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力求从自动化立体仓库构造与布局、设施与设备、评估与仿真、人工智能以及应用案例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即强调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运营的方法学和技术,又立足于自动化立体仓库实际建设问题的解决,并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发展的新案例。主要内容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概述、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及物流作业流程、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布置与规划、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物流设备与设施、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密集储存和拣货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进出库系统和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低碳环保设计与评价、基于FLEXSIM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仿真、自动化立体冷库的设计、T-1000型自动仓库货架的计算、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
本书适合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设备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系统仿真相关课程学习的教材或教参,也可供其他领域的学生、学者及科技人员参考使用。随书附有仿真案例模型。
马向国,男,1975年11月生,199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学位,2009-2010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教授。
目前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京津冀一体化下应急物资储备问题研究“项目;北京市教委“基于供应链的逆向回收物流库存控制分析与仿真研究”项目;主持北京物资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自动化立体仓库仿真及绩效评估”项目;参加“自动化立体仓库新型驱动系统控制与仿真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20篇;发表《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仿真及应用案例》、《现代物流系统建模、仿真及应用案例》、《Flexsim现代物流系统仿真应用》等学术著作多部。
第一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概论 1
1.1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1
1.1.1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 1
1.1.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历史 3
1.2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现代化配送中心的作用 4
1.2.1自动化立体仓库在配送中心各作业流程中的作用 4
1.3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类型和功能 7
1.3.1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类型 7
1.3.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功能 9
1.4自动化立体仓库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0
1.4.1自动化立体仓库国内外发展现状 10
1.4.2发展趋势 12
第二章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及物流作业流程 13
2.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及各功能区 13
2.1.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 13
2.1.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功能区设置 14
2.1.3 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15
2.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作业流程 18
2.3 进货作业 18
2.3.1进货作业计划分析 19
2.3.2 物品编号 19
2.3.3 进货标识 21
2.3.4货物分类 22
2.3.5 货物验收检查 22
2.3.6 维护进货记录 23
2.4搬运作业 23
2.4.1搬运概述 23
2.4.2搬运设备与能力计算 25
2.5储存作业 25
2.5.1储存作业的策略与方法 25
2.5.2 储存保管的指标 26
2.5.3储位系统 27
2.5.4 储存方式 27
2.6存货管理 27
2.7盘点作业 31
2.7.1盘点的目的 31
2.7.2盘点作业程序 31
2.7.3 盘点原则 33
2.7.4 盘点方式 33
2.7.5 盘点结果分析 34
2.8订单处理 34
2.9拣货作业 35
2.9.1拣货作业概述 35
2.9.2拣货方式 36
2.9.3 拣货策略 37
2.10补货作业 38
2.10.1 补货方式 39
2.11出货作业 42
2.11.1 分货作业 43
2.11.2 出货检查作业 43
2.11.3 出货时的包装 44
第三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布置与规划 45
3.1 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的基本要求 45
3.1.1 装卸的基本数值 45
3.1.2 库内物流线路分类 45
3.1.3 周期 46
3.1.4 装载计划和存储效率 49
3.1.5 自动化立体仓库与普通平库的比较 50
3.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规划原则 50
3.3自动化立体仓库规划步骤 51
3.4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布局方式 53
3.5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入库能力计算 60
3.5.1 堆垛机的工作循环 60
3.5.2 堆垛机的基本出/入库能力 62
3.5.3 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能力 62
3.6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最佳参数选择 62
3.7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系统尺寸 64
3.7.1 用语 64
3.7.2 货位和货物的关系 66
3.7.3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尺寸 66
第四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规划设计 70
4.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战略分析、要求及总体设计 70
4.1.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战略分析 70
4.2 建筑要求、土建及公用工程设施 75
4.2.1 厂房 75
4.2.2 消防系统 75
4.2.4 通风及采暖系统 76
4.2.5 动力系统 76
4.2.6 其他设施 76
4.3 货架、托盘及堆垛机等主要设备的选型 76
4.3.1 设备选型原则 76
4.3.2 货架的选择 77
4.3.3 托盘的选择 79
4.3.4 堆垛机的选择 80
4.4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区域布置规划 81
4.4.1 活动关系的分析 82
4.4.2 作业空间规划 82
4.4.3.各区域位置的设计 89
4.4.4 物流动线分析 90
4.5 总体运行成本计算设计实例 91
第五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物流设备与设施 96
5.1 存储设备 96
5.1.1 托盘货架 97
5.1.2 倍深式托盘货架 99
5.1.3 驶入式货架 99
5.1.4 驶出式货架 101
5.1.5 流动式货架 102
5.1.5 移动式货架 103
5.1.7 后推式货架 104
5.1.8 轻型货架 104
5.1.9 悬臂式货架 105
5.1.10 堆叠式货架 105
5.1.11 阁楼式货架 106
5.1.12 旋转式货架 106
5.1.13 积层式货架 108
5.2 搬运设备 108
5.2.1 叉车系列分类 108
5.2.2 手推车系列 114
5.3 输送设备 116
5.3.1 重力输送机 117
5.3.2 动力输送机 118
5.3.3 空间输送机 121
5.4其他物流相关设备 126
5.4.1 托盘 126
5.4.2 分拣设备 128
第六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密集储存 132
6.1流动式货架 132
6.2移动式货架及其密集式智能化仓库 138
6.2.1移动式货架 138
6.2.2移动货架密集式智能化仓库 143
6.2.3 搬运装置认址 147
6.2.4 搬运装置的存取功能 148
6.2.5 搬运装置组成 150
6.3后推式货架 151
6.4滑板式货架 153
6.5 高密度重力式分拣自动机 154
6.6密集储存和穿梭车 161
6.6.1概述 161
6.6.2密集储存自动化仓库 162
6.6.3 穿梭车 163
6.6.4 穿梭车适用托盘标准 163
6.6.5 密集储存自动化仓库应用例 164
第七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进出库系统和自动识别技术 166
7.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进出库系统概述 166
7.1.1 进货系统 166
7.1.2 流通加工 166
7.1.3 发货 167
7.3 进出货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 168
7.3.1 普通设施与设备 168
7.3.2 专用设施与设备 170
7.3.3进出库系统自动化 173
7.4 自动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174
7.4.1自动识别技术 174
7.4.2 条型码在出入库管理中的应用 178
7.4.3 其他应用 181
第八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 184
8.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信息管理系统 184
8.2 储位管理 186
8.2.1 储位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86
8.2.2 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 186
8.2.3 储区的划分 187
8.2.4 储位管理对象 188
8.2.5 储位管理的因素 189
8.2.6 储位管理的流程 189
8.3 储位编码与货物编号 190
8.3.1 储位编码 190
8.3.2 货物编号 192
8.3.3 储位编码和货物编号的应用 192
8.4 储位指派方式 192
8.4.1 人工指派法 192
8.4.2 计算机辅助指派法(需要调仓作业) 193
8.4.3 计算机全自动指派法(不需要调仓作业) 193
8.5 在库管理和出/入库管理系统 194
8.5.1 管理范围及管理方法 194
8.5.2 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 195
8.5.3 管理系统功能 198
第九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低碳环保设计及评价体系 200
9.1 仓储系统低碳性评价的内涵和作用 200
9.1.1 仓储系统低碳性评价的内涵 200
9.1.2 仓储系统低碳性评价的作用 200
9.2 仓储系统低碳性的评价体系 200
9.3 评价指标的提出 202
9.3.1 碳排放强度的因式分解 202
9.3.2 评价指标的提取 203
9.4 评价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表达式 205
9.4.1 收入结构的低碳性 205
9.4.2 能源管理水平 206
9.4.3 设备的低碳性 207
9.4.4 信息管理系统的先进行 212
9.4.5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213
9.4.6 绿化水平 214
第十章 基于Flexsim软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仿真 215
10.1Flexsim软件介绍 215
10.1.1 Flexsim的功能特点 215
10.2 Flexsim仿真环境及关键技术 216
10.2.1 Flexsim仿真环境 216
10.2.2 Flexsim中鼠标操作及键盘交互 227
10.3 Flexsim建模的相关概念 229
10.3.1 面向对象的思想 229
10.3.2 Flexsim的对象层次结构 230
10.3.3 节点和树 232
10.3.4 任务序列 232
10.4 Flexsim仿真模型建立 235
10.4.1Flexsim仿真模型的基本组成 235
10.4.2 Flexsim建模的基本步骤 235
10.4.3 建模步骤示例 238
10.5某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概况 246
10.5.1 某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基本情况 246
1.某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仓库平面图 247
2. 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及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 247
10.5.2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入库作业流程 248
1.入库作业流程 248
2. 出库作业流程 250
10.5.3基于Flexsim的模型建立 252
1.入库处理区的Flexsim模型 252
2. 货架区的Flexsim模型 256
3. 出库处理区的Flexsim模型 259
10.5.4自动化立体仓库仿真分析 260
1. 仿真模型运行及结果统计 260
10.5.5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分析优化 266
10.5.6结论 270
第十一章 自动化立体冷库设计 272
11.1冷库概述 272
11.1.1 冷库的定义、种类及应用 272
11.1.2 冷库的选址及规模 272
11.2 自动化立体冷库概述 273
11.2.1自动化立体冷库概念 273
11.2.2 自动化立体冷库的分类 275
11.2.3 自动化自体冷库的组成 276
11.2.4自动化立体冷库的优点 280
11.3 自动化立体冷库的特殊技术要求 281
11.3.1整体设施 281
11.3.2执行设备特性 281
11.3.3热流量特性 281
11.3.4 自动控制特性 282
11.4自动化立体冷库中电器设计 283
11.5 冷库设计实例 285
11.5.1 设计依据 285
11.5.2 设计的基础资料 285
11.5.3方案设计 286
11.5.4冷库制冷系统的选择 289
第十二章 T-1000型自动仓库货架计算 303
12.1技术参数 303
12.1.1标准货架参数 303
图12-1所示为货位尺寸图。根据此图可进行货架的强度校核计算。 303
12.1.2堆垛机参数 304
12.2货架强度计算 304
12.2.1 一列一连货架的重量 304
12.2.2 支柱断面特性 304
12.2.3 耐震强度 306
12.3 列方向的水平力 308
12.3.1最下层柱的应力 308
12.3.2最下面斜拉杆应力计算 310
12.4连方向水平力 312
12.4.1 A型支柱和拉杆的应力计算 312
12.4.2 B型支柱和拉杆应力计算 314
12.4.3 C型支柱和拉杆应力计算力 315
12.4.4 D型支柱和拉杆应力计算 316
12.5 堆垛机 317
12.5.1 堆垛机动力计算 317
12.5.2 堆垛机强度计算 318
12.5.3立柱受力计算 323
12.6 堆垛循环时间 332
12.6.1 荷台升降加速时间 332
12.6.2 货叉动作时间 334
12.6.3 堆垛机行走加减速时间 336
12.7 T-1000货架强度计算案例 347
12.7.1 货架支撑 347
12.7.2支柱、斜拉杆在排方向力学计算 349
14.7.3支柱、斜拉杆在连方向力学计算 354
12.7.4货架重量 358
第十三章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 361
13.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概述 361
13.1.1 绩效评估含义 361
13.1.2 绩效评估的方法 362
13.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指标 363
13.2.1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运行机制 363
13.2.2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指标 365
13.3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实例——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应用 366
13.3.1 马尔可夫分析方法概述 366
13.3.2 马尔可夫分析法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骤 370
13.3.3自动化立体仓库随机模型的建立 370
13.3.4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系统分析 373
13.3.5 结果分析 377
13.4 自动化立体仓库绩效评估的仿真分析 379
13.4.1 Arena仿真软件概述 379
13.4.2 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型的仿真 380
13.4.3 结果分析 384
全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从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的实战角度进行循序渐进的编写。首先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构造与布局设计,其次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设备和相关技术,然后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及仿真建模,紧接着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典型案例和计算,最后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综合了解、设计、优化和管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是物流仓储中的热门概念,在我国的兴起,充分说明了这种仓储设备的强大优势。利用立体仓库设备可实现仓库高层合理化,存取自动化,操作简便化;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当前技术水平较高的形式。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由立体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出入库托盘输送机系统、尺寸检测条码阅读系统、通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如电线电缆桥架配电柜、托盘、调节平台、钢结构平台等辅助设备组成的复杂的自动化系统。运用一流的集成化物流理念,采用先进的控制、总线、通讯和信息技术,通过以上设备的协调动作进行出入库作业。因此,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施与设备、规划布局、系统构造以及低碳环保与绩效评估等的研究是物流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全书从实用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首先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构造与布局设计,其次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设备和相关技术,然后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及仿真建模,紧接着给出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典型案例和计算,最后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践知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综合了解、设计、优化和管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全书共分为13章,其中第1章是自动化立体仓库概述;第2章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及物流作业流程;第3章分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布置与规划;第4章解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第5章详细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物流设备与设施;第6章重点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密集储存和拣货技术;第7章重点分析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进出库系统和自动识别技术;第8章重点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第9章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低碳环保设计与评价;第10章引入FLEXSIM仿真软件,介绍了基于FLEXSIM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仿真,并进行案例解析;第11章基于对特殊类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解析,重点分析了自动化立体冷库的设计;第12章以T-1000型自动仓库货架为例,介绍了自动仓库货架的计算;第13章介绍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绩效评估。
本书由马向国、姜旭、胡贵彦编写,刘昌祺教授主审,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此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领导、同事的热情支持,得到陕西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相关教师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感谢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詹晓辉、葛莉莉、王丽、吕耀、蒋荣芬以及苏辉辉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协助。
本书还得到了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也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为本书的编辑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并为本书的早日出版竭尽了全力。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全部列入参考文献,在此对这些资料的作者深表谢意。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和精力有限,许多内容未能完善和进一步深入,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欢迎读者通过作者电子邮箱mxg105@163.com与作者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探讨。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规划设计方面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性能评估的部分,我学到了许多量化的指标和评估方法,这些都为我日后评估和改进仓库运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所介绍的各种KPI(关键绩效指标),如平均订单处理时间、准确率、设备稼动率等,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作者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指标来发现仓库运营中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灰区”管理的讨论,也就是介于完全自动化和人工操作之间的区域,以及如何在该区域进行优化,以实现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评分坦白说,我期待这本书能更侧重于一些更前沿的AS/RS技术,比如与人工智能、物联网(IoT)的深度融合。书中虽然提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但对于如何利用AI算法来优化调度、预测性维护,以及如何通过IoT设备实时收集和分析仓库数据,以实现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这部分的内容感觉还可以更深入一些。我希望作者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案例,或者详细介绍相关的技术原理和实现路径,这样对于我们这些希望走在行业前沿的读者来说,会更有帮助。当然,这本书的基础性内容非常扎实,对于刚接触AS/RS领域的读者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在许多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其在仿真技术应用方面的深度。我一直对如何构建精确的AS/RS仿真模型感到好奇,而本书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步骤和技巧,包括如何定义系统参数、如何设置输入数据、以及如何分析仿真结果。作者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利用仿真来测试不同的设备配置、调度策略以及库存管理方法,从而在实际部署之前就能够预测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觉得作者在AS/RS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此外,书中关于绩效评估的部分,也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和框架,让我能够更系统地衡量AS/RS的实际效益。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图表所吸引。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介绍AS/RS的规划原则时,引用了大量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我对书中关于仓库布局优化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布局模式,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模式的优劣势,以及如何根据货物的吞吐量、品种、尺寸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布局。仿真部分也做得相当到位,我看到作者介绍了多种仿真软件的使用技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逼真的AS/RS仿真模型,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来模拟各种运营场景,从而找出潜在的瓶颈和改进空间。这种“先仿真,后建设”的思路,对于每一个想要投资AS/RS的决策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吸引了我,它承诺了一个深入的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领域的探索。在阅读之前,我内心充满期待,希望能够从中学到关于如何规划、设计一个高效的AS/RS系统,以及如何通过仿真来验证和优化这些设计。我对仿真技术在物流仓储领域的应用一直很感兴趣,毕竟,在实际建设前进行模拟测试,能够极大地降低风险和成本。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AS/RS(如堆垛机式、穿梭车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此外,绩效评估部分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希望能了解到具体的评估指标,比如入库/出库效率、空间利用率、设备故障率等等,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指标来改进仓库运营。我设想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展示成功的AS/RS项目是如何从规划到落地,再到持续优化的,这将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东西不错,值得信赖。
评分书内容比较宽泛,要了解这行业可以看,深度方面就很一般了,对我来说还算适合,一百多一本的书,也不是多厚,印刷质量不能搞好点么?纸张质量真的很一般,纸用好点能花多少钱?
评分另外再吐槽一下纸张质量,夸张一下堪比公共厕所卫生纸,跟学校门口书摊的盗版书质量都没法比有没有?
评分价格偏贵,内容也比较空泛,感觉不值这个价钱。
评分没封装,有点灰
评分而且内容陈旧,物流业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还在讲这些老掉牙的设备,作者惭愧不?
评分感受一下这个厚度,旁边是带了卡套的公交卡,然后再看看目录,包罗万象,面面俱到,你就能猜出此书的深度了,没错,什么都讲,什么都是三言两语,奉劝有意买此书的同学,照着目录去百度搜一下就都有了!
评分没封装,有点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