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为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的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她在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为时两年的隐秘生活。1944年8月全家被绿警抓捕并关进集中营,次年爆发伤寒去世。日记中有安妮隐匿生活的详细记录,也有她对青春期自我的剖析,战争生活结束的美好向往,以及短暂却美好的初恋。虽处于战乱中,安妮却依旧乐观细腻地观察生活,积极地面对战争局势。战后幸存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将安妮的日记出版,引起巨大轰动。《安妮日记》至今已被翻译为70多种语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电影也一举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亲总统约翰·肯尼迪和奥黛丽赫本均为此书发声。安妮的故事影响力遍布全世界。
安妮·弗兰克(AnneFrank)
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德国弗兰克福。
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开始写日记。
1942年7月9日,安妮随家人和范达安共八人藏在隐秘屋生活。
1944年1月6日,日记中正式写下了她对彼得的迷恋。
1944年8月1日,日记最后一篇;8月4日,她与藏匿的家人被"绿警"逮捕。
1945年3月,安妮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死亡确切日期未知。
译者王辰
1988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自由译者
喜好翻译,热爱滑雪、边旅行边翻译
毕业于德国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大学
曾参与翻译系列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手掌上的中国》
1942年6月14日星期日
喜欢上你,是从得到你的那一刻起。确切地说,是从看到你作为生日礼物躺在我桌上的那一刻起(虽说买礼物时我也在场,但那不算数)。周五,就是6月12日那天,早上六点我就醒啦,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嘛,所以完全可以理解的。可是六点我还不能起床,必须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躺到六点四十五。然而我再也等不及了,于是跑到餐厅,正巧看到猫咪莫蒂在地上打滚儿,仿佛在向我说早安。
七点一过,我便跑去爸妈那里问安,然后迫不及待地去客厅拆礼物。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也许你是我今年收到的最棒的生日礼物。我还收到了一束玫瑰、一盆绿植和两支牡丹花。爸爸妈妈送给我一件蓝色的衬衫、一套猜谜游戏、一瓶尝起来有点像红酒的葡萄汁(红酒本来就是用葡萄酿制的吗)。
一幅拼图、一瓶擦脸油、一些钱还有能购买两本书的优惠券。我还收到了一本名叫《暗箱》的书,但玛格特已经有一本了,所以我拿去书店换了本别的。桌上还放着一些烤好的小饼干(是我自己烤的,这可是我的强项)、一堆糖果和妈妈做的草莓蛋糕。刚巧还有一封祖母的来信,当然这只是偶然。过了一会儿,海妮林来了,她找我一起去上学。课间我邀请老师和同学们吃了黄油饼干,然后又回去上课了。
下午五点我才到家,因为去上了体操课(我的胳膊和腿有点脱臼,所以很可惜不能和大家一起跳)。作为生日游戏,我还得为同学们到处找排球。桑妮·雷德曼已经就位了,还有伊尔泽·瓦格纳、海尼琳·戈斯拉尔和杰奎琳·凡·马尔森。海妮林和桑妮曾是我最好的朋友。以前只要有人见到我们三个总会说:"那是安妮、海妮和桑妮。"杰奎琳·凡·马尔森是在犹太女子高中认识的,现在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伊尔泽是海妮林最要好的朋友。桑妮转学了,她在那也交到了新朋友。
1942年7月8日星期三
亲爱的凯蒂:
从上周日早上到现在,简直是度日如年啊。发生了太多事情,整个世界都好像突然天翻地覆了。但是凯蒂,你知道我还活着。爸爸说过,活下去是最重要的。是啊,我还活着,但不要问我在哪儿,也不要问我是怎么活下来的。我想你肯定不理解我此刻的心情,所以我现在就跟你讲讲周日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天下午三点的时候有人按门铃(哈利刚走,可他过一会儿又回来了),不过我没听见,我正躺在阳台的躺椅上晒着太阳,看着书。不一会儿,玛戈特神色慌张的出现在厨房门口。"爸爸收到德国党卫军的传讯了,妈妈已经去找范达安先生了"(范达安是爸爸的朋友,也是他们公司的合伙人),她低声说。
我惊了一下!都接到传讯了!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残酷无情的集中营和孤寂的牢房的画面顿时浮现在我眼前。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他们带到那里吗?正当我们坐在房间里等待着母亲时,玛戈特说:"这可不行。"妈妈去范达安家打探我们明天是否就能搬到藏匿的地点,范达安一家也会跟我们一起藏在那,这样就七个人了。
此刻我和玛戈特沉默了,都不再说话了。我们一边惦记着爸爸,他去犹太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了,还对此噩耗全然不知呢。一边我们还等待着母亲,燥热、紧张的情绪使得我们此时唯有沉默。
突然,门铃又响了,"是哈利,"我说着要去开门。玛戈特把我拉了回来:"不要开门!"
当然,是玛戈特多虑了。这时我们听到了妈妈还有范达安先生在楼下和哈利说话的声音,随后他们进来了,并关上了门。门铃一响,我和玛戈特就蹑手蹑脚地下楼去看看是不是爸爸回来了。其他人按门铃我们是不会开门的。妈妈让玛戈特我俩回自己的房间,她要与范达安先生要单独商量点儿事情。
我们回到卧室刚坐下,玛戈特就告诉我其实传讯并不是给爸爸的,而是给她的。我又一次被吓到了,哭了起来。玛戈特才十六岁呀,这么年轻的姑娘也要被带走吗?但幸好她没被带走,妈妈说,她是不会让他们把她带走的。我想,父亲跟我提及隐匿的事时也是这么想的吧。
藏!我们该藏哪儿呢?在市里?还是躲到乡下去?藏在公寓里,还是农舍里?什么时候?怎么藏?藏哪儿?这些都是问题,是我不能问但又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问题。
我和玛戈特开始把必需品往书包里塞,我首先想到的是那本装订的小册子,然后是卷发棒、手帕、课本、梳子、旧信件。想着我们就要隐匿起来了,便塞了满满一书包这些无用的东西。但我不后悔,带着这些回忆远比一堆衣服有意义。
五点的时候,爸爸终于回来了。我们给克莱曼先生打电话,问他今晚是否能来我家一趟。范达安去找梅普了。后来梅普来了,她用袋子装走了一些鞋子、裙子、大衣、内衣和袜子,说晚上还会再来一趟。她走后屋子里一片安静,我们一家四口谁都没胃口吃饭。天气依然很热,周围的一切也都显得有些异常。
楼上的那间大房间租给了高尔德施密特先生,是个三十多岁的离婚男人。他今晚似乎没什么打算,都到晚上十点了,还在我家起居室坐着,一点儿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梅普和扬吉斯十一点来的。梅普从1933年起就在爸爸公司做事,他们还成了好朋友,她的新丈夫扬也是爸爸的朋友。梅普又装了一包鞋子、裤子、书籍和内衣。十一点半的时候他们又走了。
我实在是太累了。虽然我知道这将是我最后一晚在自己的床上睡觉,但是我很快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妈妈就把我叫醒了。还好那天天气不像上周日那么热,下了一整天的雨。我们四人一层一层地裹的厚厚的,像是要躲到冰箱里过夜一样,只是为了能多带点衣服。像我们现在这种处境,没有一个犹太人敢明目张胆的提一箱子衣服走出家门。我穿了两件衬衫、三条裤子、两双袜子还有裙子,裙子外面套了夹克、大衣,还有我最好的鞋子、帽子、围巾等等,我都快窒息了,可这时谁顾得上管你呢。
玛戈特的书包里塞满了课本。她取回了自行车,然后骑车跟着梅普去了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当然我也不知道我们即将去的那个神秘的藏身之处在哪。
七点半我们就撤离了。我只跟我的小猫莫耶道了个别。我把它托给了邻居高尔德施密特先生照顾,并留了一张字条。床上光秃秃的,没有一丝铺盖,餐桌上还摆着用过的餐具,厨房里给小猫儿留了一磅肉……屋里的这一切给人感觉我们像是仓皇离开。现在顾不了别人怎么想了,我们只想尽快离开这里,安全抵达藏身之处。
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吧。
这部作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人性边界”的不断试探和拓宽。书中人物的道德光谱极为广阔,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做出特定选择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作者对于复杂人性的描摹,摒弃了简单的二元对立,转而拥抱那种灰色地带的暧昧和挣扎。我特别注意到了作者对情感细节的处理,那种克制而又喷薄而出的爱、恨、嫉妒与和解,都处理得极其微妙,几乎没有一处是多余或夸张的。这种精微的把握,使得角色仿佛触手可及,他们的痛苦和喜悦都能轻易地引发读者的共鸣。它是一部关于生存、关于选择、关于如何在重压之下保持自我核心的教科书。阅读它的过程,与其说是了解他人的故事,不如说是一次对自身价值观的严格校准和检验,让人对“人”这个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与理解。
评分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内省和对人性的细腻刻画,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部故事,更像是一面映照出我们自身复杂灵魂的镜子。作者的笔触细腻到令人心惊,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需要停下来,深吸一口气,才能继续面对那些赤裸裸的情感冲突和道德困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叙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节奏感,时而如暴风骤雨般将你卷入高潮迭起的事件中,时而又转为涓涓细流般的哲思,引导读者沉浸在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里。书中的场景描绘极其生动,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气味,感受到角色皮肤上拂过的微风。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旅程,那些书中的人物,那些他们所做的抉择,都将长期地在我脑海中徘徊、发酵,促使我去重新审视自己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和定位。这无疑是一部需要用“心”去阅读的杰作,其价值远超纸墨本身所承载的重量。
评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如此年轻的笔者的手笔!文字的驾驭能力已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高度,充满了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利和对既有秩序的挑战欲。阅读体验就像是坐上了一辆失控的过山车,情节发展出乎意料,总是在你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时,猛地转向一个完全未曾预料的方向。不同于那些故作深沉的作品,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纯粹和直击人心的力量。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粉饰太平,而是用一种近乎原始的、带着棱角的方式,撕开了生活的表象,展示了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衣下的挣扎与不甘。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人物对白时的那种火花四溅的张力,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间复杂微妙的权力关系和情感纠葛。虽然某些段落的冲击力略显猛烈,让人措手不及,但正是这种毫不留情的真实,才使得这部作品拥有了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阅读回味。它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往往伴随着阵痛与迷茫。
评分我必须坦诚,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稍微高了一些,初次接触可能会有些吃力,但一旦你适应了作者的语境和特有的象征体系,你就会被它所构建的那个宏大而又充满隐喻的世界所深深吸引。它不是那种提供即时满足感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需要你投入时间去品味、去查阅、去反复揣摩的“慢食”。书中对环境和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得极其含蓄而有力,往往是通过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或一个重复出现的意象来完成,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极具东方古典美学的韵味。它让你在合上书后,依然能看到那些符号在你的脑海中循环播放,不断地发出新的解读信号。这种深层次的互动,是许多流行文学难以企及的深度。它成功地将深刻的社会观察与高度的文学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震撼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仿佛一座复杂的迷宫,初读时让人感到一丝困惑,但随着深入,你会惊叹于作者是如何将看似零散的线索巧妙地编织成一张严丝合缝的网。它考验的不仅仅是读者的理解力,更是一种对叙事逻辑的耐心追踪。不同于线性叙事,这部作品采用了多重视角和跳跃性的时间线,这使得故事本身充满了悬念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解开了一个新的谜团,但紧接着又引出了更深层次的疑问。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营造氛围上的功力,那种渗透在字里行间、挥之不去的压抑感或某种特定的时代气息,都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被精准地捕捉并传递了出来。它迫使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用一种更加开放和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事件的发生和人物的动机。对于那些喜欢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享受智力博弈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盛宴。
评分好东西,关键是要在搞活动时才真正实惠
评分傅雷翻译的,大文豪的作品,值得推荐
评分这本书是我从我们语文书上的名著导读里知道的 看了点儿梗概 很有意思便买了 然后对这本书有很大的期待...书也是正版的 很好看 纸张也不错...
评分名家名译,值得收藏。。
评分《小妇人》在我心里就是永远不腻的糖水文。前两天和室友还谈起这个,看到这版就买给她了。很好看的封面,感觉小妇人就应该是这样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评分东西质量不错,包装完好,快递速度一如既往地很快,信赖京东哈哈哈哈
评分和期望的有点差别,果麦的书多半都是轻型纸。
评分书本是正品,印刷字体很清晰,书本内容也很棒,京东活动价格购买很实惠,五分好评
评分特价书,很划算,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