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經過長期以來對中醫所做的考古式研究及多年臨床經驗,作者立誌直探中醫的發源真髓,遵循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結閤現代醫學常識和統計學知識,對中醫及現代養生觀念齣現的大量庸僞之作,進行去僞存真,並對中醫與當代醫學中齣現的相悖部分進行理性分析和思辨。
《天道養生的飲食法則(第2版)》中的內容是作者多年經驗總結,並對當前流行飲食養生流派去僞存真;通過實踐經驗來詳解天道飲食養生法。
作者簡介
解博,齣生於內濛古,後隨傢人移居美國。
在美國就讀於一所加州私立中醫學院。畢業後考取美國加州中醫行醫執照,在美國行醫20餘年。
拜師傷寒派田曾流大師曾榮修學習傷寒派經典方脈,是大師曾榮修的關門弟子,盡得田曾流派“有是脈用是方”,以脈學為依據、為準繩的傷寒辨證體係的精髓。
自學“河圖洛書”十幾年,悟得國醫倡導韆年的“天人閤一”的真髓,結閤傷寒田曾流的中醫辨證體係、靈龜八法的針灸體係,在加州創建瞭“天道中醫學流派”。提倡將中藥方脈、針灸、養生在“河圖洛書”這一邏輯框架中有機結閤起來,發揮齣中醫藥養生該有的巨大作用。
近年來創建瞭兩傢高科技企業,立誌於為古老的中醫學插上高科技與互聯網這一雙翅膀,展翅騰飛,造福人類。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飲食與文化
第二節 尋找健康的飲食方法
一、有機食品
二、生食主義
三、純素食主義
四、阿金純肉食主義
第三節 我的分析方法與實踐
一、人類曆史上在原始狀態下的飲食模式
二、研究飲食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中發現的有趣飲食現象和食物
第四節 天道飲食法的重大意義
第五節 何以天道漸不為人知
第二章 天道與中醫
第一節 何為天道
一、天道是主宰宇宙的法則
二、天道更是中國文化的根源
三、天道也是帝王之道
四、天道又是藏於民間的
第二節 天道的來源
一、《河圖》與十數圖
二、《洛書》與九數圖
第三節 中醫五行說的發展
一、從《尚書》到《黃帝內經》
二、河圖洛書數與五髒模型
三、五髒五行“河圖”說新解
第四節 中醫對脾的研究
一、為何脾為數五
二、從五行看脾主五髒
第五節 中醫學的韆古之謎
一、左右之謎
二、謎底——人體是右鏇的
三、天人閤一
第三章 天道與飲食
第一節 飲食總規律
一、飲食的時間規律
二、飲食的能量規律
第二節 飲食具體法則
一、食物的性質
二、人體體質的區彆
三、飲食貴乎平衡
四、何時吃,吃什麼
五、飲食應四季之德
第三節 飲食範例
一、經典的一日天道食譜
二、糖尿病治療飲食方案
第四節 飲食的誤區
一、水——喝水喝齣的高血壓
二、糖——我們的敵人
三、澱粉——慢碳生活更養生
四、脂肪——不吃屬於矯枉過正
五、水果——終歸是人類的副食
六、咖啡——心髒病的誘因,減肥的剋星
七、生食——開倒車的飲食
八、素食——不平衡的飲食
九、宵夜——暗藏的緻命殺手
第四章 天道與養生
第一節 人體的潮汐
第二節 人體與死亡
一、人類的壽命周期
二、死亡調查報告
第三節 人體衰老的過程
第四節 快速衰老路綫
一、第一條:脾衰之路
二、第二條:真陰衰(肝衰)之路
三、第三條:肺衰之路
第五節 五畜五髒補益之法
一、羊肉
二、牛肉
三、豬肉
四、雞肉
五、馬(驢)肉
前言/序言
生命是按什麼規律運行的?人是怎樣活著的?人為什麼會生病?又是如何康復的?而主宰這一切的又是一個什麼邏輯?在沒有弄清楚這些之前,妄談醫療與養生,都流於主觀臆造或人雲亦雲,充其量也隻是積纍一些小知識,甚至貽害讀者。
由於研究糖尿病的關係,我花瞭十年的時間來研究飲食。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就是長期的飲食結構錯誤,中醫術語稱為“內傷飲食”。經過細緻的研究,我終於找到瞭一種較為健康的飲食方法,同時也區分齣不健康的飲食陋習。隻有掌握瞭飲食健康的規律,並明確為什麼這樣吃最健康,纔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被教條所濛蔽,錯誤地選擇瞭有害的飲食。例如,人們普遍認為吃素的人比較健康,這已被統計數據證明是錯的。再如,每天要喝八杯水、多喝水比較健康、多吃水果比較健康、維生素有益健康、白肉比紅肉好、脂肪越少越好、吃素可以降低膽固醇等觀點,都經不起仔細推敲,也都是片麵的。
我的思考基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沉澱,同時也參酌瞭現代西醫學及營養學的知識,希望能在有限的篇幅裏盡量深入地闡述。有些個人的獨特經曆和當初所思所得的激動,更期待能與讀者分享。
天道養生的飲食法則(第2版) 穿越時空的智慧,重塑健康生命的精髓 《天道養生的飲食法則(第2版)》並非一本簡單羅列食譜的書籍,它是一部深入探索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之道,並將其精髓融於日常飲食中的指南。這本書的核心在於“天道”,即順應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以食物為載體,滋養生命,調和身心,最終達到長壽安康的境界。不同於現代醫學的癥狀治療,它著眼於生命整體的平衡與內在的修復,通過飲食這個最根本的生命支撐,引領讀者走嚮一種更深刻、更可持續的健康之道。 第一章:認識“天道”——順應自然,方得長生 本章將帶領讀者初步認識“天道”養生法的基本哲學思想。我們並非孤立於自然之外的個體,而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宇宙的運行有著其固有的規律,日升日落,四季更替,萬物生長凋零,這一切都蘊含著深刻的智慧。人類的生命活動,同樣遵循著這些規律。“天道養生”並非神秘的玄學,而是對這些自然規律的深刻洞察和積極迴應。 我們將深入探討“天人閤一”的思想,理解為何順應自然規律的飲食方式,能夠更好地契閤人體的生理節奏,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例如,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食物,不同時辰有不同的身體需求,這些都與“天道”息息相關。書本會通過曆史的視角,追溯古代先賢們對自然與健康的理解,展示他們如何從自然萬物中汲取養生智慧,並將其體現在飲食實踐中。 此外,本章還會初步介紹“五行”學說在飲食養生中的應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代錶著自然界的基本屬性,也對應著人體內髒的運行。通過瞭解食物的五行屬性,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選擇食物,以達到平衡體內五行、滋養相應髒器的目的。這並非迷信,而是古人對食物能量與人體相互作用的精妙觀察和總結。 第二章:食物的密碼——五味、五色與性味歸經 本章將深入剖析食物的本質,揭示隱藏在日常食材中的健康密碼。“五味”(酸、苦、甘、辛、鹹)不僅僅是舌尖的感受,它們分彆對應著不同的藥理作用和對人體的益處。例如,酸味入肝,有助於收斂;苦味入心,有助於清熱;甘味入脾,有助於健運;辛味入肺,有助於發散;鹹味入腎,有助於軟堅。理解五味,便能根據身體的需要,巧妙地選擇和搭配食物。 “五色”(青、赤、黃、白、黑)同樣承載著豐富的營養信息和能量。青色食物多為堿性,有助於肝髒健康;赤色食物多含番茄紅素等,有益於心髒;黃色食物富含鬍蘿蔔素,滋養脾胃;白色食物多為澱粉和蛋白質,滋潤肺部;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常被認為益於腎髒。本書將詳細闡述不同顔色食物所代錶的營養價值和在養生中的獨特作用。 更進一步,本章將引入“性味歸經”的概念。食物的“性”(寒、涼、溫、熱)和“味”,結閤其“歸經”(作用於哪個髒腑或經絡),共同構成瞭評價食物養生功效的完整體係。例如,生薑味辛性溫,歸肺、胃經,能夠溫中散寒;而西瓜味甘性寒,歸心、胃、膀胱經,則能清熱解暑。掌握這一體係,我們就能像中醫大夫一樣,根據身體的寒熱虛實,選擇最適閤的食物來調理。 第三章:辨體質,選對食物——你的身體,你的定製菜單 “韆人韆方”,在飲食養生上同樣如此。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完美食譜,隻有最適閤你當下身體狀況的飲食選擇。本章將帶領讀者學習如何認識自己的體質。我們將從最基礎的“寒熱”體質區分入手,瞭解自己是偏寒還是偏熱,是虛還是實。 在此基礎上,本書將深入介紹更細緻的體質分類,例如“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痰濕”、“濕熱”等。每個體質類型都有其獨特的生理特點、易發疾病以及對應的飲食宜忌。我們會提供一係列簡單易行的方法,幫助讀者自我評估,準確判斷自己的體質類型。 一旦明確瞭自己的體質,本書將提供詳細的指導,告訴你哪些食物是你的“健康之友”,哪些食物則是你需要謹慎對待的“健康隱患”。例如,體質偏寒的人,應多選擇溫熱性的食物,少食寒涼;而體質偏熱的人,則需要多攝入清涼解毒的食物。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具體的食物列錶,讓讀者清晰地知道,如何通過調整飲食,來改善體質,化解潛在的健康問題。 第四章:時辰與飲食——順應生物鍾,事半功倍 人體的生理活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遵循著晝夜節律和體內“子午流注”的規律。順應這一規律的飲食,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食物的效用,並幫助身體更好地進行自我修復和代謝。本章將深入探討不同時段的飲食宜忌。 我們將詳細講解“晨起、午前、午後、傍晚、睡前”等不同時間段,身體的主要代謝特點和能量需求。例如,早餐的重要性,為何不宜過晚;午餐如何均衡補充能量;晚餐又該如何清淡易消化,避免影響夜間睡眠和代謝。 本書還將重點介紹“子午流注”的養生智慧。根據中醫理論,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對應著十二條經絡和髒腑的活躍期。在這些特定時辰,針對性地攝入某些食物,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例如,在肺經當令的時辰,攝入滋潤肺部的食物;在腎經當令的時辰,攝入益腎的食物。這種將時間因素納入飲食考量的理念,是“天道養生”獨特而深刻的體現。 第五章:烹飪的藝術——保留營養,增益健康 食物的烹飪方式,對最終的養生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不當的烹飪,可能導緻營養流失,甚至産生對身體不利的物質。本章將帶你領略“天道養生”的烹飪藝術。 我們將重點介紹那些能夠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營養和活性的烹飪方法,如蒸、煮、燉、涼拌等。這些方法通常溫度適中,烹飪時間相對較短,能夠避免高溫對維生素和活性物質的破壞。 同時,本書也會詳細分析一些需要謹慎對待的烹飪方式,例如過度油炸、燒烤等。我們會解釋這些烹飪方式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以及如何通過調整烹飪時間和輔料,來降低其負麵影響。 此外,本章還將介紹一些傳統而有效的烹飪技巧,例如“食補”中的藥食同源理念,如何利用簡單的香料和調味品,在不破壞食物本身特性的前提下,增添風味並提升養生功效。我們將強調“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並提供健康調味的替代方案。 第六章:解惑與誤區——撥開迷霧,走嚮真正的健康 在追求健康養生的道路上,各種信息魚龍混雜,許多看似有益的觀念,實則可能誤導我們。本章旨在撥開迷霧,澄清關於飲食養生的常見誤區,幫助讀者建立科學、正確的健康認知。 我們將一一梳理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飲食誤區,例如“減肥不吃主食”、“隻吃素食最健康”、“某種超級食物能包治百病”等。通過深入淺齣的分析,解釋這些觀念的片麵性,以及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 本書還會探討一些關於“排毒”、“代餐”、“高蛋白飲食”等流行養生法的科學性,並從“天道養生”的哲學角度進行審視,指齣其中的閤理之處與需要警惕之處。 我們還會強調,養生並非一蹴而就,更非理論的堆砌,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實踐。本書將鼓勵讀者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過度追求極端的飲食方式,而是要找到最適閤自己、最能持之以恒的生活方式。 第七章:飲的智慧——不止是解渴 水是生命之源,但飲用的方式、選擇的水源,同樣蘊含著養生的智慧。“天道養生”關注的飲,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理需求,更是生命能量的補充和調和。 本章將從“什麼纔是真正健康的水”開始探討。我們會分析不同水源(如井水、泉水、雨水、自來水等)的特點,以及它們對人體可能産生的影響。我們將介紹一些天然、純淨的水源,並探討如何在傢中獲得更優質的飲用水。 除瞭飲水,本書還將關注其他重要的飲品。例如,茶的養生之道,不同茶葉(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的性味、功效,以及適宜的飲用時間和人群。我們還會討論湯、粥、果汁、豆漿等飲品的營養價值和養生作用,並提供相應的製作建議。 本書還會強調“適度”飲用的重要性。過量飲水可能傷脾胃,而過度飲用某些飲品,也可能打破身體的平衡。我們將教導讀者如何根據季節、活動量和身體狀況,來調整飲品的種類和飲用量,真正做到“以飲養生”。 第八章:附錄:常見食材的“天道”養生密碼 為瞭方便讀者將理論付諸實踐,本書的附錄精心整理瞭一份常見的食材列錶。這份列錶將涵蓋蔬菜、水果、榖物、豆類、肉類、海鮮、蛋奶、堅果、菌菇等各類食物。 對於每一種食材,我們將以簡潔明瞭的方式,標注其: 五味: 酸、苦、甘、辛、鹹 四性: 寒、涼、溫、熱 歸經: (主要作用於的髒腑或經絡) 主要功效: (簡要說明其在養生中的作用,如滋陰、補陽、健脾、疏肝等) 宜忌人群: (說明哪些體質或人群更適閤或不適閤食用) 簡單搭配建議: (提供一些與該食材搭配食用,能夠增益養生效果的建議) 這份附錄就像一本隨身的“養生寶典”,能夠幫助讀者在日常購物和烹飪時,快速做齣最有利於自身健康的選擇。它不是冰冷的知識條目,而是通往“天道養生”的便捷工具,讓理論真正落地,化為滋養生命的美食。 結語: 《天道養生的飲食法則(第2版)》是一場關於生命、自然與食物的深度對話。它並非要求讀者進行艱苦卓絕的修行,而是邀請你以一種更智慧、更感恩的態度,去重新認識和善待你的身體。通過理解並踐行“天道”的飲食法則,你將發現,最強大的養生之道,就藏在你每日的碗筷之間,它能讓你煥發內在的生機,擁抱更長久、更健康、更充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