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书 编码与解码的战争 [The Code Book The Science of Secrecy from Ancient]

码书 编码与解码的战争 [The Code Book The Science of Secrecy from Ancie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西蒙.辛格(Simon Singh) 著,刘燕芬 译
图书标签:
  • 密码学
  • 编码
  • 解码
  • 历史
  • 战争
  • 情报
  • 计算机科学
  • 数学
  • 安全
  • 秘密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984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7986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Code Book The Science of Secrecy from Ancien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世界著名科普作家西蒙·辛格继《费尔马大定理》之后呕心沥血的又一佳作

3000年来,密码战争极简史;精心动魄的故事,通俗讲述密码技术的进化过程;

BBC推荐科普读物。

◎ 罕见高评分,关于密码学的必读入门书

此前版本在被吐槽译稿不佳的情况下豆瓣评分仍高达9.1;台湾商务印书馆优质译本;本书发起的密码挑战风靡世界。

◎ 不仅是一本密码科普书,更是多种学科交叉的科学书

在激烈的商场战争和军事战争中,谁掌握了密码学上优势,谁就能透视对方的底牌。为此,各个学科的人才都投入到密码战争中,涉及学科包括且不限于:语言学、统计学、数学、通信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密码的科普书,还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的科普书。


  

内容简介

  

自有文字以来,密码就随之诞生,破解密码一直是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们不可抗拒的诱惑。编码和解码的战争持续了3000多年,本书作者剖析其间不为人知的历史隐秘,白描一群改变历史的幕后人物,为你呈现密码世界的神秘洞天。在漫长的密码战争中,破解者的每一次胜利,都导致了新的编码法的诞生,将人类科技文明推向不可思议的极限,最终成就了今天的电脑甚至于令人瞠目结舌的量子密码。这场战争远未结束,势必将人类推到一个更加辉煌的文明阶段。

作为BBC资深的制作人,作者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改变世界格局的重大战役,其实都是密码的故事。翻开本书,给你看一段历史的真相。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西蒙·辛格,出生于英国南部萨默赛特郡,是印度旁遮普遗民后裔,曾在伦敦帝国学院学习物理,获得剑桥大学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前BBC资深节目制作人,其制作的《地平线:费马大定理》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同名科普书成为畅销书。《码书》是作者又一部心血之作,也是BBC系列专题《保密的科学》的底本,博得世界性声誉。

译者简介

刘燕芬,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曾任国中英语教师,现旅居德国,从事中-德、中-英文之笔译与口译,并教授中文。


精彩书评

  

“几个世纪以来,密码的故事都让人神魂颠倒。这类故事总是与阴谋诡计、政治欺骗、军事秘密、学术竞争息息相关,在《码书》中,作者也给大家讲述了这类故事。”

——《时代》

西蒙·辛格善于把令人害怕的数学世界说得和小孩游戏一样简单,这能够吸引许多有数学恐惧症的读者。
   ——《每日电讯报》

本书讲述了从密码怎样被创建到它们怎样被破解的故事,以及围绕它们而产生的种种诡计。
   ——《纽约时报》


  

目录

作者序
第 1 章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密码
第 2 章无法破解的密码
第 3 章秘密书写的机械化
第 4 章破解“奇谜”
第 5 章语言障碍
第 6 章爱丽丝和鲍勃公开钥匙
第 7 章极佳隐私
第 8 章跃进量子世界
附录A 小说《虚空》开头第一段
附录B 频率分析的基本要领
附录C 所谓的“圣经密码”
附录D 猪圈密码
附录E 普雷费尔密码
附录F ADFGVX密码
附录G 单次钥匙簿的回收缺点
附录H 《每日电讯报》纵横字谜的答案
附录I 尚待解译的古文字
附录J RSA所使用的数学
术语释义
致 谢
延伸阅读
图片来源说明





精彩书摘

第—章 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密码

一五八六年十月十五日星期三早上,玛丽女王(Mary Stuart)走进佛斯林费堡(Fotheringhay Castle)挤满人群的法庭。多年囚禁与风湿症的折磨,使她憔悴不已,但她依旧高贵冷静地展现不容置疑的帝王风范,在医生的协助下,从法官、官员、观众面前缓缓走近位于这狭长的审判室中间的御座。玛丽以为这御座显示她赢取了应得的敬意。她错了。这御座代表缺席的伊丽莎白女王(Elisabeth I.)——玛丽的仇敌与起诉人。玛丽被和缓地带离御座,走到审判室的另一边。被吿席上,那张腥红色丝绒椅才是她的座位。

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在此接受叛逆罪的审判。她被控密谋行刺伊丽莎白女王以夺取英格兰王位。伊丽莎白的国务大臣法兰西?华兴翰爵士(Sir Francis Walsingham)已逮到其他共犯,取得供词,并将他们处决了。现在,他要证明玛丽是这宗阴谋的核心人物,一样有罪、一样该当处死。

华兴翰知道,要处死玛丽,得先让伊丽莎白女王相信她真的有罪。伊丽莎白虽蔑视玛丽,却因为诸多原因,迟迟不敢将她送上刑台。头一个顾虑是:玛丽是苏格兰女王;有不少人质疑,英格兰法庭是否有权处决外国君主。再者,处决玛丽恐会创立一项令人不安的先例——政府都可杀掉一国之君了,叛徒更不会顾忌再杀另一个,也就是伊丽莎白自己。此外,伊丽莎白和玛丽是表姊妹,这层血缘关系更让伊丽莎白怯于判决她死刑。总而言之,除非华兴翰能彻底证明玛丽参与了这宗行剌密谋,否则伊丽莎白是不会批准处决玛丽的。

这宗叛逆阴谋是一群年轻的英格兰天主教贵族所策划的。他们意图除掉伊丽莎白这个新教徒,让同为天主教徒的玛丽取而代之。法庭认为,玛丽显然是这群叛徒的名义领袖,但不确定她是6否首肯这项阴谋。事实上,玛丽的确授意了此项行动。华兴翰所面临的挑战是:他必须证实玛丽和这群党羽之间确有共犯关系。

审判日当天早晨,玛丽穿着色泽惨然的黑绒衣,独坐在被吿席上。被控叛逆罪的嫌犯不得请辩护律师,也不准召唤证人。他们甚至不准她的臣子帮忙准备诉讼事宜。不过,玛丽还未身陷绝境;当初她可是很谨慎地一律使用密码与叛徒通讯的。她用密码系统把信息转换成一串无意义的符号。玛丽相信,就算华兴翰搜出这些信件,他也读不出什么名堂来。这些信件的内容既然无解,也就不能成为呈堂证据。不过,这一线生机全维系在:她的密码未被破解。

不幸的是,华兴翰不只是国务大臣,还是英格兰的间谍首脑。他不但拦截到玛丽送给那些叛徒的信件,还知道谁能破解这些密码。托马斯?菲利普(Thomas Phelippes)是英格兰破解密码的第一高手。多年来,他一再破解那些密谋对付伊丽莎白女王的信息,华兴翰才得以将叛徒定罪。他若能破解玛丽授意那些叛徒罪证确凿的信息,她就难逃一死了。相反的,如果玛丽的密码强到足以隐瞒其中的秘密,她就有机会活命。一条命就这样取决于密码的力量;而这并不是第一次。

秘密书信的演进

秘密书信的历史非常悠远。被罗马哲学家及政治家西塞罗(Cicero,106-43 B.C.)誉为“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Herodotus,484?-425? B.C.)即讲过一些最早的秘密书信故事。希罗多德在《历史》(The Historys)—书中记载了希腊与波斯于纪元前五世纪时的冲突。他把这些冲突视为自由对抗奴役、独立的希腊城邦对抗暴虐的波斯人的争战。根据他的记述,就是秘密书信的技术拯救了希腊,使他们幸免于被号称万王之王的波斯暴君薛西斯(Xerxes,519?-465 B.C.)征服的厄运。

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宿怨在薛西斯于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建造城市,作为傲世帝国的新首都后达到临界点。所有帝国境内的王国,乃至邻近城邦,都纷纷献上贡品与珍礼,唯独雅典与斯巴达明目张胆地置身其外。为报复这份无礼的羞辱,薛西斯开始整饬武力,宣称要“扩张波斯帝国的领土,使帝国国界齐同上帝的疆域,阳光所到之处无一不在吾人国境之内”。接下来的五年,他秘密结集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武力;纪元前四八〇年,他已就绪,准备发动一场突袭了。

偏偏这些波斯军队的集结行动竟被一位名叫狄马拉图斯(De-maratus)的希腊人给瞧见了。狄马拉图斯被祖国驱逐而住在一个叫苏萨(Susa)的波斯城里。虽然遭受流放,他对希腊仍存忠诚之心,因此决定送封信去警吿斯巴达人薛西斯的侵袭计划。问题是,这封信要怎么送才不会被波斯守卫拦截下来呢?希罗多德记述道:

被发现的风险很高,而只有一个办法能顺利送出这封信:将一副可对折的木制写字板上的蜡刮下来,把薛西斯的企图写在木头上,再用一层蜡把这则信息盖住。这样一来,这些木板看似一片空白,沿路卫兵也就不会找它们麻烦。这则信息抵达目的地时,没有人猜得到其中的奥秘。据我了解,是克利欧明斯(Cleom-enes)的女儿,亦即李奥尼狄斯(Leonides)的妻子戈尔戈(Gorgo)瞧出端倪,告诉旁人:把蜡刮掉,就会发现木头上有字。他们照做之后发现了信息,接着并转告其他希腊人。

这道警吿让原本毫无防备的希腊人开始进行武装准备。城邦所拥有的银矿收益原本由城民均分,现在则改交给海军支用,建造了两百艘战舰。

至此,薛西斯已丧失奇袭先机。公元前四八〇年九月二十三日,波斯舰队抵达雅典附近的萨拉米斯湾(Bay of Salamis)时,希腊人已做好应战准备。他们把波斯舰队诱进海湾时,薛西斯还以为希腊海军已是囊中之物。希腊人自知他们舰队的船身小、数量少,留在外海会全军覆没,回到海湾内则有机会以智取胜。风向一改,波斯人就被一股儿吹进海湾里,窘迫地迎战希腊人。波斯公主雅特弥夏(Artemisia)三面受围,尝试退回外海,却撞到自己的随行船只,引起一阵恐慌,导致更多波斯船只互撞。希腊人趁势发动猛烈的攻击,短短一天之内,波斯的庞大武力随即宣吿屈服。

狄马拉图斯的秘密通讯法只是单纯地把信息藏起来。希罗多德所记述的另一个事件,也是用隐藏法就足以保障信息的传输安全。希斯泰尤斯(Histaiaues)鼓动米里图斯(Miletus)的亚里斯达哥拉斯(Aristagoras)反叛波斯国王。希斯泰尤斯把信差的头发剃光,将信息写在他的头皮上,等他头发又长出来了,才让他去传送秘令;那个时代对行事速度的要求显然宽松些。表面上,这位信差未带任何不妥物品,因此旅程中未受任何干扰。抵达目的地后,再度把发丝剃除,把头伸给指定的收讯人瞧瞧,他的任务就完成了。

这种掩饰信息存在性的保密通讯法称为隐匿法(steganography),源自希腊文steganos和graphein二字,前者意为“掩蔽的”,后者则是“书写”。自希罗多德时代起,两千年来隐匿法的应用以千奇百怪的形式遍及世界各地。例如,古代的中国人把信息写在柔细的丝布上,揉成一个小球,覆上蜡,再让信差吞进这粒蜡球。十六世纪的意大利科学家乔凡尼?波塔(Giovanni Porta)解说了在煮熟的蛋里藏匿信息的方法:用一盎司明矾和一品脱醋所混成的液体当作墨水写在蛋壳上。这种溶剂会穿透富含气孔的蛋壳,而在硬化的蛋白表层上留下信息——你得剥掉蛋壳才看得到。使用隐形墨水写信也是隐匿法的一种。早在公元一世纪,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就解释道:ththymallus植物的汁液可以用作隐形墨水。它的汁液干掉后会变透明,但稍微加热就会焦掉而变成棕色。很多有机液体也有类似特性,因为它们富含碳质而很容易焦黑。事实上,就连现代间谍,当配发的隐形墨水用光时,也会想到用自己的尿液来应急呢。

隐匿法的寿命这么长,表示它显然是相当的安全。不过它有一个根本弱点。万一敌人搜查信差身体,发现信息,秘密通讯的内容马上就曝光了。一旦信息被拦截到,所有安全措施皆前功尽弃。一板一眼的卫兵可能依例搜査每位过境的旅人、刮一刮任何蜡板、


前言/序言

数千年来,不管是君王或将军,都需要一套很有效率的通讯模式来治理国家、指挥军队。他们当然也深知万一信息落入不当人士手里,让敌国窥知机密,或让反对势力获取关键信息时,所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密码术——一种伪装信息,唯有指定的收信人才能读出原意的技术——就是应对敌人拦截机密的威胁而发展出来的。

为了保密,每个国家都设立了密码部门,发明及使用最好的密码来确保通讯安全。相对地,敌方的解码专家则努力破解密码以偷取机密。这些译码专家可说是语言学的炼金术士;就像炼金术士想将石头炼成黄金,他们则尝试从无意义的符号堆里揣度出合理的文字。密码术的历史其实就是几世纪以来编码者与译码者之间的战争史,他们的战争是一场影响历史走向甚巨的知识武器竞赛。

《码书》这本书有两个主旨。首先,我想汇整出密码的演化史。演化?是的,我认为这个词语非常妥切,因为密码的发展过程犹如物种演化的生存竞争。每种密码都会持续遭受译码者的攻击。他们一旦硏发出可以突破其要害的新武器;这类密码就再也派不上用途。它要不是就此绝种,要不就是演化成更强的新密码。同样地,这种新密码会继续繁衍,直到解码者也辨识出它的弱点,如此不断循环下去。这和对付传染病细菌的情况很相似。这些细菌生长、繁衍、存活,直到医生找出能够针对它们的弱点进而予以歼灭的抗生素。细菌被迫演化,必须胜过抗生素。成功的话,就可再度繁衍,重新建立生存据点,如果停止演化,就难以逃脱更新型抗生素的赶尽杀绝。

编码者与译码者的持久战事激发了一连串与时俱进的科学突破。编码者不断努力建造更强的密码系统来防卫通讯,译码者则不断发明更有威力的方法来破解密码。在这场攻防拉锯战中,双方都广泛援引了各学科的知识与技术——从数学到语言学,从信息理论到量子论,无一不被征召投入战场。相对地,编码者与译码者也丰富了这些学科的内容,他们的工作加速了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现代计算机的硏发。

历史的标点符号是密码打上去的。它们决定了战争胜败,也结束了一些国君的性命。这事实让我得以引述几则政治阴谋以及攸关生死的故事来说明密码演化过程的几个关键性转折点。密码的历史数据异常丰富,我不得不舍弃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也意味着我的阐述并非定论。若想更进一步了解你最感兴趣的故事或最喜欢的密码专家,不妨参考书末所附的相关书目,它们必定会颇有帮助。

讨论过密码的演化以及对历史的影响后,本书的第二主旨是以实例说明这个主题如何在今日变得比以往更有切身关系。在信息成为价值日增的必需品、通讯革命改变社会的此时,将信息编成密码的程序,亦即所谓的“加密”(encryption),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今日,我们的电话交谈往返于卫星之间,我们的电子邮件得通过多台计算机或者服务器;这两种通讯形式都很容易被拦截,我们的隐私因而也更容易受到侵犯。同样地,愈来愈多的商业交易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设立一些安全措施来保护公司与客户是有必要的。加密是保护我们的隐私与确保电子商务能够顺利成长的唯一方法。秘密通讯的技术,亦即密码术(cryptogra-phy),可以提供我们防卫信息时代的锁钥。

然而,社会大众日益踊跃使用密码技术的趋势,却跟犯罪防治与国家安全的需求相冲突。数十年来,警察与情报机关常进行窃听以收集恐怖分子与犯罪集团的不法证据。近来超强密码的发展,却可能使窃听技术失效。在迈入21世纪之际,民权运动者要求允许广泛使用密码技术,以保护个人隐私。企业人士也跟他们站在同一阵线,因为他们需要强大的加密技术来确保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在此同时,执法单位则游说政府限制加密技术的使用。问题在于,我们将何者看得更重要?我们的隐私,抑或强而有力的治安单位?这其中是否另有折衷办法?

加密技术不仅对民间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在军事方面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有人说,首度运用芥子气与氯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称之为化学家的战争,以原子弹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称为物理学家的战争。依此类推,有人相信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数学家的战争,因为数学家将掌控下一场大战的重要武器——信息。数学家早已投入硏发密码系统保护军方信息的工作。而在密码战中负责破解这些密码的,当然也是数学家。

在叙述密码的演化以及它们对历史的影响时,我有一段稍微偏离了主题。我在第5章讲述一些古文字的解译过程,包括线形文字B以及古埃及象形文字。严格说来,密码学的用途在于刻意设计来欺瞒敌人耳目的通讯内容,而这些古文字并没有这种用意,不过是我们已失去了解读它们的能力罢了。然而,了解古文字意义所需要的技巧跟破解密码的技术非常相似。我读到约翰?查德威克(John Chadwick)在《线形文字B的破译》(The Deciperment of Linear B)中详述线形文字B这种古地中海文字的破译过程时,我对那些学者惊人的成就赞叹不已:他们伟大的破译能力让我们得以阅读祖先的文字,了解他们的文明、信仰与日常生活。

关于本书书名,我得向纯正主义者说声抱歉。《码书》(The Code Book)当然不单讨论代码(code)。代码这个字本来是指秘密通讯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已经越来越少人用了。所谓代码,就是用一个字,或数字、符号,来取代某个字或词组。例如,情报人员都有个代号(codename),也就是用来代替真实姓名以隐藏身份的名称。又例如,要传达“拂晓攻击”这个命令给战场指挥官时,可以用“朱庇特”(Jupiter)这个代码(codeword)来代替。总部和指挥官事先商议好代码,所以真正的收讯人很清楚“朱庇特”的意义,而拦截到这个信息的敌人则一头雾水。相对于代码,还有一种作用面较基层的方法名为密码(cipher)——更替一个个字母,而不是一次整个词。例如,某个词组的所有字母——以它在字母集里的邻居代替,亦即B代替A,C代替B,以此类推。如此,“拂晓攻击”的英文Attack at dawn就变成Buubdl bu ebxo 了。密码是加密技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所以本书实应命名为《代码与密码》(The Code and Cipher Book)。但为求简洁,我舍弃了较准确的名称。行文时若有必要,我会解释一些密码学术语的定义。在本书,我通常遵循正确的定义来使用术语,有时候为了让一般读者易于了解,我会在叙述时牺牲一点正确性,采用日常通行的词汇。例如,讲到破解密码(cipher)的人时,我常称之为“代码破解者”(codebreaker)而不是较准确的“密码破解者”(cipherbreaker)。然而只有这个词在前后文的意思非常明显时,我才会这么做。书末附有词汇解释供读者参考。话说回来,大部分的密码术语都相当明了易懂。例如,“明文”(plaintext)就是加密前的信息,而“密码文”(ciphertext)即是加密后的信息。

结束这篇序文之前,我必须提一下每位讨论密码技术的作者都会碰到的问题:大体而言,这门硏究保密的科学本身就是被保密的科学。本书介绍了一些在密码学界有卓越贡献的人士,其中有很多在有生之年一直默默无闻,因为他们的发明在当时仍具外交或军事价值,因此无法公开赞扬他们的贡献。在为本书作硏究时,英国政府通讯总部(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 ;简称GCHQ)的专家在访问过程中,透露了20世纪70年代所做的一些非凡硏究的细节。这些硏究是因最近刚被解除机密,才得见天日。也正因为它们不再是机密,三位世界级的密码专家才得以享受他们应得的名誉。这件事提醒了我们,还有更多这类任何科学作家都不知晓的硏究正在默默进行中。英国政府通讯总部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等机构,仍在持续进行机密的密码技术硏究。他们有何突破?机密。成就应归功于谁?无名氏。

尽管受限于政府的保密措施以及相关硏究的机密性,我仍尝试于本书最后一章推测密码技术的未来。这一章企图分析密码学的发展途径,看看我们能不能预测编码者和译码者之间这场演化竞争的最终赢家是谁。究竟是编码者设计出一套真正破不了的密码,实现绝对保密的梦想?还是译码者造出一台可以破解任何讯息的机器?别忘了,有一些最伟大的头脑正在秘密实验室里工作,而且享有巨额的硏究基金。因此,我在最后一章所作的陈述,可能不尽正确。例如,我说量子计算机——有望破解时下所有密码的机器——尚在起步阶段,可是,也许有人已经造出一台了。只是唯一能够指出我错误的人,正是那些不能揭露这些秘密的人。



《密码:从古代到数字时代的秘密之战》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场永恒的战争,这场战争并非血肉横飞,却关乎权谋、信息,以及人类文明的脉络。它无声无息地渗透于政治、军事、商业乃至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它的武器,便是那精妙绝伦的“密码”。《密码:从古代到数字时代的秘密之战》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寻这场跨越千年的秘密之战的波澜壮阔。 第一章:密码的曙光——古老的秘密艺术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当语言尚显笨拙,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时,人类便开始尝试用各种方式隐藏信息。《密码》将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希腊的斯巴达换位法(Scytale)出发,揭示最早的密码技术如何服务于军事通信和政治决策。这些看似简单的替换和置换,却构成了人类与信息秘密博弈的最初篇章。书中将细致描绘这些古老密码的运作原理,以及它们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应用,例如,斯巴达士兵如何利用一根木棍和皮带传递加密的军事命令,以及古罗马凯撒大帝如何使用移位密码(Caesar Cipher)来保护他的通信。我们将看到,即使是最朴素的密码,也能在特定环境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章:文艺复兴的智慧——密码学的蓬勃发展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欧洲迎来了知识的解放和商业的繁荣,随之而来的,是信息传递需求的激增和密码学理论的初步发展。《密码》将聚焦于这一时期,介绍诸如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的多表替换密码(Polyalphabetic Cipher)等创新。这种密码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密码的安全性,让破解者措手不及。书中会详细解析多表替换密码的原理,例如,阿尔贝蒂如何利用一个密码盘来改变替换表,从而大大增加了破解的难度。同时,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一时期著名的密码学家,以及他们如何在不为人知的领域,为国家和个人提供信息安全保障。这一章也将触及早期密码学在外交、商业信函以及宫廷秘密中的重要作用,揭示隐藏在华丽外表下的信息暗流。 第三章:科学革命的启迪——数学与密码学的联姻 科学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将数学的严谨与逻辑带入了密码学的殿堂。《密码》将探讨牛顿、莱布尼茨等伟大科学家的工作如何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密码学的发展。虽然他们可能没有直接发明密码,但他们对数学和逻辑的深刻理解,为后来的密码学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章将重点介绍概率论、组合学等数学分支如何被应用于分析和设计密码。我们将看到,当数学的严谨遇上信息的隐秘,便诞生了更加强大和复杂的密码体系。例如,书中可能会提及一些早期利用数学原理分析频率的尝试,为后来的频率分析奠定基础。 第四章:工业革命的挑战——批量生产的加密与解密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和标准化,密码学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密码》将描绘机械密码机的出现,例如,恩尼格玛机(Enigma Machine)的前身,以及它们如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机械设备能够实现复杂的加密和解密过程,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机械密码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例如,恩尼格玛机的转子、插线板等是如何协同工作,产生海量的密钥组合,以及它们如何成为战争中至关重要的情报工具。同时,也将探讨破解这些机械密码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各国情报机构为此付出的努力。 第五章:战争的利刃——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密码攻防 两次世界大战是密码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也最为残酷的时期。《密码》将深入剖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密码在战略决策、情报获取和军事行动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回顾同盟国如何破解德国的恩尼格玛机,以及轴心国如何试图破解盟军的密码。书中会详细讲述破解恩尼格玛机的故事,例如,波兰密码局的贡献,以及英国布莱切利园(Bletchley Park)的“图灵们”如何运用超凡的智慧和计算能力,破解了看似无懈可击的密码,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战争进程,挽救了无数生命。同时,也会提及日本的“紫”式密码机以及美国如何破解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深刻地展示了密码学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价值。 第六章:冷战的阴影——信息时代的密码博弈 冷战时期,信息战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学在其中扮演了更加核心的角色。《密码》将揭示在这个充满对抗的时代,两国情报机构如何在密码技术上展开你追我赶的较量。从更复杂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出现,到早期计算机在密码破解和生成中的应用,都将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看到,冷战促使了密码学理论的飞跃,例如,公钥密码学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信息加密和安全通信的格局。书中会介绍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RSA算法等里程碑式的发明,以及它们如何为后来的互联网安全奠定基础。 第七章:数字时代的风暴——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互联网的普及,将密码学的应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密码》将探讨在数字时代,从电子邮件、在线交易到国家秘密,无一不依赖于强大的密码技术来保障其安全性。本章将深入介绍现代密码学的核心概念,例如,对称加密(AES)、非对称加密(RSA)以及哈希函数(SHA-256)等。我们将了解这些算法是如何在保障个人隐私、金融安全以及国家网络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将关注量子计算对现有密码体系的潜在威胁,以及新一代抗量子密码学的研究进展,预示着密码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八章:密码学的未来——量子威胁与新型安全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对当前依赖于数学难题的公钥密码体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密码》将展望密码学的未来,探讨量子计算机可能带来的“密码危机”,以及密码学界为应对这一挑战而进行的努力。本章将介绍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的研究方向,例如,基于格(Lattice-based)、基于代码(Code-based)、基于多变量(Multivariate polynomial)的密码学等。我们将了解这些新型密码算法的原理,以及它们如何能够抵御量子计算机的攻击。同时,也将探讨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s)等前沿技术在未来信息安全中的应用潜力。 《密码:从古代到数字时代的秘密之战》 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密码技术发展的历史,更是一次关于人类智慧、创新与对抗的深刻洞察。它告诉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理解密码,就是理解信息世界的运作规则,就是掌握守护自身安全与自由的关键。这本书将引领读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为即将到来的数字未来做好准备。它是一本关于科学、历史、政治和人性的百科全书,充满了令人着迷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老派的、带着古典学究气质的严谨,但又极其流畅,没有一丝滞涩感。它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传记文学,主角不是某个人,而是“秘密”本身,以及人类对抗秘密的智慧。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论证方面做得非常扎实,使得整本书的论点都有着坚实的学术后盾,但表述上却丝毫没有学究气。阅读体验非常沉浸,它成功地将一个相对小众且技术性强的主题,转化为了一场引人入胜的人类智力发展史。我合上书页时,脑海中留下的是一连串闪烁的符号、精巧的机关,以及那些为了维护信息安全而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的身影。这是一次精神上的盛宴,一次对人类逻辑极限的深刻探索。

评分

这本书,光是书名就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那种关于信息隐秘流转的神秘感,一下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是一个对数字和逻辑游戏有着天然好奇心的人,所以当我在书店里偶然瞥见这个标题时,几乎是立刻就被它背后的世界所召唤了。我期待的不是那种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能带我深入了解人类历史上那些为了保守秘密或破解秘密所付出的智慧与努力的宏大叙事。我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古老的密码本如何被破译,那些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关键信息是如何被隐藏和揭示的。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想象着古代的信使如何在严密的保护下传递信息,又如何被某个天才的头脑所破解,简直太令人着迷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领略密码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充满了博弈、欺骗与发现的艺术。这种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是驱动我拿起这本书的最核心动力。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它仿佛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先铺陈了一幅广阔的图景,让我看到“秘密”这个概念是如何贯穿人类文明始终的。我特别喜欢那种将历史事件与密码学原理巧妙结合的叙述方式,它让那些冰冷的算法瞬间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斗争的张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古战场上信息传递的急促脚步声,也能感受到情报人员在昏暗灯光下紧张思索的氛围。这不是那种纯粹的学术探讨,而是将密码学的演进视为人类认知和权力斗争的侧影。我被那些关于早期密码系统设计的精妙所震撼,同时也为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信息安全对国家命运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感到心悸。这种将宏大历史与微观逻辑相融合的笔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信息战”的理解深度。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愈发觉得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万物皆可编码,万物皆可被解读。它不仅仅是关于历史上的密码,更像是一部关于“信息本质”的哲学探讨。我开始反思我们今天所处的数字时代,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加密技术,其理论基础依然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而优雅的原理之上。这种对知识体系的溯源和拓展,让我对现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作者似乎在暗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护自己的“秘密”,如何有效地“解读”他人释放出的信号,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技能。这种由历史反观现实的深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科普范畴,它具有一种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出色,让人欲罢不能。它没有陷入早期密码学冗长繁琐的细节描写中,而是总能在关键转折点抛出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破解案例,或者是一个设计得近乎完美的加密机制。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度的兴奋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那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比喻,它们精准而生动,即使我对数学不甚精通,也能大致领悟到背后的核心思想。与其说是在读一本关于加密技术的书,不如说是在跟随一位资深的历史学家和逻辑学家,共同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智力探险。每一次读到新的破解方法被揭示,都像是在黑暗中突然点亮了一盏灯,那种豁然开朗的愉悦感,是阅读其他类型书籍难以比拟的。

评分

活动入手,快递快,服务好。

评分

是正品,真的不错,送货速度超快,非常满意。

评分

书里错误还是有点,内容倒是不错

评分

是一本敦煌壁画中舞蹈声乐部分的临摹本,设计上希望在书籍呈现、作品本身与敦煌之间找到一种原始的联系和平衡,尽可能还原出敦煌的时代感与沧桑感。整书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封面选用了特别定制的毛边纸,采用手工装裱拼贴效果。在内页的设计上,所有的画稿都根据需要设计了不同的残卷效果。呈现出有年代感的凄美,与绚丽摹本的华美形成强烈对比。看上去是残破不堪,但实质是挖掘表现出了特质的美感。同时,这本手工书的制作增强了每本书的不可复制性,更加突出书籍本身的体验感

评分

密码战争极简史,通俗讲述密码技术的进化过程,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密码的科普书,还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的科普书,涉及学科包括且不限于:语言学、统计学、数学、通信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

评分

今年的活动有点弱,券不是所以活动书可以用,不过价格还是不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晚上抢到了200-80

评分

超级烧脑的,从书中有幸能够窥见人类顶级思维的对决!

评分

密码战争极简史,通俗讲述密码技术的进化过程,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密码的科普书,还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的科普书,涉及学科包括且不限于:语言学、统计学、数学、通信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