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

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志刚,封国生,于鲁明 编
图书标签:
  • 脑血管病
  • 用药咨询
  • 临床用药
  • 药物治疗
  • 指南
  • 手册
  • 医学
  • 健康
  • 药学
  • 标准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441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31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7
字数: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为《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分册之一,按照丛书编写的总体思路与要求,在编写过程中,首先归纳整理了近几年来在实际用药咨询服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类脑血管病治疗药物用药问题,力求每一个咨询问题能够解决某一方面的知识要点;之后,按照药理作用、用法用量、药物比较、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与合并用药及其他等问题类型分别进行了梳理;最后,结合国内外新指南、专家共识、相关文献以及各类脑血管病治疗药物说明书,逐一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标准化的解答并编辑成册。

目录

药理作用
咨询问题1 黄先生,65岁,两周前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既往高血压痛史10年,血压最高时185/110mmHg。平常口服氨氯地平10mg,每日1次,血压一般为140/85mmHg左右。出院时,医嘱丁苯酞软胶囊,患者咨询此药的作用?
咨询问题2 徐先生,29岁,因间断性头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为烟雾病。医生建议可继续观察,并医嘱尼莫地平。徐先生咨询:尼莫地平可以治疗烟雾病吗?
咨询问题3 张女士,61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3年,高脂血症病史3年。1月前,因头痛、呕吐,且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就诊。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听说中成药可有效改善症状,咨询可用什么中成药?
咨询问题4 张女士,62岁,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高脂血症病史5年。自一年前,家属发现该患者认知能力、计算能力逐渐下降。半月前,因患者出现头晕、无力等症状就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经输液治疗后,医生医嘱胞磷胆碱钠胶囊。患者家属咨询胞磷胆碱钠胶囊有什么作用?
咨询问题5 邢女士,61岁,高血压病史10年,高脂血症5年,脑动脉粥样硬化2年。近期频繁出现头晕、肢体无力,听医生说需要进行溶栓治疗,想知道都有哪些药可用于溶栓治疗?
咨询问题6 刘女士,65岁,高血压病史6年。近1月反复出现头晕,被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输液治疗后,医生说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咨询为何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咨询问题7 刘女士,49岁,糖尿病病史3年。近1月间断出现头晕、肢体无力,两天前出现言语不清,被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医生建议平日控制好血糖,可用些改善脑微循环的药物。咨询:临床常用的改善脑微循环的药物都有哪些?
咨询问题8 常先生,65岁,高血压病史5年,高脂血症病史5年,脑血管病病史3年。近1月两次出现头晕、呕吐、乏力。近月出现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疑脑血管病复发。听说神经保护剂对脑血管病有好处,咨询都有哪些药可用?
……

用法用量
药物比较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并用药
其他

精彩书摘

  《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
  咨询问题12 刘女士,62岁,脑梗死患者,大夫给开了脑血康胶囊,咨询:这药得吃多长时间?
  知识类型 用法用量
  知识链接 脑血管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指发病2周以内,最长至1个月;恢复期指发病2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症期指发病半年以上。脑血管病恢复期与后遗症期,应服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使用应辨证论治。
  脑血康胶囊成分是水蛭,其中水蛭素对凝血酶具有高度亲和力,是目前最强的凝血酶直接特异性抑制剂,可灭活与凝血块相结合的凝血酶及抑制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再形成。脑血康胶囊用于血瘀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舌紫暗、有瘀斑等,及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脑血肿、脑血栓见上述证候者。
  有关脑血康胶囊的临床研究极少,王建存等将脑血康胶囊用于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80),每次1粒,每天3次,治疗15天后,神经功能改善获得了显著提高(总有效率87.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8.8%。
  此外,尚有与脑血康胶囊成分一样的脉血康胶囊,但规格不一样,脑血康胶囊每粒0.15克,脉血康胶囊每粒0.25克。脉血康胶囊用于急性脑梗死、脑梗死恢复期、脑血管病伴发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数项研究报道,且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且无ADR发生,用药时间有长达6个月的。有人观察了脉血康胶囊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急性脑梗死发病1~2个月者)的疗效:脉血康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试验组,n=100);或通塞脉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n=80),共用4周。试验组的脑卒中量表评分改善值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中服用脉血康胶囊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在4周治疗过程中,总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和5.8%。
  ……

前言/序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高水平的用药咨询指导,特别是对如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指导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在2015年农村居民疾病死亡原因排序中脑血管病居第二位,城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排序中脑血管病居第三位。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预防仍是减轻脑血管病患者经济负担,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的最佳途径。脑血管病的治疗存在疗程长、涉及药物品种多、药物间相互作用复杂等特点。为能够更好地提供专业、标准的脑血管病治疗用药咨询服务指导,满足咨询药师的实际需要,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书为《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分册之一,按照丛书编写的总体思路与要求,在编写过程中,首先归纳整理了近几年来在实际用药咨询服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类脑血管病治疗药物用药问题,力求每一个咨询问题能够解决某一方面的知识要点;之后,按照药理作用、用法用量、药物比较、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与合并用药及其他等问题类型分别进行了梳理;最后,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专家共识、相关文献以及各类脑血管病治疗药物说明书,逐一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标准化的解答并编辑成册。
  本书编者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脑血管疾病的用药咨询与指导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许多创新性的观点。编写中,编者紧密围绕常见的咨询问题,以案例的形式来呈现涉及的知识类型、知识链接、问题解答及资料来源,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对脑血管病治疗药物用药咨询常见问题的解答,为从事用药咨询工作的药师、医师以及有相关知识需求的患者提供帮助,最终能够有助于提升整体咨询水平及服务标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且国内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规范性的用药咨询指导方面还没有很好的可供借鉴的资料,因此,本书难免有疏漏甚至错误之处,还希望读者朋友反馈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补充和改正。
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 内容概要 本书系“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中的一本,专注于脑血管疾病领域的用药咨询。它并非对特定患者病情的诊断或治疗方案的直接建议,而是一本旨在规范和提升临床用药咨询服务质量的专业工具书。书中详细阐述了脑血管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药师应如何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的用药咨询,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疗效并促进患者依从性。 本书内容涵盖了脑血管病常用的各类药物,包括但不限于: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详细介绍了其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常见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并指导药师如何针对不同患者(如合并消化道溃疡史、出血倾向、过敏史等)进行个体化咨询。 抗凝药物: 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重点讲解了抗凝治疗的监测要点(如INR监测)、出血风险评估与管理、解毒剂的应用、以及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如房颤、静脉血栓栓塞等)的用药选择与咨询技巧。 降脂药物: 以他汀类药物为主,辅以贝特类、依折麦布等,强调了血脂管理的目标、不同降脂药物的降脂谱、不良反应(如肌病、肝酶升高)的识别与处理,以及药师如何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药物依从性。 降压药物: 涵盖了ACEI/ARB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深入分析了不同降压药物的特点、在高血压合并症(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选择,以及血压监测、体位性低血压、药物相互作用等咨询要点。 降糖药物: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血管病患者,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类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适用范围、作用机制、低血糖风险、肾脏安全性、心血管获益等,指导药师在降糖治疗中如何兼顾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改善脑循环药物: 如银杏叶提取物、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分析了其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证据,以及药师在指导患者使用时需注意的方面。 神经营养药物与神经保护剂: 阐述了这类药物在脑血管病恢复期或急性期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咨询中需要强调的疗程、疗效评估等。 核心咨询内容与指导要点 本书的精髓在于其标准化、系统化的咨询流程设计,旨在帮助药师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咨询方法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药前评估: 疾病诊断与分型: 强调药师需要初步了解患者的脑血管病诊断(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脑梗死、脑出血等)及其具体分型,以便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个体化用药史回顾: 详细收集患者现有的用药情况,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保健品等,并重点关注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史、依从性等。 重要合并症与危险因素评估: 深入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心脏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这些都是影响药物选择和监测的重要因素。 生活方式与依从性评估: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吸烟饮酒史、睡眠质量,以及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如经济、家庭支持、记忆力等)。 2. 用药过程中咨询: 药物基本信息传达: 清晰、准确地告知患者药物的名称、规格、剂量、用法(具体到餐前/餐后、时间点)、疗程。 作用机制与疗效预期: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药物的作用原理,帮助患者理解为何需要服用该药物,以及治疗的预期目标(如控制血压、降低血脂、预防血栓形成等)。 常见不良反应与应对: 详细列举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如何识别、预防及处理,例如,告知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出现皮下淤青、鼻出血等需密切观察;告知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的肌痛,出现不明原因肌肉酸痛需及时就医。 重要警示与禁忌: 强调药物的特殊注意事项和绝对禁忌症,如女性在服用某些药物期间的避孕要求,对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限制。 药物相互作用: 重点讲解与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保健品)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规避风险,例如,提醒服用华法林期间避免食用大量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及避免与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合用。 用药依从性促进: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依从性策略,如设置用药提醒、使用简易包装、简化用药方案、鼓励家属共同参与监督等。 生活方式指导: 结合药物治疗,进一步强化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规律作息等,强调这是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 3. 用药后监测与随访: 疗效评估: 指导药师如何通过患者主诉、生命体征(如血压)、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脂、血糖、凝血指标)等,对药物疗效进行初步评估。 不良反应监测: 强调持续监测和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建立快速反馈机制,鼓励患者主动报告任何不适。 患者教育回顾与强化: 定期或在随访时,回顾和强化用药知识,解答患者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用药方案调整建议: 在药师与医生沟通的基础上,为药物方案的调整提供基于证据的建议。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标准化: 提供了统一的咨询框架和标准化的语言表达,使不同药师的咨询内容更加一致,服务质量更有保障。 系统性: 覆盖了脑血管病用药咨询的各个环节,从评估到监测,形成完整的闭环。 个体化: 在标准化的框架下,强调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咨询,体现了精准用药的理念。 实践导向: 书中包含大量临床案例分析和咨询对话示例,使药师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循证医学基础: 所有药物信息和咨询建议均基于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确保了科学性和权威性。 提升专业能力: 对于临床药师而言,本书是提升脑血管病用药咨询专业能力、规范服务行为的必备参考。 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规范化咨询,能够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最终提升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药物说明书汇编,更侧重于“如何咨询”这一过程。它旨在赋能药师,使其能够以更专业、更系统、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与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成为患者安全用药的坚实后盾。它适用于医院药房、药学门诊、社区药店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药物咨询服务的药师,以及对脑血管病用药安全感兴趣的医护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脑血管病患者及家属的福音!我一直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用药感到迷茫,尤其是家里长辈患病后,更是手足无措。这次偶然看到了这套丛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这本《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翻开第一页,就被清晰的排版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了。书中并没有出现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直观的方式解释了脑血管病的种类、发病原因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案。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医生的处方”和“常见药物的服用注意事项”的部分,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举个例子,书里详细列举了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等几大类常用药物,不仅介绍了它们的作用机制,还特别强调了用药时间、剂量调整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提供了应对方法。这让我不再是“听医嘱”而已,而是真正理解了药物的作用,能够更积极地配合治疗。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对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真的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贴心的健康顾问,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最专业的指导和最温暖的关怀。

评分

老实说,市面上关于脑血管疾病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侧重于疾病本身的研究,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过于专业,很难消化。这本《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却显得尤为可贵,它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书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标准化”的理念,它将复杂的用药咨询过程,分解成了一系列清晰、可操作的步骤,就像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南”。从最初的“了解你的药物”,到“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再到“如何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我特别喜欢书中的“常见问题解答”板块,里面收录了许多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最常遇到的疑问,并给出了权威、清晰的解答。这就像有一个24小时在线的专业咨询师,随时解答我的困惑。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和,即使是对于医学背景不强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曾经因为看不懂药物说明书而感到非常沮丧,现在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药物的使用更有信心了。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科学的用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我们可以切实掌握的技能。

评分

我是一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我经常发现患者在药物使用上存在各种误区,比如随意停药、自行增减剂量、混淆药物名称等等,这不仅影响疗效,甚至可能导致危险。因此,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既专业又易于理解的书籍,推荐给我的患者。《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系统和规范,涵盖了脑血管病治疗的各个方面,从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到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处理,再到患者教育和依从性管理,都有详尽的论述。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亲切感,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问答形式,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翻译”成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药物依从性”的讨论,它不仅指出了重要性,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帮助患者克服遗忘、畏惧等心理障碍,真正做到“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会大大提升脑血管病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评分

作为一名脑血管病患者的家属,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看着亲人忍受病痛折磨,我却无法提供最有效的帮助,这种无力感真的很让人煎熬。自从我阅读了《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我才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得更多。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吃什么药”,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用药”以及“如何与疾病共处”。我学会了如何识别药物的包装和说明书,如何判断药物是否过期,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初步的应对措施。书中关于“药物储存”的章节,也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微小的细节,其实都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心理疏导的建议,帮助患者和家属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我记得有一段描述,是关于如何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躺在床上休息,这让我豁然开朗。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照料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协助者”,我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亲人的康复过程中。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医药类的书籍总是有点距离感,总觉得过于学术化,离普通人太远。但《脑血管病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编写角度非常独特,它不是从医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问题。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这一环节的深入探讨。书中列举了许多在门诊或住院时,家属可以主动提出、应该了解的问题,比如“我的病情是否需要长期服药?”“不同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吗?”“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我应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沟通中,我们往往因为紧张或知识匮乏而遗漏。这本书就像一本“沟通宝典”,教会我如何用最简洁有效的方式,从医生那里获取最准确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此外,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讲解了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和生活方式调整,这些非药物治疗的建议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让我意识到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用药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全方位”的健康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