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文字学的普及读物,通俗易懂,书中引用大量例证,有助于初学者。
《文字学ABC》是文字学的基础入门书。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文字的源流,包括文字通论、文字形音义的原起,以及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对甲骨文、古文、篆文、隶书这些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都做了简要的说明。中篇主要讲六书的条例,包括六书通论及各书的说解。对每一书都能条分缕析,结合具体的例字,说明其正例和变例。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相当于一个简明的文字学研究小史。全书虽只有数万字,文字学的重要内容都已涵盖其中。非卓然大家,不能有此等芟繁就简、驾轻就熟之功力。读者只需一日功夫,文字学的概貌就可以了然于胸。
胡朴安(1878—1947年),原名韫玉,字仲明,号朴安,安徽省泾县人。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精通经学、小学,在《诗经》学、文字学、训诂学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主讲文字学课程。文字学方面的著作有《文字学ABC》《中国文字学史》《文字学丛论》《汉碑在文字学上之价值》《中国文字之发生与变迁》《从文字学上考见中国古代之声韵与语言》《文字学之价值》等。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仿佛不是在“教”你文字学,而是在“讲述”文字的历史与命运。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每当谈及某个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浮,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文字本体的深深眷恋。例如,探讨简化字改革时,书中并非简单地持肯定或否定态度,而是从历史必然性和语言效率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平衡分析,这种客观而又饱含温度的阐述,使得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引发对文化传承与现代需求的深刻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比如某个字的错误使用引发的笑话,或是某个字被文人赋予的特殊象征意义。这些轶事极大地丰富了文字的“人情味”,让我意识到,文字不仅仅是符号,更是承载了无数人类情感、智慧和误解的载体。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学问”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文化遗产”。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对汉字的“敬畏心”油然而生。这不是一本应试导向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术随笔,只是它选择的切入点是文字的“形”与“义”的关联。书中对“假借”和“转注”这两个相对晦涩的概念的处理,尤为巧妙。它没有采用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同一字形的变迁,以及其意义范围的拓展与收缩,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生命力和流动性。我记得有一章专门分析了某个部首在不同时代含义的微妙偏移,那份考据的严谨程度,完全超越了一本普通“入门”读物应有的范畴。读到那些古代文献的引证时,虽然偶尔会感到理解的压力,但作者总能及时提供通俗易懂的白话解释,就像一个耐心且知识渊博的导师,引导你走过文字学的迷宫。这本书成功地将枯燥的字源学,转化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人在结构中寻找意义,在变化中把握永恒。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可以说是一次对传统文字学教材的颠覆性尝试。它没有采用那种沉闷的黑白对仗布局,而是大量使用了色彩对比和信息图表来辅助讲解。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尤其是在讲解笔画的增减和字体的演变时,作者不仅给出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对比图,还特别标注了关键的笔画结构变化点,让你一眼就能看出哪个“节点”是字体结构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这种直观性极大地降低了学习古文字的门槛。此外,书中对一些“异体字”的介绍也十分精彩,它解释了为什么在古代,同一个词汇会有好几种写法,这种多样性恰恰反映了汉字在早期并未完全定型的活泼状态。总的来说,它让学习文字不再是一件苦修,而是一次充满趣味和美感的探索之旅,让人忍不住想去翻阅更多的古籍拓片。
评分这本关于文字学的入门读物,虽然标题上点明了“ABC”,但我拿到手后发现它远不止是基础概念的堆砌。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从最原始的刻画符号到现代汉字的演变,每一步都讲解得极其细致。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六书”时的那种深入浅出的能力,它没有停留在死板的定义上,而是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例,将抽象的造字原理变得鲜活起来。比如,解析“会意字”时,作者并不是简单地把几个部件拼在一起告诉你意思,而是还原了古人观察世界、表达观念的思维过程,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文字的组合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化信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着书本上的图示反复揣摩,那份探究古老智慧的乐趣是其他语言学习书籍难以给予的。它更像是一本打开了中国文化密码的钥匙,让人在学习文字结构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日常使用的每一个符号背后的历史厚度。对于那些只停留在识字层面,从未深究汉字起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激动人心的知识启蒙。
评分从一个常年与教材打交道的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贡献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的桥梁。它没有满足于介绍基础的字源学知识,而是将一些近年来文字学界对于“文字起源”的新假说也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讨论,虽然深度有限,但对于希望进一步深造的读者来说,无疑指明了方向。书中对文献引用规范的把握也令人称赞,虽然是面向大众的读物,但其引用的资料来源是扎实可靠的,这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它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和“读者的可读性”,这是许多类似主题书籍常常失衡的地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日常批改作业时遇到的那些“疑难杂症”——比如字形混淆、误用僻字——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满足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能探究其背后的字形演变逻辑。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宏大、更具历史纵深的视角来看待我的日常教学工作。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正版。快递速度也很快
评分这一套书内容有点虚了。
评分?
评分这一套书内容有点虚了。
评分语文老师提高业务能力水平的必读书。
评分?
评分不错。正版。快递速度也很快
评分不错。正版。快递速度也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