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导论(第二版)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导论(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澳] 迈克尔.朗 著
图书标签:
  • 避免双重征税
  • 国际税法
  • 税收协定
  • 跨境税收
  • 税收筹划
  • 税务
  • 国际贸易
  • 投资
  • 税收政策
  • 税务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170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6145
包装:平装
开本:A5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0
字数:21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导论》第一版于2010年6月出版以来,法律、判例法以及学术讨论都有了新的发展。因此,考虑到这些新变化,《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导论》的第二版对以下问题做出相应论述:2011年公布的新《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UN Model)、2010年公布的《经合组织税收协定范本》(OECD Model)第7条新条文、持续讨论中的银行保密制度、税务情报交换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受益所有人概念等。

作者简介

迈克尔?朗(Michael Lang),维也纳经济大学(Wirtschaftsuniversitat Wien)教授、副校长,奥地利税法与国际税法研究所所长。

目录

缩略语表
书中引用的文献
案例表
1.双重征税问题
1.1国际法基础
1.2双重征税的产生条件
1.2.1两国境内的全球所得征税(全面纳税义务)
1.2.2全面纳税义务和有限纳税义务
1.2.3两国境内的有限纳税义务
1.2.4经济性双重征税
1.3双重征税的消除
1.3.1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1.3.2单边措施
2.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实践
2.1国际法上的协定
2.2协定范本的重要价值
2.3经合组织范本的重要价值
2.4双边关系的独特性
3.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作用
3.1征税权的分配
3.2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限制作用
3.3与国内法的关系
3.3.1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国内法中的实施
3.3.2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的优先地位
3.3.3国内法的优先地位
3.3.4实务中的首要考虑: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还是国内法?
4.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解释
4.1国际法上的解释原则
4.2国际法上关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解释原则的应用
4.2.1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的自主性
4.2.2国内法的重要性
4.2.3经合组织范本及其注释的重要性
4.2.4经合组织范本及其注释变动的重要性
4.2.5经合组织报告的重要性
4.2.6行政实践的重要性
4.2.7其他国家法院判决的重要性
4.3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中解释规则的重要性
4.3.1经合组织范本第3条第2款
4.3.2来源国根据经合组织范本第23条第1款做出的约束性识别
4.3.3后续注释的相关性
5.协定滥用
5.1协定利益的否定
5.2适用国内反滥用原则吗?
5.3适用国际法反滥用规则吗?
5.4经合组织财政事务委员会在注释中的声明的重要性
5.5作为解释问题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避
5.6特别反滥用规定
6.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框架和体系
6.1协定的适用
6.2人的范围
6.3税种的范围
6.4征税权分配规则
6.5消除双重征税的方法
7.人的范围
7.1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适用的前提:全面纳税义务
7.1.1全面纳税义务
7.1.2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非歧视规则的效力
7.1.3其他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效力
7.2负有有限纳税义务的法人实体的协定权利
7.2.1公法法人
7.2.2免除全部纳税义务的法人实体
7.3合伙和或合伙人的协定权利
7.4协定权利和协定滥用
7.5双重居民身份情形下的居住国
7.5.1确定居住国的必要性
7.5.2标准
8.税种的范围
8.1所得税
8.2财产税
8.3可比性
8.4继承税和赠与税
9.征税权分配规则
9.1不动产所得
9.1.1不动产
9.1.2征税权的分配
9.2营业利润
9.2.1营业利润
9.2.2征税权的分配
9.3海运、内水运输和空运
9.3.1海运、内水运输和空运
9.3.2征税权的分配
9.4股息
9.4.1股息
9.4.2征税权的分配
9.5利息
9.5.1利息
9.5.2征税权的分配
9.6特许权使用费
9.6.1特许权使用费
9.6.2征税权的分配
9.7财产收益
9.7.1转让
9.7.2征税权的分配
9.8独立个人劳务
9.8.1独立个人劳务
9.8.2征税权的分配
9.9受雇所得
9.9.1受雇所得
9.9.2征税权的分配
9.10董事费
9.10.1董事费
9.10.2征税权的分配
9.11演艺人员和运动员
9.11.1演艺人员和运动员
9.11.2征税权的分配
9.12退休金
9.12.1退休金
9.12.2征税权的分配
9.13政府服务
9.13.1政府服务
9.13.2征税权的分配
9.14学生
9.14.1为维持其生活、教育或培训目的而支付给学生和企业学徒的款项
9.14.2征税权的分配
9.15其他所得
9.15.1“其他所得”的概念
9.15.2征税权的分配
9.16对财产征税
9.16.1财产
9.16.2征税权的分配
10.消除双重征税的方法
10.1方法条款的重要意义
10.1.1与征税权分配规则的关系
10.1.2抵免法与免税法
10.1.3转换条款
10.1.4不适用方法条款
10.2免税法
10.2.1作用
10.2.2税基免除
10.2.3累进征税
10.3抵免法
10.3.1作用
10.3.2可抵免税额
10.3.3抵免最高限额
11.条约利益在缔约国双方的落实
11.1来源国
11.2居住国
11.3缔约国另一方征税的证据的重要性
12.经合组织范本第9条中的独立交易原则
13.非歧视待遇
13.1非歧视待遇规则的适用范围
13.2国籍的非歧视待遇
13.3企业常设机构的非歧视待遇
13.4经合组织范本第24条第4款规定的非歧视待遇
13.5与公司股东合伙人相关的非歧视待遇
14.相互协商程序
14.1相互协商程序
14.2磋商程序
14.3仲裁程序
15.信息交换
15.1信息交换的适用范围
15.2信息交换的类型
15.3信息交换的限制
15.4税收保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和税收信息交换协议15.5保密的权限和义务
16.税收征收协助
17.继承税协定
17.1框架
17.2协定的适用范围
17.3一般定义
17.4征税权的分配
17.5特别规定
附录
附录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所得和财产的税收协定范本(2014年更新版)
附录二: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2011年更新版)
附录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遗产、继承和赠与的税收协定范本
索引

精彩书摘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导论(第二版)》:
  一个A国居民在B国拥有土地。两国都对此类财严征收财产税。根据经合组织范本第22条,要适用财产所在地原则,所以该财产所在的国家具有征税权。居住国要对在来源国缴纳的税收给予抵免或者将该财产排除在其税基之外。
  9.16.2征税权的分配
  不动产涵盖在经合组织范本22条第1款的范围内。该项规定援引了经合组织范本第6条。如果一个人是缔约国一方居民而不动产位于缔约国另一方,本条规定总是适用。在此情形下,财产所在国具有征税权。而居住国是否也可以征税则取决于关于消除双重征税方法的条款。如果居住国有权征税,则要抵免在财产所在国缴纳的税收;如果不是这样,居住国必须对财产予以免税(包括累进免税)。
  构成常设机构的营业财产一部分的动产由经合组织范本第22条第2款处理。该项征税权分配规则使用了经合组织范本第7条中的概念。因此,在解释经合组织范本第22条第2款中的规则时要考虑经合组织范本第7条中的规则。如果财产属于常设机构的营业财产,而常设机构又位于财产所有人的居住国以外的缔约国,则该项规定予以适用。常设机构所在国具有征税权,关于消除双重征税方法的条款则调整居住国是否有权征税并对常设机构所在国税收给予抵免的问题,或者居住国是否必须对财产予以免税(包括累进免税)的问题。
  ……

前言/序言

总序
在厦门大学国际法学科和法律出版社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下,“厦门大学国际法译丛”问世了。这是厦门大学国际法学科发展史上值得祝贺和鼓励的学术盛事。
近年来,厦门大学国际法学科重视开展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创建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并连年举办“国际法前沿问题研修班”,连续参加“Willem C.Vis国际商事模拟仲裁辩论赛”(维也纳)和“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华盛顿DC),持续在国际性专业刊物和出版社发表学术论著等,均反映了本学科师生走向国际的初步努力。翻译国际法名著,则是更为基础性的国际化努力。
众所周知,我国国际法学的发展亟须汲取世界各国国际法学的精华。与国内法学者比较而言,国际法学者更迫切需要了解和学习国际同行的名著,更迫切需要与国际同行对话和交流。国际法名著的翻译成果,为我国法学院校广大师生和相关实务工作者提供了与国际法学术大师更为便捷交流的中文语境,功德无量。
当下十分提倡和强调学术创新。学术创新自有其发展规律,需要经历对既有优秀学术成果的吸收、消化、扬弃、升华的过程。国际法名著的翻译工作,对译者而言,是超越时空向国际法学术大师的虚心求教,是优秀学术成果的吸收、消化的过程,也是创新的酝酿或前奏。进而言之,翻译工作是对原作融会贯通之后的再创作。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工作也是创新。虽然,在现行各种学术成果评估体系中,译作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令人感佩的是,本译丛的译者能有“上善若水”的感悟与追求。
翻译的“信、达、雅”是学界一向追求和普遍认同的理想境界。对译者而言,“雅”是取决于已有文化积淀和文字功底的高标准,一时可能难以企及;而“信”、“达”则是不遗余力、必须达到的基本标准。国际法名著最理想的译者自然是学贯中西、潜心治学的年长国际法学者。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殊难如愿。值得庆幸的是,在本译丛第一批译者中,蔡从燕教授、陈辉萍教授、池漫郊副教授、韩秀丽副教授和龚宇博士等都曾在国际性专业刊物或出版社发表学术论著,或有翻译法学论著的经验。其他译者是莘莘学子中的佼佼者,后生可畏。2006年,厦门大学法学院代表队在美国举行的“第46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荣获“最佳书状奖第一名”(The Haldy C.Dillard Award),展现了我国新一代国际法学者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给国人莫大的自信与启迪。该最佳书状作者之一季烨博士生也忝列为本译丛译者。
“人之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本译丛作为厦门大学国际法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持之以恒,当为我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应有的一份贡献。本译丛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希望得到国际法学界的持续关注和指导,更希望广大读者对译作多提批评意见,以利修订完善。
曾华群谨识
2009年3月9日

中文版序言
多年来我就在许多不同的大学讲授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完善相关课程资料。1997年这些材料被编辑成一本小书并首次以德文出版,2002年本书出版了德文第二版。2010年本书的英文版面世,随后是2013年的英文第二版。这本书现在能以中文与世人见面,我感到非常自豪。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多所中国的大学授课,所用的英文教材就是目前被翻译的这本书。我十分感激我的同行和朋友朱炎生教授付出的努力,他不仅翻译了本书,还提出了诸多富有批判性和建设性的问题,让本书得以进一步完善。本书旨在向学生和实务界人士提供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律制度及其适用的基本知识。我衷心希望本书也能有益于中国学习税法的学生和税法专家。
2017年11月于维也纳迈克尔·朗

第二版前言
本书第一版于2010年6月出版以来,法律、判例法以及学术讨论都有了新的发展。因此,考虑到这些新变化,本书的第二版对以下问题做出相应论述:2011年公布的新《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UN Model)、2010年公布的《经合组织税收协定范本》(OECD Model)第7条最新条文、持续讨论中的银行保密制度、税务情报交换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受益所有人概念等。在我完成此项工作的几个月里,奥地利与国际税法研究所的整个团队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感谢。我特别要衷心感谢研究与教学助理埃利纳·斯曼(Eline Huisman)和马库斯·塞勒(Markus Seiler)以及国际商务税收博士点(DIBT)的同事拉法埃莱·佩特鲁齐(Raffaele Petruzzi)和丹尼尔·富恩特斯·埃尔南德斯(Daniel Fuentes Hernández)为本书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为出版本书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他们的各种批评和评论对本书内容的完善大有助益。此外,我还要感谢出版本书的Linde(Vienna)出版社和IBFD(Amsterdam)出版社。我很高兴有这样的合作,它确保本书可以面向各国读者。
迈克尔·朗2013年1月于维也纳

第一版前言
多年来我一直讲授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并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相关课程资料。1997年这些资料汇集成书并以德文首次出版并于2002年再版。按照当时的构想,该书旨在向学生和实务人士介绍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体系的基本问题以及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适用问题。原先德文版的那本书是本书的基础。经过全面的编辑和修订,本书不仅纳入了过去八年来国际税法的发展,还让其内容面向各国读者,即本书将有助于学生和实务界人士处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问题,而不论其具有何种国别背景。为此,本书并不仅特别关注一国的情况,还广泛地从不同国家选取实例。我希望本书因此能被世界各国的学生和实务界人士使用并向其提供帮助。我要向奥地利与国际税法研究所的整个团队表示感谢,在我完成本书的几个月里他们一直给予我很大的支持。我特别要衷心感谢研究与教学助理维罗尼卡·杜勒(Veronika Daurer)和奥利弗—克里斯托夫·冈瑟(Oliver�睠hristoph Günther)以及研究助理弗朗西斯科·阿韦拉(Francesco Avella)和肖娜·皮特曼(Shauna Pitman)为本书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为出版本书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他们的各种批评和评论对本书内容的完善大有助益。此外,我还要感谢出版本书的Linde(Vienna)出版社和IBFD(Amsterdam)出版社。我很高兴有这样的合作,它确保本书可以面向各国读者。
迈克尔·朗2010年6月于维也纳?





聚焦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税务管理与合规:一本跨学科的实用指南 本书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税务顾问、企业财务决策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高度实操性的框架,用以理解和应对当代全球商业环境中日益复杂的税务挑战。我们聚焦于企业在进行跨境投资、国际贸易以及跨国运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税务规划、风险控制与合规要求,而不涉及双重征税协定这一特定领域。 第一部分:全球化商业环境下的税务格局重塑 第一章:理解国际税收的宏观驱动力与挑战 本章首先剖析驱动当代国际税收规则演变的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和技术变革力量。重点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属地管辖原则的冲击,以及数字经济的兴起如何挑战现有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的旧有框架。我们将详细分析各国税收政策的竞争性与合作性张力,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与成熟经济体在吸引投资和维护税基方面的差异化策略。内容将涵盖跨国企业(MNCs)为优化供应链和价值链布局而采取的组织结构调整,以及这些调整对各国税务机关管辖权认定的影响。 第二章:转让定价:核心原则、方法论与实务应用 转让定价是跨国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命脉。本章将深入讲解以“独立交易原则”(Arm’s Length Principle)为基石的定价逻辑。我们将系统梳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转让定价指南》中确立的主要定价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CUP)、再销售价格法(RPM)、成本加成法(Cost Plus)、交易净边际法(TNMM)以及利润分割法(PSM)。此外,还将详细阐述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关联交易(如无形资产、服务、融资和集团内部担保)进行可靠的功能和风险分析(FAR分析),并结合最新的司法判例和税务机关的执行趋势,指导企业如何构建和维护强健的同期资料文档体系,以应对各国税务机关的挑战。 第三章:企业所得税的地域管辖权与征税基础 理解企业何时、何地需要纳税,是合规的第一步。本章将清晰界定各国确定所得税管辖权所依赖的关键概念:常设机构(Permanent Establishment, PE)的标准。我们将摒弃对双边协定中PE定义的讨论,而是专注于各国国内法(如美国实体税法、欧盟成员国国内法等)中对“营业场所”、“固定基地”以及“代理人”的界定。特别地,本章会详细分析数字服务经济下,各国为捕捉数字经济带来的税基(如源泉扣缴的扩大适用、经济实质测试的引入)所采取的单边立法措施,并评估这些措施在国际贸易法框架下的潜在冲突。 第二部分:税务风险管理与前瞻性规划 第四章:全球反避税立法:通用反避税规则(GAAR)与特定反避税措施 随着国际社会对激进避税策略的警惕性提高,各国纷纷出台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反避税规则。本章将聚焦于各国国内法中的通用反避税规则(GAAR),分析其构成要件(如交易的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的偏离、避税意图的认定),以及法院在适用这些规则时所采纳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判断标准。同时,本章还将探讨特定反避税立法,如资本弱化规则(Thin Capitalization Rules,侧重于国内法限制)、受控外国公司(CFC)规则(侧重于国内法对境外被动收入的直接征税),并辅以具体案例分析其对集团融资架构的约束力。 第五章:间接税与消费税体系:增值税/销售税的跨境挑战 跨国交易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增值税(VAT)或州和地方销售税(Sales Tax)义务。本章将全面梳理全球主要增值税体系的基本原理,包括应税行为的界定、销项税与进项税的抵扣机制。重点分析跨境服务、数字化产品以及商品供应链中“谁是最终销售方”的关键判定因素。我们将详细探讨欧盟的“一站式商店”(One Stop Shop, OSS)系统以及其他国家为简化申报流程而设计的类似机制,并讨论企业在不同司法管辖区注册纳税义务(Nexus/Taxable Presence)的触发条件。 第六章:税务行政程序、争议解决与合规技术 有效的税务管理不仅在于规划,更在于高效的执行和争议应对。本章阐述企业在应对税务机关审查时所需遵循的程序正义原则,包括获取信息通知、现场检查、税务稽查的流程与时限。我们将探讨企业在面对国内税务争议时,可以利用的行政复议、听证程序以及司法救济途径。最后,本章将探讨税务合规技术(Tax Technology, TaxTech)的应用,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工具进行税务数据集成、风险预警以及税务报告的自动化生成,以实现税务职能的现代化转型。 第三部分:前沿议题与未来趋势 第七章:数字经济与全球税制改革的冲击 本章聚焦于全球税制改革(如OECD/G20“双支柱”方案的非双边协定部分,即支柱一和支柱二的国内立法影响),探讨这些改革对不同规模跨国企业的影响。我们将详细分析支柱二(全球最低企业所得税)的核心概念,如“纳入收入规则”(Inclusion Rule)和“补足税规则”(Under-Taxed Payments Rule)在国内法中的可能转化方式,以及这些规则对企业有效税率计算和税务负债预估的深远影响。 第八章:环境、社会与治理(ESG)驱动下的税务透明度与责任 随着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税务透明度已成为ESG报告的关键组成部分。本章探讨上市公司在“按国别报告”(Country-by-Country Reporting, CbCR)数据披露、自愿性税务信息披露(如欧洲的PTCA)方面的最新趋势。我们将分析税务治理结构(Tax Governance)如何融入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框架,以及透明的税务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的声誉资本和融资成本。 通过对上述八大核心主题的系统阐述与实务指导,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套适应复杂多变全球税制的、稳健且前瞻性的企业税务管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立刻勾起了我对国际经济活动中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细节的好奇心。我总觉得,在 globalisation 如此深入的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商品和服务,其背后都可能涉及复杂的跨境法律和税务安排。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为我们揭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幕后机制”。我很好奇,所谓的“协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是不是就像一份国家之间的“谅解备忘录”,规定了在哪些情况下,哪个国家可以征税,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减免税款?我想了解,这种协定的签订,是否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购买的进口商品的价格,或者我通过网络在国外购买的服务所产生的费用。这本书如果能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一下双重征税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为什么需要通过协定来解决,那将会非常有意思。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条文堆砌,更能融入一些历史故事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生动地理解这项制度的演变和重要性。

评分

这本书名看起来就充满了“硬核”的气息,但仔细想想,对于那些经常在国际间从事商业活动或者有跨境投资需求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救命稻草。我一直对国际税法这块儿了解不多,总觉得它复杂又枯燥,但名字里的“导论”二字让我看到了希望,或许它能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把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条文一点点地剥开,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一斑。想象一下,如果我能通过这本书,初步理解两国之间为了避免同一个收入被征收两次税款,所建立起来的一套规则和框架,那该有多好。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了解,更能想象到实际操作中,当企业在不同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者个人在国外取得收入时,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引,告诉我如何依法合规地处理税务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而且,作为“第二版”,我期待它在内容上会更加完善和更新,能够反映最新的国际税收发展趋势和法律修订,让我学到的知识不是过时的。总的来说,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开启国际税务知识大门的那把钥匙。

评分

光是书名就让人感觉它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我一直对国际事务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涉及到国家之间的法律和经济往来时,总觉得那里隐藏着许多值得探索的规律。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个重要领域的绝佳机会。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协定究竟是如何“避免”双重征税的?它是否是通过设定税收管辖权,明确各个国家征税的范围和优先级来实现的?我设想,它可能涉及对不同类型收入,例如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分别做出规定。同时,我也很好奇,这些协定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是否会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现实,从而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研究,展示协定是如何在具体情境中被应用,又是如何解决实际税务争议的,那将极大地提升它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让我对国际税法的运作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读到“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导论(第二版)”这个书名,我脑海中 immediately 联想到了复杂的国际经济合作框架。我总觉得,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离不开各国在法律和税务层面上的协调与规范。这本书,如果能够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为我们梳理清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一关键制度的来龙去脉,那将是多么有价值的一件事。我尤其好奇,这些协定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它是否为企业和个人在跨国经营和投资时,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游戏规则”,帮助他们有效规避潜在的税务风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协定的核心内容,解释其中的关键概念和原则,并且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这些原则是如何应用于现实世界的。“第二版”的标注,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更新和前沿性有了更高的期望,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税收规则不断演变的背景下,一本能够反映最新动态的书籍,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评分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导论(第二版)”这个书名,第一眼看到,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各种国际会议、谈判桌和厚厚的法律文件。我猜想,这背后一定凝聚了无数法律专家的智慧和心血。这本书,如果真的能深入浅出地解读这些复杂的协定,那将是对广大从事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以及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读者来说,一份宝贵的“作战指南”。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协定是如何具体操作的?比如,当我在A国赚取收入,但该收入被B国也视为应税所得时,我该如何利用这些协定来避免两次纳税?是不是存在一个统一的判定标准,还是说每一个协定都有其独特的规则?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这些问题的清晰答案,并且能够了解到,这些协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普遍的难点和挑战,以及如何去应对。此外,“第二版”的字样让我对内容的更新和时效性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国际税收环境下,一本能够反映最新实践和理论的书籍,其价值不言而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