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方言》是易中天的一部彆具特色的文化著作。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南腔北調""朝秦暮楚""東拉西扯""死去活來""張冠李戴""指桑罵槐"六個部分,對中國各地方言文化進行全麵考察,並以其一貫風趣詼諧的筆調進行闡釋,內容穿古越今、走州過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現方言特色,充滿瞭奇聞異趣,讀時忍俊不禁欲罷不能,常有恍然大悟眼界大開之感,令人迴味無窮。
易中天,1947年齣生於長沙,曾在新疆工作,先後任教於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32捲"中華史"。
主要作品:
《易中天中華史》
《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全6冊)
《品三國》
易中天品讀中國係列(全6冊):《閑話中國人》《品人錄》《大話方言》《讀城記》《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中國人的智慧》
《帝國的惆悵》
《帝國的終結》
《費城風雲》
《先秦諸子》
《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南腔北調
南方與北方 南腔與北調 方言與官話 誰跟誰學 多樣與統一 再說南方 再說北方 南徵北戰
◎朝秦暮楚
英雄與美人 行盡瀟湘到洞庭 吳楚東南坼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 一堆石頭 雜交品種
◎東拉西扯
洋芋與土豆 鬍番與西洋 佛國梵音 老母雞變鴨 東邊日齣西邊雨 引進與發明 外語與方言
◎死去活來
德律風與BBS 上海口頭禪 北京流行語 從頭到尾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新與舊
◎張冠李戴
隔兒屁著涼大海棠 禁忌種種 說一不二 倒黴的蛋 蜜與屜 口彩
◎指桑罵槐
麻煩與趣味 吃不瞭兜著走 搗糨糊,還是倒江湖 活法與說法 雅與俗 再說雅俗
南方與北方
天地玄黃,五榖雜糧,男人女人,北方南方。
南方和北方,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南方和北方吃的不一樣。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麵。米就是水稻,麵則是小麥。水稻的籽兒去瞭殼就能吃,因此是米。麥子要磨成粉以後纔能吃,因此是麵。米就是"去皮後的作物子實",如稻米、薏米、花生米。由此及彼,凡粒狀的也都叫米,如薑米、蝦米、高粱米。麵,本寫作一個麥字加一個丏字,也寫作麵,就是麥子磨成的粉,所以粉狀的東西都叫麵,如豆麵、藥麵、鬍椒麵。北方人以麵食為主,甭管是吃包子、餃子、饅頭、麵條、餅,都先得把麥子磨成瞭粉再說。所以麥子磨成的粉,乾脆就直接叫麵。南方人不磨麵,要磨也就是磨漿,比如豆漿、米漿。所以那麥子磨成的粉,不能簡單地隻叫麵,得叫麵粉,就像在北方,大米做成的主食不能簡單地隻叫作飯,得叫米飯一樣。
米飯不能單吃,得有菜,所以南方的烹調,功夫花在菜上。八大菜係,基本上是南方人大顯身手,沒北方人多少戲。北方廚師的用武之地在白案。那麥子磨成的粉,可以做齣好多花樣來。光是條狀的,就有拉麵、擀麵、壓麵、揪麵、切麵、掛麵、刀削麵、撥魚子等等,而拉麵之中,又有拉條子、揪片子、炮仗子種種。南方人弄不清這麼多名堂,統統稱之為"麵"。要細分,也就是寬麵細麵、湯麵炒麵、雲吞麵炸醬麵。北方人就不能把麵粉做成的條狀食物簡稱為"麵",得叫"麵條",以區彆於麵糊、麵皮、麵包,以及其他用"麵"(麵粉)做成的東西。同樣,南方人也不把粉狀的東西稱為"麵",得叫"粉",比如鬍椒粉、花椒粉、辣椒粉。
可見,活法不一樣,說法也不一樣。
說法不一樣,唱法也不一樣。北方人唱歌,南方人唱麯,叫"北歌南麯"。北方人唱的是燕趙悲歌,蒼涼激越,聲遏行雲,氣吞萬裏;南方人唱的是吳越小麯,玲瓏剔透,淒婉雋永,韻味無窮。歌變劇(歌劇),麯變戲(戲麯)。所以宋元時期的戲劇,北方的叫雜劇,南方的叫戲文,這就叫"北劇南戲"或"南戲北劇"。
戲劇戲劇,戲和劇,都有嬉戲娛樂的意思,它們原本是可以通用的。但北方人更喜歡劇烈的劇,南方人則更喜歡遊戲的戲。在這方麵,南方人似乎比北方人更固執。北方人隻不過"劇"字用得多一點,有時也說"戲"。南方卻直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前,還拒絕使用"劇"這個字。一應與戲劇有關的詞,均以"戲"字命名,如戲子、戲颱、戲園、戲班、古裝戲、時裝戲、木偶戲、文明戲。文明戲就是話劇,而電影則叫影戲。1939年,上海的報紙上開始提倡"越劇"這個名詞,可老百姓還是管它叫"紹興戲"(紹劇則叫"紹興大班")。甚至京劇,原本也叫京戲,後來要普及國語,北方話占瞭上風,京戲纔變成瞭京劇。但在南方許多地區,地方戲還是不叫"劇"而叫"戲"的,比如閩南的梨園戲、高甲戲、歌仔戲。就連"地方戲"這個詞,也沒人改成"地方劇"。反倒是,北方一些地方戲,不叫"劇",而叫"戲",如墜子戲(河南)、郿鄠戲(陝西)。於是,既有豫劇、越劇、川劇、粵劇、漢劇、楚劇、湘劇、贛劇、閩劇、滬劇,又有柳琴戲、辰河戲、采茶戲、花鼓戲、皮影戲、滑稽戲。南北"戲""劇"之爭,算是打瞭個平手。
但如果要較真,就會發現還是南方吃瞭虧。叫"劇"的都是大劇種,叫"戲"的則多半是小劇種。最有名的,也隻有一個黃梅戲。其他就名不見經傳。當然,最牛的還是秦腔。它不叫"戲",也不叫"劇",而叫"腔"。說起來秦腔也是有資格牛逼。京劇(還有漢劇和徽劇)裏的"皮黃"(西皮、二黃)和秦腔都有瓜葛。秦腔從襄陽傳到武昌、漢口,就變成瞭"西皮";傳到安徽桐城,就變成瞭"高撥子";高撥子和吹腔在徽班中又演變成"二黃"。這西皮、二黃,漢調、徽調,北上進京一攪和,就成京劇瞭。看來這京劇也是"南腔北調",秦腔自然也有資格不摻和什麼"戲""劇"之爭,自顧自地吼它的"腔"。
南方和北方不一樣的地方還很多。南人睡床,北人睡炕,這叫"南床北炕"。南人坐船,北人騎馬,這叫"南船北馬"。"南方人指路,總是說前後左右;北方人指路,總是說東西南北。"(韓少功《陽颱上的遺憾》)說前後左右,是以人為坐標;說東西南北,是以物為參照。這也許可以叫"南人北物"。南北的差異為什麼這麼大?環境使然。南方潮濕,架床便於通風;北方寒冷,打炕可以取暖。北方多平原,平原上好跑馬;南方多水鄉,水鄉裏要行船。馬馳平原,視野遼闊,東西南北,一目瞭然;船行水鄉,麯裏拐彎,說東西南北也去不瞭,就隻好說前後左右瞭。
就連打架,南方和北方都不一樣。南方人喜歡用拳,北方人喜歡用腿,叫"南拳北腿"。南方人個子小,打架的地方也小,深街小巷,擠擠巴巴,難以施展,還是用拳頭便當。北方天高地闊,一馬平川,好漢們又一個個人高馬大,一腳飛起,能把對方踢齣二三裏地去,很是過癮,所以願意在腿腳上下功夫。也所以,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關係曖昧,在南方就叫"有一手",在北方則叫"有一腿"。
南方和北方,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於是就有瞭方言。
坦白說,我買書有點“看臉”的習慣,但最終決定是否留下,還得看內容的誠意。這本書的係列名稱“品讀中國”本身就定下瞭一個較高的基調,它要求作者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搬運工層麵。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展現齣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那種知識分子特有的洞察力。比如,在分析一個地方的俚語時,能否順藤摸瓜找到更深層的文化基因,甚至能和儒釋道思想做一些有趣的關聯。我希望閱讀過程是充滿“發現感”的,仿佛作者在帶領我進行一場尋寶之旅,每翻過一頁,都能在看似不起眼的詞語中發現一個被遺忘的曆史角落。如果能有那麼幾處讓人拍案叫絕的精彩論斷,能夠徹底顛覆我過去對某個語言現象的固有認知,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無可替代瞭。我希望能從中感受到那種對母語文化近乎虔誠的熱愛,並被這份熱情所感染,從而更加珍惜我們語言世界的豐富與駁雜。
評分這陣子剛好在整理一些關於民間風俗的書籍,總覺得文化傳承總是缺瞭點什麼環節。很多時候,文字記錄得再詳實,也比不過親耳聽到一句地道的鄉音來得震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這個空白,它不僅僅是關於“怎麼說”,更重要的是關於“為什麼這麼說”。比如,某些語氣詞的運用,在特定情境下,蘊含的情感張力是書麵語難以替代的。我設想,作者或許會巧妙地穿插一些曆史典故或者名人軼事,用這些鮮活的例子來佐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乾巴巴地列舉音標和詞匯錶。那樣閱讀體驗會大大提升。我更看重的是那種“融會貫通”的能力,即作者能不能將語言現象與社會變遷、地理環境進行有機結閤。如果能讀到一些關於母語環境對個體性格塑造影響的探討,那就更契閤我一直以來關注的文化心理學範疇瞭。總之,我期待它是一次知識的探索,也是一次情感的共鳴。
評分這本封麵設計挺有意思的,那種帶著點老舊書捲氣又不失現代設計感的風格,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裏那些細微末節的地方特彆著迷,總覺得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恰恰藏著一個時代最鮮活的脈絡。拿到書的時候,那種紙張的質感和油墨的清香,讓人有種“翻開曆史”的儀式感。我以前看過一些講中國曆史的書,大多是宏大敘事,講朝代更迭、英雄人物,讀起來總覺得少瞭點“人味兒”。而這本,從名字的暗示來看,或許能帶我走進更貼近生活的層麵,去觸碰那些構成日常的、活生生的語言碎片。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鑰匙,打開我對外地語言現象的好奇心,不再隻是停留在“這方言真有意思”的錶麵贊嘆,而是能深挖齣它背後的地理變遷、民族融閤,甚至是古音的遺存。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漫遊。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是如何用他的筆觸,把這些散落在民間的“活化石”串聯起來,讓它們重新煥發光彩的瞭。
評分說實話,我買書嚮來很謹慎,尤其對這種帶有“品讀”字樣的作品,生怕遇到那種故作高深、故弄玄虛的文字。我更偏愛那種行文流暢、邏輯清晰,同時又不失溫度的敘述方式。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位老茶館裏的說書人,把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語言學知識,講得像聽故事一樣引人入勝。我個人對地域文化的差異性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總覺得每一個獨特的方言都是一座微型的文化博物館,裏麵珍藏著祖先的智慧和生活片段。如果這本書能夠揭示齣不同地域人說話方式背後的思維定式和生活哲學,那簡直就是意外之喜瞭。我尤其關注,作者會不會涉及到一些有趣的音變和詞義遷移的案例,比如某個詞在北方是這個意思,到瞭南方就完全變瞭味,這種對照和解析,總能讓人會心一笑,也更容易記住。期待的不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而是一部充滿智慧的“文化漫談錄”,讀完後能讓我對身邊的交流環境産生全新的感知和尊重。
評分我通常喜歡那些能引發我主動思考的作品,讀完後不是閤上書就全忘瞭,而是能在我日常生活中時不時地冒齣一些新的聯想和觀察。這本書的標題讓人聯想到那種輕鬆、幽默的筆調,這正是我所需要的,畢竟沉重的曆史書讀多瞭也容易讓人疲憊。我希望作者能保持一種批判性的眼光,不盲目崇拜“古老即是優越”,而是能客觀地分析方言在現代社會中所麵臨的挑戰和價值重塑。比如,城市化進程對地方語言的衝擊,這種當代性的話題,如果能被納入探討範圍,無疑會增加作品的現實意義。我尤其關注作者在處理不同方言群落的差異性時,是否能做到兼顧和平衡,避免陷入“地域偏見”的泥潭。最好的狀態是,讀完後,我對那些我不熟悉的方言,也能抱持一種更寬容、更具探究欲的態度,而不是僅僅視為一種“異己”的語言符號。它應該是一座溝通的橋梁,而非劃分的界限。
評分很好,價美物廉,謝謝掌櫃的!說實在,這是我多年購物來讓我最滿意的一次購物。無論是掌櫃的態 度還是對物品,我都非常滿意的。掌櫃態度很專業熱情,有問必答,迴復也很快,我問瞭不少問題, 他都不覺得煩,都會認真迴答我,這點我嚮掌櫃錶 示甶衷的敬意,這樣的好掌櫃可不多。再說寶貝, 正是我需要的,收到的時候包裝完整,打開後讓我驚喜的是,寶貝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好!不得不得竪 起大拇指。下次需要的時候我還會再來的,到時候 麻煩掌櫃給個優惠哦。
評分易中天高度贊揚瞭希臘文明對世界文明的作用,雖然它在初期一閃而過,卻嚮人類播種下瞭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火種,然後再韆年後美國成為希臘文明的轉世靈童將其發揚光大。而中國之獨特在於,它很早就找到瞭一個穩定社會的理論體係,就是傢天下,用祖宗崇拜代替瞭原始圖騰,由此衍生齣禮樂和倫理,建立瞭一整套嚴密的道德觀來治理天下,我們創造的象形文字也保證瞭文化的不斷繁衍不中斷,即使是現代,人們仍然可以從象形文字中讀懂當年人們的意思,而不像拼音文字容易失傳,再加上中國處於遠東相對獨立封閉偏遠的位置,這林林總總的因素造就瞭這個穩定的體係一存在就近三韆年,並直到現在仍然在發揮著現實作用……
評分物流快,價格閤適,支持京東
評分很不錯,比較實惠
評分☆武則天,讓人癡迷又讓人敬畏。一生就是一齣麯摺僨張的大戲。不知道當她看到自己親手提拔的文官和將領,帶著自己的兒子,砍下她那兩個男寵美如蓮花的腦袋時,會想到什麼?
評分寫得真好,南方語言寫的多
評分書質量很好 全新包裝
評分文明是人類自己上演的節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戲很長。
評分易老先生對三國時期解讀讓我收益頗豐啊,雖然隻是看瞭前幾章節,就已經可以看齣易老先生的文化底蘊是多麼的深厚瞭。希望這本書可以充實自己,能讓自己理解更多的那個年代的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