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

不经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葵 著
图书标签:
  • 文学
  • 小说
  • 情感
  • 成长
  • 治愈
  • 生活
  • 现实
  • 女性
  • 现代
  • 细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65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0913
品牌:理想国(imaginist)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字数:13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生活家杨葵*新文集,更自由,更跨界:杨葵不写专栏后,写作变得更加自由,每一篇文章都是“我手写我心”之作。读书、品茶、写字、弹琴,跨出“界”,跨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不经意间的动人时刻。

由书、画及人,打通艺术与历史的界限:阅读欧阳修、柳宗元、武则天,尝试探探一千多年前一个人的用心;观赏吴大羽、蒋兆和、朱新建、老树,越尘世间阴阳诡谲、名利善恶……与古今心灵平等对话,于不经意间,著成此书。

当过日子遇见二十四节气:立春抄经,清明扫墓,立夏观雨,芒种饮茶,处暑听琴,白露学琴,寒露听风,大雪读《徒然草》……过日子,流水一样,一泻千里,于不经意间,将生活过成艺术。

过日子就是这样吧,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似有条有理,仔细看又漏洞百出,可是再仔细瞧瞧,锅碗瓢盆什么没有呢?哪怕是条理。不可思议的条理。——杨葵


内容简介

立春,抄一页小楷《入菩萨行论》;芒种,冲一碗二十年的茶饼;夏至,深夜在胡同里拍电影;立秋,回忆那年成都的菊花香味;处暑,听老先生弹奏古琴曲《忆故人》;白露,跟随虞山吴派余老师学琴;大雪,闭户读日本古典文学《徒然草》;至若清明扫墓,立夏观雨,寒露听风,霜降看琴……生活中的这些柴米油盐、风花雪月,构成了读书、写作两大主题的底色,它们更接近“不经意”的本来意思。恰如作者所言:“过日子,流水一样,一泻千里,得失成败都是不经意。”读书、品茶、写字、弹琴,跨出“界”,跨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不经意间的动人时刻;在嘈杂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保持一份冲淡随和的心境,无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简介

杨葵,1968年出生。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业余写作。作品有《坐久落花多》《百家姓》《过得去》等。

精彩书评

有人觉得他是闲人,离世已远。看了他的书,知道他什么都看在眼里,只不过含而不堕。——柴静

说他是出版人,美食界的不干,说他是作家,编剧界不同意,说他是书法家,文玩界又不乐意。总之吧,杨老师平日里不停跨界,电视策划、家电修理、金石篆刻、网球气功、陶艺造型、星座分析、文物收藏、心理疏导……没有他不会的,后来大家就把他归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杨葵老师是“跨界界”的。——陈晓卿

杨葵在平和的文字中,透出机智、幽默和锋芒,与老舍、梁实秋、孙犁一脉相承。——彭伦

表面看云野逍遥,实际上精进不辍。以退为进,他不断圆融个体和时代的关系;因空见好,他在自己身上真正发现了意义。杨葵是一个自由人。——智族GQ


目录

自 序/i

【上 辑】

去扬州,读欧阳修/003

大唐公务员柳宗元/014

武则天与禅师/025

耘于空漠:吴大羽的超越之道/033

势象大美/039

“苦茶”蒋兆和/042

南方人朱新建/048

老树的江湖/057

纸边儿/065

文人骄娇二气/071

沈从文和《沈从文的后半生》/074

汪曾祺的动感/080

三说阿城/084

高尚地吃/101

硬知识与软知识/104

斯泰因与毕加索/108

书籍·记忆·艾柯/114

石黑一雄的厚重/120

读书平常事/124

序言两则/128

互联网编辑十问/137

【下 辑】

立春·抄写/151

雨水·画盐/155

惊蛰·来历/158

春分·隐居/160

清明·墓园/167

谷雨·落伍/171

立夏·暴雨/174

小满·收藏/177

芒种·饮茶/182

夏至·拍电影/184

小暑·报志愿/187

大暑·欲雨/190

立秋·气息/193

处暑·听琴/196

白露·学琴/199

秋分·一人饮/209

寒露·听风/212

霜降·看琴/215

立冬·昆明/218

小雪·书卷气/223

大雪·慢读/226

冬至·艺字/230

小寒·四则/232

大寒·始乱/238


精彩书摘

自序

这是我的第七本文集,与前几本比,明显差异之一,是文章篇幅长短不一,看似更随意。这是因为,从 《坐久落花多》之后我就不写专栏了。专栏的好处是,因为篇幅大致统一,显得整齐;坏处是专栏气息重,常有凑字数的段落。这一本里的文章,都是真想写的,不再考虑报刊发表,想写多少写多少,自由了。

差异之二是更跨界,跨到书法,跨到绘画。我一直被人诟病爱好多,不专注,为遮羞,就美其名曰“跨界”。去年《智族GQ》杂志把我评为“年度人物”,别的年度人物都有专业,导演、运动员、企业家什么的,到我这儿找不到一个词,后来囫囵安了个“生活家”。也好,反正我觉得,什么不是生活呢?有什么比过日子更重要呢?

过日子,流水一样,一泻千里,得失成败都是不经意。不经意地读书,有些不经意间生发的感想,就写下来,就有了这本书,所以名为“不经意”。

《去扬州,读欧阳修》一篇曾收入《坐久落花多》,因其与写柳宗元一篇是姊妹篇,所以再次收录,并放在头条,多少有点相承相续的感觉。其余文字从未曾结辑。

上辑是些读书笔记、艺术笔记,既有分享佳作之意,也表达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索。下辑柴米油盐,或者说成风花雪月,它们有点像读书、写作这俩主题的底色,更接近“不经意”的本来意思。

要说明的是,下辑的篇名都冠以节气之名,起先是因为,其中不少篇目,确实是在那一节气当天所写。但也并非如此严格。过日子就是这样吧,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似有条有理,仔细看又漏洞百出,可是再仔细瞧瞧,锅碗瓢盆什么没有呢?哪怕是条理。

不可思议的条理。

杨葵

丁酉寒露,北京



《不经意》 序曲:时间之隙的低语 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在不为人知的岔路口,命运的丝线常常以最轻柔、最不惹人注意的方式悄然交织。不是惊天动地的相遇,也不是刻骨铭心的誓言,而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流淌过的眼神、错过的对话、偶然的援手,或是那一次心血来潮的决定。它们就像微小的涟漪,在平静的生活湖面上荡开,最终汇聚成改变轨迹的洪流,却往往在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的开始,都源于那一个“不经意”。 《不经意》便是这样一部关于生命中那些被低估的瞬间、被忽略的巧合、以及它们如何悄然重塑人生的作品。它不是宏大的史诗,也不是跌宕起伏的传奇,而是聚焦于个体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正是这些“小事”串联起了我们成为今天的模样,也指引着我们走向未知的明天。 第一章:遗落的物件,重生的线索 故事的开端,往往藏在一件被遗忘在公共长椅上的旧笔记本里。它属于艾莉亚,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插画师,对未来充满憧憬却又感到迷茫。笔记本里没有惊人的秘密,只有她随手画下的素描、零散的想法、以及一些未能寄出的诗句。当一位名叫本的独立书店老板偶然拾起它时,他并没有立刻意识到这件物品的特殊性。他只是被其中一幅描绘着雨中街景的铅笔画所吸引,画中人物的眼神,带着一种他熟悉却又难以言说的忧郁。 艾莉亚在发现笔记本丢失后的焦虑,是一种对自我身份的微妙担忧。笔记本里承载的不仅仅是她的作品,更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本的归还,并非出于某种预设的使命,而是他作为一名书籍守护者,一种对他人遗失之物的基本责任感,以及一种对艺术本身纯粹的欣赏。他们初次交谈,是在那家弥漫着古籍香气的书店里。对话从笔记本的画开始,却逐渐延伸到对童年记忆、对城市变迁、对生活态度的探讨。没有刻意安排的浪漫,只有两个陌生人之间,因一件“不经意”的遗失物而产生的,最真诚的交流。 本的书店,与其说是一个生意场所,不如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节点,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的空间。在这里,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他们或为寻一本旧书,或为避一场骤雨,或只是为了感受那份宁静。艾莉亚的到来,就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本原本平静的生活中的一圈涟漪。他开始留意到她画中的细节,开始思考她对色彩的敏感,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被忽略的灵感。 第二章:不期而遇的帮助,无声的改变 人生的转折,往往源于一个简单的善意。艾莉亚在一次重要的插画比赛前夕,遭遇了创作瓶颈。她对自己的作品感到不满意,甚至怀疑自己的天赋。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本偶然提到了一个关于城市老建筑的故事,这个故事激发了她对老街区独特韵味的兴趣。本并非刻意指引,他只是随口说起,而艾莉亚却从中捕捉到了灵感。她开始深入老街区,用画笔记录下那些被岁月洗礼的砖墙、斑驳的窗棂、以及那些藏在市井生活中的动人瞬间。 她的画风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故事感。她开始理解,真正的美,往往藏匿于日常的细节之中,藏匿于那些被时间打磨过的痕迹里。本的帮助,并非是为她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分享他所知道的故事,提供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他所做的,只是轻轻拨动那些沉睡的故事,让它们有机会被看见。 艾莉亚的成长,也影响着本。他发现,当他将自己对书籍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观察相结合时,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他开始尝试将一些老书的内容与现代生活的主题结合,用新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书籍的魅力。他为一本关于植物的古籍配上了艾莉亚绘制的精美插画,这本书意外地受到了读者的喜爱,让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第三章:看似无关的巧合,命运的齿轮 生活中的巧合,如同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珍珠,看似零散,却在不经意间串联起完整的项链。艾莉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出版公司正在寻找一位能够为儿童文学系列绘制插画的画家。而这家出版公司,恰好与本的书店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本曾经向他们推荐过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作者。 本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主动向艾莉亚提起,他认为这是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去争取的机会。但当他得知艾莉亚即将参加面试时,他“不经意”地将一本他珍藏多年的,讲述关于勇敢与探索的儿童绘本放在了艾莉亚常来的书架上。这本书的插画风格,正是艾莉亚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艾莉亚在书店里发现了这本书,并被其中的故事和插画深深打动,她从中汲取了信心,并在面试中自信地展现了自己的风格。 最终,艾莉亚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份事业上的突破,更是她对自己艺术道路的一次肯定。而本,也因为这次“不经意”的推荐,再次加深了他与出版公司之间的联系,也为他未来书店的运营打开了新的思路。 第四章:生活的回响,未竟的旅程 《不经意》所描绘的,并非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是一种持续的生长。艾莉亚和本的生活,因为最初那一次“不经意”的相遇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但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艾莉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和进步,她的画作开始出现在更多孩子们的童年里,带去温暖和想象。本的书店,也因为一次次的“不经意”的事件,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吸引着更多热爱阅读的人们。 他们依然会在书店里见面,聊着各自的生活,分享着新的想法。他们的对话,不再仅仅是关于艺术和书籍,也逐渐融入了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感悟。他们学会了更加珍视那些生命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因为他们知道,正是这些“不经意”,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 《不经意》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悄然发生的美好,忽略了那些可能改变我们人生的微小信号。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宝藏。就像一本老旧的书,一次偶然的擦肩,一个温柔的微笑,都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页。 结语:生命中的“不经意”,是隐藏的馈赠 《不经意》想要讲述的,是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我们的人生,并非总是由宏大的计划和刻意的追求所塑造,更多时候,是那些我们未能预料、未能掌控的“不经意”,悄然间改变了我们的方向,丰富了我们的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人格。 它并非鼓励消极的等待,而是强调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对未知可能性的接纳。当我们不再固执于已有的轨道,而是愿意去留意那些“不经意”的信号,去拥抱那些“不期而遇”的惊喜,我们就会发现,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由无数“不经意”汇聚而成的,最精彩的旅程。 这本书,献给所有相信“不经意”的力量的人。愿你我在人生的旅途中,都能捕捉到那些闪耀的瞬间,都能因一次次“不经意”,遇见更美好的自己,走向更精彩的远方。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经意》带给我的,是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体验。它不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合上书本就忘却的故事。相反,它会像一颗种子,在你心里慢慢发芽,然后影响你对待生活的方式。我喜欢书中那种淡淡的疏离感,仿佛作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用一种不动声色的笔调,描绘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然而,正是这种疏离,反而让情感更加纯粹,更加触动人心。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思考书中人物的行为和选择。他们并非完美,也有着各自的缺点和迷茫,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显得如此真实。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意。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间,反而比直接的表白更能打动人。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不经意”的时刻,往往蕴藏着最深刻的意义。它提醒我,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美好。

评分

读《不经意》的过程,是一场温柔的冒险。每一次翻开书页,都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角落,而这个角落却又充满了熟悉的气息。我喜欢作者在描写人物内心的时候,那种不疾不徐的节奏。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性的转折,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生活本该如此。但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却涌动着深沉的情感和不为人知的过往。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捕捉,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无心的话语,都能在作者笔下被赋予深刻的含义。这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重要时刻,往往就发生在这些“不经意”之间。这本书没有教条式的说教,也没有强行给你灌输某种价值观。它只是静静地讲述着一个故事,让你在其中找到共鸣,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常常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在某个疲惫的午后,递给你一杯温热的茶,然后娓娓道来,让你忘却烦恼,沉浸在它营造的氛围里。读完之后,你会发现,你对生活的某些看法,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正是源于那些“不经意”的触动。

评分

这本《不经意》的书,我拿到它纯粹是机缘巧合。那天我只是随便在书店里逛逛,随手拿起一本封面设计很是素雅的书,名字也很有意思——《不经意》。我本没抱多大期望,想着随便翻翻打发时间,没想到,这一翻,就再也放不下了。故事的开篇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预设的宏大叙事。它就那样,悄无声息地渗入你的生活,就像窗外拂过的一阵微风,带着淡淡的熟悉的味道。我喜欢这种不期而遇的感觉,它打破了我日常生活的惯性,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书中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轨迹,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贴近。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的人。那种在平凡日子里闪耀的微光,那种看似偶然却又命中注定的邂逅,都让我深深着迷。它没有强行灌输什么道理,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让你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我常常在读完一个章节后,会陷入沉思,回味书中传递的那种淡淡的忧伤,以及藏在忧伤背后的温情。这种不经意间的触动,比那些刻意营造的戏剧性场面,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

《不经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它并没有以宏大的背景或惊心动魄的情节来吸引我,而是以一种极其贴近生活化的笔触,缓缓地展开。书中的人物,他们的生活轨迹,他们的情感纠葛,都显得那么真实,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那种不动声色的观察,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都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共鸣。它不是那种会让你惊呼“哇塞”的作品,但它却能悄悄地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去细细品味那些看似平常的对话和场景,因为我知道,在这些“不经意”之间,往往隐藏着最深刻的含义。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忽略的生活细节,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缘分。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对生命温柔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不经意》,仿佛预示了它的阅读体验。它不像那些声势浩大的作品,一上来就抓住你的眼球。它更像是一杯陈年的佳酿,需要你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醇厚。我喜欢书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风格,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朴实无华的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情感力量。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种莫名的触动,仿佛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我息息相关。我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细腻入微的描绘,让我能够深入到角色的灵魂深处。这本书让我明白,生活中的很多重要时刻,往往都发生在“不经意”之间,它们或许微不足道,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读完这本书,我总会陷入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绝望,而是一种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多读书多看报

评分

多读书多看报

评分

多读书多看报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书不错很便宜希望下次还能买到这么物美价廉的书

评分

性价比还可以,总体很满意

评分

书品如描述,服务态度好,快递也很快。包装盒有破损。

评分

跟着何老师的推荐买的

评分

很不错的书,内容好看,信赖的出版社,值得一看,推荐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