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设计、仿真与绩效评估

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设计、仿真与绩效评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向国 姜旭,胡贵彦 著
图书标签:
  • 自动化立体仓库
  • 物流工程
  • 仓库规划
  • 仿真技术
  • 绩效评估
  • 供应链管理
  • 物料搬运
  • 自动化技术
  • 工业工程
  • 系统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641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28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字数:43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力求从自动化立体仓库构造与布局、设施与设备、评估与仿真、人工智能以及应用案例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即强调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运营的方法学和技术,又立足于自动化立体仓库实际建设问题的解决,并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发展的新案例。主要内容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概述、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及物流作业流程、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布置与规划、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物流设备与设施、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密集储存和拣货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进出库系统和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低碳环保设计与评价、基于FLEXSIM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仿真、自动化立体冷库的设计、T-1000型自动仓库货架的计算、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

  本书适合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设备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系统仿真相关课程学习的教材或教参,也可供其他领域的学生、学者及科技人员参考使用。随书附有仿真案例模型。


作者简介

  马向国,男,1975年11月生,199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学位,2009-2010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教授。

  目前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京津冀一体化下应急物资储备问题研究“项目;北京市教委“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回收物流库存控制分析与仿真研究”项目;主持北京物资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自动化立体仓库仿真及绩效评估”项目;参加“自动化立体仓库新型驱动系统控制与仿真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20篇;发表《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仿真及应用案例》、《现代物流系统建模、仿真及应用案例》、《Flexsim现代物流系统仿真应用》等学术著作多部。


目录

第一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概论 1

1.1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1

1.1.1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 1

1.1.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历史 3

1.2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现代化配送中心的作用 4

1.2.1自动化立体仓库在配送中心各作业流程中的作用 4

1.3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类型和功能 7

1.3.1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类型 7

1.3.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功能 9

1.4自动化立体仓库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0

1.4.1自动化立体仓库国内外发展现状 10

1.4.2发展趋势 12

第二章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及物流作业流程 13

2.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及各功能区 13

2.1.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 13

2.1.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功能区设置 14

2.1.3 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15

2.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作业流程 18

2.3 进货作业 18

2.3.1进货作业计划分析 19

2.3.2 物品编号 19

2.3.3 进货标识 21

2.3.4货物分类 22

2.3.5 货物验收检查 22

2.3.6 维护进货记录 23

2.4搬运作业 23

2.4.1搬运概述 23

2.4.2搬运设备与能力计算 25

2.5储存作业 25

2.5.1储存作业的策略与方法 25

2.5.2 储存保管的指标 26

2.5.3储位系统 27

2.5.4 储存方式 27

2.6存货管理 27

2.7盘点作业 31

2.7.1盘点的目的 31

2.7.2盘点作业程序 31

2.7.3 盘点原则 33

2.7.4 盘点方式 33

2.7.5 盘点结果分析 34

2.8订单处理 34

2.9拣货作业 35

2.9.1拣货作业概述 35

2.9.2拣货方式 36

2.9.3 拣货策略 37

2.10补货作业 38

2.10.1 补货方式 39

2.11出货作业 42

2.11.1 分货作业 43

2.11.2 出货检查作业 43

2.11.3 出货时的包装 44

第三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布置与规划 45

3.1 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的基本要求 45

3.1.1 装卸的基本数值 45

3.1.2 库内物流线路分类 45

3.1.3 周期 46

3.1.4 装载计划和存储效率 49

3.1.5 自动化立体仓库与普通平库的比较 50

3.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规划原则 50

3.3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步骤 51

3.4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布局方式 53

3.5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入库能力计算 60

3.5.1 堆垛机的工作循环 60

3.5.2 堆垛机的基本出/入库能力 62

3.5.3 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能力 62

3.6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最佳参数选择 62

3.7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系统尺寸 64

3.7.1 用语 64

3.7.2 货位和货物的关系 66

3.7.3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尺寸 66

第四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规划设计 70

4.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战略分析、要求及总体设计 70

4.1.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战略分析 70

4.2 建筑要求、土建及公用工程设施 75

4.2.1 厂房 75

4.2.2 消防系统 75

4.2.4 通风及采暖系统 76

4.2.5 动力系统 76

4.2.6 其他设施 76

4.3 货架、托盘及堆垛机等主要设备的选型 76

4.3.1 设备选型原则 76

4.3.2 货架的选择 77

4.3.3 托盘的选择 79

4.3.4 堆垛机的选择 80

4.4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区域布置规划 81

4.4.1 活动关系的分析 82

4.4.2 作业空间规划 82

4.4.3.各区域位置的设计 89

4.4.4 物流动线分析 90

4.5 总体运行成本计算设计实例 91

第五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物流设备与设施 96

5.1 存储设备 96

5.1.1 托盘货架 97

5.1.2 倍深式托盘货架 99

5.1.3 驶入式货架 99

5.1.4 驶出式货架 101

5.1.5 流动式货架 102

5.1.5 移动式货架 103

5.1.7 后推式货架 104

5.1.8 轻型货架 104

5.1.9 悬臂式货架 105

5.1.10 堆叠式货架 105

5.1.11 阁楼式货架 106

5.1.12 旋转式货架 106

5.1.13 积层式货架 108

5.2 搬运设备 108

5.2.1 叉车系列分类 108

5.2.2 手推车系列 114

5.3 输送设备 116

5.3.1 重力输送机 117

5.3.2 动力输送机 118

5.3.3 空间输送机 121

5.4其他物流相关设备 126

5.4.1 托盘 126

5.4.2 分拣设备 128

第六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密集储存 132

6.1流动式货架 132

6.2移动式货架及其密集式智能化仓库 138

6.2.1移动式货架 138

6.2.2移动货架密集式智能化仓库 143

6.2.3 搬运装置认址 147

6.2.4 搬运装置的存取功能 148

6.2.5 搬运装置组成 150

6.3后推式货架 151

6.4滑板式货架 153

6.5 高密度重力式分拣自动机 154

6.6密集储存和穿梭车 161

6.6.1概述 161

6.6.2密集储存自动化仓库 162

6.6.3 穿梭车 163

6.6.4 穿梭车适用托盘标准 163

6.6.5 密集储存自动化仓库应用例 164

第七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进出库系统和自动识别技术 166

7.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进出库系统概述 166

7.1.1 进货系统 166

7.1.2 流通加工 166

7.1.3 发货 167

7.3 进出货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 168

7.3.1 普通设施与设备 168

7.3.2 专用设施与设备 170

7.3.3进出库系统自动化 173

7.4 自动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174

7.4.1自动识别技术 174

7.4.2 条型码在出入库管理中的应用 178

7.4.3 其他应用 181

第八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 184

8.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信息管理系统 184

8.2 储位管理 186

8.2.1 储位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86

8.2.2 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 186

8.2.3 储区的划分 187

8.2.4 储位管理对象 188

8.2.5 储位管理的因素 189

8.2.6 储位管理的流程 189

8.3 储位编码与货物编号 190

8.3.1 储位编码 190

8.3.2 货物编号 192

8.3.3 储位编码和货物编号的应用 192

8.4 储位指派方式 192

8.4.1 人工指派法 192

8.4.2 计算机辅助指派法(需要调仓作业) 193

8.4.3 计算机全自动指派法(不需要调仓作业) 193

8.5 在库管理和出/入库管理系统 194

8.5.1 管理范围及管理方法 194

8.5.2 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 195

8.5.3 管理系统功能 198

第九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低碳环保设计及评价体系 200

9.1 仓储系统低碳性评价的内涵和作用 200

9.1.1 仓储系统低碳性评价的内涵 200

9.1.2 仓储系统低碳性评价的作用 200

9.2 仓储系统低碳性的评价体系 200

9.3 评价指标的提出 202

9.3.1 碳排放强度的因式分解 202

9.3.2 评价指标的提取 203

9.4 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表达式 205

9.4.1 收入结构的低碳性 205

9.4.2 能源管理水平 206

9.4.3 设备的低碳性 207

9.4.4 信息管理系统的先进行 212

9.4.5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213

9.4.6 绿化水平 214

第十章 基于Flexsim软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仿真 215

10.1Flexsim软件介绍 215

10.1.1 Flexsim的功能特点 215

10.2 Flexsim仿真环境及关键技术 216

10.2.1 Flexsim仿真环境 216

10.2.2 Flexsim中鼠标操作及键盘交互 227

10.3 Flexsim建模的相关概念 229

10.3.1 面向对象的思想 229

10.3.2 Flexsim的对象层次结构 230

10.3.3 节点和树 232

10.3.4 任务序列 232

10.4 Flexsim仿真模型建立 235

10.4.1Flexsim仿真模型的基本组成 235

10.4.2 Flexsim建模的基本步骤 235

10.4.3 建模步骤示例 238

10.5某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概况 246

10.5.1 某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基本情况 246

1.某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平面图 247

2. 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及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 247

10.5.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入库作业流程 248

1.入库作业流程 248

2. 出库作业流程 250

10.5.3基于Flexsim的模型建立 252

1.入库处理区的Flexsim模型 252

2. 货架区的Flexsim模型 256

3. 出库处理区的Flexsim模型 259

10.5.4自动化立体仓库仿真分析 260

1. 仿真模型运行及结果统计 260

10.5.5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分析优化 266

10.5.6结论 270

第十一章 自动化立体冷库设计 272

11.1冷库概述 272

11.1.1 冷库的定义、种类及应用 272

11.1.2 冷库的选址及规模 272

11.2 自动化立体冷库概述 273

11.2.1自动化立体冷库概念 273

11.2.2 自动化立体冷库的分类 275

11.2.3 自动化自体冷库的组成 276

11.2.4自动化立体冷库的优点 280

11.3 自动化立体冷库的特殊技术要求 281

11.3.1整体设施 281

11.3.2执行设备特性 281

11.3.3热流量特性 281

11.3.4 自动控制特性 282

11.4自动化立体冷库中电器设计 283

11.5 冷库设计实例 285

11.5.1 设计依据 285

11.5.2 设计的基础资料 285

11.5.3方案设计 286

11.5.4冷库制冷系统的选择 289

第十二章 T-1000型自动仓库货架计算 303

12.1技术参数 303

12.1.1标准货架参数 303

图12-1所示为货位尺寸图。根据此图可进行货架的强度校核计算。 303

12.1.2堆垛机参数 304

12.2货架强度计算 304

12.2.1 一列一连货架的重量 304

12.2.2 支柱断面特性 304

12.2.3 耐震强度 306

12.3 列方向的水平力 308

12.3.1最下层柱的应力 308

12.3.2最下面斜拉杆应力计算 310

12.4连方向水平力 312

12.4.1 A型支柱和拉杆的应力计算 312

12.4.2 B型支柱和拉杆应力计算 314

12.4.3 C型支柱和拉杆应力计算力 315

12.4.4 D型支柱和拉杆应力计算 316

12.5 堆垛机 317

12.5.1 堆垛机动力计算 317

12.5.2 堆垛机强度计算 318

12.5.3立柱受力计算 323

12.6 堆垛循环时间 332

12.6.1 荷台升降加速时间 332

12.6.2 货叉动作时间 334

12.6.3 堆垛机行走加减速时间 336

12.7 T-1000货架强度计算案例 347

12.7.1 货架支撑 347

12.7.2支柱、斜拉杆在排方向力学计算 349

14.7.3支柱、斜拉杆在连方向力学计算 354

12.7.4货架重量 358

第十三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 361

13.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概述 361

13.1.1 绩效评估含义 361

13.1.2 绩效评估的方法 362

13.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指标 363

13.2.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运行机制 363

13.2.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指标 365

13.3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实例——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应用 366

13.3.1 马尔可夫分析方法概述 366

13.3.2 马尔可夫分析法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骤 370

13.3.3自动化立体仓库随机模型的建立 370

13.3.4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系统分析 373

13.3.5 结果分析 377

13.4 自动化立体仓库绩效评估的仿真分析 379

13.4.1 Arena仿真软件概述 379

13.4.2 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型的仿真 380

13.4.3 结果分析 384


精彩书摘

全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从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的实战角度进行循序渐进的编写。首先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构造与布局设计,其次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设备和相关技术,然后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及仿真建模,紧接着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典型案例和计算,最后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综合了解、设计、优化和管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前言/序言

  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是物流仓储中的热门概念,在我国的兴起,充分说明了这种仓储设备的强大优势。利用立体仓库设备可实现仓库高层合理化,存取自动化,操作简便化;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当前技术水平较高的形式。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由立体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出入库托盘输送机系统、尺寸检测条码阅读系统、通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如电线电缆桥架配电柜、托盘、调节平台、钢结构平台等辅助设备组成的复杂的自动化系统。运用一流的集成化物流理念,采用先进的控制、总线、通讯和信息技术,通过以上设备的协调动作进行出入库作业。因此,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施与设备、规划布局、系统构造以及低碳环保与绩效评估等的研究是物流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全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首先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构造与布局设计,其次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设备和相关技术,然后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及仿真建模,紧接着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典型案例和计算,最后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综合了解、设计、优化和管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全书共分为13章,其中第1章是自动化立体仓库概述;第2章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及物流作业流程;第3章分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布置与规划;第4章解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第5章详细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物流设备与设施;第6章重点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密集储存和拣货技术;第7章重点分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进出库系统和自动识别技术;第8章重点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第9章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低碳环保设计与评价;第10章引入FLEXSIM仿真软件,介绍了基于FLEXSIM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仿真,并进行案例解析;第11章基于对特殊类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解析,重点分析了自动化立体冷库的设计;第12章以T-1000型自动仓库货架为例,介绍了自动仓库货架的计算;第13章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

  本书由马向国、姜旭、胡贵彦编写,刘昌祺教授主审,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此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领导、同事的热情支持,得到陕西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相关教师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感谢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詹晓辉、葛莉莉、王丽、吕耀、蒋荣芬以及苏辉辉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协助。

  本书还得到了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也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为本书的编辑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并为本书的早日出版竭尽了全力。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全部列入参考文献,在此对这些资料的作者深表谢意。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和精力有限,许多内容未能完善和进一步深入,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欢迎读者通过作者电子邮箱mxg105@163.com与作者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探讨。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设计、仿真与绩效评估》一书的详细简介,但内容会严格围绕其核心主题进行拓展,避免提及书中实际涵盖的具体内容。 --- 深入理解现代仓储系统的基石:需求驱动的优化与未来展望 在当前的全球供应链环境中,仓储环节已不再是简单的货物存储场所,而是转变为连接生产、分销与终端用户的关键节点。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工业4.0的推进,对仓库效率、准确性和柔性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设计不良或运营低效的仓库,足以拖慢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增加运营成本,并最终损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系统化、科学化的仓库规划与管理,成为企业决策者必须正视的核心议题。 本书聚焦于现代仓储系统的核心——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的构建与优化流程。它提供了一个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执行的全面视角,旨在帮助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构建出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绩效的仓储基础设施。 第一部分:需求分析与系统概念化——构建坚实基础 任何成功的系统设计都始于对真实需求的深刻理解。本部分着重于定义项目的边界条件和目标函数。 1. 业务场景的深度剖析: 仓库的选址、规模和布局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企业自身的业务模式、产品特性和市场预测所决定的。深入分析产品的SKU结构、订单的波动性、高峰期的吞吐量要求,以及库存周转率,是后续所有技术选型的前提。例如,高价值、小批量、高周转的零部件仓库与低价值、大批量、季节性波动的快消品仓库,其对自动化程度、巷道宽度、货架高度的需求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必须建立一套严谨的指标体系来量化这些差异。 2. 流程梳理与瓶颈识别: 在进入自动化设计之前,必须对现有的或预期的物流流程进行细致的分解——从收货、上架、存储、拣选、包装到发货。这不仅仅是绘制流程图,更重要的是识别出当前流程中的时间消耗点、资源浪费点以及潜在的错误源。识别出这些瓶颈,才能明确自动化投资的优先方向,确保资金投入到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环节。 3. 目标设定与技术选型导向: 基于需求分析,项目必须设定明确的性能目标,如单位小时的拣选行数(Lines Per Hour)、订单准确率、库存周转次数等。这些目标将直接引导对不同类型存储设备(如窄巷道叉车系统、堆垛机系统、穿梭车系统)的初步评估。本阶段的重点在于确立设计哲学,而非具体的设备型号,即确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动化能力”,而不是“我们买哪家的机器”。 第二部分:系统架构的精细化设计与空间优化 当宏观需求被确定后,设计的核心将转向具体的物理实现和逻辑控制框架的搭建。 1. 空间布局的几何学艺术: 立体仓库的设计是对三维空间的极致利用。这涉及到货架的结构选型(高位货架、流利式货架、移动式货架等)、巷道宽度与设备作业空间的平衡、以及消防安全规范的集成。优化目标是在满足安全和操作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容积利用率和地面利用率。这要求设计者对建筑结构、货架承重、以及物料搬运设备的运动轨迹有深刻的理解,以避免“空中楼阁”式的、脱离实际操作可能性的方案。 2. 关键搬运设备的集成策略: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核心在于其动态搬运能力。设计必须周密考虑不同设备的集成性。例如,堆垛机系统与输送系统(Conveyors)的接口设计,穿梭车系统的“货到人”模式与拣选站的布局匹配,以及AGV/AMR在地面作业区的路径规划与避碰策略。设备选型必须基于其在目标吞吐量下的实际可靠性和维护成本表现。 3. 存储策略的逻辑部署: 如何决定货物存储的位置,是影响拣选效率的关键。本部分探讨了不同的存储策略,例如固定位存储、随机存储、ABC分类存储(基于出货频率的动态存储策略)。设计者需要建立一套灵活的存储分配算法,确保高频次出库的货物能够被放置在最优化的存取口附近,从而最小化设备无效的往返行程。 第三部分:动态性能的预测与验证——仿真方法的应用 理论设计和物理建造之间存在鸿沟。为了确保设计方案在实际运行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动态仿真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验证工具。 1. 仿真模型的构建要素: 一个有效的仿真模型需要精确映射物理系统的动态行为。这包括准确输入设备(如堆垛机、提升机)的加速度、最大速度、换道时间,以及所有逻辑规则(如优先级处理、故障恢复机制)。模型必须能够捕获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个拣选口的堵塞如何向上游的入库和存储环节产生连锁反应。 2. 关键指标的量化分析: 通过运行多种工况(例如,正常负荷、高峰负荷、突发短时超负荷),仿真模型可以提供关于系统瓶颈的直观证据。核心分析指标包括平均等待时间、资源(设备)的利用率、系统吞吐量的饱和点,以及关键缓冲区(如暂存区)的空间需求。通过“What-If”场景分析,设计者可以在不投入巨额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测试不同参数配置下的系统健壮性。 3. 优化反馈回路的建立: 仿真不是终点,而是反馈机制的起点。仿真结果必须被用来指导设计的回调和完善。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区域的设备利用率过高,可能需要增加该区域的设备数量,或者调整其作业范围。这个从仿真到设计的迭代过程,确保了最终落地的方案是经过严格压力测试的。 第四部分:运营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衡量体系 一个高效的仓库系统需要一套持续的、客观的评估体系来维持其卓越的性能。 1.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部分侧重于定义和监测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相关的核心绩效指标(KPIs)。这些指标超越了简单的吞吐量,深入到效率的细微之处,如:存储密度下的单位存储成本、订单拣选的路径效率、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以及整体系统可用性。建立这些多维度的KPIs,才能对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画像。 2. 数据驱动的维护与调度: 现代自动化仓库产生海量的操作数据。成功的运营依赖于对这些数据的即时洞察。设计如何将实际运行数据回馈到存储策略和调度算法中,以实现自适应的优化,是保障长期效率的关键。例如,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流量模式,并预先调整设备的工作优先级。 3. 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价值体现: 最终的评估必须将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考量。这不仅关注投资回报率(ROI),更要关注通过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为企业带来的间接价值,如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和库存损耗的降低。 通过对以上四个维度的系统性探讨,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和方法论,指导专业人士从战略高度规划、科学地设计、精确地验证,并持续地评估和优化复杂、高密度自动化立体仓储系统,使其成为供应链中真正的高效驱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规划设计方面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性能评估的部分,我学到了许多量化的指标和评估方法,这些都为我日后评估和改进仓库运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所介绍的各种KPI(关键绩效指标),如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准确率、设备稼动率等,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作者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指标来发现仓库运营中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灰区”管理的讨论,也就是介于完全自动化和人工操作之间的区域,以及如何在该区域进行优化,以实现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评分

坦白说,我期待这本书能更侧重于一些更前沿的AS/RS技术,比如与人工智能、物联网(IoT)的深度融合。书中虽然提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但对于如何利用AI算法来优化调度、预测性维护,以及如何通过IoT设备实时收集和分析仓库数据,以实现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这部分的内容感觉还可以更深入一些。我希望作者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案例,或者详细介绍相关的技术原理和实现路径,这样对于我们这些希望走在行业前沿的读者来说,会更有帮助。当然,这本书的基础性内容非常扎实,对于刚接触AS/RS领域的读者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在许多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其在仿真技术应用方面的深度。我一直对如何构建精确的AS/RS仿真模型感到好奇,而本书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步骤和技巧,包括如何定义系统参数、如何设置输入数据、以及如何分析仿真结果。作者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利用仿真来测试不同的设备配置、调度策略以及库存管理方法,从而在实际部署之前就能够预测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觉得作者在AS/RS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此外,书中关于绩效评估的部分,也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框架,让我能够更系统地衡量AS/RS的实际效益。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图表所吸引。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介绍AS/RS的规划原则时,引用了大量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我对书中关于仓库布局优化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布局模式,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模式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货物的吞吐量、品种、尺寸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布局。仿真部分也做得相当到位,我看到作者介绍了多种仿真软件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逼真的AS/RS仿真模型,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来模拟各种运营场景,从而找出潜在的瓶颈和改进空间。这种“先仿真,后建设”的思路,对于每一个想要投资AS/RS的决策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吸引了我,它承诺了一个深入的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领域的探索。在阅读之前,我内心充满期待,希望能够从中学到关于如何规划、设计一个高效的AS/RS系统,以及如何通过仿真来验证和优化这些设计。我对仿真技术在物流仓储领域的应用一直很感兴趣,毕竟,在实际建设前进行模拟测试,能够极大地降低风险和成本。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AS/RS(如堆垛机式、穿梭车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此外,绩效评估部分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希望能了解到具体的评估指标,比如入库/出库效率、空间利用率、设备故障率等等,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指标来改进仓库运营。我设想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展示成功的AS/RS项目是如何从规划到落地,再到持续优化的,这将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

东西不错,值得信赖。

评分

书内容比较宽泛,要了解这行业可以看,深度方面就很一般了,对我来说还算适合,一百多一本的书,也不是多厚,印刷质量不能搞好点么?纸张质量真的很一般,纸用好点能花多少钱?

评分

另外再吐槽一下纸张质量,夸张一下堪比公共厕所卫生纸,跟学校门口书摊的盗版书质量都没法比有没有?

评分

价格偏贵,内容也比较空泛,感觉不值这个价钱。

评分

没封装,有点灰

评分

而且内容陈旧,物流业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还在讲这些老掉牙的设备,作者惭愧不?

评分

感受一下这个厚度,旁边是带了卡套的公交卡,然后再看看目录,包罗万象,面面俱到,你就能猜出此书的深度了,没错,什么都讲,什么都是三言两语,奉劝有意买此书的同学,照着目录去百度搜一下就都有了!

评分

没封装,有点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