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广度与深度的知识分子,独具个性与批判精神的当代哲人。
★ 德国古典哲学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意义,人类从此进入批判的时代。
★ 根据德国古典哲学课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对现世的深刻反思,以哲学思维关照生活与人生。
★ 换一种生活方式,以理性的、批判的态度追求崇高理性生活的入门指南。
★ 一位当代哲人传道授业的亲切教诲,教人怀着真诚的信念追求合乎人性的生活。
★ 邓晓芒是中国从德文翻译康德原著的DI一人,创立新实践美学,新批判主义,在思想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曾发起思想界对文学界的批判,引起广泛社会反响,拥有众多拥趸。
★ 内容深刻,语言朴实,是普通读者和哲学爱好者探索哲学与生活的BU二之选。
本书是由哲学家邓晓芒先生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德国古典哲学课”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作者的重点是讲康德和黑格尔,对于费希特、谢林、费尔巴哈一众哲学大牛也略有涉及。《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的宗旨不是艰深的学术研究,而是旨在还原德国哲学的概貌,进而为大众打开沉重的哲学大门。由于是讲课实录,因此很多表述皆系现场发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果你一直想读点德国哲学却不由在晦涩的专著前望而却步的话,本书无疑是条入门的绝好途径。
邓晓芒,1948年生,湖南长沙人,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
邓晓芒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翻译,是国内DI一位从德文原文翻译康德的学者,他的哲学著作及美学著作在当代学界和思想界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力
★邓晓芒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他“思辨的力量”。
——易中天
★他的学术是很有个性的、很有根基的、也很有勇气的,尽管他做的学术完全可以避开中国社会上很敏感的一些社会话题。
——胡发云
★无论你如何看待邓晓芒,你都无法绕过他评价中国近二十年的哲学成就,以及当代知识人批判性思考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这恐怕才是邓晓芒存在的真实意义。
——刘苏里
★不管邓晓芒自己是否认可,他身上极其鲜明的标签是“批评家”。他批评国民性、批评文学、批评知识分子、批评教育……其中,他“死死揪住不放,不打倒在地不罢休”的,是儒家文化里的病灶。
——《环球人物》
★他仿佛被架在“道德”“传统”“中国文化”“爱国” “东方文化”的对立面上,这和他自己颇推崇的鲁迅面临极为相似的困境,鲁迅称之为“无物之阵”:掷出投枪的战士射中敌人的心窝,一切都颓然倒地;——然而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无物之物已经脱走,得了胜利,因为他这时成了戕害慈善家等类的罪人。
——《新视点》
★近年来,邓晓芒经常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在媒体上发言,被认为是敢言的知识分子。2011年,邓晓芒入选潇湘晨报十年风尚学人。
——《潇湘晨报》
[目录]
绪论/
一、德国古典哲学发生的前提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发展线索
第一讲 康德哲学的形成及结构
一、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二、康德哲学的总体构想:批判哲学和人类学的视角
三、康德哲学的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第二讲 康德的认识论:先验感性论
一、感性的含义
二、先验的含义,以及其他几个概念
三、空间与时间
第三讲 康德的认识论: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
一、知性与理性的关系
二、先验逻辑
三、从判断分类中引出范畴
四、范畴表
五、范畴的先验演绎
六、图型法和知性原理
第四讲 康德的认识论:因果性问题
一、因果性范畴的位置
二、休谟对因果性的摧毁
三、康德的回应
四、因果性的历史渊源
五、康德对因果性的重建
六、因果性的图型及作用原理
七、因果性的可靠性保证
八、康德因果性理论的意义
第五讲 康德的认识论:先验辩证论
一、理性及其理念
二、先验理念的作用
三、对理性心理学的批判
四、对理性宇宙论的批判
五、对理性神学的批判
六、方法论
第六讲 康德的道德哲学
一、纯粹理性的事实:从道德律引出自由
二、自由概念的划分:自由任意和自由意志
三、作为绝对命令的道德律
四、为义务而义务
五、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
第七讲 康德的美学
一、反思性的判断力
二、美的分析
三、崇高的分析
四、传情说和艺术论
五、艺术和鉴赏的关系
六、天才与艺术分类
七、艺术标准的二律背反
第八讲 康德的目的论
一、从艺术品引出目的论原理
二、有机体原则和机械性原则
三、自然目的论体系
四、最终目的之追寻
五、社会历史目的论
六、道德目的论作为神学的入门
七、关于“历史理性批判”
第九讲 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
一、费希特:行动的哲学
二、谢林:同一哲学
第十讲 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来源和基本特征
一、理论来源
二、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讲 黑格尔的逻辑学(存在论和本质论)
一、存在论
二、本质论
第十二讲 黑格尔的逻辑学(概念论)及自然哲学
三、概念论
四、自然哲学
第十三讲 黑格尔的主观精神:精神现象学
一、什么是精神现象学
二、意识
三、自我意识
第十四讲 黑格尔的客观精神:法哲学和历史哲学
一、权利和自由
二、抽象法
三、道德
四、伦理
五、世界历史
第十五讲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一、艺术哲学
二、宗教哲学
三、哲学史
四、黑格尔哲学的解体
后记
再版后记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细节也值得称赞。纸张的选择偏向于米白色,减少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时间沉浸在复杂文本中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更重要的是,书中对关键术语的引用和注释处理得非常得体。它没有在正文中塞入过多的拉丁文或德文原词,而是巧妙地通过脚注或页边空白处进行补充说明。这使得主要的叙述流程得以保持流畅,阅读体验一气呵成,不会因为频繁跳页查找注释而打断思路。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和细致打磨,显示出出版方和作者对读者群体的深刻理解,确保了思想的传递能够以最顺畅的方式抵达接收者的大脑,而不是被格式或排版所阻碍。
评分我个人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在于它对哲学史的批判性反思。它没有把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塑造成不容置疑的“神祇”。相反,作者在梳理完他们的宏伟蓝图后,总会适时地提出一些尖锐的质疑,探讨这些体系在实践层面可能产生的偏差,或者后世对其的修正与挑战。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思辨的张力。它教导我们,哲学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结论集合,而是一个永恒的、充满活力的对话过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光是了解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提问”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学会了用更审慎、更具穿透力的目光去看待既有的思想框架,这对我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深邃的蓝色调和烫金的字体,让它在书架上散发出一种沉稳而庄重 scholarly 的气息。刚翻开时,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毕竟“哲学”二字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绕弯子的论证。然而,作者的笔触却是出奇的清晰与流畅。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宏大、复杂的思辨体系,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进去之后,我才发现,这与其说是一本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智力探险。它不是那种需要你紧锁眉头、反复查阅工具书才能啃下来的硬骨头,而是更像一位学识渊博的导师,耐心地领着你走过康德的“三大批判”迷宫,然后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找到一处可以驻足休憩的静谧之地。尤其对那些初次接触德国古典哲学的读者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至关重要,它避免了直接跳入深水区带来的挫败感,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感。
评分坦白说,我不是哲学专业的科班出身,一开始对“思辨哲学”这类词汇是敬而远之的。但这本书给我的体验是,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思维脚手架。作者在介绍下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之前,总会先回顾前一个哲学家的局限性或遗留问题,这种“承接”和“批判”的逻辑链条非常严密,让人能清晰地看到德国古典哲学是如何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哪里是突破,哪里是转折。这种清晰的脉络感,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救星。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孤立地记忆“异化”“范畴”这些名词,而是理解了它们在整个哲学发展史上的“位置”和“作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在笔记本上画出概念间的箭头和逻辑走向图,这种主动的思考参与,让阅读过程变得极其高效且充满乐趣。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书房时,无意中又看到了这本书,拿起它,那种扑面而来的思想冲击感依然强烈。这本书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它罗列了多少哲学家的生平轶事,而在于它对核心概念的深度挖掘与时代关联性的阐述。比如,书中关于“自由意志”在莱布尼茨和康德那里如何演变和定性的讨论,简直是一场思想的“外科手术”。作者没有停留在概念的简单定义上,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思想如何在启蒙运动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而出,又如何反作用于当时的政治与道德结构。读完相关章节,我仿佛能听到十八世纪末德国知识分子在咖啡馆里激烈辩论的声音。这种将理论与历史语境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理解的深度,让人不再觉得这些思想是悬浮在空中的理论,而是真真切切影响过人类文明进程的强大力量。
评分一下子买了很多书,都还没有看,慢慢看吧。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在京东买那么多东西,都一个一个写评价实在是太费时间,更何况有些东西都还没
评分dajiadezuopin,haidehen,meiyourenhewenti,yaohaoahaoxidu.
评分内容还没看,精装版本,硬壳,品相完好,纸壳箱子,非常满意
评分书很好,很长见识,打折促销活动买的很优惠。
评分书不错 京东比较快 准时 打折便宜
评分正版的,内容听我走心。
评分东西真心还是不错的呀,京东这个购物很方便快捷,退换也方便,应该是最佳购物体验了,希望保持下去,质量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