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作者和我们分享了属于她的生活小技巧
花点心思,爱上厨房
每日料理,让家人绽放笑脸
打造舒适生活,从整理开始
发挥巧思,让做家务更简单
旧物利用,且用且珍惜
从让烹饪变得高效的厨房收纳技巧到常备菜的创意食谱,从用智能手机管理衣服的数量和种类到家具的保养方法
只要掌握好方法,再繁琐的家务劳动也能变得简单、高效。
中山亚衣子
日本岐阜县人,现定居东京,35岁。
是一位育有10岁的儿子和不到1岁的女儿的职场妈妈。
她尊崇不论是家务、育儿还是工作,都要学会”享受”。
关于料理,她喜欢为他人烹饪,也乐意他人为自己烹调,
但她爱的还是品尝美食。
她常在日常烹饪中不断研究有益健康的简单食谱,
因为自身性格懒散,目前正在探索方便打扫的房间布局。
2013年创建个人博客。
目前总浏览量突破300万。
博客以简单而又舒服的生活为主题,记录博主的生活点滴。
”生活笔记” http://seikatsunomemo.blogspot.jp/
第一章 花点心思,爱上厨房
使用方便的抹布
方便烹饪的优质锅具
高效的厨房收纳
让烹饪变得有趣的厨具
杜绝浪费食物:我的冰箱法则
透明的玻璃容器便于使用
能映衬出食物颜色的白色餐碟
厨房污渍要在当日清理干净
美好的一天从空荡荡的桌面开始
第二章 每日料理,让家人绽放笑脸
时令菜,让早餐充满活力
从决定做到出炉,只要两小时的野生酵母面包
创意食谱,品尝各色面包
讲究原料的健康小点心
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让人充满期待的梅子糖浆
冬季夏季常喝甜酒,做个”肠美人”
简单!自制手工乌冬面
用珐琅罐做美味无添加味噌
常备菜的创意食谱
让所有食材物尽其用
忙碌日子里的固定菜谱
选择能凸显食材原味的调料
天然食材熬制的高汤,带来醇厚的口感
壶里常备三年番茶,身体自然好
每天的餐桌上加一些干货
经常食用各种豆类
为了家人的健康,精心挑选食材
花点小心思保存气味芳香的蔬菜
家事尽力而为,尽情享受育儿的乐趣
第三章 打造舒适生活,从整理开始
移动式篮子:收纳小帮手
给物品规定指定席,从此告别”找东西”
壁橱也要整理得当
用智能手机管理衣服的数量和种类
盥洗室,采用”隐藏式收纳”
喜欢的收纳用品,用起来也格外贴心
文件只保存电子版
偶尔把收纳物全部取出,并重新整理
玄关是”家的门面”,要时刻保持清爽整齐
不常看的电视机收进箱子里
孩子们用的收纳盒宜选用简单轻巧的桐木小箱
碍眼的充电线,这样收纳才清爽
第四章 发挥巧思,让做家务更简单
环保亲肤肥皂,全家都在用
生活时间表
打扫房间的诀窍:及时清理污渍
让室内晾晒更惬意
花点心思让做家务变轻松
并非是大扫除,不过是一周一次的小清扫
匠人制造的手工扫帚,让打扫变得更轻松
绿色,我生活的一部分
没有压力的家庭开销管理法
防寒保暖,提高身体免疫力
让小宝宝安然入睡
用白色亚麻,每天都有好心情
挑选好的布料,让肌肤自由呼吸
第五章 旧物利用,且用且珍惜
用铸造的旧缝纫机做手工
改造心爱的T恤
不用针、不用线的手工围巾
背带的草木染色法
为了女儿,手工制作布偶玩具
物尽其用
不论是衣服还是小物件,精心护理才能持久耐用
自己修理珐琅小物件
造型变化自如的家具,真方便
家具常保养,才能保持美观
杜绝浪费食物:我的冰箱法则
为了不浪费粮食,也为了能吃上新鲜的食材,我制定了加快冰箱周转率的法则。
不在冰箱死角存放食物。
使用瓶身透明的容器。
不能把冰箱塞得太满。
自从用了这个法则,冰箱里的食物变得一目了然,再也不会有食物因为被忘记而
变腐烂,也不存在重复购买的现象了。我一般会把吃剩的食材放在味噌汤或咖喱里做配
菜,尽量等冰箱里的食物吃光之后再去采购新的食材,而且每次都不会采购太多。这样
做,冰箱就能保留一定的空间,可以杜绝食物浪费,费用也能节省不少。
第一层左侧的保鲜盒里装着的是味噌酱和杂鱼干。第二层靠外侧的空间一般会空出来, 用来放锅或电饭煲的内胆。第三层的珐琅容器是用来装米糠酱菜的。
不在冰箱死角存放食物
如果一前一后摆放食物的话,靠里侧的东西拿起来就会很费劲,而且也不容易被察觉,更有可能在腐烂之后才被想起。
所以,对于冰箱收纳,我遵循的原则是,不在冰箱死角存放食物。
只放置需要用的物品
调味料,我只挑选喜欢用的。每种调味料都尽量选择大小合适的,这样在被用完之前还能一直保持原有的风味,沙拉调料和面露只在需要用的时候临时调制,所以冰箱门架处还留有很大空间。
蛋黄酱和番茄酱,如果剩的不多的话,挤起来就会特别费劲。把它们倒立在马克杯里收纳就可以了。
将米类也放在冰箱里
为了防止米的口感变差,或者生虫、发霉,可以把米类放在冰箱里保存。
卖米的商人建议我放在冰箱的蔬菜保鲜柜里。
不要长时间冷冻食物
把肉、鱼、面包、乌冬面、切好的油豆腐、剥好皮的大蒜、木鱼花、杂鱼干和煮过高汤的(昆布)残渣等冷冻起来。注意在风味和鲜度还没有下降之前尽快使用完。
厨房污渍要在当日清理干净
厨房污渍残留的时间越久,清理起来就越费劲。我在烹饪时,也会不时地擦一擦
灶台四周、冰箱的把手、调料瓶的底部等地方。在还没养成频繁的擦拭习惯之前可能会觉得它略显麻烦,但是比起等污渍变顽固了再处理,这种方法可是轻松多了。
晚餐后,再把水槽里侧、墙壁的瓷砖、灶台前的地板等地方擦一擦,整个打扫工
作就算是完成了。抹布要多囤一些,这样,如果抹布脏了的话,就立即换干净的,也不会觉得心疼。
我家是开放式厨房,所以我希望它看上去干净、整洁,而且,在干净的厨房里干
活,心情也会很舒畅。
用白抹布擦拭水槽及墙壁
用白抹布擦拭水槽及墙壁时,用手就能感觉到污渍有没有被清理干净。烹饪时,油或调料非常容易溅到墙壁上,所以需要好好地清理这些污渍。水槽内侧也能被白抹布擦
拭得光洁如新。
我把排水口处橡胶材质的盖子和较长的垃圾篓拆下,换上了比较短的、不锈钢材质的垃圾篓。这种垃圾篓我买了两个换着用,脏了的话就放进洗碗机里清洗后再烘干,这样,垃圾就不容易缠在篓子上,而且也不会有那种湿滑的手感,非常干净。
每次发现地上撒了食物或是有其他污渍时,我都会立刻把它擦拭干净。尽管如此,每周我还是会把所有的椅子摆到桌子上,用旧的白抹布把桌角和整个地面擦拭一遍。房子变干净了,心情也就舒畅了。
移动式篮子:收纳小帮手
天然材质的篮子,外表可爱,结实耐用。可以带它出去购物或是在野餐时使用,同时,它也是个非常方便的收纳容器,在我家随处可见。
不用的话,可以把篮子叠放起来放进壁橱里,因为方便移动,所以比起位置固定不变的收纳家具来说,它可以灵活应用于房间的任何一个角落。
朋友来访时,可以用空篮子来装朋友的随身物品,还可以把家里散乱的杂物一口气收纳进来。空篮子可以用来应对各种场合,非常方便。
手工精心编制的美丽的篮子能带给人一种淡淡的温暖,让人越用越喜欢。
洗衣篮
这个篮子一般都空着,用来临时收纳晾晒好的衣服。朋友突然来访时,可以用来收拾屋子里散乱在外的杂物,非常方便。
尿布替换套装篮
布制尿不湿和臀部用湿巾放在竹篮里。因为每天都要用很多次,所以竹篮直接放在外边,小宝宝去哪,篮子就跟去哪,移动式的设计让这款篮子在使用时非常方便。
我有各式各样、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篮子。右端方形的购物篮里放着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书,小兔子形的、圆形的篮子里放着女儿的玩具。儿子的房间里也放着一些篮子,用来装过季的衣服、学校的道具还有玩具等。
一盒一类
我决定在每个盒子里只装一类物品。这样,在打开盒子时,盛装的物品一目了然,拿取也非常方便。照片从左往右是家电的保修单(放进B5纸大小的塑料袋里再对折一下)、标签打印机、各种充电线、备用的文具。
给物品规定指定席,从此告别”找东西”
在我家的衣帽间里,摆着很多颜色、形状一样的宜家收纳盒,这样看上去会显得特别的整齐、清爽。
盒子上都附有标签,非常适合用来收纳容易遗失的、琐碎的小物品。比如,新年贺
片、理发用的推子、标签打印机、各种充电线、家电保修单、备用的文具等各种东西。
这里的收纳原则是,每个盒子里只装一类物品。即使盒子里还有剩余的空间,也绝不用来放其他种类的物品。这样的话,收纳不会显得杂乱,拿取也非常顺手。孩子们需要使用的话,只要照着标签,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
统一使用相同大小的盒子
使用统一的收纳盒,一打开柜门就能看见美观、整齐的收纳空间。左下方的行李箱里装着我和儿子的滑雪服。
按年份把新年贺卡装在不同的袋子里
把每一年的新年贺卡装在差不多大小的塑料袋里,并摆放在盒子里。收到的信件和明信片我都舍不得扔,我都会分类整理好,方便再次翻阅。
序言
我性格懒散,做事没有常性。
遇上麻烦或是无趣的事,总是无法坚持。
所以对于每天不得不做的家务,我希望能将其变成一种享受。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呢?
我每日思索、不得其解,
最终参透:
”我的快乐=花心思+动脑筋”
比如”与其把旧衣服扔掉,不如用它来做玩具”,
或者”把吸尘器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吧”。
虽说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如果能够花一点小心思,
哪怕是每天的例行家务,也能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新鲜感,
并能从中收获到兴奋、激动、愉悦的心情。
另外,花心思认真挑选生活用品,
琐碎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本书将向大家展示我家的真实生活。
关于早起,
关于用心烹饪,
关于收纳、整理,
关于表达感谢,
关于时间、金钱、物品、资源,
关于珍惜稀缺物品。
也许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琐事,
我却希望在一点点细心积累的过程中,
享受生活。
怀着这种想法,度过每一天。
希望这本书能有幸给读者们带去些许快乐生活的启示。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家务绝缘体”,每次看到家里乱糟糟的角落,那种无力感都要把我压垮。我尝试过各种收纳技巧、家务时间表,但总是坚持不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节奏让我对家务这件事彻底失去了信心。直到我偶然翻到这本书,它完全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你应该怎样做”的架子,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有点幽默的口吻,把那些让人头疼的家务活分解成了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任务。比如,它不是让你“彻底清洁厨房”,而是告诉你“今天只需要擦掉灶台上的油污,五分钟搞定”。这种把大目标拆解成小步走的策略,真的太适合我这种拖延症晚期患者了。我最喜欢的是它里面提到的“碎片化打扫”概念,利用等水开的间隙、刷牙的时间,顺手把洗手池边上的水渍擦干。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惊奇地发现,那些我一直逃避的“大扫除”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噩梦了,家里每天都维持在一个“还不错”的状态,那种掌控感和成就感,真的不是金钱能买到的舒适。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完美主义”的压力,反而教会我接受生活中的“差不多就好”,这对我来说,是心理上的一次巨大放松。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读起来完全不像一本教人做事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跟你分享她多年摸索出来的“偷懒秘笈”。它的叙事很跳跃,不拘泥于逻辑顺序,可能前一页还在讲如何快速清理微波炉内部,下一页就突然转向了如何通过调整灯光来营造温馨的氛围。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结构,反而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对“不完美”的坦然接受。比如,她会坦诚自己有时也会放任某些角落堆积灰尘,然后用一种略带自嘲的语气给出“应急处理方案”。这种真实感,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需要被“规训”的读者,而是在和一位同路人交流。它没有宣扬“家务是神圣的”这类口号,而是把家务定义为一种维持身心平衡的必要劳动,做到了,生活就轻松了;没做到,也无伤大雅。这种松弛的态度,让我第一次敢于在完成任务后,心安理得地去享受“不工作”的自由。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度容易被复杂流程劝退的人。我买过很多号称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家政手册,结果发现它们大多是针对那些拥有大房子、时间充裕、并且乐于沉浸在清洁过程中的人。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是为居住在小公寓、工作节奏快、并且希望尽快结束家务的人量身定做的。它推荐的方法都异常“简陋”却高效。例如,处理浴缸水垢时,它建议使用白醋和热水浸泡十五分钟后擦拭,而不是推荐使用那种刺鼻的强效化学品。这种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关注,也是我非常看重的。而且,它在介绍具体步骤时,总是会配上一些生活中的小插曲,让阅读体验不那么枯燥。我记得有一个关于清洗油烟机滤网的段落,作者描述了洗完后油腻腻的双手是多么沮丧,然后提供了一个戴两层手套的“笨办法”,这个细节让我觉得作者真的懂我们这些不想弄脏自己的“懒人”,非常贴心。
评分我对市面上那些动辄推荐上百种清洁剂、上千种收纳工具的书籍感到非常疲惫,感觉做家务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变成一个专业的清洁工。这本书的哲学却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少即是多”,推荐的工具少而精,很多时候,旧物改造或者利用家里现有的东西就能达到目的。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关于整理衣柜的章节,它不是让你把所有衣服拿出来重新分类,而是建议你先从“最不常穿的五件”开始处理,这个门槛低到让人完全没有心理负担。更让我心动的是,它把“生活”和“家务”的概念进行了巧妙的切割。它告诉我们,家务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生活本身。我以前总是把收拾房间看得比和家人聊天、看书更重要,结果弄得自己身心俱疲。这本书引导我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体验生活的美好上,比如,与其花两个小时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不如花半小时让客厅保持基本整洁,然后腾出时间去阳台上看看日落。这种把“效率”让位于“享受”的思路,非常符合我追求的松弛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把“轻松过生活”放在了“做家务”的前面,而不是反过来。很多家务指南都是围绕着如何最大化家务的产出效率展开,但这本却似乎在倡导一种“反内卷”的生活哲学。它鼓励我们去思考,我们做这些家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取悦别人,还是为了让自己住得更舒服?作者的答案很明确:是为了让自己在家里感到放松和自在。因此,如果一个清洁步骤耗时两小时,却让你在过程中感到焦虑和不耐烦,那么这个步骤就不适合你。书中提供了一系列“替代方案”,允许读者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精力水平进行“菜单式”选择。比如,我今天实在太累了,我就只做最基础的“空气流通”和“垃圾清理”,其他都可以推迟到明天。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对个人选择权的尊重,是我在其他任何家务书籍中都未曾体验到的。它让我对“家务”这件事的认知从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清单”,变成了一种可以随时调整的“生活小习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