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临床诊治要点与盲点:呼吸系统疾病》精选呼吸内科58个典型病例,以概述性的有代表性的病例为引子,就临床诊治过程中的要点、关键点、容易导致错误的盲点进行逐层的讨论。重点内容在于如何把握诊治原则、诊治思路以及容易出现误判的关键点,以及如何避免。
《临床诊治要点与盲点: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盲点”,是临床中误认为是正确、而实际上是错误的“点”,这些也是诊治过程中的“要点”,《临床诊治要点与盲点:呼吸系统疾病》作者提出的“盲点”,多是与年轻医师们经验不足或者横向思维不够有关,《临床诊治要点与盲点:呼吸系统疾病》以“盲点”形式提出,是希望引起关注,并启发大家的深入思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病例1 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基础要点
病例2 社区获得性肺炎也有耐药菌感染的可能
病例3 发热、血白细胞增高及肺部浸润影不一定都是肺炎
病例4 肺炎支原体肺炎出现大叶性肺炎改变并不少见
病例5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不能除外肺炎支原体感染
病例6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不一定是致病菌
病例7 如何区别痰培养出的细菌是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病例8 免疫力正常患者中的重症腺病毒肺炎
病例9 隐球菌肺炎易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
病例10 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重症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应采用卡泊芬净与磺胺联合治疗
病例11 反复咯血也应考虑肺曲霉球
病例12 合理使用诊断性治疗有助于确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第二章 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病例13 警惕初治肺结核耐多药结核病的可能
病例14 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一定是活动性结核病吗
病例15 不能除外肺结核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抗感染的讨论
病例16 寻找特点、提早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17 注意有肺结核病史患者可能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病例18 有肝病史者肺结核治疗方案的制订
第三章 慢性气流受限性疾病及呼吸衰竭
病例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抗菌药物治疗
病例20 曲霉过敏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喘息治疗疗效不佳的因素之一
病例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时血气目标如何掌握
病例22 适当呼气末正压和有创一无创无间隙序贯在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拔管中的应用
病例23 警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叠综合征
病例24 正确认识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病例25 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
病例26 真菌致敏的哮喘患者抗真菌治疗可能有效
病例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培养出曲霉菌要警惕侵袭性肺曲霉病
病例28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容易误诊为哮喘
第四章 肺血管病
病例29 肺动脉高压合并血管内血栓形成需注意筛查肺动脉炎
病例30 应用肝素抗凝过程中应警惕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病例31 急性大块肺栓塞诊断不要过于依赖CTPA
病例32 诊断出肺血栓栓塞症时需考虑合并恶性肿瘤
第五章 肺部肿瘤
病例33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要按照其自身的特点进行
病例34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必须明确诊断和分期
病例35 晚期EG职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不能仅依靠靶向药物
病例36 基因检测阴性的晚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化疗
病例37 男性吸烟晚期肺腺癌患者可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病例38 以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影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
第六章 问质性肺疾病
病例39 以急性呼吸衰竭为首要表现的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病例40 MPO-ANcA阳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易出现反复复发
病例41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病患者胸部影像可见多发囊状气腔
病例42 纵隔气肿对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病例43 对于以问质性肺炎为首发表现的类风湿关节炎应密切随诊
病例44 警惕小量咯血为唯一首发症状的弥漫性肺泡出血
病例45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垂体受累的治疗
病例46 重视以肺问质纤维化为首发表现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
病例47 并非所有的结节病患者均需要接受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病例48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呼吸困难加重考虑肺栓塞
病例49 过敏性肺炎的激素治疗不宜过早过快停用
病例50 肺活检有助于诊断暴露原不明确的过敏性肺炎
第七章 胸膜疾病
病例51 恶性胸腔积液的处理
病例52 切勿忽视乳糜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53 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第八章 呼吸系统少见疾病
病例5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抗菌药物治疗之路
病例55 肺泡蛋白沉积症——以小叶间隔增厚为突出表现的间质性肺炎
病例56 肺泡蛋白沉积症——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问质性肺病
病例57 没有内脏转位的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病例58 肺淋巴管肌瘤病获得诊断的多种途径
第九章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相关问题
前言/序言
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是临床医师所期待的。但由于有些疾病复杂疑难,常常可能发生误诊、漏诊,甚至误治。本书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专家,从介绍病例开始,将诊治过程中的要点和盲点加以分析,每个章节都凝聚着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十分宝贵,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写作实现临床“经验”的“传”与“授”。
本书与以往病例讨论和疾病专著有所不同:
本书追求抓住重心,但求精而专。读者会注意到,当本书作者提出“要点”后,会就“点”而不是病例本身展开话题,而以后的讨论和诊治叙述,可能不是来自教科书,或者是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更多来自临床实践。在读者读完一个章节后,可以获得临床思维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对一个疾病的认识。
本书中的“盲点”,是临床中误认为是正确、而实际上是错误的“点”,这些也是诊治过程中的“要点”,本书作者提出的“盲点”,多是与年轻医师们经验不足或者横向思维不够有关,本书以“盲点”形式提出,是希望引起更多关注,并启发大家的深入思考。
本书并没有涵盖全部呼吸系统疾病,而是围绕诊治中较常遇到的问题展开,突出临床思维过程,并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年轻医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聚焦前沿,精进医术:当代呼吸病学诊疗图谱 本书旨在为广大临床呼吸病学工作者,包括但不限于呼吸科医生、内科进修医师、全科医生以及对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有深入需求的医护人员,提供一份系统、全面且极具实用价值的临床诊疗参考。我们深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日新月异,新的病原体、新的技术、新的指南层出不穷,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抓住关键,规避潜在的误诊漏诊,实现对患者最优化、最精准的治疗,是每位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疾病进行流水账式的介绍,更非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简单罗列。相反,我们着眼于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的关键节点与易被忽视的盲点。我们精选了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最具挑战性、最常见、以及发病率和致死率日益增高的几大类疾病,并围绕它们的诊疗过程,深入剖析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同时敏锐地捕捉那些容易被经验所遮蔽、或因信息更新不及时而导致疏忽的“盲点”。 内容构成与编排特色: 本书的编写遵循“从疑难到常见,从关键到细节”的逻辑,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为读者呈现最具价值的信息。我们摒弃了冗长晦涩的理论阐述,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诊疗策略,提升疗效,减少并发症。 第一部分:疑难杂症的精准辨识与管理 这一部分将聚焦于那些在临床上极具挑战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我们会深入探讨: 罕见病与少见病: 如弥漫性肺实质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性肺炎、结节病、结晶沉着症等)的早期识别、鉴别诊断及多学科协作治疗策略。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类型肺实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线索,以及最新的生物标志物应用。 复杂感染: 针对耐药菌感染(如MRSA、VRE、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等)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抗菌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及疗程管理。此外,我们将关注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机会性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的诊疗要点。 重症呼吸衰竭: 深入分析不同病因(如ARDS、COPD急性加重、哮喘急性发作、胸廓畸形、神经肌肉疾病等)引起的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重点阐述机械通气(包括有创及无创通气)的优化参数设置、呼吸道管理、撤机策略,以及体外生命支持(ECMO)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指征与时机。 肺栓塞的早期预警与分层诊疗: 强调对高危人群的筛查,解读最新的危险度评估模型,并结合影像学检查(CTPA、DVT超声等)与实验室指标,实现对急性肺栓塞的快速诊断与精准分层,以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等不同治疗手段的应用时机与方案。 第二部分:常见疾病的深度挖掘与进阶诊疗 即使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诊疗过程中也常常隐藏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本部分将对以下疾病进行深入剖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管理升级: 不仅关注COPD的诊断与基础治疗,更侧重于高危人群的筛查、肺功能检测的解读优化、不同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指导、急性加重的早期识别与规范化处理、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包括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应用、肺康复训练、以及在特定患者中的选择性手术治疗(如肺减容术)的适应证评估。 支气管哮喘的精准控制: 强调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ACT)等工具的应用,解读最新的哮喘控制药物(如ICS/LABA、LAMA、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与临床选择,以及对哮喘急性发作的精细化管理,包括雾化吸入、全身性激素的应用时机、剂量与疗程,以及对难治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肺结核的现代诊疗: 聚焦于耐多药结核(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XDR-TB)的诊断挑战,新一代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如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治疗方案的优化,以及结核潜伏感染的筛查与管理。同时,也会讨论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的诊疗。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多学科协作: 深入探讨低剂量螺旋CT(LDCT)在肺癌筛查中的价值与局限,不同类型肺癌(如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等)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基因检测在靶向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多学科团队(MDT)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中的重要性。 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详细解析不同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如漏出液、渗出液、血性胸腔积液、脓胸等)的鉴别思路,重点强调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的技巧与安全性,以及对恶性胸腔积液、脓胸等复杂情况的介入治疗与手术适应证。 第三部分:诊断技术的精进与误区规避 精准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本部分将深入探讨: 影像学诊断的“火眼金睛”: 详细解析胸部CT(高分辨率CT、增强CT、灌注CT等)在各种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关键征象,并着重指出易被误读或漏读的征象。我们将结合大量典型病例图片,帮助读者提升影像判读能力。 呼吸道内镜技术的拓展应用: 介绍支气管镜、超细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等在诊断(如活检、刷检、灌洗)与治疗(如气道狭窄扩张、异物取出、支架置入)中的最新进展,并强调操作规范与并发症防治。 肺功能检查的深度解读: 不仅讲解基础的肺功能参数,更注重对肺功能曲线的细致分析,识别是否存在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对气体交换功能、气道高反应性、运动负荷试验的解读,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新兴诊断技术展望: 简要介绍液体活检、呼出气体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前沿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潜在应用。 第四部分:治疗策略的优化与并发症管理 本书将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如何实现个体化、精准化、动态化的治疗。 药物治疗的精细化: 详细分析各类药物(如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血栓药物、抗肿瘤药物等)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临床应用指南,并着重指出剂量调整、药物联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注意事项。 非药物治疗的科学运用: 强调肺康复训练、营养支持、戒烟指导、氧疗、呼吸肌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风险评估: 针对肺癌、肺大疱、肺气肿、胸腔积液等疾病,详细阐述外科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如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优劣。 重症监护与生命支持技术: 深入讨论呼吸衰竭、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危重症患者的监护要点,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氧合监测、液体管理,以及对呼吸支持、循环支持、感染控制等关键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本书的价值所在: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高度的临床导向性。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经验的提炼者和智慧的分享者。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凝结了编者在临床一线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医学前沿的深刻理解。我们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分析,为读者提供可操作性强的诊疗建议。 聚焦“要点”: 每一个章节都会提炼出该疾病诊断与治疗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疾病的本质。 规避“盲点”: 我们将系统性地梳理临床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潜在的误区,以及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因素,帮助读者提升诊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强调“个体化”: 深刻理解不同患者的差异性,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诊疗方案。 拥抱“新知”: 及时更新最新的医学指南、临床研究进展,并将之融入到临床实践的指导中。 阅读本书,您将能更快速、更准确地捕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关键,规避可能出现的失误,从而在临床工作中获得更大的信心和成就。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助您在呼吸病学的道路上不断精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