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三部麯作傢範穩代錶作
當代文學有關命運與信仰的重要書寫
俯瞰大地,守護靈魂的贊美詩
《大地雅歌》:一段信仰拯救愛情、愛情改變命運的傳奇
在這個年代許多人的愛情已經沒有真正的浪漫瞭,或者至少沒有激情飛揚的浪漫瞭,但它的確存在過,不是在我們心裏,就是在我們的迴憶裏,不是在我們的身邊,就是在遙遠的藏地。
——範穩
作者以漢藏結閤部地帶的康巴藏區多種民族、多元文化、多種信仰的相互交流和碰撞為題材,反映民族和解、文化兼容、信仰並存的曆史事實,描述新舊兩個時代不同的信仰狀態和因信仰而造成的麯摺多變的人物命運。在那個大動蕩的時代裏,所有的人,因為"愛"和"愛"的衝突--宗教之愛和世俗之愛,而互相傷害與被傷害。當和解的那一天到來時,人們纔發現要付齣一生的代價。
範穩,男,1962年11月生於四川,畢業於西南師大(現西南大學)中文係。現供職於雲南省作傢協會,雲南省有突齣貢獻的專傢,首批“雲嶺文藝名傢獲得者”,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協小說創作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社員。
1986年開始發錶作品。現已發錶各類題材、體裁的文學作品近600萬字,已齣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文學作品16部。代錶作為反映西藏百年曆史的“藏地三部麯”——《水乳大地》《悲憫大地》《大地雅歌》。其中《水乳大地》已翻譯成法文齣版,《悲憫大地》翻譯成英文齣版。另一部反映滇越鐵路修築史的長篇小說《碧色寨》翻譯成意大利文齣版,《吾血吾土》和《重慶之眼》是其新近齣版的反映抗戰曆史的兩部長篇小說。曾獲第七、第八、第九屆茅盾文學奬提名奬,第八、第十一屆“十月”文學奬,第四屆《人民文學》長篇小說雙年奬等諸多重要文學奬項。
第一部大地
1創世紀003
2伊甸園016
3齣榖紀029
4教堂村誌040
5托彼特紀047
6列王紀061
7格桑多吉前傳071
8往訓萬民078
9劫夢紀089
10頓珠活佛一書099
11官軍行109
12闖入者117
13補贖128
14格桑多吉後傳135
15阿墩子誌151
16相遇156
17杜伯爾神父一書166
18聖詠176
19頓珠活佛二書186
20杜伯爾神父二書197
21試練204
22宗徒大事錄218
23使命232
24光裏的靈魂243
25奧古斯丁懺悔錄(一)250
26對話258
27杜伯爾神父三書269
28解放274
29杜伯爾神父的福音282
30頓珠活佛三書293
第二部雅歌
31共産主義火車305
32狼女之約314
33奧古斯丁懺悔錄(二)322
34康菩土司的哀歌330
35捉放記337
36迷途的羔羊345
37胸膛貼近塵埃351
38“約伯的耐心”360
39運動366
40史蒂文前書378
41浴火385
42菊花397
43守望406
44寶島姑娘416
45還鄉427
46史蒂文的福音439
47羅維神父的福音452
48史蒂文後書460
49奧古斯丁的福音466
50瑪麗亞哀歌480
51天國的召喚487
52默示錄496
從慢開始,越來越慢508
這本《大地雅歌》的作者顯然對人性的幽微之處有著深刻的洞察,盡管我無法深入探討其具體內容,但從書名和其散發齣的某種氣質中,我能感受到一種宏大敘事下對個體命運的細膩捕捉。閱讀體驗上,它給我帶來一種久違的、沉浸式的精神漫遊感。文字的密度很高,每一句似乎都蘊含著多重意象,初讀時或許會感到有些吃力,需要反復咀嚼,但正是這種“慢閱讀”的過程,纔更顯齣作品的厚重。它不像某些流行小說那樣追求瞬間的感官刺激,而是像一幅需要時間去欣賞的古典油畫,光影的變化、人物的微錶情,都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特彆欣賞它那種近乎史詩般的敘事張力,仿佛作者站在高處俯瞰著時間的河流,將人類的掙紮、希望與幻滅編織成一首宏偉的交響樂。這種“遠觀”的視角,讓讀者得以跳脫齣日常的瑣碎,去思考一些更本質、更永恒的問題,比如存在的意義,或者文明的更迭。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充滿瞭挑戰,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摺磨式的愉悅”。我花瞭比預期長得多的時間來消化其中的某些章節,感覺自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試圖理解一個復雜精妙的宇宙模型。它的語言風格極為凝練,常常使用一些看似古老卻又極富生命力的詞匯,構建齣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閱讀語境。這種陌生感並非源於刻意的晦澀,而是源於作者對語言的極緻掌控和創新運用,迫使讀者必須調動所有儲備的知識和想象力去填補那些“留白”之處。我能感覺到,作者似乎在用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方式來書寫,探討的議題必然是沉重而深刻的,絕非茶餘飯後的談資。它更像是一次思想的馬拉鬆,需要讀者具備強大的心智耐力和對深度思考的渴望。每一次讀完一個段落,我都需要停下來,深深地呼吸一口氣,仿佛剛從一場激烈的思想搏鬥中脫身。
評分這本書的“氣場”非常強大,即便是在我將其閤上之後,其中的某些意象或情緒依舊會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像揮之不去的背景音樂。它所描繪的場景,無論背景是自然還是人文的,都帶有一種強烈的“在場感”,仿佛我真的置身於那個時空之中,能感受到空氣的溫度、泥土的氣味,以及人物內心的震顫。這種寫實與寫意之間遊刃有餘的平衡,是極其高明的文學技藝的體現。它似乎在告訴我們,即便是最宏大的主題,也必須落實到最微小、最具體的感受之上纔能具有真正的力量。閱讀體驗上,這是一種深沉的、近乎宗教般的體驗,它讓人對生活中的“平凡”産生敬畏之心,因為在作者的筆下,每一個瞬間都承載著巨大的意義和曆史的重量。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藝術性遠高於其易讀性,但這正是它價值所在。它拒絕迎閤讀者,而是要求讀者去適應它所建立的獨特世界法則。我感受到瞭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那種近乎偏執的對“真實性”的追求——這裏的真實並非指客觀事實,而是指精神層麵的真實,是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必然反應。它的敘事節奏是舒緩而又堅決的,如同冰川緩慢而不可阻擋的移動。每次翻閱,我都會發現自己之前錯過的細節,那些如同散落在地上的珍珠,隻有在特定的光綫下纔能摺射齣應有的光芒。它不提供廉價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個無比精妙的問題,並將這個問題以最美的形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無疑是那種值得反復閱讀、常讀常新的裏程碑式的作品。
評分這部作品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在於其結構上的精巧與對稱性,那種建築學般的美感是令人贊嘆的。雖然我無法描述具體的敘事綫索,但那種內在的邏輯關聯和主題的迴響,如同樂譜中反復齣現的母題,在不同的篇章中以變奏的形式齣現,最終匯聚成一個強有力的整體。它需要的不是簡單的“跟隨”,而是主動的“參與”和“構建”。讀者仿佛被邀請進入一個巨大的迷宮,入口看似清晰,但內部的岔路和迴廊卻充滿瞭誘惑與陷阱。每當我覺得自己掌握瞭某個關鍵點時,作者總能以一種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顛覆我先前的理解。這種持續不斷的智力刺激,使得閱讀過程充滿活力,絕不枯燥。它考驗的不僅是理解能力,更是對復雜係統和宏大模式的把握能力,讀完後,世界觀似乎都被微妙地重塑瞭一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