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真题是一面镜子,真题是一堆宝藏,真题是一台测速仪,真题是*能反映未来命题趋势的复习资料。本书着眼于帮助考生了解真题的题型、考点范围、难度,把真题研究透了,就能很好驾驭未来考试。
内容简介
真题是*好的复习资料。本书汇编了2010—2017年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和写作)历年真题,并对每道题都给出了详细解析,数学题还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另外,还总结了45个数学经验公式,以帮助考生提高解题速度。在使用本书时,可按照“自测”“研习”“总结”的顺序研究每套真题,掌握每套真题。
本书适用于参加MBA、MPA、MPAcc、MEM、MTA、Maud、MLIS、EMBA等管理类联考的考生。
作者简介
周洪桥,同济大学2003级优秀MBA,MBA等管理类硕士联考辅导专家,具有多年MBA联考辅导一线教学经验,精通数学、逻辑、写作各科真题考点规律,擅长培养学员用*简单的思路巧妙地解决难题,以独到的解题技巧与分析流程帮助考生快速提高成绩。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武汉、大连、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授课,*成千上万学子跨越联考,迈入商学院殿堂。
目录
第 一 部 分
历年真题自测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3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17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31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45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57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69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81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93
第 二 部 分
历年真题详解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详解109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详解137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详解163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详解189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详解213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详解245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详解271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详解299
附录联考数学常用经验公式325
后记331
精彩书摘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一、 问题求解题: 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
1. 某商品的定价为200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连续两次降价20%后的售价为()。
A. 114元 B. 120元 C. 128元 D. 144元 E. 160元
2. 在一次捐赠活动中,某市将捐赠的物品打包成件,其中帐篷和食品共320件,帐篷比食品多80件,则帐篷的件数是()。
A. 180 B. 200 C. 220 D. 240 E. 260
3. 如图1,△ABC是直角三角形,S1,S2,S3为正方形,已知a,b,c分别是S1,S2,S3的边长,则()。
图1
A. a=b+cB. a2=b2+c2
C. a2=2b2+2c2D. a3=b3+c3
E. a3=2b3+2c3
4. 一个储物罐的下半部分是底面直径与高均是20m的圆柱形、上半部分(顶部)是半球形,已知底面与顶部的造价是400元/m2,侧面的造价是300元/m2,该储物罐的造价是()。(π≈3.14)
A. 56.52万元 B. 62.8万元 C. 75.36万元 D. 87.92万元E. 100.48万元
5. 在一次商品促销活动中,主持人出示一个9位数,让顾客猜测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该9位数中从左到右相邻的3个数字组成的3位数,若主持人出示的是513 535 319,则顾客一次猜中价格的概率是()。
A. 17 B. 16 C. 15 D. 27 E. 13
6. 某商店经营15种商品,每次在橱窗内陈列5种,若每两次陈列的商品不完全相同,则最多可陈列()。
A. 3 000次 B. 3 003次 C. 4 000次 D. 4 003次 E. 4 300次
7. 甲、乙、丙三个地区的公务员参加一次测评,其人数和考分情况如下表: 分数人数地区6789甲10101010乙15151020丙10101515三个地区按平均分由高到低的排名顺序为()。
A. 乙、丙、甲 B. 乙、甲、丙 C. 甲、丙、乙 D. 丙、甲、乙E. 丙、乙、甲
8. 经统计,某机场的一个安检口每天中午办理安检手续的乘客人数及相应的概率如下表: 乘客人数0~56~1011~1516~2021~2525以上概率0.10.20.20.250.20.05该安检口2天中至少有1天中午办理安检手续的乘客人数超过15的概率是()。
A. 0.2 B. 0.25 C. 0.4 D. 0.5 E. 0.75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详解 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9. 某人在保险柜中存放了M元现金,第一天取出它的23,以后每天取出前一天所取的13,共取了7次,保险柜中剩余的现金为()。
A. M37元 B. M36元 C. 2M36元 D. 1-237M元
……
前言/序言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又要临近了,时间紧、工作忙、内容多,怎么有效地复习成了众多考生十分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综合能力试题的题量大,对解题的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利用最后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呢?这就牵涉到如何选择复习资料的问题。
一、 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规律性,考试复习也不例外,任何考试都要重视运用“研究过去,找出规律;认识现在,掌握重点;预测未来,胸有成竹”的思维方法。自2010年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联考以来,已经进行了8次考试,再加上自1997年至2009年的MBA联考,我们研究这些真题发现,这些试题具有稳定的、普遍的、反复出现的共性,近两年的试题与以前的试题在考点、题型、解题思路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为了准备新一年的管理类联考,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与研究历年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
(1) 真题是备考总方向,最贴近考试大纲。真题是命题小组的专家经过几个月的时间精心打磨的,最能体现考试大纲,也最具权威性。任何其他形式的模拟题的效度都无法与真题相比,研究透了真题,你就能隐约感觉到未来的考试题似乎呈现在你眼前。
(2) 真题是一堆宝藏,几乎穷尽了所有的题型。无论是数学,还是逻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对有限,通过什么方式来考查这些内容,这就是所谓的题型。多年来的命题者似乎已经穷尽了这些考点的所有题型,很难再推陈出新。因此,考生必须对这些题型形成解题思维定势,形成条件反射,这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
(3) 真题是一扇窗口,能透视出高频考点。通过真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些考点是每年必考或常考的内容。比如数学中的“质数与合数”在近8年的试题中出现了5次,“三角形的相似”在近8年的试题中出现了6次,逻辑中“假言命题的负命题”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我们研究真题的目的就是找出哪些是高频考点,哪些考点还没有考过。高频考点必须掌握,还没考过的考点重点准备,自然就胸有成竹了。
(4) 真题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命题者的出题规律。命题者命题时想通过什么形式来考查考生,选项怎么进行设计,用什么方式来干扰正确选项,我们透过真题的研究,发现这些都是有规律的。找到了这些规律,就等于破解了命题者的密码,比如逻辑中的“加强型”“削弱型”“假设型”等题型的出题方式与选项设计,比如这些年的论说文从以前的单个主题的考查到思辨关系的考查(2017年的冒险与创新、2016年的一致性与多样性、2015年的富与仁、2014年的利与弊、2013年的竞争与合作),都反映出命题者思想。
(5) 真题是一台测速仪,能测试出你的实际解题速度。综合能力的答题时间是180分钟,要答完25道数学题、30道逻辑题与两篇作文,对解题速度的要求是极高的。按什么顺序去答题,自己答完整套题需要多长时间,离考试要求还差多少,真题无疑是最好的检测工具,它能真正检测出你的真实状况。
二、 本书的特点
(1) 试题全。本书把2010—2017年的数学、逻辑、写作真题用套题的形式呈现,有别于其他单独数学真题、逻辑真题与写作真题的解析的书,考生可以整套自测。
(2) 解析详尽。本书对每一道试题的解析都非常详尽,而且好多数学题给出了不同的解法,有些解题方法还是笔者在十五年教学一线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独创性。
(3) 技巧性强。对数学来说,不同解题方法会需要不同的解题时间,因此好的解题方法是考生非常需要的。本书不但在解析每道题时用了不同的解题方法,而且针对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且用传统的方法比较耗费时间的考点或题型,总结出了45个经验公式,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
三、 如何使用本书
(1) 自测。自己动手用完整的3个小时做每套试题(不要直接去看试题解答),锻炼时间控制,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先做数学,还是先做逻辑,抑或先写作文),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如何做到取舍,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自测才能完成。
(2) 研习。做完每套试题以后,不要只对完答案就了事。一道题做对了,是真正掌握做对了,还是稀里糊涂猜对的?自己的解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吗?不会做的题,是概念不清,还是题型不熟,还是不知从何处破题?需要对每道题进行彻底的“咀嚼”和“消化”,做到见木又见林。
(3) 总结。将真题按照每题所考查的考点进行归类,将做错的题目统计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在做下一套真题之前,对上一套真题的得失进行梳理,做到重复的错误不再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优秀老师的经验,在此一并谢过。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祝所有考生考出理想成绩,考取自己心仪的学校!
周洪桥
2017年10月于深圳
《2018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详解 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图书简介 备考制胜,逐题精析,铸就高分基石! 这是一本为2018年中国大陆MBA、MPA、MPAcc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以下简称“管理类联考”)的考生量身打造的综合能力部分(包括数学、逻辑、写作)历年真题详解。我们深知,历年真题是检验备考成果、把握考试趋势、锁定高分方向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真题,而是以“详解”为核心,深度剖析每一道试题的考点、难点、易错点,力求为考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极具指导价值的学习方案。 一、 核心价值:精准把握考试脉搏,直击提分要点 管理类联考作为一场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的严峻考验,其考察的知识点广泛,题型变化多样。尤其在综合能力部分,数学的严谨性、逻辑的推理性、写作的思辨性,环环相扣,是衡量考生专业学习潜力的重要指标。本书正是基于对历年考试大纲、命题规律以及考生普遍存在的疑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后编纂而成。 考点深度解析: 我们将历年真题中的每一个考点,无论是数学中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还是逻辑中的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亦或是写作中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和中文写作,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归类。考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哪些知识点是常考、必考,哪些是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 难点攻克指导: 针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难题,本书提供了独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数学部分的复杂计算、抽象概念,逻辑部分的迷惑性选项、思维陷阱,写作部分的结构组织、观点阐述,都将在这里得到逐一化解。我们将提供多种解题方法,帮助考生拓展思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 易错点预警与规避: 考试中的失分往往源于对细节的疏忽或对知识点的片面理解。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历年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通过对这些“陷阱”的预警,考生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巩固已有知识,提升应试的准确率。 趋势洞察与预测: 历年真题不仅仅是过去式的考题,更是未来趋势的风向标。本书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揭示了考试在题型、难度、侧重点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这有助于考生在备考后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可能出现的考点上,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二、 分模块精细打磨,助力全面提升 本书内容严格按照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的三个模块进行划分,每个模块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力求为考生提供最专业、最深入的学习支持。 (一) 数学部分:从基础到拔高,思维严谨,技巧点亮 数学是管理类联考中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要求最高的科目。本书的数学部分,不仅囊括了历年真题,更在解题详解上下足了功夫。 知识体系梳理: 我们首先对联考数学所涵盖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包括但不限于: 算术与整数: 整除、同余、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合数等。 代数: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高次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列(等差、等比)、集合、排列与组合等。 几何: 平面几何(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相似、全等)、空间几何(点、线、面关系,简单几何体体积与表面积计算)。 概率与统计: 基本概率概念、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期望与方差、常用统计量(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统计图表解读。 应用题: 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打折问题、牛吃草问题、抽屉原理等。 解题思路多角度呈现: 针对每一道真题,我们都力求给出多种解题思路,包括: 常规解法: 运用基础知识和公式推导,一步步得出答案。 特殊技巧: 总结并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如代入排除法、特殊值法、图像法、构造法、数形结合法等,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错误思路剖析: 详细分析导致考生出错的常见思维误区,帮助考生“避坑”。 计算能力与解题速度提升: 我们会在详解中强调计算技巧的运用,指导考生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并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提升解题速度。 试题重难点分级: 对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标识,并提供针对性的解题指导,帮助考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逐步提升数学能力。 (二) 逻辑部分:推理严谨,洞察谬误,化繁为简 逻辑推理是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本书的逻辑部分,注重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敏锐度和推理能力。 核心逻辑概念讲解: 命题及其关系: 真命题、假命题、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矛盾命题、反对命题、下反对命题等。 联言、选言、假言、负命题的判断与推理。 简单逻辑推理: 假言推理、选言推理、析取推理、否定后件推理、否定前件推理、假言连锁推理等。 模态推理: 必然性、可能性、偶然性等。 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类比推理。 谬误识别: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诉诸权威、滑坡谬误、循环论证等常见逻辑谬误。 题型分类与解题策略: 真假话问题: 掌握“假设法”、“排除法”、“集中突破法”等,快速锁定真实情况。 推理判断题: 训练考生对前提进行有效分析,根据逻辑规则推出结论,或判断结论的真假。 论证分析题: 重点考察考生识别论证结构、分析论证强度、找出论证漏洞的能力。 加强与削弱题: 训练考生针对特定论证,从多个角度找到能够支持或反对该论证的选项。 “陷阱”选项分析: 逻辑题的选项往往设计得非常巧妙,容易误导考生。本书将重点解析这些“陷阱”选项的迷惑性所在,帮助考生辨别真伪。 思维导图与可视化分析: 对于复杂的逻辑推理,本书将尝试引入思维导图或图示方法,帮助考生更直观地理解题意和推理过程,化繁为简。 (三) 写作部分:洞察深刻,言辞精炼,结构严谨 写作部分是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中唯一的主观题,它考察考生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分析问题的深刻性以及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与逻辑性。本书的写作部分,将从论证的有效性和中文写作两方面入手,提升考生的写作能力。 论证有效性分析: 审题技巧: 如何快速准确地抓住原文论证的中心论点、论据和结构。 常见逻辑谬误辨析: 结合历年真题,深入剖析论证有效性分析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如类比不当、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偷换概念、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循环论证等。 批判性思维训练: 如何从论证的假设、前提、推理过程、结论的推导等方面进行批判。 规范化点评: 提供标准的论证有效性分析点评范式,包括指出谬误、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等。 中文写作(应用写作): 写作题目类型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写作题目(如评论、建议、报告、方案等),分析其写作要求和侧重点。 结构框架构建: 指导考生如何搭建清晰、严谨的写作框架,确保文章条理清晰、逻辑连贯。 观点提炼与论证: 训练考生如何围绕主题提炼鲜明观点,并运用事实、数据、道理等论据进行有力支撑。 语言表达训练: 强调用词准确、句式多样、表达流畅。 范文赏析与仿写: 精选历年高分范文,进行深度剖析,学习其优点,并鼓励考生进行仿写练习。 备考策略与时间管理: 针对写作部分的限时性,提供高效的备考策略和考场时间管理建议。 三、 目标读者 所有参加2018年MBA、MPA、MPAcc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希望通过历年真题系统复习,巩固知识,提升应试能力的考生。 在数学、逻辑、写作部分遇到瓶颈,需要获得专业指导和解题技巧的考生。 追求高分,希望在综合能力部分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 四、 学习方法建议 1. 通读全书,建立整体认知: 首次阅读时,不必过于纠结于细节,重点在于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方式以及核心理念。 2. 精做真题,独立思考: 在阅读详解之前,务必独立完成每一道真题。记录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 对照详解,深入理解: 仔细阅读本书的详细解析。重点关注与自己解题思路不同的地方,理解作者提供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4. 分析错题,查漏补缺: 认真分析自己做错的题目,找出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计算失误还是逻辑漏洞?然后针对性地回顾相关知识点。 5. 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在完成一定数量的真题后,尝试总结每种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体系。 6. 反复练习,巩固提升: 对于常考知识点和易错题型,要进行反复练习,加深记忆,熟练掌握。 《2018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详解 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是您备考路上的良师益友,是您通往名校的坚实阶梯。让我们一起,用智慧与汗水,铸就属于您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