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设计师的魔法手册

珠宝设计师的魔法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弗雷达·芒罗 著,王磊 译
图书标签:
  • 珠宝设计
  • 珠宝制作
  • 首饰设计
  • DIY饰品
  • 宝石
  • 金属工艺
  • 设计灵感
  • 配饰
  • 手工
  • 创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359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634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灵感工匠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72
字数:3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不论什么层次的首饰艺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在设计制作一件作品的过程中,并不会一切按照原本计划和预期的那样进展。在此期间,金属材料也许不能精确的形成原本期望的造型;也可能原来按自身想法会很完美的合页,会一下子脱离;而使用工具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疏忽,也许会让你前三个小时的努力泡汤。因而,人们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失误并修复、弥补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一件首饰艺术品。如果能有一本指导书做参考,提前提醒你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或在出现问题之后,帮你判断出错的原因,并给予简单可靠的修补方法,岂不美哉?而现在你所看的这本书便足以满足您的上述需求。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所有珠宝设计师提供参考,预防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问题;或者,一旦出现问题,便能得以解决。作者弗雷德·芒罗,凭借做珠宝技师和专业教师的经验,列举了珠宝技师可能会碰到的每一个问题并给予了相应建议。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了如何巧妙地利用失误转化成设计特色的方法和思路。整本书的插画和图表可以帮助珠宝技师,了解当下可能发生的问题,并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作者简介

弗雷德·芒罗(指导教师 技师 设计师 ,居住于伦敦),现任教于摩尔利学院(Morley College),从事首饰设计与制作相关课程的讲授,同时也是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的一名技师,负责引导学生将优秀的技术和设备运用于作品设计。在伦敦南部,他还经营着一家自己的现代首饰工作室。

目录

第一章
首饰加工过程中各类常见问题汇总
常见问题速查表
第二章
成型工艺
操作规范与技术要领
锯割与镂刻 36
锉磨技术 38
退火工艺 40
指环的弯曲成型 42
锻造工艺 45
坑铁与窝墩 48
錾刻与凸纹工艺 50
焊接 52
铆接 58
合页连接 60
常见问题及化解
锯割与镂刻 62
锉磨技术 65
退火工艺 66
指环的弯曲成型 68
锻造工艺 70
坑铁与窝墩的使用 73
錾刻与凸纹工艺 75
焊接 76
铆接 80
合页连接 82
第三章
表面处理工艺
操作规范与技术要领
碾印肌理技术 86
锤敲与錾冲肌理 88
蚀刻工艺 90
烧皱工艺 93
电镀工艺 94
锈蚀着色 95
抛光处理 100
常见问题及化解
碾印肌理技术 102
锤敲与錾冲肌理 104
蚀刻工艺 106
烧皱工艺 108
电镀工艺 109
锈蚀着色 110
抛光处理 111
第四章
金属线工艺
操作规范与技术要领
制备金属线 114
制作跳环 116
制作链条 118
棒针与钩针编织工艺 122
绞丝工艺 123
常见配件的制作 124
常见问题及化解
制备金属线 126
制作跳环 127
制作链条 129
棒针与钩针编织工艺 132
绞丝工艺 133
常见配件的制作 134
第五章
浇铸工艺
操作规范与技术要领
浇铸技术 138
模具制作 142
常见问题及化解
浇铸技术 146
模具制作 149
第六章
宝石镶嵌工艺
操作规范与技术要领
包镶工艺 156 齐顶镶与爪镶 160
常见问题及化解
包镶工艺 156
齐顶镶与爪镶 160
数据测量与单位换算 170
健康与安全提示 171
包镶工艺 162
齐顶镶与爪镶
数据测量与单位换算 170
健康与安全提示 171
专业词汇表 索引 企业与商家推荐
包镶工艺 162
齐顶镶与爪镶 167

精彩书摘

  齐顶镶与爪镶
  齐顶镶是一种使用金属饰品自身作为支撑来镶嵌宝石的方法。爪镶则需要通过齿爪来固定宝石,但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显露出刻面宝石闪耀的反光效果。
  伊丽莎白 (Elizaveta Gnatchenko)
  用爪镶技法镶嵌红珊瑚和绿宝石,使这条项链有轻盈飘逸的感觉
  沙洳?赫苏 (Sharol Hsu) 齐顶镶的粉色电气石与张力镶嵌法镶嵌的烟晶形成了对比
  齐顶镶(闷镶)示范
  采用齐顶镶技法将宝石和金属镶嵌在一起时,宝石仅仅会显露出表面。因此,金属一定要比宝石厚,否则宝石很容易从底部露出,这样就有可能会刮伤佩戴者的手指。
  1 先在饰品表面钻一个凹洞,圆心与预期宝石的圆心位置一致。洞的直径大概为宝石直径的四分之三。然后使用和宝石相同尺寸的厚飞碟机针,在原来的基础上钻磨出镶嵌宝石的镶口。
  2 用机针将配件打磨干净,确保宝石能直接安放在洞中。
  3 用小块蜂蜡拾起宝石,并将宝石镶嵌在首饰 4 用一个小号抛光笔的一侧将靠近宝石周围的 5 轻轻抬起压光笔并将其沿着宝石边缘打磨几表面;宝石腰线部分应位于金属面下方。 金属推压向宝石,并将金属包在宝石腰线部分上。 次。然后再将压光笔垂直然后用顶部继续沿宝石边缘打磨。最后用小块砂纸打磨去除掉表面刮擦的痕迹。
  ……

前言/序言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犯错,但这并不可怕,因为通常一次失败会促成我们下次更准确地完成。话虽如此,但制作伊始如果有个正确的指导则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本书旨在为所有珠宝设计师提供参考,预防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问题;或者,一旦出现问题,便能得以解决。保持随时记录技术日志是非常明智的——记下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并把操作中的重大失误和收获做好分类。首饰制作技术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可能有一些技术好多年都用不到,但是如果能有一本技术日志去翻阅参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
  首饰制作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很难使一件作品变得毫无价值。大多数作品能够在出现问题后得到解决和补救。如果作品彻底失败,至少还可以回收利用再做成别的东西。那些让饰品提升和美化的技术,只有通过不断重复才能达到练习和强化的目的,并最终成为习惯性的肌肉记忆。我仍然记得我所敬畏的第一批老师,他们技术熟练到即使闭上眼睛也能锯出笔直的线条。而如今身为人师的我也仍然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基本方法时感觉有多难。随着制作技艺的不断熟练,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相对独特的制作方法,还需要掌握上百种从他人那里学习到的技巧,以及出于实际需要而自己发明的技术。制作时以什么样的形式与技术完成作品,会成为自己的创作语言和标志性风格,因为技术与艺术风格息息相关。我希望这本关于技术的书能为您的艺术创作提供扎实的基础,尽管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不断地修复和弥补。

珠宝设计师的魔法手册:一本探寻光影与材质的工艺指南 书籍简介 《珠宝设计师的魔法手册》并非一本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教程,它更像是一部穿越古今、探秘材质、精研光影,并最终指向独立创意实现的“炼金术”指南。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基础图纸绘制和基础镶嵌技术,深入到珠宝设计思维的本质,以及如何将抽象的灵感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实体作品。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像是一扇通往不同维度工坊的门扉。 --- 第一部分:原初的语言——材质的哲学与触觉记忆(约300字) 这一部分专注于物质的本源及其在设计中的情感投射。它并非简单罗列宝石的硬度或金属的熔点,而是深入探讨每一种材料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涵以及它们在光照下的“情绪”。 金属的叙事: 我们将探讨黄金、铂金、白金与各种贵金属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所展现的“性格”。例如,拉丝处理如何赋予金属一种内敛的、吸收光线的质感,而高抛光则使其如同镜面般尖锐地反射世界。书中将详细分析不同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对复杂结构设计所带来的限制与机遇。特别辟出一章专门讨论“再生金属”的使用,及其对当代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影响。 宝石的低语: 不仅限于红蓝绿的色彩学,本章引导读者去聆听宝石内部的“声音”。我们不再把钻石视为唯一的焦点,而是深入研究月光石的晕彩(adularescence)、欧泊的变彩(fire)、以及坦桑石的二向色性。如何利用刻面角度去“捕获”和“释放”这些光学现象,成为设计的核心命题。对于有机宝石如珍珠和珊瑚,则着重于其生命周期带来的不完美性,如何将这种独特性转化为高级定制的标志。 --- 第二部分:结构与平衡的几何学——超越传统框架的力学美学(约350字) 珠宝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在人体这个不规则“底座”上所建立的稳定与平衡。本部分是关于结构工程学与视觉错觉的结合。 悬浮与张力设计: 如何设计出看起来轻盈得仿佛漂浮在皮肤之上,但实际结构无比稳固的珠宝?书中会拆解反重力设计(Tension Setting)的力学原理,以及运用微型支架和隐藏式连接件(如卡扣、销钉)来创造“无痕”的视觉效果。这不是简单的工程图,而是将结构逻辑转化为设计语言的过程。 动态美学与人体工学: 珠宝并非静止的雕塑。本章重点探讨佩戴者活动时,作品如何随之“舞蹈”。例如,对于手链和项链,如何计算链节的长度、环的直径,确保其在自然垂落时能最大化地捕捉光线,同时避免与衣物产生不必要的摩擦。我们会引入高级定制中常用的“关节化设计”,分析铰链、球窝关节以及弹簧系统的应用,使作品具备自然的“呼吸感”。 不对称的和谐: 告别传统的中心对称,本章挑战设计者在不对称布局中寻找视觉平衡点。通过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在布局中的应用,指导读者如何构建引人注目、但又不会产生“倾倒感”的现代结构。 --- 第三部分:光影的魔术——照明设计与情绪构建(约300字) 珠宝设计的灵魂在于光,而光线的处理是区分匠人与艺术家的关键。 光线的“提取”与“引导”: 本章深入探讨珠宝摄影和实物展示环境中的光线模拟。我们不再只是考虑如何让宝石闪耀,而是如何控制环境光如何与金属表面互动。书中详细区分了“漫射光”(Soft Light)、“硬光”(Hard Light)以及特定角度的“侧光”对不同切割方式宝石的影响。 色彩光谱的控制: 讨论如何使用不同密度的金属镀层(如铑、钯的厚度控制),以微调白金和黄金的“色温”,使其与特定肤色和服装颜色达到最佳互补。对于彩色宝石,分析如何利用其伴色或补色来“增强”主石的饱和度,实现视觉上的“增值”。 “黑暗中的设计”: 探讨在低照明环境下(如晚宴、剧院)佩戴的珠宝设计。如何利用荧光材料、磷光处理(在合规前提下)或高反光的微小结构,确保作品在昏暗中依然能“抓住”环境中的微弱光源,从而实现戏剧性的效果。 --- 第四部分:从图纸到现实——跨界材料与高级工艺的融合(约350字) 这一部分将理论带入实践的边缘地带,探讨当代珠宝设计中那些突破传统界限的工艺融合。 陶瓷、树脂与高科技材料的引入: 我们将研究如何将高科技陶瓷(如氧化锆)的韧性和色彩稳定性,与传统贵金属的奢华感结合。探讨使用特殊树脂进行“空心铸造”或“包覆”的工艺,以达到减轻重量、同时实现复杂几何形状的目的。如何处理这些异质材料在热胀冷缩中的兼容性,是本章的重点技术挑战。 微雕与表面艺术的复兴: 深入探索传统微雕(Intaglio/Relief)的现代应用,特别是如何利用激光蚀刻技术辅助手工雕刻,实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精细纹理。对金属表面进行“錾刻”(Chasing)和“锤击”(Hammering)的细微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指导设计师选择最能表达其主题的表面处理方式。 智能佩戴的边界探索: 讨论珠宝与可穿戴技术(如微型传感器、变色材料)结合的可能性,重点在于如何将电子元件的冰冷感,通过精妙的金属封装和结构设计,完美地融入到有机、奢华的珠宝形态中,使其功能性不喧宾夺主。 --- 第五部分:设计师的独特声音——品牌、伦理与叙事构建(约200字) 最后,本书回归到“魔法”的源头——设计师的个人理念。 “非叙事性”的故事讲述: 如何在没有具象符号的情况下,通过线条、比例和材质的选择,构建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情感叙事?本章通过分析多位非传统珠宝大师的作品,展示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考转化为可佩戴的艺术品。 工艺伦理与透明度: 现代珠宝设计必须正视供应链的复杂性。书中将探讨公平贸易宝石的认证流程、金属的来源追踪,以及如何将这些严格的伦理标准,巧妙地融入到设计说明中,成为作品价值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合规的脚注。 为未来设计: 引导读者思考,在人工智能和快速成型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珠宝设计师的核心价值将是什么?答案在于不可替代的审美判断、触觉的敏感性以及对材质深层理解的直觉。 《珠宝设计师的魔法手册》承诺提供的,是一套超越工具箱的思维框架,帮助每一位有抱负的设计师,将头脑中的灵光,铸造成永恒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使用CAD软件或3D打印技术来优化珠宝模型的现代教程。然而,书中对技术工具的提及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反,它将大量的篇幅投入到了对“材料的感知”和“触觉体验”的细腻描摹上。作者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了黄金在手中融化时的粘滞感,或者翡翠在肌肤上滑过时那种冰凉而又温润的质地。她似乎认为,真正的设计始于对手工材料的深刻理解,而非屏幕上的像素点。书中关于色彩理论的部分也十分独特,它不谈CMYK或RGB值,而是深入探讨了“环境光对宝石色彩的影响”,比如在烛光、月光和日光下,同一颗红宝石所呈现出的不同情绪层次。这迫使我停下手头的工作,走到窗边,仔细观察自然光是如何改变日常物品的观感的。这本书的节奏是缓慢而深沉的,它要求读者放慢脚步,去倾听材料本身的“低语”。对于追求效率和快速迭代的当代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提醒着我们,工艺的灵魂在于慢工出细活和对本真的尊重。

评分

说实话,我对设计行业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知道一些基础的材料知识。这本书拿到手时,我最大的期待是能学到一些立竿见影的实用技巧,比如不同金属的熔点、镶嵌的最新工艺流程之类的。但读下来,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完全偏离了“技工”的层面,而更侧重于“心法”。它花了大量篇幅去探讨“文化符号在珠宝中的隐喻性”,比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月光石所代表的含义是如何演变的,以及为什么某些特定的几何形状会引发观者的集体审美共鸣。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拜占庭时期金属工艺与现代极简主义风格之间的“张力与平衡”,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分析,让我这个门外汉都感到醍醐灌顶。书中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打磨,信息量巨大,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消化。它没有给出清晰的“步骤一、步骤二”的说明,而是用一系列的案例研究和理论推导,引导读者自行去构建设计思维。我感觉作者是想培养一位“思考者”,而不是一位“执行者”。对于我这种追求快速上手的人来说,阅读体验略显吃力,但其思想的深度无疑是顶级的,它让人开始用一种更宏大的视角去看待“装饰品”的价值。

评分

这本厚重的书籍,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知识分量。封面设计得极其古典雅致,仿佛是一扇通往神秘国度的门。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工具书,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化学公式和矿物学定义,毕竟“珠宝设计师”这几个字听起来就挺学术的。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住了。她用一种近乎诗歌的语言,描述了宝石的诞生过程,那种从地壳深处历经亿万年锤炼的火焰与压力,被描绘得既壮丽又充满了人文关怀。书中似乎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灵感”的来源,比如如何从古老的建筑线条中提炼出戒托的结构,或者从某一特定花卉的纹理中汲取色彩搭配的哲学。整个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艺术鉴赏之旅,而不是枯燥的技能学习。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光线折射与情感表达”的章节,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每一颗切割完美的钻石,其闪耀的角度,其实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佩戴者的内心世界。书中大量的插图,都是手绘的水彩稿,线条流畅,色彩温润,与现代工业设计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复古的浪漫主义色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资深大师对设计哲学的沉思录,而非一本操作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纸张选择了那种略带粗糙质感的哑光纸,墨水的色彩饱和度偏低,营造出一种陈旧的、仿佛从图书馆深处发掘出的古籍感觉。我注意到,全书几乎没有使用任何现代的、数码生成的图片来辅助说明,所有的配图,无论是关于宝石切工的示意图,还是关于历史风格演变的素描,都带着一种手工制作的痕迹,线条略微颤抖,却充满了生命力。这让我想起一些古老的炼金术书籍,充满了神秘感和手工制作者的温度。作者在讨论“稀有性与价值的建构”时,引用了大量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观点,探讨了财富、地位与特定矿物之间的历史纠葛。她似乎在极力挑战当代设计界对“新颖性”的盲目崇拜,转而推崇对经典工艺和文化传承的尊重。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想象,如果将这本书中的理念应用到当代材料上,比如使用再生金属或者新型复合材料,会产生何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它更像是一本“设计宣言”,而非一本单纯的“设计指南”,它在不断地向读者发出挑战:你设计的,究竟是为了迎合市场,还是为了表达永恒的真理?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具有个人色彩,充满了强烈的哲学思辨性。它常常在分析一个具体的设计元素时,突然跳跃到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探讨。例如,在讨论“对称性在美学中的作用”时,作者竟然将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结构与中世纪教堂的花窗图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落脚到当代珠宝中对“不完美平衡”的追求。我感觉作者的知识储备极其广博,将艺术史、宗教学、心理学甚至是神话学的内容都巧妙地编织进了珠宝设计的脉络之中。阅读起来,最大的乐趣在于这种不断的“联想”和“跨界”的启发。书中有很多关于“禁忌与稀缺性”的章节,探讨了历史上哪些材料因为其特殊的文化意义或获取难度而被赋予了超乎材料本身的价值,这对于理解当代奢侈品的市场定价策略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没有给出任何标准答案,它提供的更像是一套审视世界的“透镜”。它挑战了我对“美”的固有认知,让我意识到,设计不仅是关于“创造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创造”以及“如何让它融入更宏大的叙事之中”。这是一本需要静心沉淀后才能真正品出其中滋味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