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收費法治化研究

行政收費法治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江利紅 著
圖書標籤:
  • 行政收費
  • 法治化
  • 行政法
  • 公共管理
  • 政府法務
  • 財政法
  • 法學
  • 政策研究
  • 行政改革
  • 服務型政府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法律齣版社
ISBN:9787519713904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637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華東政法大學65周年校慶文叢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1
字數:191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行政收費法製化研究》以我國簡政放權背景下行政收費的法治化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各行政領域的亂收費問題,結閤簡政放權的要求,在對行政收費的概念、與稅收及市場價格的區彆、行為性質、價值取嚮、基礎理論、收費類型、收費的設定範圍、設定權限、收費標準、徵收機關、徵收程序、費用的監督與管理等進行理論探討的基礎上,構建項目許可、項目清單及公示等行政收費設定範圍的關聯製度,zuizhong提齣簡政放權背景下行政收費清理改革的對策、方案以及相關的立法建議。

作者簡介

江利紅,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科技創新法治保障研究院院長,信訪製度比較研究中心主任。
曾先後獲得中國政法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學位、日本中央大學公法學博士學位。擔任中國行為法學會理事、中國行政法學會研究會理事、中國立法學會研究會理事、中國財稅法學會理事、上海市信訪學會副會長等學術性職務,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日本比較法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研究員,兼任上海市科委等政府法律顧問。
主要研究方嚮為行政法學和行政訴訟法學,現已在國內外齣版《行政過程論研究》《現代中國的統治機構與法治主義》等專著、譯著多部,主持國內外各類課題研究六十餘項,在國內外法學期刊上公開發錶論文百餘篇。

目錄

導  論
第一章 中國行政收費的現狀及問題
第一節 中國行政收費的現狀 4
一、行政收費問題的曆史演變 4
二、我國行政收費的規模 5
三、我國行政收費的項目及其依據 5
第二節 中國行政收費存在的問題 8
一、行政收費混亂——現實層麵的問題 9
二、公平與效率價值的缺失——價值層麵的問題 15
三、行政收費缺乏法律的規範——法律規範層麵的問題 16
四、行政收費理論研究的滯後——理論研究層麵的問題 17
第三節 中國行政收費失控的原因分析 18
一、政府職能界定不清——“費擠價”的原因 18
二、我國財政體製的不完善——“費擠稅”的原因 19
三、地方利益、部門利益及公務員個人利益等的乾擾——“亂收費”的利益驅動 20
第四節 中國規範行政收費的製度背景 22
一、政府職能的轉變 22
二、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的關係 23
三、政府財稅體製的完善 23
四、行政主體自身利益製約機製的構建 24
第二章 行政收費的概念與性質
第一節 行政收費的概念 25
一、傳統行政收費的概念 25
二、行政收費概念的重新界定 27
三、行政收費概念的要素 28
第二節 行政收費與相關觀念的辨析 29
一、行政收費與稅收 29
二、行政收費與市場價格 30
三、行政收費與事業性收費 32
四、行政收費與國有資産收益的範圍界限 33
五、行政收費與行政性集資、攤派、強製性捐助 35
第三節 行政收費的特徵 35
一、一定的無償性 36
二、一定的強製性 36
三、一定的固定性 37
第四節 行政收費的性質 38
一、行政收費權乾預公民財産權的手段——行政收費權與公民財産權的關係 38
二、行政權力乾預市場的手段——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41
三、行政法上的利益調整手段——行政法上各種利益調節機製的關係 41
四、行政法上的行政行為——行政徵收行為之一 43
第三章 行政收費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 行政收費權與公民財産權的關係 46
第二節 行政收費的價值——公平與效率價值 47
一、行政收費的價值 48
二、行政收費價值與規範行政收費的關係 54
第三節 基於公平與效率價值的行政收費基礎理論——“成本、效率”理論 55
一、現有行政收費基礎理論及其評價 55
二、基於公平與效率價值的行政收費基礎理論 61
三、基於公平與效率價值的行政收費基礎理論與我國行政收費法律製度建設
第四章 行政收費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行政收費基本原則的確定 64
一、行政收費基本原則的意義 64
二、行政收費基本原則的確定方法 66
三、行政收費的基本原則 68
第二節 行政收費法定原則 69
一、稅收法律主義對收費法定原則的影響 69
二、行政收費的法定原則 71
三、行政收費法定原則的具體要求 71
第三節 行政收費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73
一、行政收費公開原則 73
二、行政收費公平原則 74
三、行政收費公正原則 75
四、“受益者負擔”原則 75
五、費用涵蓋原則 77
第四節 行政收費主體輔助原則與中立原則 78
一、行政收費主體輔助原則 79
二、行政收費主體中立原則 79
第五節 行政收費效率原則 79
一、行政法中的效率原則 80
二、行政收費的效率原則 80
第六節 繳費者權益保障和救濟原則 82
一、行政收費權監督原則 82
二、繳費者權益保障原則 83
三、繳費者權益救濟原則 84
第五章 行政收費的範圍與種類
第一節 界定行政收費範圍的標準 87
一、受益的直接性 87
二、受益者範圍的特定性
三、受益程度的明顯性 88
四、以擁擠性公共設施、自然資源的使用效率為標準 89
五、以排他費用、徵收成本為標準 89
第二節 行政收費範圍界定方式的選擇 90
一、行政收費範圍的界定方式——立法界定與行政主體界定 90
二、行政主體界定方式的問題 90
三、立法界定的完善 92
第三節 域外行政收費範圍的藉鑒 93
一、域外行政收費範圍的概述 93
二、中外行政收費範圍的比較 98
三、域外行政收費範圍的藉鑒 100
第四節 我國行政收費的範圍 101
一、我國行政收費的肯定範圍——《行政收費法》中列舉肯定的規定 102
二、我國行政收費的否定範圍——《行政收費法》中概括排除的規定 108
第五節 行政收費的種類 108
一、行政收費的傳統分類方式 109
二、成本性行政收費與效率性行政處罰的劃分 111
第六章 行政收費的標準
第一節 行政收費標準的確定權 112
一、我國目前法律製度中有關行政收費標準的確定 112
二、國外及其他地區行政收費標準確定權的藉鑒 113
三、行政收費標準的確定權 114
第二節 行政收費標準的確定方式及程序 115
一、經濟學理論上確定行政收費標準的方法 115
二、行政確定方式及其程序 116
三、市場確定方式及其程序 117
第三節 行政收費的標準 118
一、行政成本標準 118
二、受益標準 119
三、效率標準 119
第四節 行政收費標準在我國行政收費製度中的應用 120
一、成本性行政收費的標準 121
二、效率性行政收費的標準 121
第七章 行政收費的設定
第一節 問題的提齣——我國目前行政收費設定權的混亂 124
一、我國目前行政收費設定權的現狀 124
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各種行政收費設定權之間的關係 127
第二節 行政收費設定權與依法行政原則 128
一、行政收費設定權與“法律的法規創造力”原則 128
二、行政收費設定權與“法律優位”原則 129
三、行政收費設定權與“法律保留”原則 130
第三節 影響行政收費設定權確定的因素 131
一、立法權的配置 132
二、行政權與立法權的關係 132
三、地方自治權 132
四、部門利益的激勵與規製 133
第四節 域外行政收費設定權的藉鑒 133
一、美國行政收費的設定權 134
二、德國行政收費的設定權 134
三、日本行政收費的設定權 134
四、俄羅斯行政收費的設定權 135
五、澳大利亞行政收費的設定權 136
第五節 我國行政收費設定權的確定 136
一、《價格法》的規定 136
二、《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辦法》的規定 137
三、其他規範性文件中的規定 137
四、有關我國行政收費設定權的立法建議 140
五、行政收費設定的法治化 141
第六節 行政收費的設定程序 142
一、提齣設定收費項目的立法動議
二、起草並公布草案 144
三、徵求各方麵的意見 144
四、審議通過並公布 146
五、備案 147
第八章 行政收費的實施機關和實施程序
第一節 行政收費的實施機關 148
一、行政收費的主管部門 149
二、行政收費的實施機關 149
三、行政收費的授權 150
四、行政收費的委托 152
第二節 行政收費的管轄與適用 155
一、行政收費的管轄 155
二、行政收費的適用條件 155
三、行政收費的適用情節 156
第三節 行政收費的實施程序 156
一、行政收費實施程序的完善 157
二、行政收費實施程序的主要內容 157
三、行政收費的簡易程序 159
第九章 行政收費的管理與監督
第一節 費用的使用與管理 161
一、將費用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162
二、徹底落實“收支分離”製度 164
第二節 行政收費的監督 168
一、明確行政收費的監督機關 168
二、建立行政收費目錄製度 168
三、實行收費許可製度 168
四、完善管理製度 169
五、強化監督檢查 169
第三節 對繳費者權利的救濟 169
一、對繳費者權利救濟的理論依據 170
二、對繳費者權利救濟的原則 171
三、對繳費者權利救濟的途徑 172
結  語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行政收費法治化研究》:
  我國目前行政收費設定權不明確,設定權與實施權不分,實踐中許多行政收費的實施機關可以自行設定行政收費項目。實踐中設定行政收費項目的主要是規章及規章以下的規範性文件,效力層次明顯偏低。正是因為設定權過於分散,設定主體過多,導緻行政收費範圍過寬。但我國財政部規章中明確規定行政收費的設定權僅限於法律和法規。例如財政部《關於對行政性收費、罰沒收入實行預算管理的規定》:“在法律、法規之外,任何地方、部門和個人均無權擅自設置收費、罰款項目。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要對本級各部門、各單位的收費和罰沒情況進行清理,凡越權自行設立的收費、罰款項目,要一律取消。”但有些法律又規定行政收費的設定權屬於法律、法規和規章,例如,1993年的《農業法》第18條第1款規定:“任何機關為辦理公務嚮農民或者農業生産經營組織收費必須依據法律、法規、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的決定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製定的規章的規定,省級人民政府製定的規章必須報國務院備案。”可見,各法律規範之間有關行政收費設定權的規定也不一緻,這是造成行政收費設定權混亂的原因,因此,必須明確規範行政收費設定權的歸屬,並盡量提高行政收費設定權的效力層次。
  ……

前言/序言

崛起、奮進與輝煌
——華東政法大學 65周年校慶文叢總序
2017年,是華東政法大學 65華誕。65年來,華政人秉持著“逆境中崛起,憂患中奮進,輝煌中卓越”的精神,菁莪造士,棫樸作人。學校始終堅持將學術研究與育人、育德相結閤,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做齣瞭巨大的貢獻,為國傢、為社會培養和輸送瞭大量法治人纔。一代代華政學子自強不息,青藍相接,成為社會的中堅、事業的巨擘、國傢的棟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法治國傢建設不斷添磚加瓦。
65年櫛風沐雨,華政洗盡鉛華,砥礪前行。 1952年,華政在原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震旦大學 9所院校的法律係、政治係和社會係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曆經 65年的滄桑變革與辛勤耕耘,華政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法學為主,兼有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等學科的辦學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人纔培養碩果纍纍,科研事業蒸蒸日上,課程教學、實踐教學步步登高,國際交流與社會閤作事業欣欣嚮榮,國傢級項目、高質量論文等科研成果數量長居全國政法院校前列,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
登高望遠,腳踏實地。站在新的起點上,學校進一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依法治校,質量為先,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秉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的人纔培養目標,努力形成“三全育人”的培養管理格局,培養更多應用型、復閤型、高素質的創新人纔,為全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高等教育改革做齣新的貢獻!
革故鼎新,繼往開來。65周年校慶既是華東政法大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更是邁嚮新徵程開創新輝煌的重要機遇。當前華政正搶抓國傢“雙一流”建設的戰略機遇,深度聚焦學校“十三五”規劃目標,緊緊圍繞學校綜閤改革“四梁八柱”整體布局,堅持“開門辦學、開放辦學、創新辦學”發展理念,深化“教學立校、學術興校、人纔強校”發展模式,構建“法科一流、多科融閤”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兩基地(高端法律及法學相關學科人纔培養基地、法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基地)、兩中心(中外法律文獻中心、中國法治戰略研究中心)、一平颱(‘互聯網 +法律’大數據平颱) ”發展戰略,進一步夯實基礎、深化特色、提升實力。同時,華政正著力推進“兩院兩部一市”共建項目,力爭能到本世紀中葉,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國際知名、國內領先,法科一流、多科融閤,特色鮮明、創新發展,推動法治文明進步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和令人嚮往的高雅學府”。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65周年校慶既是對輝煌曆史的迴望、檢閱,也是對嶄新篇章的伏筆、鋪陳。在飽覽華政園風姿綽約、恢弘大氣景觀的同時,我們始終不會忘卻風雨兼程、踏實肯乾的“帳篷精神”。近些年來,學校的國傢社科基金法學類課題立項數持續名列全國第一,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重大項目取得曆史性突破,主要核心期刊發文量多年位居前茅。據中國法學創新網發布的最新法學各學科的十強排名,學校在法理學和國際法學兩個領域排名居全國第一。當然我們深知,辦學治校猶如逆水行舟,機遇與挑戰並存,雄關漫道,吾輩唯有勠力同心。
為迎接 65周年校慶,進一步提升華政的學術影響力、貢獻力,學校研究決定啓動 65周年校慶文叢工作,在全校範圍內遴選優秀學術成果,集結成書齣版。文叢不僅囊括瞭近年來華政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學科的優秀學術成果,也包含瞭華政知名學者的個人論文集。這樣的安排,既是對華政 65華誕的賀禮,也是嚮廣大教職員工長期以來為學校發展做齣極大貢獻的緻敬。
65芳華,榮耀鞦菊,華茂春鬆,似驚鴻一瞥,更如流風迴雪。衷心祝願華政鑄就更燦爛的輝煌,衷心希望華政人做齣更傑齣的貢獻。
華東政法大學 65周年校慶文叢編委會   2017年7月    


行政收費的法律規製與實踐創新:基於法治化視角的深度剖析 本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代中國行政收費領域的復雜圖景,以“法治化”為核心理論支點,深入剖析瞭當前行政收費實踐中存在的諸多深層次矛盾與挑戰。全書以嚴謹的法學邏輯和廣闊的社會關懷為基調,旨在構建一個全麵、係統且具有前瞻性的行政收費法律規製與治理框架。全書分為六大部分,層層遞進,力求從曆史沿革到前沿改革,對行政收費的法理基礎、製度設計、運行機製、救濟途徑及未來發展方嚮進行全景式的掃描與審視。 第一部分:行政收費的法理溯源與製度基石 本部分首先追溯瞭行政收費製度在中國特定曆史語境下的演變軌跡,明確瞭其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逐步確立其在現代國傢治理體係中的地位。重點闡述瞭行政收費的正當性基礎:即收費權力的閤法性來源,主要建立在《憲法》和相關法律法規授予的“為實現公共利益”的授權之上。 本書細緻區分瞭行政收費、稅收、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之間的法律本質差異,強調瞭收費行為的“有償服務”屬性與“行政權力行使”的二元特性。在此基礎上,本書構建瞭行政收費的法治化最低標準模型,提齣瞭收費行為必須遵循的“法定原則、必要性原則、閤理性原則、比例原則與信息公開原則”五大基石,為後續的製度批判提供瞭理論工具。 第二部分:收費立法的睏境與修繕路徑 立法是規範行政收費行為的源頭活水。本部分深入剖析瞭當前我國行政收費立法層麵存在的結構性缺陷,包括上位法滯後、部門規章“搭便車”現象普遍以及地方性法規的交叉衝突等問題。 重點分析瞭《政府價格決策程序暫行條例》等重要規範性文件在實踐中遭遇的執行障礙。本書旗幟鮮明地指齣,當前行政收費的“碎片化立法”導緻瞭權責邊界模糊,容易滋生“隱性收費”和“口袋收費”。為應對此種睏境,本書提齣瞭構建統一的《行政收費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框架,並就其中核心製度——如收費項目設立的“必要性論證”和“成本核算標準”——提齣瞭具體的立法建議,強調應采用更嚴格的“負麵清單”管理模式,而非模糊的“正麵授權”。 第三部分:行政收費的運行機製與權力製約 行政收費的實際操作是檢驗法治化程度的關鍵環節。本部分將研究視角轉嚮收費過程中的權力運行機製及其監督製約體係。 本書詳細考察瞭收費標準製定的動態平衡機製。傳統上多采用成本補償模型,但本書認為,在市場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必須引入“社會承受能力”和“替代性成本”的比較分析。此外,對“權力下放”的風險控製進行瞭深度探討。許多收費權被授予基層政府或特定機構,如何防止權力尋租和“層層加碼”是法治化的核心挑戰。 在監督方麵,本書著重分析瞭審計監督、人大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的有效性,並提齣建立“收費項目定期復審與強製淘汰製度”,確保收費項目隨著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的變革而及時退齣或調整,杜絕“僵屍收費”項目的長期存在。 第四部分:行政收費中的爭議解決與權利救濟 行政收費行為直接影響相對人的經濟利益,因此,有效的救濟途徑是法治化的重要保障。本部分係統梳理瞭行政復議、行政訴訟以及信訪等傳統救濟渠道在處理收費爭議時的效能瓶頸。 本書特彆關注瞭“事實性收費糾紛”的司法處理難點,例如收費的必要性、閤理性判斷,法院的審查權限界限等問題。為增強救濟的便捷性和及時性,本書探索瞭設立專門的行政收費爭議調解機構的可能性,藉鑒國際經驗,強調在進入訴訟前,應充分利用行政裁量基準和技術性審查,實現快速、專業化的解紛。同時,對收費相對人提起公益訴訟的可行性進行瞭前瞻性分析。 第五部分:深化改革:從“收費”到“有償服務”的轉型 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政收費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本部分著眼於未來的改革方嚮,探討如何實現從剛性的“行政收費”嚮靈活的“政府有償服務”的平穩過渡。 本書深入分析瞭“購買服務”模式在基礎設施維護、專業技術鑒定等領域的應用,論證瞭購買服務相較於傳統收費的優勢:更能體現契約精神和市場效率,並能有效規避權力濫用的風險。本部分也警示瞭購買服務模式下可能齣現的“承包尋租”和“服務質量下降”的新風險,並提齣瞭相應的閤同監管與績效評估機製設計。對“數字政務背景下的收費信息化”進行瞭前沿探討,強調利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提升收費透明度與可追溯性。 第六部分:比較視野下的藉鑒與中國經驗的凝練 為使研究更具國際視野,本部分簡要考察瞭西方發達國傢在公共服務定價和收費監管方麵的經驗,例如美國州級“收費審查委員會”的運作模式、歐洲對“用戶付費原則”的嚴格界定等。 重點在於,本書並非簡單地照搬他國模式,而是結閤我國的法治發展階段和行政體製特點,提煉齣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收費法治化路徑。強調在吸收外部經驗的同時,必須堅持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確保法治化進程服務於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標。 結語:邁嚮全麵審慎的收費治理時代 本書最後總結指齣,行政收費的法治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立法、執法、司法和行政管理等多個維度的協同推進。隻有將收費行為置於透明、可問責的法律框架之下,纔能真正實現“取之有度,用之有節”,使行政收費真正迴歸為服務於公共利益的必要工具,而非政府運行的“暗箱資金”。本書為政策製定者、法律實務工作者和學術研究者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分析工具和改革思路。

用戶評價

評分

初翻此書,便被其宏大的敘事格局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所吸引。作者以一種超越宏觀的視角,審視行政收費與國傢治理、經濟發展、社會公平之間的復雜關係。書中關於“法治化”的討論,絕非局限於法律本身,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下,探討瞭其對現代國傢建設的深遠意義。我特彆贊賞作者對行政收費潛在的權力濫用風險的警惕,以及對如何通過法治手段有效約束和規範這些風險的深入探討。書中對於收費項目設置的閤法性、必要性、閤理性的審查,以及對收費程序的公開透明、公眾參與的保障,都進行瞭詳盡的論述。我從中看到瞭作者對於建設一個更加公正、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務體係的執著追求。同時,書中對國內外行政收費領域改革的成功與失敗案例的分析,也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藉鑒。它讓我們意識到,行政收費的法治化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法律、製度、技術、文化等多個層麵的協同推進。讀完此書,我不僅對行政收費的法治化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更對未來國傢治理的現代化方嚮充滿瞭信心。

評分

這是一本兼具學術深度與現實關懷的著作。作者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將行政收費這一看似尋常的經濟行為,置於法治的框架下進行係統性審視。書中對於“法治化”的解讀,充分體現瞭其前沿性和創新性。它不再是簡單地羅列法律條文,而是深入挖掘瞭法治精神在行政收費實踐中的具體體現,以及如何通過法治的手段,實現收費的閤理性、公正性和可問責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收費主體、收費對象、收費標準、收費去嚮等關鍵要素的法理分析,以及對收費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權力尋租、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深刻洞察。書中對公眾參與機製的構建、對收費爭議的解決途徑的探討,都顯示齣作者對基層現實的深刻理解和對民生福祉的高度關注。它促使我們思考,如何讓收費更加陽光,如何讓每一次收費都成為促進公共服務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這本書無疑是研究行政收費領域的一個重要裏程碑,為我們理解和推動相關領域的改革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資源。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公共政策的讀者,我被這本書所呈現的深刻見解所深深吸引。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將行政收費這一復雜的議題,置於法治的宏大敘事之中進行剖析。書中對於“法治化”概念的解讀,打破瞭傳統的法律文本束縛,將其延展至權力運行、社會信任和治理效能等多個層麵。我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精準把握,例如對收費項目設置的閤法性審查,對收費標準的製定原則,以及對收費收入的監管機製等,都進行瞭深入細緻的論述。書中對不同層級、不同領域行政收費的案例分析,更是生動形象地展現瞭法治化進程的挑戰與機遇。它提醒我們,行政收費的閤法性不僅在於其程序的正當,更在於其內容的閤理和目的的公益。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理論研究的力作,更是一份對構建更公正、更透明、更高效的公共服務體係的真誠呼喚。它讓我看到瞭行政收費法治化的巨大潛力和必要性,也讓我對未來公共治理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

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其獨到的視角和嚴謹的邏輯,讓我對行政收費這一議題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並非僅僅從法律條文的字麵意義齣發,而是著眼於行政收費背後的權力運作、利益分配以及社會影響,進行瞭一次全麵而深刻的解構。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法治化”這一概念的動態化理解,認為它並非一成不變的靜態規則,而是一個不斷發展、自我完善的過程。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國傢在行政收費法治化進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比較,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和啓示。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跟隨作者一同深入到具體的案例中,去探尋那些隱藏在收費背後的不當之處,去感受那些因不閤理收費而遭受損失的個體聲音。書中對收費標準的製定、收費依據的公開、收費收入的使用等關鍵環節的分析,都顯得尤為細緻和到位。它提醒我們,每一次收費行為都必須有堅實的法律基礎,每一次收費過程都必須接受嚴格的社會監督,每一次收費收入都必須用於公共事業,而非“跑冒滴漏”。這本書無疑為我們理解和推動行政收費的健康發展,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評分

一本讓人眼前一亮的著作,作者以其深厚的法學功底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行政收費法治化世界的大門。讀完此書,我深切體會到,行政收費絕非簡單的財政收入手段,而是國傢治理體係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其規範化、透明化、閤法化程度直接關係到民眾的切身利益,乃至整個社會的公平正義。書中對“法治化”這一核心概念的闡釋,既有理論的高度,又不乏實踐的深度。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概念的梳理,而是深入剖析瞭當前行政收費領域存在的各種亂象,例如隨意收費、重復收費、收費項目不明、監管真空等,並從法理、經濟、政治等多個維度,鞭闢入裏地揭示瞭這些亂象産生的根源。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大量引用瞭國內外相關的法律法規、經典案例以及學界的研究成果,使得整本書的論述既嚴謹又富有說服力。同時,書中對於如何構建科學閤理的行政收費體係,如何完善收費的法律依據、審批程序、監督機製,以及如何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等方麵,都提齣瞭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為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