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翟长斌主任医师结合20余年临床经历,撰写你需要的眼科普!
? 100万+读者关注的眼视光科学教育及大众科普平台E+E学院为本书绘制插图。
? 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的科普书,让爱眼护眼更加有趣!
? 近视了怎么办?眼镜选框架还是隐形?仿生晶体能不能治近视?孕期视力下降会影响胎儿吗?近视能献血吗?……这些问题在这本书里都有答案。 
? 近视、眼镜、眼药水、激光近视手术、仿生晶体……那些你不明觉厉的词汇,在这本书里都有科学准确的阐释!
《眼睛怎么了:眼科医生告诉你》从最基本的眼睛的常识讲起,围绕大家关心的有关眼睛的疑惑,阐述了视力缺陷的根源以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眼镜与眼药水、生活中不怎么留意的用眼误区,科学解释当前关于治疗近视手术的科学性以及相关的传言。
翟长斌,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屈光专业组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视光学院医学博士后。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每年完成大量全飞秒激光及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对眼睛屈光不正的预防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录 
 
重新识眼    1 
近视度数和视力数是一回事吗?    2 
吃出来的近视    11 
绿色护眼吗?    21 
你适合看3D电影吗?    28 
献血还要看近视度数    36 
眼睛伴侣:眼镜与眼药水    43 
那些年眼镜背过的“锅”    44 
眼镜君该如何甩掉误背的“锅”?    53 
隐形眼镜与框架眼镜选哪一个?    62 
你的眼镜“保质期”到了    70 
有哪些方法,能让你不戴眼镜?    78 
眼花缭乱的眼药水,哪一种才是你需要的?    87 
世界上最好的眼药水    97 
“睛”少一点,就是“晴”    105 
孕期视力下降这么快,会瞎吗?    106 
儿童太阳镜怎么选?    115 
或许这么多年,你的隐形眼镜都戴错了    125 
孩子多大能玩手机、电脑?    134 
神奇眼贴在哪里?    140 
有手术,不近视!    147 
听说近视手术会瞎    148 
近视手术能把近视“治好”吗?    159 
医生不做近视手术?    167 
做完激光近视手术,视力会回退吗?    174 
拯救近视眼的仿生晶体有什么进展了?    183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眼部健康抱有这样那样的小疑问,总觉得专业的眼科知识离我很远,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夫在跟你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医学概念,比如描述视网膜的结构时,那种图像感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了,让我这个非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迅速抓住重点。读完前几章,我就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用眼的一些坏习惯,比如长时间对着屏幕后,眼睛干涩发紧的感觉,以前总觉得是小毛病,现在才明白那是身体发出的警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该怎么办”。那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路,让人读起来非常踏实,充满了掌控感。我感觉自己一下子从一个被动的病人预备役,变成了能主动管理自己视力健康的实践者。书中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章节划分清晰,即便是晚上睡前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太累,这本身对一本关于眼睛健康的书来说,也是一种无声的专业体现。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自己“心灵之窗”的人,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次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太好了,完全没有传统医学书籍的拖沓感。它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每一章都在解开一个关于“眼睛奥秘”的谜团。我原本以为我会因为专业术语太多而频频查阅字典,结果发现作者似乎预判了读者的困惑,总能在关键节点插入清晰易懂的解释,或者配上那种一看就懂的图示(虽然这里没有插图,但文字描述的画面感极强)。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讨论一些常见病症时,那种人文关怀的体现。比如,提到干眼症时,他不仅分析了生理机制,还讨论了它对患者情绪和社交生活的影响,让人感到作者不仅仅关注“眼睛”这个器官,更关注“使用眼睛”的“人”。这种温度感在冰冷的科学论述中是极其珍贵的。读完后,我对眼科检查的流程和目的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觉得那是一次例行公事,而是一次主动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投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复杂变简单,将科学变亲近”。
评分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豁然开朗”。我过去一直对自己的视力下降抱着一种宿命论的态度,觉得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变差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这本书挑战了我的这种消极看法。它详细阐述了环境、遗传、生活习惯三者之间的微妙平衡,并且非常强调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干预的重要性。书中关于营养学与眼部健康关联的章节尤其精彩,它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护眼食物清单”,并且解释了每种营养素是如何在细胞层面发挥作用的。这种深入骨髓的讲解,远比简单地告诉你“多吃胡萝卜”有效得多。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赋予了一种积极的行动力。它不是让你被动等待问题发生,而是教你如何通过微小的日常调整,来最大化你眼睛的潜力。读完之后,我立刻去调整了我的工作台灯光,并且开始更系统地安排我的“屏幕休息时间”,这些改变都是源于书中扎实而令人信服的论证。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深谙如何与大众沟通的专家。他没有堆砌那些只有同行才看得懂的行话,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带有个人经验的口吻来构建整本书的框架。我尤其欣赏他对“预防胜于治疗”这一理念的反复强调和系统阐释。比如,在讲解白内障的成因时,他不仅仅是描述病变过程,而是将吸烟、紫外线暴露等风险因素与生活决策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因果链条的建立,让读者不得不正视自己的选择。此外,书中对于一些新技术的提及,如角膜塑形镜或新型药物的介绍,也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不带有强烈的推销倾向,又客观地介绍了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保持了极高的中立性和专业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你读完后,不仅知识储备增加了,连带着对自身健康管理的态度都变得更加审慎和积极的佳作。它为那些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就为眼睛筑起坚实防线的人们,提供了一张详尽而可靠的地图。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健康科普读物是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市面上太多夸大其词或者内容空泛的“养生秘籍”。但是,这本关于眼科知识的书,却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严谨和细腻。它不仅仅停留在教你如何滴眼药水或者做眼保健操这种表层操作上,而是深入探讨了现代生活方式是如何潜移默化地侵蚀我们视力的。比如,书中对蓝光辐射和数字疲劳的分析,数据和案例的引用都非常扎实,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耸人听闻,而是基于科学事实的理性提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不同年龄段眼部退化风险的预测和应对策略,这部分内容让我开始为家里的长辈着想,甚至考虑到了几十年后的自己的健康规划。文字风格上,它保持了一种非常克制但又极具说服力的腔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不急不躁,把所有可能性都摆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对于那些追求知识深度和实用价值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绝对是第一手的、经过专业筛选的有效信息,而不是街头巷尾的传闻。
评分眼科的好书,值得阅读
评分很多有用的信息,不错
评分没什么用,写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就跟去同仁医院看近视,大夫只会说,没办法,配眼镜吧
评分很轻松 一会就翻完了 记住了一些护眼小知识
评分没什么用,写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就跟去同仁医院看近视,大夫只会说,没办法,配眼镜吧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京东书做的不错
评分浅显易懂
评分看完了,很好
评分没什么用,写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就跟去同仁医院看近视,大夫只会说,没办法,配眼镜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