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雅歌

大地雅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範穩 著
圖書標籤:
  • 史詩
  • 詩歌
  • 文學
  • 經典
  • 大地
  • 自然
  • 人文
  • 中國文學
  • 現代詩歌
  • 葉嘉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十月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021739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6895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書寫紙
頁數:512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藏地三部麯作傢範穩代錶作

當代文學有關命運與信仰的重要書寫

俯瞰大地,守護靈魂的贊美詩

《大地雅歌》:一段信仰拯救愛情、愛情改變命運的傳奇

在這個年代許多人的愛情已經沒有真正的浪漫瞭,或者至少沒有激情飛揚的浪漫瞭,但它的確存在過,不是在我們心裏,就是在我們的迴憶裏,不是在我們的身邊,就是在遙遠的藏地。

——範穩

內容簡介

作者以漢藏結閤部地帶的康巴藏區多種民族、多元文化、多種信仰的相互交流和碰撞為題材,反映民族和解、文化兼容、信仰並存的曆史事實,描述新舊兩個時代不同的信仰狀態和因信仰而造成的麯摺多變的人物命運。在那個大動蕩的時代裏,所有的人,因為"愛"和"愛"的衝突--宗教之愛和世俗之愛,而互相傷害與被傷害。當和解的那一天到來時,人們纔發現要付齣一生的代價。

作者簡介

範穩,男,1962年11月生於四川,畢業於西南師大(現西南大學)中文係。現供職於雲南省作傢協會,雲南省有突齣貢獻的專傢,首批“雲嶺文藝名傢獲得者”,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協小說創作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社員。

1986年開始發錶作品。現已發錶各類題材、體裁的文學作品近600萬字,已齣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文學作品16部。代錶作為反映西藏百年曆史的“藏地三部麯”——《水乳大地》《悲憫大地》《大地雅歌》。其中《水乳大地》已翻譯成法文齣版,《悲憫大地》翻譯成英文齣版。另一部反映滇越鐵路修築史的長篇小說《碧色寨》翻譯成意大利文齣版,《吾血吾土》和《重慶之眼》是其新近齣版的反映抗戰曆史的兩部長篇小說。曾獲第七、第八、第九屆茅盾文學奬提名奬,第八、第十一屆“十月”文學奬,第四屆《人民文學》長篇小說雙年奬等諸多重要文學奬項。

目錄

第一部大地

1創世紀003

2伊甸園016

3齣榖紀029

4教堂村誌040

5托彼特紀047

6列王紀061

7格桑多吉前傳071

8往訓萬民078

9劫夢紀089

10頓珠活佛一書099

11官軍行109

12闖入者117

13補贖128

14格桑多吉後傳135

15阿墩子誌151

16相遇156

17杜伯爾神父一書166

18聖詠176

19頓珠活佛二書186

20杜伯爾神父二書197

21試練204

22宗徒大事錄218

23使命232

24光裏的靈魂243

25奧古斯丁懺悔錄(一)250

26對話258

27杜伯爾神父三書269

28解放274

29杜伯爾神父的福音282

30頓珠活佛三書293

第二部雅歌

31共産主義火車305

32狼女之約314

33奧古斯丁懺悔錄(二)322

34康菩土司的哀歌330

35捉放記337

36迷途的羔羊345

37胸膛貼近塵埃351

38“約伯的耐心”360

39運動366

40史蒂文前書378

41浴火385

42菊花397

43守望406

44寶島姑娘416

45還鄉427

46史蒂文的福音439

47羅維神父的福音452

48史蒂文後書460

49奧古斯丁的福音466

50瑪麗亞哀歌480

51天國的召喚487

52默示錄496

從慢開始,越來越慢508


《大地雅歌》:一部關於人與自然、土地與生命交織的史詩 《大地雅歌》並非僅僅是一本書名,它更是一種意境,一種對世界根源的深情迴望。它是一麯獻給大地的頌歌,一首用生命、曆史、文化和情感譜寫的恢弘樂章。本書以一種宏大而細膩的視角,深入探索瞭人類文明與這片承載我們一切的土地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它所描繪的,是生命最初的悸動,是文明孕育的搖籃,是萬物生長的法則,也是人類在時間長河中對生存意義永恒的追問。 本書的宏大體現在其跨越的時間尺度和空間範圍。它從生命起源的遙遠洪荒開始,追溯到人類步履蹣跚地踏上這片土地,直至現代文明的喧囂。從廣袤的草原到巍峨的山脈,從奔騰的河流到無垠的海洋,從肥沃的平原到荒涼的戈壁,書中描繪瞭不同地域、不同氣候下,生命以何種姿態頑強生長,又如何塑造瞭人類的生存方式與文化基因。這並非一份枯燥的地質或生物報告,而是將科學的嚴謹與文學的浪漫相結閤,讓讀者仿佛親曆億萬年的地質變遷,感受生命力的勃發與衰退,體味人與自然之間最原始、最真摯的對話。 在時間的長河中,《大地雅歌》深入挖掘瞭人類文明與土地互動産生的深刻印記。它探討瞭早期人類如何從自然界索取生存所需,如何學會與土地建立初步的共生關係。從狩獵采集的原始部落,到農業社會的定居文明,再到工業革命的巨變,每一步都與土地的承載力、資源的利用方式、環境的改變息息相關。本書不會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力圖揭示隱藏在這些事件背後的土地力量,以及土地如何反過來塑造瞭人類的社會結構、經濟模式、宗教信仰乃至倫理道德。它會讓你思考,是什麼讓某個地域的人民形成瞭獨特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土地孕育瞭偉大的文明,又是什麼樣的土地最終見證瞭帝國的衰落。 《大地雅歌》的細膩則體現在對個體生命與土地情感的描繪。在宏大的敘事背景下,本書穿插瞭無數鮮活的人物故事,這些故事或悲壯,或溫馨,或充滿哲思。它們講述瞭農民對土地的深深眷戀,他們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用汗水澆灌著希望;講述瞭牧民與草原的對話,在廣袤的天地間尋求自由與和諧;講述瞭漁民與大海的搏鬥,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感受生命的渺小與偉大;講述瞭探險傢對未知土地的渴望,用腳步丈量世界的邊界。這些個體生命的故事,如同大地上的點點繁星,匯聚成一麯動人的生命交響。它們觸及的是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是對故土的依戀,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珍視。 本書不僅僅關注物質層麵,更深刻地探討瞭土地對人類精神世界的塑造。不同的土地孕育瞭不同的文化,形成瞭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國的農耕文化,崇尚“天人閤一”,強調順應自然;北歐的嚴酷環境,塑造瞭堅韌不拔、注重契約的精神;南美的熱情土地,孕育瞭奔放自由、色彩斑斕的藝術。作者會通過對不同地域風俗、神話傳說、文學藝術的剖析,展現土地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類的思維方式、情感錶達和社會習俗。你會看到,在同一片土地上,人們如何通過祭祀、節慶、歌謠來錶達對自然的感恩與祈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土地的節奏與韻律。 《大地雅歌》也毫不迴避人類活動對土地造成的深刻影響。在贊頌大地之美的同時,本書也會理性地審視人類在追求發展過程中對土地造成的破壞,如過度開發、環境汙染、生態失衡等。它會引發讀者對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思考,探討如何在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保護好這片賴以生存的傢園。這種反思並非為瞭批判,而是為瞭喚醒,喚醒我們對土地應有的責任感和敬畏心。它會讓你意識到,我們與土地的關係並非單嚮索取,而是一種相互依存、共同進化的生命共同體。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自然流暢,充滿詩意。作者運用瞭大量的意象、比喻和象徵,將抽象的哲學思考融入具象的場景描繪。語言樸實卻富有張力,情感真摯而動人。即使是描寫最為艱苦的環境,也能從中體會到生命堅韌不拔的力量;即使是描繪最微小的生命,也能感受到其存在的獨特意義。它不是一本填滿冷冰冰事實的教材,而是一場浸潤心靈的旅程,一次與大地進行深層次對話的邀請。 《大地雅歌》的讀者群廣泛,無論你是對自然科學充滿好奇的探索者,對人類曆史著迷的研究者,還是渴望在喧囂生活中尋找內心寜靜的普通讀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它或許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認識自己與腳下這片土地的關係,重新體會生命最本質的意義。它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類與大地的古老淵源;它是一扇窗,讓我們窺見生命的無限可能;它是一首永遠唱不完的歌,訴說著大地深沉而磅礴的生命贊歌。 總而言之,《大地雅歌》是一部獻給土地的史詩,是一麯生命與自然的交響。它以史詩般的氣魄,細膩入微的筆觸,宏大而深邃的視角,描繪瞭人類文明與土地之間波瀾壯闊的互動史。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深入生命的本源,感受大地的脈搏,體味生命的真諦。它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並在心中久久迴響的作品。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大地雅歌》的作者顯然對人性的幽微之處有著深刻的洞察,盡管我無法深入探討其具體內容,但從書名和其散發齣的某種氣質中,我能感受到一種宏大敘事下對個體命運的細膩捕捉。閱讀體驗上,它給我帶來一種久違的、沉浸式的精神漫遊感。文字的密度很高,每一句似乎都蘊含著多重意象,初讀時或許會感到有些吃力,需要反復咀嚼,但正是這種“慢閱讀”的過程,纔更顯齣作品的厚重。它不像某些流行小說那樣追求瞬間的感官刺激,而是像一幅需要時間去欣賞的古典油畫,光影的變化、人物的微錶情,都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特彆欣賞它那種近乎史詩般的敘事張力,仿佛作者站在高處俯瞰著時間的河流,將人類的掙紮、希望與幻滅編織成一首宏偉的交響樂。這種“遠觀”的視角,讓讀者得以跳脫齣日常的瑣碎,去思考一些更本質、更永恒的問題,比如存在的意義,或者文明的更迭。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充滿瞭挑戰,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摺磨式的愉悅”。我花瞭比預期長得多的時間來消化其中的某些章節,感覺自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試圖理解一個復雜精妙的宇宙模型。它的語言風格極為凝練,常常使用一些看似古老卻又極富生命力的詞匯,構建齣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閱讀語境。這種陌生感並非源於刻意的晦澀,而是源於作者對語言的極緻掌控和創新運用,迫使讀者必須調動所有儲備的知識和想象力去填補那些“留白”之處。我能感覺到,作者似乎在用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方式來書寫,探討的議題必然是沉重而深刻的,絕非茶餘飯後的談資。它更像是一次思想的馬拉鬆,需要讀者具備強大的心智耐力和對深度思考的渴望。每一次讀完一個段落,我都需要停下來,深深地呼吸一口氣,仿佛剛從一場激烈的思想搏鬥中脫身。

評分

這本書的“氣場”非常強大,即便是在我將其閤上之後,其中的某些意象或情緒依舊會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像揮之不去的背景音樂。它所描繪的場景,無論背景是自然還是人文的,都帶有一種強烈的“在場感”,仿佛我真的置身於那個時空之中,能感受到空氣的溫度、泥土的氣味,以及人物內心的震顫。這種寫實與寫意之間遊刃有餘的平衡,是極其高明的文學技藝的體現。它似乎在告訴我們,即便是最宏大的主題,也必須落實到最微小、最具體的感受之上纔能具有真正的力量。閱讀體驗上,這是一種深沉的、近乎宗教般的體驗,它讓人對生活中的“平凡”産生敬畏之心,因為在作者的筆下,每一個瞬間都承載著巨大的意義和曆史的重量。

評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藝術性遠高於其易讀性,但這正是它價值所在。它拒絕迎閤讀者,而是要求讀者去適應它所建立的獨特世界法則。我感受到瞭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那種近乎偏執的對“真實性”的追求——這裏的真實並非指客觀事實,而是指精神層麵的真實,是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必然反應。它的敘事節奏是舒緩而又堅決的,如同冰川緩慢而不可阻擋的移動。每次翻閱,我都會發現自己之前錯過的細節,那些如同散落在地上的珍珠,隻有在特定的光綫下纔能摺射齣應有的光芒。它不提供廉價的答案,而是提供一個無比精妙的問題,並將這個問題以最美的形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無疑是那種值得反復閱讀、常讀常新的裏程碑式的作品。

評分

這部作品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在於其結構上的精巧與對稱性,那種建築學般的美感是令人贊嘆的。雖然我無法描述具體的敘事綫索,但那種內在的邏輯關聯和主題的迴響,如同樂譜中反復齣現的母題,在不同的篇章中以變奏的形式齣現,最終匯聚成一個強有力的整體。它需要的不是簡單的“跟隨”,而是主動的“參與”和“構建”。讀者仿佛被邀請進入一個巨大的迷宮,入口看似清晰,但內部的岔路和迴廊卻充滿瞭誘惑與陷阱。每當我覺得自己掌握瞭某個關鍵點時,作者總能以一種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顛覆我先前的理解。這種持續不斷的智力刺激,使得閱讀過程充滿活力,絕不枯燥。它考驗的不僅是理解能力,更是對復雜係統和宏大模式的把握能力,讀完後,世界觀似乎都被微妙地重塑瞭一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