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过长期以来对中医所做的考古式研究及多年临床经验,作者立志直探中医的发源真髓,遵循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结合现代医学常识和统计学知识,对中医及现代养生观念出现的大量庸伪之作,进行去伪存真,并对中医与当代医学中出现的相悖部分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辨。
《天道养生的饮食法则(第2版)》中的内容是作者多年经验总结,并对当前流行饮食养生流派去伪存真;通过实践经验来详解天道饮食养生法。
作者简介
解博,出生于内蒙古,后随家人移居美国。
在美国就读于一所加州私立中医学院。毕业后考取美国加州中医行医执照,在美国行医20余年。
拜师伤寒派田曾流大师曾荣修学习伤寒派经典方脉,是大师曾荣修的关门弟子,尽得田曾流派“有是脉用是方”,以脉学为依据、为准绳的伤寒辨证体系的精髓。
自学“河图洛书”十几年,悟得国医倡导千年的“天人合一”的真髓,结合伤寒田曾流的中医辨证体系、灵龟八法的针灸体系,在加州创建了“天道中医学流派”。提倡将中药方脉、针灸、养生在“河图洛书”这一逻辑框架中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出中医药养生该有的巨大作用。
近年来创建了两家高科技企业,立志于为古老的中医学插上高科技与互联网这一双翅膀,展翅腾飞,造福人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饮食与文化
第二节 寻找健康的饮食方法
一、有机食品
二、生食主义
三、纯素食主义
四、阿金纯肉食主义
第三节 我的分析方法与实践
一、人类历史上在原始状态下的饮食模式
二、研究饮食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中发现的有趣饮食现象和食物
第四节 天道饮食法的重大意义
第五节 何以天道渐不为人知
第二章 天道与中医
第一节 何为天道
一、天道是主宰宇宙的法则
二、天道更是中国文化的根源
三、天道也是帝王之道
四、天道又是藏于民间的
第二节 天道的来源
一、《河图》与十数图
二、《洛书》与九数图
第三节 中医五行说的发展
一、从《尚书》到《黄帝内经》
二、河图洛书数与五脏模型
三、五脏五行“河图”说新解
第四节 中医对脾的研究
一、为何脾为数五
二、从五行看脾主五脏
第五节 中医学的千古之谜
一、左右之谜
二、谜底——人体是右旋的
三、天人合一
第三章 天道与饮食
第一节 饮食总规律
一、饮食的时间规律
二、饮食的能量规律
第二节 饮食具体法则
一、食物的性质
二、人体体质的区别
三、饮食贵乎平衡
四、何时吃,吃什么
五、饮食应四季之德
第三节 饮食范例
一、经典的一日天道食谱
二、糖尿病治疗饮食方案
第四节 饮食的误区
一、水——喝水喝出的高血压
二、糖——我们的敌人
三、淀粉——慢碳生活更养生
四、脂肪——不吃属于矫枉过正
五、水果——终归是人类的副食
六、咖啡——心脏病的诱因,减肥的克星
七、生食——开倒车的饮食
八、素食——不平衡的饮食
九、宵夜——暗藏的致命杀手
第四章 天道与养生
第一节 人体的潮汐
第二节 人体与死亡
一、人类的寿命周期
二、死亡调查报告
第三节 人体衰老的过程
第四节 快速衰老路线
一、第一条:脾衰之路
二、第二条:真阴衰(肝衰)之路
三、第三条:肺衰之路
第五节 五畜五脏补益之法
一、羊肉
二、牛肉
三、猪肉
四、鸡肉
五、马(驴)肉
前言/序言
生命是按什么规律运行的?人是怎样活着的?人为什么会生病?又是如何康复的?而主宰这一切的又是一个什么逻辑?在没有弄清楚这些之前,妄谈医疗与养生,都流于主观臆造或人云亦云,充其量也只是积累一些小知识,甚至贻害读者。
由于研究糖尿病的关系,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研究饮食。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就是长期的饮食结构错误,中医术语称为“内伤饮食”。经过细致的研究,我终于找到了一种较为健康的饮食方法,同时也区分出不健康的饮食陋习。只有掌握了饮食健康的规律,并明确为什么这样吃最健康,才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被教条所蒙蔽,错误地选择了有害的饮食。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吃素的人比较健康,这已被统计数据证明是错的。再如,每天要喝八杯水、多喝水比较健康、多吃水果比较健康、维生素有益健康、白肉比红肉好、脂肪越少越好、吃素可以降低胆固醇等观点,都经不起仔细推敲,也都是片面的。
我的思考基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沉淀,同时也参酌了现代西医学及营养学的知识,希望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尽量深入地阐述。有些个人的独特经历和当初所思所得的激动,更期待能与读者分享。
天道养生的饮食法则(第2版) 穿越时空的智慧,重塑健康生命的精髓 《天道养生的饮食法则(第2版)》并非一本简单罗列食谱的书籍,它是一部深入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道,并将其精髓融于日常饮食中的指南。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天道”,即顺应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以食物为载体,滋养生命,调和身心,最终达到长寿安康的境界。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症状治疗,它着眼于生命整体的平衡与内在的修复,通过饮食这个最根本的生命支撑,引领读者走向一种更深刻、更可持续的健康之道。 第一章:认识“天道”——顺应自然,方得长生 本章将带领读者初步认识“天道”养生法的基本哲学思想。我们并非孤立于自然之外的个体,而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宇宙的运行有着其固有的规律,日升日落,四季更替,万物生长凋零,这一切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人类的生命活动,同样遵循着这些规律。“天道养生”并非神秘的玄学,而是对这些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回应。 我们将深入探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解为何顺应自然规律的饮食方式,能够更好地契合人体的生理节奏,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例如,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食物,不同时辰有不同的身体需求,这些都与“天道”息息相关。书本会通过历史的视角,追溯古代先贤们对自然与健康的理解,展示他们如何从自然万物中汲取养生智慧,并将其体现在饮食实践中。 此外,本章还会初步介绍“五行”学说在饮食养生中的应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也对应着人体内脏的运行。通过了解食物的五行属性,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以达到平衡体内五行、滋养相应脏器的目的。这并非迷信,而是古人对食物能量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精妙观察和总结。 第二章:食物的密码——五味、五色与性味归经 本章将深入剖析食物的本质,揭示隐藏在日常食材中的健康密码。“五味”(酸、苦、甘、辛、咸)不仅仅是舌尖的感受,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对人体的益处。例如,酸味入肝,有助于收敛;苦味入心,有助于清热;甘味入脾,有助于健运;辛味入肺,有助于发散;咸味入肾,有助于软坚。理解五味,便能根据身体的需要,巧妙地选择和搭配食物。 “五色”(青、赤、黄、白、黑)同样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信息和能量。青色食物多为碱性,有助于肝脏健康;赤色食物多含番茄红素等,有益于心脏;黄色食物富含胡萝卜素,滋养脾胃;白色食物多为淀粉和蛋白质,滋润肺部;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常被认为益于肾脏。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颜色食物所代表的营养价值和在养生中的独特作用。 更进一步,本章将引入“性味归经”的概念。食物的“性”(寒、凉、温、热)和“味”,结合其“归经”(作用于哪个脏腑或经络),共同构成了评价食物养生功效的完整体系。例如,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胃经,能够温中散寒;而西瓜味甘性寒,归心、胃、膀胱经,则能清热解暑。掌握这一体系,我们就能像中医大夫一样,根据身体的寒热虚实,选择最适合的食物来调理。 第三章:辨体质,选对食物——你的身体,你的定制菜单 “千人千方”,在饮食养生上同样如此。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食谱,只有最适合你当下身体状况的饮食选择。本章将带领读者学习如何认识自己的体质。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寒热”体质区分入手,了解自己是偏寒还是偏热,是虚还是实。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深入介绍更细致的体质分类,例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湿热”等。每个体质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易发疾病以及对应的饮食宜忌。我们会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读者自我评估,准确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 一旦明确了自己的体质,本书将提供详细的指导,告诉你哪些食物是你的“健康之友”,哪些食物则是你需要谨慎对待的“健康隐患”。例如,体质偏寒的人,应多选择温热性的食物,少食寒凉;而体质偏热的人,则需要多摄入清凉解毒的食物。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具体的食物列表,让读者清晰地知道,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体质,化解潜在的健康问题。 第四章:时辰与饮食——顺应生物钟,事半功倍 人体的生理活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遵循着昼夜节律和体内“子午流注”的规律。顺应这一规律的饮食,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食物的效用,并帮助身体更好地进行自我修复和代谢。本章将深入探讨不同时段的饮食宜忌。 我们将详细讲解“晨起、午前、午后、傍晚、睡前”等不同时间段,身体的主要代谢特点和能量需求。例如,早餐的重要性,为何不宜过晚;午餐如何均衡补充能量;晚餐又该如何清淡易消化,避免影响夜间睡眠和代谢。 本书还将重点介绍“子午流注”的养生智慧。根据中医理论,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对应着十二条经络和脏腑的活跃期。在这些特定时辰,针对性地摄入某些食物,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例如,在肺经当令的时辰,摄入滋润肺部的食物;在肾经当令的时辰,摄入益肾的食物。这种将时间因素纳入饮食考量的理念,是“天道养生”独特而深刻的体现。 第五章:烹饪的艺术——保留营养,增益健康 食物的烹饪方式,对最终的养生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当的烹饪,可能导致营养流失,甚至产生对身体不利的物质。本章将带你领略“天道养生”的烹饪艺术。 我们将重点介绍那些能够最大程度保留食物营养和活性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炖、凉拌等。这些方法通常温度适中,烹饪时间相对较短,能够避免高温对维生素和活性物质的破坏。 同时,本书也会详细分析一些需要谨慎对待的烹饪方式,例如过度油炸、烧烤等。我们会解释这些烹饪方式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烹饪时间和辅料,来降低其负面影响。 此外,本章还将介绍一些传统而有效的烹饪技巧,例如“食补”中的药食同源理念,如何利用简单的香料和调味品,在不破坏食物本身特性的前提下,增添风味并提升养生功效。我们将强调“少油、少盐、少糖”的原则,并提供健康调味的替代方案。 第六章:解惑与误区——拨开迷雾,走向真正的健康 在追求健康养生的道路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许多看似有益的观念,实则可能误导我们。本章旨在拨开迷雾,澄清关于饮食养生的常见误区,帮助读者建立科学、正确的健康认知。 我们将一一梳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饮食误区,例如“减肥不吃主食”、“只吃素食最健康”、“某种超级食物能包治百病”等。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解释这些观念的片面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书还会探讨一些关于“排毒”、“代餐”、“高蛋白饮食”等流行养生法的科学性,并从“天道养生”的哲学角度进行审视,指出其中的合理之处与需要警惕之处。 我们还会强调,养生并非一蹴而就,更非理论的堆砌,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实践。本书将鼓励读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追求极端的饮食方式,而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最能持之以恒的生活方式。 第七章:饮的智慧——不止是解渴 水是生命之源,但饮用的方式、选择的水源,同样蕴含着养生的智慧。“天道养生”关注的饮,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需求,更是生命能量的补充和调和。 本章将从“什么才是真正健康的水”开始探讨。我们会分析不同水源(如井水、泉水、雨水、自来水等)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将介绍一些天然、纯净的水源,并探讨如何在家中获得更优质的饮用水。 除了饮水,本书还将关注其他重要的饮品。例如,茶的养生之道,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的性味、功效,以及适宜的饮用时间和人群。我们还会讨论汤、粥、果汁、豆浆等饮品的营养价值和养生作用,并提供相应的制作建议。 本书还会强调“适度”饮用的重要性。过量饮水可能伤脾胃,而过度饮用某些饮品,也可能打破身体的平衡。我们将教导读者如何根据季节、活动量和身体状况,来调整饮品的种类和饮用量,真正做到“以饮养生”。 第八章:附录:常见食材的“天道”养生密码 为了方便读者将理论付诸实践,本书的附录精心整理了一份常见的食材列表。这份列表将涵盖蔬菜、水果、谷物、豆类、肉类、海鲜、蛋奶、坚果、菌菇等各类食物。 对于每一种食材,我们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标注其: 五味: 酸、苦、甘、辛、咸 四性: 寒、凉、温、热 归经: (主要作用于的脏腑或经络) 主要功效: (简要说明其在养生中的作用,如滋阴、补阳、健脾、疏肝等) 宜忌人群: (说明哪些体质或人群更适合或不适合食用) 简单搭配建议: (提供一些与该食材搭配食用,能够增益养生效果的建议) 这份附录就像一本随身的“养生宝典”,能够帮助读者在日常购物和烹饪时,快速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健康的选择。它不是冰冷的知识条目,而是通往“天道养生”的便捷工具,让理论真正落地,化为滋养生命的美食。 结语: 《天道养生的饮食法则(第2版)》是一场关于生命、自然与食物的深度对话。它并非要求读者进行艰苦卓绝的修行,而是邀请你以一种更智慧、更感恩的态度,去重新认识和善待你的身体。通过理解并践行“天道”的饮食法则,你将发现,最强大的养生之道,就藏在你每日的碗筷之间,它能让你焕发内在的生机,拥抱更长久、更健康、更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