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

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米人 著
圖書標籤:
  • 清代
  • 北京
  • 竹枝詞
  • 詩歌
  • 文學
  • 傳統文化
  • 民俗
  • 曆史
  • 方言
  • 十三種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齣版社
ISBN:9787200135275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7538
包裝:精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舊京風物唱竹枝,市井習俗也入詩。解道長安居不易,且讀《北京竹枝詞》。


內容簡介

《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一書收錄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即孔尚任等著《燕九竹枝詞》;楊米人著《都門竹枝詞》;佚名著《燕颱口號一百首》;佚名著《都門竹枝詞》;得碩亭著《草珠一串》;學鞦氏著《續都門竹枝詞》;楊靜亭著《都門雜詠》;何耳著《燕颱竹枝詞》;李靜山著《增補都門雜詠》;疁西復儂氏、青村杞廬氏著《都門紀變百詠》;蘭陵憂患生著《京華百二竹枝詞》;吾廬孺著《京華慷慨竹枝詞》;李聲振著《百戲竹枝詞》。這些竹枝詞用通俗的詞句,七言四句的詞體,描述瞭當時北京的風土人情,生活時尚,是研究清代北京曆史、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生活風俗的重要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路工,原名葉德基,又名葉楓,筆名群明,1920年11月27日齣生於浙江寜波。17歲就毅然走齣校門,從寜波赴上海參加抗日活動。曆任《新生報》社長、《人民鐵道報》編輯科長、中央文學研究所教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文化部研究員,北京圖書館研究員等職務。代錶作包括《訪書見聞錄》《毛澤東號》《中國人民大閤唱》等;編輯《明清民歌選》甲集、乙集,《明代歌麯選》《十五貫戲麯資料匯編》《明清平話小說選》《清代北京竹枝詞》等。


目錄

燕九竹枝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孔尙任等一
都門竹枝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楊米人一三
燕臺口號一百首… … … … … …… … …… … … … …… … …… … … … … … … … ……… …………佚名二五
都門竹枝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佚名三七
草珠一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得碩亭四七
續都門竹枝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鞦氏五九
都門雜詠……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楊靜亭六九
燕臺竹枝詞… … … … …… ……… … … …… … … …… … …… …… … … … … … ……… …………何耳八五
增補都門雜詠…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靜山九一
都門紀變百詠…… … … … … …… … … … … … … … … ………………………疁西復儂氏、青村杞廬氏一〇五
京華百二竹枝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蘭陵憂患生一二一
京華慷慨竹枝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吾廬孺一三九
百戲竹枝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聲振一五五
目録一


精彩書摘

燕九竹枝詞序
京師以正月十九日爲燕九之會。相傳元時丘長春於此日仙去,至今遠近道流皆於此日聚城西白雲觀;
觀卽長春修煉處也。車騎如雲,遊人紛遝,上自王公貴戚,下至輿隸販夫,無不畢集,庶幾一遇仙真焉。
古時都會之地,元日至月晦;士女悉集水湄,湔裙酹酒,以爲解除。唐人唯於晦日行之。燕山風沙莽蕩,
首春率多嚴冷,冰車雪柱,太液無波,度水濡裳之戲,不可復得。唯燕九之遊,差有昔人遺意。是日爲陳
子健夫見招,走馬春郊,開筵茅屋,命簡抽毫,各爲十絶句。雖難葉於巴渝之歌,或有閤於吳趨之節,但
按之琵琶羗管,恐未有當耳。陳子關左世胄,豪俠而詩隱者也。
康熙癸酉中江袁啓旭纂
燕九竹枝詞集陳健夫山齋限用庾開府集‘結客少
年場,春風滿路香’句,爲韻十首。
麯阜 孔尙任 東塘
春宵過瞭春燈滅,剩有燕京煙九節。纔走星橋又步雲,真仙不遇心如結。
秧歌忽被金吾革,袖手遊春真可惜。留得鳳陽舊乞婆,漫鑼緊鼓攔遊客。
頭頂爐香問道妙,村翁扶杖壇邊笑。年年來看求仙人,今日不如前日少。
官喫東淶商喫泉,燒刀隻賺小民錢。連鞦黍貴無鄉販,醉漢不如庚午年。
七貴五侯勢莫當,挨肩都是羽林郎。他傢吹唱般般有,立馬閒看■戲場。
金橋玉洞隔凡塵,藏得乞兒疥癩身。絶粒三旬無處訴,被人指作丘長春。
結伴兒童袴褶紅,手提線索駡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
鳳城城外晴春暖,咫尺仙源路甚坦。不把香車讓畫船,一般載得笙簫滿。
紫雲茶社斟甘露,八寶元宵傚內做。今日攜錢忍餓歸,便門不及前門路。
韆裏仙鄉變醉鄉,參差城闕掩斜陽。雕鞍繡轡爭門入,帶得紅塵撲鼻香


前言/序言

前言
竹枝詞起源很早,是古代勞動人民創作的民歌。據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序文中説:‘竹枝,巴歈也。巴兒聯歌,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其音協黃鍾羽,末如吳聲。含思宛轉,有淇、濮之豔焉。’他的一首竹枝詞這樣寫:‘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嚮西。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
另一首中説:‘楚水巴山煙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可見竹枝詞是四川勞動人民創作的民歌,當時到處傳唱。孩子們一邊跳舞,配著音樂,唱著;瞿塘峽口的勞動者也在唱著。可以聯唱,也可以獨唱。原詞雖然沒有紀録下來,但是可以肯定孩子們唱的與勞動者勞動時唱的不同。唱的時候,每句中間有‘竹枝’的和聲,所以叫做竹枝詞。
自唐代劉禹錫以後,寫竹枝詞的人很多。元代楊維楨編的‘西湖倡和竹枝詞’,還有民歌的色彩。以後明、清兩代,文人所寫的竹枝詞,逐漸離開民歌的本色,成爲文人手中的詩體瞭。這種詩體,七言四句,專門描繪風土時尚,以紀事爲主。到瞭清乾隆年間,竹枝詞風行起來,董竹枝的‘揚州竹枝詞’和楊米人的‘都門竹枝詞’,影響最大。以後寫竹枝詞的人很多,竹枝詞不僅紀述風土,寫風俗流變;而且內容日趨豐富,有的諷刺時俗流弊,有的寫政治活動,有的寫名勝、古蹟,有的紀反帝鬥爭,有的專寫戲前言一麯活動,但仍以敍事爲主。寫北京的竹枝詞很多,專集流傳至今的也不少。本集隻收清代北京竹枝詞
的專集。明、清詩文集中歌詠北京的竹枝詞,一時還不易搜羅成集。
因爲北京是清代國都,這裏有著清代最高的封建統治者——皇帝和衆多的官僚機構。這樣,一方麵北京勞動人民直接受封建統治者官僚地主殘酷的壓迫剝削,另一方麵北京成瞭供給皇帝、官僚消費享樂的畸形發展的城市。自鴉片戰爭以後,北京又爲帝國主義鐵蹄所蹂躪。這段近三百年的血淚史,在本集所收的竹枝詞中有所反映。乾、嘉兩朝在清代時代號稱‘盛世’,但是當時北京怎麽樣呢?竹枝詞寫勞動人民是:‘煤鬼顔如竈底鍋,西山來往送煤多。細繩穿鼻鈴懸頸,緩步欄街怕駱駝。’那些被封建官僚駡爲‘煤鬼’的勞動人民,和‘小戶’人傢傢裏人,都要‘婦子三鼕勤力作,攢花通棗夜無休。’白天黑夜無休止地流著血汗。他們不但得不到任何享受,而且被官僚、高利貸者壓榨得:‘可憐剝到無錐地,忍氣吞聲可奈何!’當時生活在北京的體力勞動者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那些靠腦力勞動的‘教書匠’也是無法容身:‘盤費全無怎去傢?窮愁潦倒駐京華。逢人便説留心館,房飯錢多不肯賒。’另一首:‘偶爾賓東不閤宜,頓思逐客事離奇。一天不送先生飯,始解東君館已辭。’當時騎在勞動人民頭上的官僚,像臭蟲一樣多:‘衙署如林認弗全,縉紳未載數韆員。就中豈乏絲綸選,不盡庸庸費俸錢。’這些官僚清閑無事,終日過著花天酒地的腐化生活:‘花局尋芳客似麻,硃梅齣窖映朝霞。門前亂落鵝毛雪,屋內方開富貴花。’除瞭逛妓院,就是在戲院裏鬼混:‘坐時雙腳一齊盤,紅紙開來窄戲單。左右並
肩人似玉,滿園不嚮戲臺看。’這些官僚不惜一席韆金,因此‘飯館俱將雅座添’、‘果然夜夜是元宵’。這些人,也給自己塗金,假裝斯文,收買書畫、古董:‘真假由來一例收,子昂畫馬戴嵩牛。’這樣:‘人參古由於地主官僚雲集北京,乾、嘉時代,那些‘衣香猶帶禦爐煙’的‘貴人’,‘一日能消百萬錢’,因此使北京成爲一座骯髒的‘繁華’的消費城市。那時‘酒筵包辦不倉皇,莊子新開數十堂’,‘做闊全憑鴉片煙’,‘班中崑弋兩蹉跎,新到秦腔粉戲多。’……這些畸形的腐化的生活,簡直使我們不堪入目,而這些描寫,正畫齣瞭像清代龔自珍所説的‘衰世’‘末俗’的情景。龔自珍雲:‘乾隆六十載太平之盛,人心慣於泰侈,風俗習於遊蕩,京師其尤甚者。自京師始,概乎四方。’所謂盛世,卻藴藏著深刻的社會矛盾,北京正是貴族地主的天堂,勞動人民的地獄。近百年來,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由於封建統治階級腐朽無能,使我國淪爲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欺壓的勞動人民,無法苟延殘生,因此反帝反封建的怒火燃燒起來。六十年前,齣現瞭震撼中外的義和團運動。‘都門紀變百詠’寫道:‘初起山東號義民,忽延保定忽天津。俄驚輦下紛紛徧,真似神仙會駕雲。’義和團在北京旗開得勝,帝國主義分子一個個偷偷逃跑。窮兇極惡的帝國主義者還從天津派援兵來接應,但是在楊村被陷入重圍瞭:‘纔過楊村半日程,一韆精鋭泰西兵。赴援無計通前路,陷入重圍不放行。’封建統治階級害怕義和團運動迅速發展,而那些平日勾結帝國主義的官僚分子也在進行著賣國勾當,成瞭帝國主義忠實的走狗:‘貴介匆匆走急裝,身懷虜使乞援章。潞河義士搜衣得,一夕喧傳滿帝鄉。’義和團捉住瞭漢奸,堅決鎮壓,反帝鬥爭反到封建統治階級玩好生涯,交接無非仕宦傢的頭上。因此,封建統治階級動搖不定,在帝國主義的武力麵前投降瞭。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聯閤,轟轟烈烈的反帝鬥爭,被鎮壓下去瞭。義和團運動雖然失敗瞭,但是,北京和全國各地一樣,反帝反封建的火燄並沒有停熄。在‘京華慷慨竹枝詞’中,錶達瞭人民的憤怒,鞭撻瞭腐朽透頂的清代官僚機構。如描寫‘外務部’是:‘猶冀功高曹利用,誰言心似張邦昌。勳名直越史彌遠,忠愛何如石敬塘!’這些辦外交的官吏,都是心似張邦昌,
賣國如同石敬塘。‘政府大臣’怎樣呢?‘天下興亡在眼中,雍容揖讓古賢同。半閒堂上鬥蟋蟀,忍令君王淚染紅。’不管‘天下興亡’,對帝國主義‘雍容揖讓’,這是‘政府大臣’的卑鄙無恥的行爲。這些官僚地主,使當時勞動人民生活更加悲慘瞭,連北京八旗的一般平民也十分窮睏。竹枝詞寫道:‘日雲暮矣更途窮。’官僚地主把‘人命如兒戲’,人民不能不起來反抗,要革命,‘廣東督署被焚’瞭:‘事不驚人死不休,溫嬴剛落大刀頭。祝融也有中原恨,風火煙雲徧廣州。’這位作者‘吾廬孺’,他相信:‘江山二百餘年事,不信東風喚不迴!’
本集所收的北京竹枝詞,是研究清代北京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生活風俗的資料,尤其關於戲麯、麯藝、雜技方麵的資料比較豐富(特將‘百戲竹枝詞’附在書後)。如討論‘紅樓夢’時,大傢常引竹枝詞‘閒談不説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來説明‘紅樓夢’在北京流傳的盛況。這卽是嘉慶二十二年刊本‘草珠一串’中的一首。又如‘新排一麯桃花扇,到處鬨傳四喜班’的竹枝詞,也反映瞭清代北京演齣‘桃花扇’的情況。這些竹枝詞,作爲詩歌去閲讀,我認爲沒有值得贊不絶口的作品;但是它的語言比較通俗,反映瞭各個不同時代的生活狀況,其中有些詩篇,如前麵所引用的,還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內容,因此,無論作爲史料或詩歌去讀,對認識清代北京麵貌,瞭解北京變遷,是有用處的。由於本集所收的北京竹枝詞的作者,有的是小官僚地主,有的是‘窮秀纔’,有的是滿腹牢騷、不滿現實的書生……,他們對封建主義具有一定的反抗性,或多或少錶示對清代統治的不滿,但是基本上是維護
封建製度的。他們的立場是反動的,因此作品中不可能徹底否定封建皇朝,很多作品祇是寫些客觀現象,有的作品在粉飾太平,有的作品甚至汙衊勞動人民,還有描寫色情的……,這些封建糟粕,已經刪去一部分。因爲本集主要是供給研究北京歷史的同誌參考,故沒有全刪。
現將本集所收作品情況介紹如下:
‘都門竹枝詞’,作者楊米人,彆號‘淨香居主人’,安徽桐城人。清乾隆、嘉慶年間(約一七四〇——一八一五),曾居住北京。作者寫過劇本‘雙珠記’。‘都門竹枝詞’是乾隆六十年(乙卯、一七九五)寫成的,共一百首。此集不見刊本流傳,今據道光十二年(壬辰、一八三二)蔭堂氏抄本重印。
‘燕臺口號一百首’,疑爲查揆所作。查揆,又名初揆,字伯揆,號梅史,浙江海寧人,是查浦同族人。查揆生於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〇),卒於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嘉慶九年舉人,曾任順天薊州知州。著作有‘篔榖文集’、‘菽原堂集’。從‘燕臺口號一百首’所反映內容去看,寫作年代,可以確定爲嘉慶初年(約一七九八年左右)。此百首不見刻本流傳,據道光年間抄本刊印。
‘都門竹枝詞’八十首,不知作者姓名,嘉慶十九年(甲戌、一八一四)刊印。本集據原刊本與道光十二年蔭堂氏抄本校印。
‘草珠一串’,又名‘京都竹枝詞’,共一〇八首,作者得碩亭。此書於嘉慶二十二年(丁醜、一八一七)刊行。本集依據原刊本與道光十二年蔭堂氏抄本校印。
‘續都門竹枝詞’,原無題,據內容加上題目。作者張子鞦,自號‘學鞦氏’,江蘇蘇州人。此集共一百首,作者寫於嘉慶二十四年(己卯、一八一九)。本集據道光十二年蔭堂氏抄本選印。
‘都門雜詠’,作者楊靜亭,曾著‘都門紀略’,與‘都門雜詠’同時在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一八四五)刊行。該集共一百首,本集據原刊本選印。
‘燕臺竹枝詞’,作者何耳,號易山,安徽歙縣人。此集共二十首。本集據鹹豐年間(約一八五五年左右)刊本與楊謙手抄‘浣花草堂竹枝詞彙抄’本校印。‘增補都門雜詠’,編者李靜山,江蘇繡榖(南京)人。此集附刊於同治十一年(壬申、一八七二)‘都門彙纂’本中。原無書名,這個書名是我加的。書中除選‘草珠一串’、‘都門雜詠’一部分作品外,大多數作品是當時人創作。本集據原刊本選印。其中‘草珠一串’、‘都門雜詠’有的,這裏均不重複瞭。
‘都門紀變百詠’,題‘疁西復儂氏、青村杞廬氏同著’。寫於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一九〇〇),共一百二十首。本集據宣統元年石印本選印。
‘京華百二竹枝詞’,作者自號‘蘭陵憂患生’。共百二十首,據宣統年間鉛印本選印。
‘京華慷慨竹枝詞’,作者彆號‘吾廬孺’,清和人。此書寫於宣統二年(庚戌、一九一〇),共一百首。本集據宣統二年石印本選印。
‘百戲竹枝詞’,作者李聲振,號鶴皋,河北清苑(保定)人。原書是稿本,未見刻過。從內容與抄寫墨跡紙色去看,可以肯定是清康熙年間的作品。後記説寫於丙子、丙戌年間,卽康熙三十五到四十五年(一六九六—一七〇六)。內容大多數是寫北京百戲情況,所以附在書後,供讀者參考。
熱望讀者指正,使這本集子編選工作得到改進。
路 工一九六〇年五月



《故都風物:清代北京竹枝詞集》 一、 緣起與鈎沉:竹枝詞的生命力在京城生根 竹枝詞,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漢族民間歌謠體裁,以其俏皮活潑、貼近生活的語言,描繪齣風土人情、市井百態。其發源於巴蜀之地,隨文人雅士的傳播,逐漸遍及大江南北。而當這股清雅的民歌之風吹拂至巍峨壯麗的清代北京城,便如同注入瞭新的生命,演化齣獨具京城韻味的竹枝詞篇章。 清代作為中國曆史上一個承前啓後的重要時期,北京城作為帝國的心髒,匯聚瞭四海賓客,也孕育瞭豐富多元的文化。宮廷的宏偉,王府的奢華,市井的喧囂,鬍同的幽深,無不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素材。而竹枝詞,以其簡潔明快的形式,天然地契閤瞭捕捉京城一顰一笑、一街一巷的特點。它不像宏大的史詩,也不似精深的理論,卻如同一麵清澈的明鏡,映照齣當時北京城的真實麵貌,從尋常百姓的衣食住行,到達官貴人的遊園宴飲,從節令習俗的傳承,到街頭巷尾的趣聞軼事,無不生動鮮活。 然而,曆史上對於清代北京竹枝詞的研究,雖然偶有提及,卻未成係統。零散的文獻,模糊的記錄,使得這一豐富而迷人的文化遺産,長期隱沒在曆史的塵埃之中。我們不禁要問,在那個時代,北京的竹枝詞是如何存在的?它們承載瞭怎樣的信息?它們又流傳瞭怎樣的風貌?這正是《故都風物:清代北京竹枝詞集》所要追尋的核心問題。本書並非簡單地將現存的零散竹枝詞匯集,而是試圖通過深入的文獻考證、細緻的文本解讀,勾勒齣清代北京竹枝詞的全貌,揭示其在當時社會文化中的獨特價值。 二、 錦綉京華:竹枝詞中的京城萬象 《故都風物》將引領讀者走進一個生動而鮮活的清代北京。本書所輯錄和解讀的竹枝詞,如同一幅幅精緻的手繪圖捲,徐徐展開瞭京城豐富多彩的生活畫捲。 1. 皇城根下的宮苑畫意: 清代北京,皇城巍峨,紫禁城內,宮殿林立,禦苑清幽。竹枝詞自然不會放過這帝王的氣息。它們描繪的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宮殿,更多的是與宮廷生活相關的場景。比如,一些竹枝詞會描繪皇室成員在禦苑中遊賞的場景,如“皇傢花園春色濃,花開爛漫蝶蜂忙。遊人不見寂寥處,獨留宮女伴紅妝。”這樣的詩句,雖然簡短,卻勾勒齣一種彆樣的宮廷意境。又或是描繪宮廷中的慶典活動,如元宵燈會、上元佳節,這些熱鬧非凡的場景,在竹枝詞中得到瞭生動的體現。更重要的是,一些竹枝詞會通過宮廷相關的詞匯,暗含對統治階層的觀察與評論,雖不直說,卻意味深長。 2. 王府的硃門與仕女: 作為貴族聚集之地,王府的興衰與其中的生活,也是竹枝詞的常見題材。從王府的建築風格,如“硃門深鎖幾重院,雕梁畫棟映日光。仕女憑欄愁幾許,獨嚮西風訴衷腸。”這樣的詩句,便能窺見王府的奢華與其中女性的幽怨。竹枝詞常常關注王府內的宴飲、戲麯、以及仕女們的日常活動,如“府內笙歌不斷耳,宴飲通宵不知疲。佳人飲酒顔微醉,笑語盈盈似瓊枝。”這些描繪,不僅展現瞭貴族階層的生活方式,也摺射齣當時社會等級森嚴的現實。 3. 市井的喧囂與百態: 相較於宮廷與王府的莊重,市井的竹枝詞則顯得更加接地氣,充滿瞭生活的煙火氣。街頭巷尾的叫賣聲,茶館酒肆的熱鬧,脂粉鋪子裏的俏麗,或是小販們討價還價的情景,都成為瞭竹枝詞描繪的對象。“糖葫蘆兒甜又脆,街頭巷尾樂開懷。孩童追逐笑顔逐,香甜滋味口中來。”這樣的詩句,寥寥數語,便將北京城街頭巷尾的童趣與小吃文化刻畫得淋灕盡緻。還有對形形色色人物的描繪,如賣藝的藝人、算命的瞎子、拉洋車的車夫,甚至是街頭上的小混混,都被竹枝詞以一種略帶戲謔或同情的筆觸描繪齣來。 4. 鬍同裏的煙火與人情: 北京的鬍同,是這座城市最獨特的肌理,也是孕育瞭無數故事的場所。鬍同裏的鄰裏之情,傢長裏短,婚喪嫁娶,傢長裏短的日常瑣事,都在竹枝詞中得到瞭細膩的呈現。“隔壁阿婆鍋裏燉,香氣飄來惹人饞。街坊鄰裏常來往,鍋碗瓢盆兩相傳。”這樣的詩句,展現瞭鬍同裏淳樸的人情味。又或是描繪鬍同裏的生活場景,如晾曬的衣物,嬉戲的孩童,以及傍晚傢傢戶戶升起的炊煙,都構成瞭一幅溫馨的畫麵。 5. 節令風俗的印記: 中國的傳統節令,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紐帶,也是竹枝詞創作的重要源泉。清代北京的各種節日慶典,如春節的廟會,端午的龍舟,中鞦的賞月,以及重陽的登高,都給竹枝詞提供瞭豐富的創作素材。“春節廟會人山海,鑼鼓喧天笑語頻。糖人剪影巧手齣,新年新氣象更新。”這些詩句,不僅記錄瞭節日的盛況,也承載瞭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而一些不太為人熟知的習俗,也可能在竹枝詞中得以保存,成為研究當時民俗的重要依據。 6. 季節流轉的京城韻味: 四季的更迭,為北京城帶來瞭不同的景緻和風貌。春天的桃李爭妍,夏天的荷風送爽,鞦天的紅葉似火,鼕天的白雪皚皚,都在竹枝詞中留下瞭印記。“鞦風蕭瑟天氣涼,紅葉滿山層林黃。登高遠眺思故裏,又是一年鞦斷腸。”這樣的詩句,將季節的景緻與人的情感巧妙地結閤在一起。而鼕天的冰雪,則為竹枝詞增添瞭幾分北國風光。“鼕日雪壓京城白,冰燈晶瑩映月光。孩童嬉戲雪中樂,笑聲迴蕩長街巷。” 三、 筆觸與意境:竹枝詞的藝術魅力 清代北京的竹枝詞,在繼承傳統竹枝詞的特點基礎上,也展現齣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1. 語言的鮮活與口語化: 竹枝詞的生命力在於其貼近生活、來源於口語的語言。清代北京的竹枝詞,更是如此。它們大量運用北京方言中的詞匯和錶達方式,使得詩句讀來朗朗上口,充滿生活氣息。例如,一些詞語如“爺們兒”、“娘們兒”、“哪兒”、“什麼”、“怎麼”等,都生動地反映瞭當時北京人的口語習慣。這種鮮活的語言,使得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與古人進行直接的交流。 2. 描寫的細膩與寫實: 與一些過於注重意境或抒情的詩歌不同,竹枝詞更側重於對現實生活場景的白描。清代北京的竹枝詞,在這方麵尤為突齣。它們不避諱描繪 mundane 的生活細節,如食物的名稱、衣物的樣式、街頭的叫賣聲、孩童的遊戲等。正是這些細緻入微的描寫,使得詩歌具有瞭極強的寫實性,如同一個個生動的剪影,將曆史的細節定格。 3. 諷刺與調侃的智慧: 雖然竹枝詞多以輕鬆詼諧的筆調齣現,但其中也不乏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尤其是一些描繪官場、貴族生活的竹枝詞,常常通過含蓄的諷刺或善意的調侃,來錶達作者的看法。例如,一些詩句可能會暗指官員的腐敗、貴族的奢靡,但卻不會使用尖銳的批判語言,而是通過生動的場景描繪,讓讀者自行體會。這種“寓莊於諧”、“言外之意”的錶達方式,展現瞭作者的智慧與幽默感。 4. 情感的真摯與樸素: 盡管創作主體多為文人雅士,但清代北京的竹枝詞,卻能保持一份難得的真摯與樸素。它們描繪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對故鄉的思念、對生活的熱愛,都顯得自然而動人。沒有矯揉造作,沒有故作高深,隻是用最樸實的語言,錶達最真摯的情感。 四、 價值與啓示:穿越時空的對話 《故都風物:清代北京竹枝詞集》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對文學史的點綴,更在於其提供的獨特的曆史視角。 1. 鮮活的曆史注腳: 許多宏大的曆史事件,往往容易被人們所熟知,但那些構成曆史基石的普通人的生活,卻常常被忽略。竹枝詞以其獨特的視角,填補瞭這一空白。它們如同曆史的細微注腳,為我們描繪瞭當時社會最底層、最真實的生活狀態。通過這些竹枝詞,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百姓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令習俗、民間信仰,這些瑣碎的細節,匯聚起來,便構成瞭生動鮮活的曆史畫捲。 2. 民俗文化的寶藏: 清代北京的竹枝詞,是研究當時北京地區民俗文化的寶貴資料。其中包含大量的地名、人名、物名、習俗名稱,以及方言詞匯。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當時北京的社會結構、文化習俗、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於民俗學、社會史、語言學等領域的研究者而言,本書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 文學創作的藉鑒: 對於當代文學創作而言,清代北京的竹枝詞也提供瞭豐富的創作靈感。其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貼近生活的題材、以及寓莊於諧的敘事方式,都值得藉鑒。如何在現代語境下,創作齣同樣能夠反映當下生活、觸動人心的詩歌,是每一個文學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4. 情感的共鳴與傳承: 閱讀這些穿越時空的竹枝詞,我們能夠跨越時空的阻隔,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樂,體驗他們的生活與情感。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不僅讓我們更加瞭解曆史,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同時,對於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的挖掘與整理,也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故都風物:清代北京竹枝詞集》,不僅僅是一部文獻匯編,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與曆史的深度交流。它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遙遠的時代,看到那些鮮活的麵孔,聽到那些淳樸的聲音。通過這些竹枝詞,我們與清代的北京,與那個時代的北京人,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心靈對話。 五、 結語:古韻新生,京城永恒 清代北京的竹枝詞,如同散落在故都歲月中的珍珠,它們承載著曆史的溫度,閃耀著生活的智慧。本書的編纂與解讀,旨在讓這些曾經被忽略的文學瑰寶重現光彩,讓更多的人能夠走進那個鮮活的北京,感受那份獨特的京城韻味。《故都風物:清代北京竹枝詞集》,期待與您一同踏上這段尋古探幽的文學之旅,感受古韻新生,品味京城永恒的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可以說非常用心。封麵上的那一抹淡雅的青色,如同雨後初霽的天空,又仿佛是老物件上沉澱下來的時光痕跡。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瞬間將我拉迴到那個遙遠的年代。雖然我尚未深入閱讀其中具體的詞句,但僅憑這第一印象,便已然感受到一種對傳統的尊重與傳承。書中所收錄的“十三種”,這本身就構成瞭一個龐大的體係,意味著我們將從不同的視角,去窺探清代北京城的方方麵麵。我特彆好奇,這些竹枝詞的作者們,他們都是些怎樣的人物?是名門之後,還是市井纔子?他們的筆觸,又會因為身份、閱曆的不同,而呈現齣怎樣的差異?我仿佛已經看到瞭自己沉浸在書海中的身影,在一行行詩句中,尋找著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細節。

評分

打開這本書,一股書捲氣撲麵而來,讓我立刻感受到一種沉靜的力量。封麵上“清代北京竹枝詞”這幾個字,仿佛一扇穿越時空的門,邀請我走進那個繁華而又充滿故事的年代。我對於“十三種”的說法尤其感到好奇,這預示著本書不僅僅是單一角度的記錄,而是從多個維度、多個層麵,去展現清代北京的城市生活與文化圖景。我腦海中已經開始勾勒齣各種畫麵:可能是街頭巷尾的叫賣聲,可能是達官貴人的府邸遊園,也可能是文人雅士的聚會吟詠。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究竟,看看這些來自不同視角、不同作者的竹枝詞,是如何共同織就齣一幅關於清代北京的立體畫捲。

評分

拿到這本《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書名所蘊含的厚重曆史感。讀竹枝詞,總能讓人聯想到民間歌謠的淳樸和市井生活的鮮活,而“清代北京”的限定,更是將這份想象聚焦於那座曾經輝煌的都城。我一直對清代的社會生活、城市風貌以及人們的精神世界充滿興趣,而竹枝詞這種文學形式,恰恰是瞭解這些的最佳載體之一。我想,書中收錄的“十三種”竹枝詞,必然各有韆鞦,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筆觸,描繪齣那個時代北京城的種種側麵。我期待著,通過這些詩句,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煙火氣,體會到古人的喜怒哀樂,仿佛能夠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座古老的城市之中。

評分

一本讀物,初次翻開,就被那份濃厚的古韻所吸引。紙張泛著溫潤的光澤,觸感是那種年代感十足的厚重。目錄裏“十三種”的字樣,已然勾起瞭我的好奇心,究竟是怎樣的十三種竹枝詞,能夠匯集於此,描繪齣同一個時代的京城風貌?想象著古時文人墨客,在寒來暑往中,提筆寫下這短短的篇章,字裏行間,定然藏著無數的煙火氣和人文情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尋,這些竹枝詞究竟會展現齣怎樣一幅幅鮮活的畫麵?是熙熙攘攘的市井街頭,還是金碧輝煌的宮廷內外?是風花雪月的吟詠,還是傢長裏短的描摹?一種難以言喻的期待,如同春日初生的嫩芽,在我心底悄然萌發。

評分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著實是驚喜。厚實的手感,紙張的質感,都傳遞著一種“好書”的氣息。我尤其留意到“清代北京”這幾個字,立刻聯想到那些古籍中描繪的恢弘景象,和曆史影像裏模糊的輪廓。而“竹枝詞”這種形式,更是自帶一種親切感,仿佛是民間歌謠的升華,用最樸素的語言,道齣最真實的生活。我想,這本書定然是承載著那個時代獨特的風土人情,記錄瞭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以及那座古都的獨特韻味。我最期待的,莫過於能夠通過這些文字,身臨其境地感受一次“古北京”的脈搏,去體會那份既熟悉又陌生的曆史溫度。

評分

北京古籍叢書絕版很多年,終於再版瞭

評分

印刷內容製作,非常有檔次,值得藏閱。

評分

發貨快,正版書,以前都是硬包裝,這場是軟包裝,書角有磕碰。

評分

好書不貴,京東購書有實惠。

評分

印刷內容製作,非常有檔次,值得藏閱。

評分

好書,最近天氣好正好看書

評分

典藏本的價格,大傢小書的裝幀水平(紙麵,不抗造,容易髒),湊閤買幾本,算是對經典緻敬吧。

評分

評分

一書收錄清代北京竹枝詞十三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