影響,這本來並非難事。但華潤其間除瞭隻做瞭一次象徵性的增持外,一直沒有任何實際動作,反而在態度含糊和長期拖延後,要萬科管理層接受寶能已成為第一大股東的現實。其實華潤如果真歡迎寶能入主,隻要能說清其對公司發展確有好處的道理,也不是不可以,同樣可能獲得董事會多數包括獨立董事的支持。但華潤對寶能不斷舉牌態度曖昧,而一旦聽說彆人要進入,就又堅稱自己仍要當第一大股東。特彆是對萬科管理層引入深圳地方國資即深圳地鐵集團的努力,令人費解地百般阻擾,甚至不惜以董事會的分裂和萬科及華潤自身的形象受損將分歧公之於眾。這種不與敵意舉牌者爭奪、非與深圳地鐵爭第一大股東的事,確實讓人費解。身為經濟學研究者,又恰在此時為萬科獨立董事,這時自然不能當個花瓶,而要仗義執言,責疑大股東行為的不閤邏輯與缺乏正當閤理性。
當然,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讓人匪夷所思。早已落為差距很大的二股東華潤為瞭阻擾深圳地鐵進入,不僅在6月17日董事會前專門做許多獨立董事的工作,給獨立董事的投票施加瞭巨大的壓力,而且在深圳地鐵重組預案通過後,還花錢委托邀請法律界大佬為其否定重組的種種做法正名背書,以緻不明就裏的法律界名流事後被人責疑遭遇尷尬。6月23日深夜,寶能發齣聲明,聲稱萬科已是內部人控製的企業,寶能將在萬科股東大會上否決重組預案。華潤微信公眾號隨即迴應,采用瞭與寶能方麵幾乎相同的用語。6月24日,寶能正式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要求罷免萬科全體董事包括華潤派齣董事和職工代錶以外的全部監事。華潤卻對彆人要罷免自己派齣的全部董事沉默以對。6月27日,在萬科2015年股東大會上,華潤、寶能又共同否決瞭2015年度董事會報告和監事會報告。以緻外界紛紛議論華潤寶能已經聯手,還傳齣瞭讓華潤方麵的人擔任萬科董事長的名單。
……
《萬科模式:控製權之爭與公司治理》這個名字,乍一聽就很有分量。它點齣瞭萬科,一個在國內擁有極高知名度的企業,再配上“控製權之爭”和“公司治理”這兩個在商業界極其重要的議題,讓我立刻有瞭深入瞭解的衝動。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對萬科這傢企業有著非常深入和細緻的研究,並且對公司治理理論有著深刻的理解。它可能不僅僅是簡單地敘述萬科在某一個時期所經曆的股權變動和權力鬥爭,而是會更深層次地去挖掘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機製和影響。我特彆期待的是,書中是否會涉及到萬科管理層在麵對外部挑戰時所采取的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如何影響瞭公司的長期發展。同時,對於“公司治理”的闡述,我希望能夠看到作者是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用萬科的案例來生動地解釋一些復雜的公司治理原則,比如股權製衡、董事會獨立性、信息披露等。如果這本書能夠為讀者提供一種理解企業如何應對危機,以及如何在復雜環境下保持穩健運營的視角,那就非常有價值瞭。
評分《萬科模式:控製權之爭與公司治理》這個書名,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學術性很強,而且非常接地氣。它直接點齣瞭核心的兩個關鍵詞:“控製權之爭”和“公司治理”。這不僅僅是關於萬科這傢企業的故事,更像是對一種商業現象和管理模式的深度探討。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作者就像一個偵探,仔細地研究著萬科的每一個決策,分析著每一次股權變動的背後邏輯,並且試圖找齣在這些看似混亂的事件中,隱藏著的、支撐萬科持續發展的“模式”。“公司治理”這個詞,在我看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它關乎決策的科學性、權力的製衡、利益的協調,以及最終的企業價值實現。萬科的控製權之爭,無疑是對其公司治理體係的一次巨大考驗。這本書會不會揭示齣萬科在麵對危機時,其治理體係是顯得堅不可摧,還是暴露齣瞭一些隱患?或者,它是否會提齣一種新的、適用於中國本土企業的公司治理範本?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枯燥的公司治理理論,與充滿戲劇性的控製權鬥爭結閤起來,讓讀者在讀故事的同時,也能學到管理學的精髓。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萬科模式:控製權之爭與公司治理》,直接擊中瞭我對中國企業發展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的關注點。萬科,作為中國房地産行業的標杆企業,它的每一次動態都牽動著行業的神經。而“控製權之爭”,更是商業世界中最具看點和爭議的話題之一。這本書的題目暗示著,它不僅僅是關於萬科的一個事件記錄,而是對一種“模式”的探索。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和解讀“萬科模式”的?在控製權爭奪的背景下,這種模式是如何被檢驗,或者說,是否在這種模式的支撐下,萬科得以度過危機?“公司治理”又是這本書的核心切入點,這讓我對書中對股權結構、董事會運作、外部監管、股東權益保護等方麵的深入分析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在中國的特定商業環境中,公司治理的實踐會遇到哪些挑戰,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治理來應對外部衝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本書的題目本身就充滿瞭智慧和深度,我非常期待它能帶來啓示。
評分聽到《萬科模式:控製權之爭與公司治理》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瞭一部緊張刺激的電影。萬科,一個我熟知的名字,在它光鮮亮麗的背後,竟然還隱藏著如此波瀾壯闊的“控製權之爭”。這讓我不禁好奇,究竟是誰在爭奪,爭奪的是什麼?是股份?是決策權?還是對企業未來走嚮的絕對話語權?而“公司治理”這個詞,則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會停留在八卦層麵,而是會深入到企業運營的內核。我設想,作者會像一位資深的商業分析師,用嚴謹的邏輯和詳實的數據,為我們拆解這場爭鬥的全過程。從股權的細微變化,到董事會的每一次投票,再到管理層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作者納入分析的範疇。我尤其好奇,在這樣的高壓之下,萬科的“模式”究竟體現在哪裏?是其堅實的職業經理人體係?是其清晰的股權結構?還是其獨特的企業文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讓我們看到,如何在激烈的商業競爭和權力博弈中,保持一傢公司的健康運轉和長遠發展。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萬科模式:控製權之爭與公司治理》一下子就吸引瞭我。萬科,這個在中國房地産行業叱吒風雲的名字,本身就自帶話題。而“控製權之爭”這幾個字,更是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一個企業的成功,除瞭戰略和執行,背後往往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博弈和權衡。萬科作為行業巨頭,其內部的權力結構和治理模式,必然經曆過不少風浪。這本書的題目暗示著,它可能不僅僅是講述一個簡單的商業故事,而是要深入剖析這場“控製權之爭”是如何演變的,在這場爭奪背後,萬科的公司治理機製又發揮瞭怎樣的作用,甚至是發生瞭怎樣的改變。我猜想,作者一定對萬科的股權結構、董事會運作、管理層決策流程等方麵有著深入的研究,並且能夠抽絲剝繭地將復雜的問題呈現齣來。光是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這本書內容的厚重感和深度。不知道這本書會如何解讀寶能係等外部力量的介入,以及萬科管理層是如何應對的,是堅守原則,還是策略性地調整?這些都讓我非常期待。
評分當成商業案例看還是不錯的
評分公司圖書角用的書。大批量購買!要一個個評價...評論的手疼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最爛購書體驗,盡在京東!為什麼在京東買書,就是圖快!一次幾百冊,打給團購的,兩天之後(休息日)居然告訴我讓我自己在京東選,那要你們乾什麼?一個訂單會分到好幾個發貨地,被硬分成幾個訂單,居然還有10幾天沒發貨的,那我在京東買有什麼意義!手裏還有幾百冊要買,再也不會在京東買書瞭!(其他商品圖快,還有可能!)
評分你先開笑口常開反饋反饋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好書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評分這次是幫朋友代買的。
評分京東的圖書包裝太差,都是廢紙包或者薄塑料袋的,書多也是廢紙包,圖書磕損嚴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