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一节课背后的上位数学知识有哪些?
课标/大纲的要求是什么?有变化吗?
不同教材编排这一内容时有何异同?
对这节课现有的教学设计有何特点?
名师是如何演绎这一内容的教学的?
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前有哪些经验?
学生学完这一内容后又有哪些问题?
学生容易出现的主要错误都有哪些?
我们怎样围绕一节课开展校本教研?
……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朱乐平带领其团队成员,历时五年时间开展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典型课的研究,对以上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并以同读者对话的形式,汇成丛书,希望借此减轻教师备课上课研课的工作负担,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丛书共13本,包括《线的认识教学研究》《角的认识与度量教学研究》《长度测量教学研究》《长方形的认识与周长教学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与面积教学研究》《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教学研究》《面积、体积的概念和单位教学研究》《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研究》《圆的认识教学研究》《圆的周长教学研究》《圆的面积教学研究》《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涵盖近30节课,具体包括:
线段、射线与直线相交与垂直平行与平行线
米与厘米角的初步认识和再认识角的度量
长方形的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面积和面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
线的认识教学研究》
上篇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教学研究
1上位数学知识研究
《角的认识与度量教学研究》数学知识研究
……
2.1国内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角的学习要求
2.2台湾地区及国外部分国家课程标准对角的学习要求
2.3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长度测量教学研究》研究
3.11949—2000年教材中长度测量的编写情况
3.22001—2011年教材中长度测量的编写情况
3.3台湾地区教材中长度测量的编写情况
3.4长度测量教材比较研究的结论及启示
《长方形的认识与周长教学研究》
……
5长方形认识教学的课堂观察与评价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与面积教学研究》
……
4学情研究
4.2怎样进行前测与分析?
《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教学研究》
……
4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4.1已有教学设计概述
4.2已有教学设计比较
4.3教学新设计
4.4对教学新设计的效果评估
《面积、体积的概念和单位教学研究》
……
3.1教材的纵向比较研究
3.2教材的横向比较研究
3.3其他地区的教材研究
《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生常见错误研究
5.1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题型有哪些?
5.2学生作业中有哪些错例?
5.3错误原因是什么?
5.4有哪些防止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研究》
……
3.2现行教材比较研究
《圆的认识教学研究》
3教材比较研究
3.1教材的纵向比较
3.2教材的横向比较
《圆的周长教学研究》
5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5.1教学理念与价值取向
5.2新课引入
5.3提出研究问题
5.4体会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共变关系
5.5展开实验探究
《圆的面积教学研究》
1上位数学知识研究1上位数学知识研究
1.1圆的面积上位数学知识解读
1.2上位数学知识对圆的面积教学的启示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研究》
作为一名对知识充满好奇,但又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的普通读者,这套《一课研究丛书》就像在我迷茫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京东的套装集合了13册,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知识礼包”。我最欣赏的是它“一课”的设计理念,它没有要求我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旨在教会我如何去“研究”一个主题。比如,我最近在读关于“决策心理学”的那一册,它不仅仅是告诉我决策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思考“为什么会受到这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决策”。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既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书中提供的研究案例都非常经典,并且经过了严谨的分析,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复杂的概念。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层层递进地分析,最后给出结论,整个过程非常流畅,而且很有说服力。这套书让我明白,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训练,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探寻。
评分这套《一课研究丛书》的京东套装,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超值的知识投资。收到13本书时,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它们的内容涵盖了我一直以来非常感兴趣的几个领域。我尤其被它“研究”这个核心概念所吸引,它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点,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探索。我之前常常觉得,学完一本书,好像也只是了解了皮毛,对于深层次的原理和方法论感到模糊。但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不同的视角。例如,在关于“认知偏差”的那一册,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这些偏差成因的深入剖析,让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和规避它们。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获得的。而且,书中常常会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我们不盲从,而是要自己去验证和分析。这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益。总而言之,这套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种科学的研究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套《一课研究丛书》就像一个宝藏,每一次翻开都能挖到惊喜。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很难抽出大块的时间去系统学习,但这本书的设计恰好满足了我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每册书的篇幅都比较适中,内容又相对独立,我可以在通勤路上、午休时间甚至是睡前,轻松地阅读一两篇,既不会感到压力,又能持续地获取新知。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内容的严谨性。虽然是“一课”的概念,但绝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将一个复杂的概念或理论进行梳理、阐释,并引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经典研究方法的介绍,比如如何构建研究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分析数据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以后开展一些小型的个人研究项目非常有启发。书中引用的案例也很贴近现实,读起来不会枯燥乏味,反而能让我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可以说,这是一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学习工具,非常适合想要提升自我,但又缺乏系统学习途径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京东自营的速度也一如既往的给力,收到的时候箱子完好无损,拆开后13本书整齐地码放在里面,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统一的风格让它们看起来就非常有学术的厚重感。我一直对“一课研究”这个系列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入门,这次京东的套装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仔细翻阅了一下,纸张的质量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我最看重的,从目录上看,涵盖了历史、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每个主题都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尤其期待那些关于跨学科研究的篇章,希望能从中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通之处,从而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即使是作为一本入门级的读物,它所展现出的研究精神和逻辑框架也足够让人受益匪浅,为后续更深入的学术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这次购买体验非常满意,不仅是对知识的投资,更是一种精神的愉悦。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个“一课研究”的名字吸引的,觉得它听起来很新颖,又有点神秘。收到书后,我发现它完全没有让我失望。这套书的内容绝对不是那种“速成”的快餐文化,它更像是一位资深学者为你量身打造的“入门指导”。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学术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一种更加亲切、易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学术研究的魅力和逻辑。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如何提问”的章节,让我重新认识到提出一个好问题的关键性,以及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知识,不是因为不知道,而是因为不知道“怎么知道”。而这套书恰恰解决了这个痛点,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质疑,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每本书都围绕一个核心的研究点展开,论述清晰,条理分明,让人读完之后,对那个领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即使是对于一些我原本不太了解的学科,通过这套书的引导,我也能快速掌握其核心要义,并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关注很久了 还可以
评分非常非常的不错,质量非常好!
评分收到,谢谢刘老师!
评分质量不错,囤货中,好书,值得看
评分质量不错,囤货中,好书,值得看
评分值得学习!
评分不错,不错,价格合适,物有所值,非常喜欢
评分非常棒的书,非常非常喜欢!
评分活动价格实惠,书也很好,师傅很负责,电话联系后送到家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