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日记(套装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

郑振铎日记(套装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振铎 著
图书标签:
  • 郑振铎
  • 日记
  • 近代史
  • 文化
  • 文学
  • 商务印书馆
  • 同仁日记丛书
  • 传记
  • 历史
  • 名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497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9482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7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史类、新闻传播类师生、研究人员及相关爱好者

郑振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文学史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艺术史家、考古学家、编辑出版家和藏书家。他对我国文化学术事业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五四”以后以鲁迅为旗帜的进步文化界少数几位“全才”式的大师之一。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文坛领袖和社会活动家。 郑振铎曾经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值商务印书馆120周年之际,我们特推出“同仁日记丛书”,《郑振铎日记》即为其中之一。该书由郑振铎研究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陈福康编著,整理历时二十多年。


内容简介

《郑振铎日记全编》整理历时二十多年。包括欧行日记、残存的海外日记、求书日录、残存的四天日记、残存的访书日录、一九四三年蛰居日记等,它在目前已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郑振铎日记中是收集*全的,全书有七十多万字,因此有很强的资料性。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年,浙江温州人,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目录

目录:

欧行日记1 

(1927 年5 月21 日至8 月31 日)

残存的海外日记97

(1927 年11 月28 日至1928 年2 月29 日)

求书日录111

(1940 年1 月4 日至2 月5 日)

残存的四天日记141

(1940 年1 月4 日、5 日、15 日、23 日)

残存的访书日录145

(1942〔?〕年12 月5 日至1943 年12 月2 日)

一九四三年蛰居日记167

(1943 年2 月2 日至8 月6 日)

写在一九四四年台历上223

(1944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

胜利前后的日记277

(1945 年6 月1 日至10 月19 日)

写在一九四七年台历上307

(1947 年1 月5 日至12 月31 日)

一九四八年上半年日记391

(1948 年1 月1 日至7 月1 日)

出席世界和平大会日记445

(1949 年3 月29 日至5 月26 日)

一九五三年出国日记465

(1953 年11 月12 日至12 月12 日)

访问印度缅甸日记483

(1954 年11 月21 日至1955 年3 月21 日,附6 月

24 日)

一九五六年断续日记517

(1956 年3 月27 日至5 月16 日,9 月15 日至19 日,

11 月1 日至10 日,11 月13 日至12 月18 日)

一九五七年日记569

(195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

一九五八年日记701

(1958 年1 月1 日至10 月16 日)


精彩书摘

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二时半,由上海动身。这次欧行,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在七天之前,方才有这个动议,方才去预备行装。中间,因为英领事馆领取护照问题,又忙了几天,中间,因为领护照的麻烦,也曾决定中止这次的旅行。然而,却终于走了。我的性质,往往是迟疑的,不能决断的。前七年,北京乎,上海乎的问题,曾使我迟疑了一月二月。要不是菊农、济之他们硬替我作主张,上海是几乎去不成的。这次也是如此,要不是岳父的督促硬替我买了船票,也是几乎去不成了。去不去本都不成问题,惟贪安逸而懒于进取,乃是一个大病。幸得亲长朋友的在后督促,乃能略略的有前进的决心。这次欧行,颇有一点小希望。(一) 希望把自己所要研究的文学,作一种专心的正则的研究。(二) 希望能在国外清静的环境里做几部久欲动手而迄因上海环境的纷扰而未写的小说。(三) 希望能走遍各国大图书馆,遍阅其中之奇书及中国所罕见的书籍,如小说,戏曲之类。(四) 希望多游历欧洲古迹名胜,修养自己的身心。近来,每天工作的时间,实在太少了,然而还觉得疲倦不堪。这是处同一环境中太久了之故。如今大转变了一次环境,也许对于自己身体及精神方面可以有进步。以上的几种希望,也许是太奢了。至少:(一) 多读些英国名著,(二) 因了各处图书馆的搜索阅读中国书,可以在中国文学的研究上有些发见。一个星期以来,即自决定行期以来,每一想及将有远行,心里便如有一块大铅重重的压住,说不出如何的难过,所谓“离愁”,所谓“别绪”,大约就是如此吧。然而表现上却不敢露出这样的情绪来,因为箴和祖母母亲们已经暗地里在难过了,再以愁脸相对,岂不更勾引起他们的苦恼么?所以,昨夜在祖母处与大家闲谈告别,不得不显出十分高兴,告诉她们以种种所闻到的轻快的旅行中事,使她们可以宽心些。近来祖母的身体,较前已大有进步,精神也与半年前大不相同,筋骨痛的病也没有了,所以我很安心的敢与她告别一二年。然而,在昨夜,看她的样子虽还高兴,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殷忧,聚在眉尖心头。她的筋骨又有些痛了。我怎么会不觉得呢! “泪眼相见,竟无语幽咽。”在别前的三四天,我们俩已经是如此了。一想起别离事,便十分难过。箴每每的凄声的对我说:“铎,不要走吧。”我也必定答说:“不,我不想走。”当护照没有弄好时,我真的想“不去了吧”。且真的暗暗的希望着护照不能成功。直到了最后的行期之前的一天上午,我还如此的想着。虽然一面在整理东西,一面却在想:“姑且整理整理,也许去不成功的。”当好些朋友在大西洋饭店公饯我时,我还开玩笑似的告诉他们说:“也许不走呢!不走时要不要回请你们?”致觉说:“一定要回请的。”想不到第三天便真的动身了。在这天的上午,我们俩同倚在榻上,我充满了说不出的情感,只觉得要哭。箴的眼眶红红的。我们有几千几万语要互相诉说,我们是隔了几点钟就要离别了,然而我们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最后,我竟呜咽的哭了,箴也眼眶中装满了眼泪。还是上海银行的人来拿行李,方才把我的哭泣打断了。午饭真的吃不进。吃了午饭不久,便要上船了。岳父和三姊十姊及箴相送。到码头时,文英,佩真已先在。后来,少椿及绮绣带了妹哥也来了。我们拍了一个照,箴已在暗暗的拭泪。几个人同上船来看我的房间。不久,便铃声丁丁的响着,只好与他们相别了。箴在码头上张着伞倚在岳父身旁,暗暗的哭泣不止。我高高的站在船舷之旁,无法下去劝慰她。两眼互相看着,而不能握手,谈话,此情此景,如何能堪!最后,圣陶,伯祥,予同,调孚赶到了,然而也不能握手言别了,只互相点点头,挥挥手而已。岳父和箴他们先走,怕她见船开动更难过。我看着她背影渐渐的远了,消失在过道中了!这一别,要一二年才得再见呢!唉!“黯然魂消者惟别而已矣!”渐渐的船开始移动了,鞭炮必必啪啪的爆响着,白巾和帽子在空中挥舞着。别了,亲友们!别了,箴!别了,中国,我爱的中国!至少要一二年后才能再见了。“Adieu Adieu”是春台的声音叫着。码头渐渐的离开船边,码头上的人渐渐的小了。我倚在舷边,几乎哭了出来,热泪盈盈的盛在眼眶中,只差些滴了下来。远了,更远了,而他们还在挥手送着。我的手挥舞得酸了,而码头上的人也渐渐的散了,而码头也不见了!两岸除了绿草黄土,别无他物。几刻钟后,船便出了黄浦江,两岸只见一线青痕了。真的离了中国了,离了中国了!中国,我爱的中国,我们再见了,再见时,我将见你是一个光荣已完全恢复的国家,是一个一切都安宁,自由,快乐的国家!我虽然离了你,我的全心都萦在你那里,决不会一刻忘记,我虽离开你,仍将为你而努力!


前言/序言

  郑振铎(1898-1958)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文学史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艺术史家、考古学家、编辑出版家和藏书家。他对我国文化学术事业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五四”以后以鲁迅为旗帜的进步文化界少数几位“全才”式的大师之一。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文坛领袖和社会活动家。最后,他是为国殉职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我国最早、最大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就是以他为核心发起组织的;三十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前身中国著作者协会,他是最主要的组织者;后来左联解散,另行发起组织中国文艺家协会时,他也是最核心的筹划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成立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抗战胜利后的全国文协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文联与作协,他都是重要领导人之一。另外,他在“五卅运动”时发起组织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抗战时期在“孤岛”上海秘密发起文献保存同志会,在抗战胜利后参与筹划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等等,都是功垂史册的。
  他先后主编过《学灯》《文学旬刊》《小说月报》《文学》《文学季刊》《文艺复兴》等各时期执全国文坛牛耳的核心报刊,还主编过《俄罗斯文学丛书》《文学研究会丛书》《世界文库》《玄览堂丛书》《明季史料丛书》《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古本戏曲丛刊》《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有重大影响或学术价值的丛书。还主编过《新社会》《人道》《民主》《政协会刊》等政论刊物,以及如今享誉世界的《文物》《考古》的前身《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通讯》等。
  他著作等身。出版的创作有《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山中杂记》《海燕》《欧行日记》《西行书简》《民族文话》《蛰居散记》《战号》等集子。学术论著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痀偻集》《短剑集》《困学集》《中国文学研究》《俄国文学史略》《太戈尔传》《文学大纲》《文探》《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汤祷篇》《劫中得书记》以及《西谛书目》《西谛书话》《西谛书跋》《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郑振铎文博文集》,等等。翻译的书有《海鸥》《六月》《贫非罪》《灰色马》《高加索民间故事》《沙宁》《俄国短篇小说译丛》《飞鸟集》《新月集》《太戈尔诗》《印度寓言》《莱森寓言》《民俗学浅说》以及译述的《树居人》《天鹅》《列那狐的故事》《竹公主》《恋爱的故事》《英国的神话故事》《希腊神话》,等等。在他罹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郑振铎文集》,一共出了七卷而中辍。1998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郑振铎全集》,共二十卷,总字数达九百五十多万字;但其实还不能算“全”,因为不仅有不少已发表的佚文、书简等尚未收入,还有大量未刊文稿及书信等尚未整理编入,其中就包括存世的一大半日记。
  郑先生的一生如此重要、如此丰富多彩,他的日记保存尽管不全,但其重要价值当然也就无须多说了。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有将郑先生存世日记全部汇总、整理、交付出版的志愿,如今,在郑先生哲嗣尔康老师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督促下,克服困难,终于要实现了。作为整理者,觉得有一些情况须在此向读者作点介绍。
《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一段尘封的时光,一群文化的守望者 这套《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是一扇推开历史尘埃的窗口,引领我们窥见二十世纪初中国出版事业蓬勃发展时期,那群默默耕耘、薪火相传的知识巨匠们的生活轨迹与心路历程。它并非某一位名家闪耀的独角戏,而是汇集了商务印书馆多位元老级同仁的亲笔日记,如同一串串散落珍珠,串联起一段波澜壮阔的文化史,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担当。 时代洪流中的文化灯塔 二十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古老的帝国摇摇欲坠,新的思想如同春潮涌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无异于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明灯。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机构,更是那个时代知识传播、文化启蒙的重要阵地。这套丛书所收录的日记,便真实记录了商务印书馆的同仁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以出版为业,以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中国近代文化的生长播撒种子。 他们的笔触,记录的不仅仅是日常琐事,更是国家民族命运的每一次转折,是新思潮涌入的每一次激荡,是文化建设的每一次探索。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在战乱年代坚守岗位,如何在政治风波中明辨方向,如何在技术革新中追求卓越,如何在学术研究中严谨治学。这些文字,如同一份份珍贵的史料,为我们描绘了中国现代出版史最生动的群像。 鲜活的人物,立体的群像 “丛书”之名,便意味着这是一场群星璀璨的聚会。与单本传记不同,这套丛书的价值在于其聚合效应。在这里,我们不再是孤立地仰望某一位巨擘,而是得以窥见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化精英,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或许,你会在日记中看到某位先生在深夜灯下校对稿件的专注,听到他在会议中激昂慷慨的陈词,感受到他为一本好书问世时的欣喜。你也会看到他们之间,如何在工作上相互扶持,在生活上相互关照,如何在学术见解上切磋交流,甚至也会有争论和分歧,但这一切都围绕着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出版事业的热爱。 每一本日记,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画卷。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超越历史的隔阂,触摸到这些文化先驱们真实的温度。他们是学者,是编辑,是出版人,更是那个时代最忠实的记录者和建设者。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牺牲,他们的远见卓识,都凝聚在这些朴素却充满力量的文字中。 不为人知的细节,不朽的文化遗产 商务印书馆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乃至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细节,往往被淹没在宏大的叙事之中。这套丛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的、不为人知的细节。 或许,你会在日记中发现,某本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在出版前经历过多少次的修改与论证;或许,你会在日记中读到,某次重要的学术会议是如何筹备的,参与者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又或许,你会看到,在民族危难之际,他们如何用出版的力量,传递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力量。 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构成了历史的肌理,展现了文化传承的艰辛与伟大。它们让我们明白,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无数人的智慧、汗水与坚持。这些日记,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商务印书馆这座文化丰碑背后,无数默默奉献者的群像写照。它们是无价的文化遗产,是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史、思想史、文化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 商务印书馆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在这里碰撞,智慧在这里激荡。这套丛书,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去感受这种思想的活力。 你可以从中看到,他们是如何吸收西方最新的学术思想,并将其本土化,为中国所用;如何在新兴的学科领域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如何在教育、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观点。这些日记,如同一个思想的实验室,记录了当时中国知识界最前沿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录,更是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它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他们对于民族未来的深切忧虑与殷切期望。阅读这些日记,我们不仅能了解历史,更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 一段回溯,一次传承 《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的出版,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溯,是对那些文化巨匠们的致敬,更是对当下中国出版界的一次精神传承。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今天,重温这些日记,能让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品味思想的深度,去体会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情怀。它们提醒着我们,出版事业的本质,在于传播知识,在于启迪民智,在于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这套丛书,是一次珍贵的文化之旅,一次深刻的历史反思,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们看到,一群普通人,如何用不普通的方式,铸就了不朽的文化传奇。它值得每一位对中国近代史、对出版事业、对文化传承感兴趣的读者细细品读,去感受那段时光的温度,去传承那份宝贵的文化基因。 它不是一本关于某一位明星学者的传记,而是一部关于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如何共同铸就了一段不平凡的出版史的史诗。它以最真实、最朴素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人物故事充满好奇,而《郑振铎日记(套装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这本书,简直就是打开了一个通往那个时代的任意门。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素雅的外观吸引住了。 日记的内容,我只能用“惊喜连连”来形容。郑振铎先生的文字,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他记录的不仅仅是事件,更是事件背后的人情世故和时代脉搏。我特别喜欢他描写那些日常的点点滴滴,比如清晨的露珠,窗外的鸟鸣,或者一杯茶的香气,这些都让他笔下的生活充满了诗意。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日记里详细记录了他对民俗研究的投入。他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探险家,深入民间,收集整理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瑰宝。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也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更让我感动的是,日记中透露出的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家庭和友情是他重要的精神支撑。这些温暖的篇章,让他在我心中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 这本书不仅仅是郑振铎先生的个人记录,更是一部时代的缩影。通过他的眼睛,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迷茫、希望和绝望。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近现代史、文学史感兴趣的读者,它一定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我通常不太喜欢读纯粹的个人日记,因为总觉得缺少一些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洞见。然而,《郑振铎日记(套装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日记的叙述风格非常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字字珠玑,充满了真情实感。郑振铎先生在日记中,不仅记录了他作为一名文学家的创作历程和学术研究的思考,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他在动荡的年代里,如何坚守文化阵地,如何为民族的未来担忧,这些都让人动容。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记中对一些文化事件的记录,比如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他对一些文学思潮的看法,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努力。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史料价值,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同时,日记中也记录了他与家人的温馨互动,以及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这些生活化的片段,使得郑振铎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文化巨匠,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 这套日记,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我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让我对知识分子的担当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文化和人性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爱了!翻开《郑振铎日记(套装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的宝盒,里面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和故事。郑振铎先生的字迹,我只能说太有魅力了,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泛黄的年代。 日记的篇幅很厚重,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会不会太枯燥,结果完全不是!他记录的生活细节非常生动,有对文学创作的思考,有对学术研究的钻研,甚至还有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都写得有声有色。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到一些生活中的小确幸,比如和朋友一起品茗论道,或者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时的喜悦,这些都让他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 最让我惊喜的是,日记里穿插了好多他和当时一些名家大师的往来。读到他写鲁迅先生的尖锐评论,写胡适先生的温文尔雅,写沈从文先生的才情横溢,感觉就像亲眼见证了那个黄金时代的文化碰撞。他们之间的对话,那种思维的火花,真的让人拍案叫绝。 而且,日记里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描绘也特别到位。从街头巷尾的市井百态,到报刊杂志上的热门话题,再到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郑振铎先生都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细致入微地记录下来。感觉自己不只是在读一个人的日记,更是在阅读一部关于民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收获。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郑振铎先生的内心世界,也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你也对民国文化和历史感兴趣,我强烈推荐这套日记,它绝对能让你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

作为一名对民国历史和文学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郑振铎先生的著作心怀敬意。近期有幸购得《郑振铎日记(套装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这本书无疑填补了我对于这位文学巨匠生活细节和思想轨迹的认知空白。初翻开,就被那泛黄的纸页和隽秀的字迹所吸引,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日记的内容之丰富,远超我的想象。郑振铎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更是一位有着深邃思想和敏锐观察力的社会观察者。在日记中,我看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孜孜以求,对于民俗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故土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以及在动荡年代中保持的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风骨。 最为触动我的是,日记中记录了他与许多同时代名家如鲁迅、胡适、沈从文等人的交往细节。这些片段如同珍贵的史料,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些伟大的灵魂是如何碰撞、交流,如何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共同书写中国现代文化史的篇章。他们的讨论,他们的争论,他们的相互扶持,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智慧与激情。 日记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一部生动的时代画卷。通过郑振铎先生的笔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从辛亥革命后的新思潮涌动,到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再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转型,每一个历史节点都留下了他深刻的印记。他的文字,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宏大历史进程的冷静审视。 总而言之,《郑振铎日记(套装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是一部极具史料价值和阅读价值的著作。它不仅让我们走近了郑振铎先生,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本书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教育史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也是一扇了解民国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窗口,值得反复品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

最近我拿到手了《郑振铎日记(套装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同仁日记丛书》,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民国时期的“生活录”和“思想集”。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设计所吸引,感觉就像一件珍贵的文物。 日记的内容真的太丰富了,郑振铎先生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记录的不仅仅是大事记,更多的是他对生活、对社会、对文化的观察和思考。我尤其喜欢他写到的关于阅读的片段,他会记录下自己最近在读什么书,对书中的内容有什么感悟,甚至会详细地描述自己的阅读过程,这让我觉得自己仿佛也参与了他的阅读世界。 日记中关于他参与社会活动的记录,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郑振铎。他不仅仅是一个埋头苦干的学者,更是一个积极参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子。他对当时的教育、出版、文化事业都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甚至参与了实际的改革和建设。 让我特别惊叹的是,日记中还穿插了不少他和其他文人墨客的交往细节。那种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思想上的碰撞,以及在艰难时期的相互鼓励,都写得非常真挚。读的时候,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在那个时代,用笔墨书写着中国现代文化的辉煌篇章。 总的来说,这套日记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坚守自我,追求真理。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我个人非常推荐。

评分

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评分

帮朋友购买,听说他一直在等这个版本,也是爱书人吧

评分

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评分

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评分

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价廉物美,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评分

帮朋友购买,听说他一直在等这个版本,也是爱书人吧

评分

帮朋友购买,听说他一直在等这个版本,也是爱书人吧

评分

帮朋友购买,听说他一直在等这个版本,也是爱书人吧

评分

帮朋友购买,听说他一直在等这个版本,也是爱书人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