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1936-2014),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他生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北贝特尔福德市,但在十岁时随父母搬回世代居住的老家、位于加拿大东部省份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岛定居。他早年毕业于新斯科舍师范学院,成了一名学校教师,后来,他相继在新斯科舍省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大学和新不伦瑞克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1968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年轻时为了维持学业,他做过伐木工、煤矿工人和渔夫。
1969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英语系执教三年之后,他回到加拿大,在安大略省的温莎大学教授英文和写作,直至退休。麦克劳德创作低产,一生只出版两部短篇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1976)、《当鸟儿带来太阳》(1986)和获得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没什么大不了的》(1999)。2000年,他的加拿大出版社将他早年两部短篇集加上两个新的短篇小说,出版短篇小说合集《岛屿》。
2014年4月,麦克劳德在温莎病逝。
很难想出还有谁能写出具有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般魅力的小说。
——爱丽丝·门罗
  
和福克纳或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既是地域的,又是普世的,而且,我也认为它们是不朽的。
——迈克尔·翁达杰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的经典。这些怀着深厚情感考究雕琢出来的短篇,背景都设在布雷顿角……但读者不会感觉他在描绘异域奇事,或在创造狭隘的地域文学,反而,他们会想到一些与之亲近的世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科尔姆·托宾
秋
黑暗茫茫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回乡
灰白的金色馈赠
船
去乱岑角的路
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我得承认,一开始被书名吸引,但真正读进去后,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失落”的故事,它更像是一次对“代价”的探讨。作者在处理道德困境时非常高明,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做出不同选择的个体。那些情节的张力来自于人物内心的撕扯,而非外部的冲突。尤其是对话部分,简洁有力,充满了潜台词,你必须仔细揣摩字里行间隐藏的那些未说出口的秘密和痛苦。这本书的行文节奏非常稳定,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在驾驭风暴,尽管波涛汹涌,但始终保持着对航向的绝对控制。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对“得到”与“失去”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知,很多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最终都汇聚成了一幅宏大而又苍凉的画卷。
评分这部作品的艺术性毋庸置疑,它拥有着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质感。它没有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反而要求读者付出相应的专注度和理解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处理方式,有时候感觉时间被拉长成永恒,有时候又在匆忙的一页纸中飞速掠过,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迷幻色彩。它像是从一个古老的、被遗忘的盒子中取出来的物件,上面沾染着岁月的尘埃,但一旦擦拭干净,其内在的光泽便会显露无遗。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很多关键的情感爆发点和转折都被巧妙地省略了,把解读的空间交还给了读者。这是一种非常自信的写作姿态,也是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共有的特质。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精巧,简直像一座用文字搭建起来的迷宫。你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出口,结果拐角处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每一次转折都出人意料,却又在回味时觉得“原来如此”,充满了古典文学中那种环环相扣的韵味。我发现作者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种略带疏离感的叙事口吻,反而让情感的爆发更加具有冲击力。它不像现代小说那样急于让你理解,而是更倾向于让你去“品味”。特别是那些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刚开始可能会让你感到困惑,但只要沉下心来,你会发现每一个物件、每一个场景的重复出现,都在为最终的主题添砖加瓦。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每一次都能发现新大陆的作品,它的深度远超初次阅读所能触及的表层。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宿命感”。故事里的人物似乎都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向前,无论他们如何抗争、如何试图改变既定的轨迹,最终都逃不过命运的罗网。这种悲剧性的美感,让我想起了很多早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但它又融入了现代人对个体自由的终极拷问。作者并没有给予任何廉价的安慰,而是冷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记忆”的处理手法,那些闪回片段不是简单的交代背景,它们是活生生的、仍在疼痛的伤口,不断提醒着角色和读者过去的重量。它让你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压抑,但这种压抑不是令人窒息的,反而是一种清洗,让你对“活着”这件事产生一种更肃穆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就像是捕捉到了夏日午后那种慵懒而又带着一丝不祥的预感。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深入骨髓,让你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些被生活重压着却又不愿意屈服的灵魂在挣扎。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极好,该快则疾驰,该缓则如老酒般醇厚回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环境时的那种老道的功力,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能嗅到那里的气味,听到那里的声音,这种沉浸感让人欲罢不能。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叙事,更像是一首低吟浅唱的挽歌,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读完之后,那种久久不能散去的余韵,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一些选择和坚持。它不是在提供答案,而是在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让你自己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血色馈赠”。
评分书皮有几道折痕
评分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评分会哈更会哈更会哈更会哈更会哈更好
评分物流很快。书也不错,趁打折购入很划算
评分给弟弟买的书,这一系列的书挺多的,有的选的挺好的
评分书皮有几道折痕
评分物美价廉。完美完美。厉害厉害。很好很好
评分独具魅力的小说。
评分8.3 看过电子书 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