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文库:金瓶梅(套装1-8册 汉日对照)

大中华文库:金瓶梅(套装1-8册 汉日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兰陵笑笑生 著,[日] 小野忍,[日] 千田久一 译
图书标签:
  • 金瓶梅
  • 明代小说
  • 汉日对照
  • 古典文学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套装
  • 长篇小说
  • 古典名著
  • 性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311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425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大中华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8
正文语种:中文,日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中华文库:金瓶梅(套装1-8册 汉日对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小说借助宋朝旧事,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实际上展现的是明代中叶政治和社会的各种现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目录

第一回
景阳冈武松打虎 潘金莲嫌夫卖风月
第二回
西门庆帘下遇金莲 王婆子贪贿说风情
第三回
王婆定十件挨光计 西门庆茶房戏金莲
第四回
淫妇背武大偷奸 郓哥不愤闹茶肆
第五回
郓哥帮捉骂王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六回
西门庆买嘱何九 王婆打酒遇大雨
第七回
薛嫂儿说娶孟玉楼 杨姑娘气骂张四舅
第八回
潘金莲永夜盼西门庆 烧夫灵和尚听淫声
第九回
西门庆计娶潘金莲 武都头误打李外传
第十回
武二充配孟州道 妻妾宴赏芙蓉亭
第十一回
潘金莲激打孙雪娥 西门庆梳笼李桂姐
第十二回
潘金莲私仆受辱 刘理星魇胜贪财
第十三回
李瓶儿隔墙密约 迎春女窥隙偷光
第十四回
花子虚因气丧身 李瓶儿送奸赴会
第十五回
佳人笑赏玩月楼 狎客帮嫖丽春院
第十六回
西门庆谋财娶妇 应伯爵庆喜追欢
第十七回
宇给事劾倒杨提督 李瓶儿招赘蒋竹山

前言/序言

  《金瓶梅》秽书也。袁石公亟称之①,亦自寄其牢骚耳,非有取于《金瓶梅》也。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梼杌之意也②。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③,应伯爵以描画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令人读之汗下。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余尝日: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余友人褚孝秀,偕一少年同赴歌舞之筵,衍至霸王夜宴,少年垂涎日:“男儿何可不如此!”孝秀曰:“也只为这乌江设此一着耳。”同座闻之,叹为有道之言。若有人识得此意,方许他读《金瓶梅》也。不然,石公几为导淫宣欲之尤矣。奉劝世人,勿为西门之后车可也。
  万历丁巳季冬①,东吴弄珠客漫书于金阊道中②。
《金瓶梅》:一部描摹世情百态的千古奇书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其不朽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使其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这部巨著以其细致入微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明代市井生活画卷,勾勒出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幽暗,以及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 内容梗概: 《金瓶梅》的故事以北宋末年为背景,围绕着西门庆这个官商勾结、权欲熏天的富商展开。西门庆本是山东临清一个经营药材生意的普通人,凭借着其精明的算计、阴险的手段,以及攀附权贵的能力,一步步爬升,最终成为一个拥有巨额财富、能够只手遮天的权贵。他的家庭,与其说是温馨的港湾,不如说是一个充满欲望、算计与倾轧的修罗场。 故事的主角,固然是西门庆,但真正让这部小说熠熠生辉的,是围绕着他的那些鲜活的人物。首先是他的正妻吴月娘,一个出身官宦家庭,表面上端庄贤淑,实则城府颇深,善于笼络人心,是西门庆家庭权力格局中的稳定器。其次,小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那三位最终进入西门庆宅院的女子: 潘金莲: 这个名字几乎成为了古代中国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红颜祸水”之一。潘金莲出身贫苦,曾遭遇不幸,这塑造了她扭曲的性格——她美艳绝伦,却心如蛇蝎,极度虚荣,占有欲强,又妒忌心极重。她对西门庆既有依附,又有玩弄,她的每一次勾心斗角,每一次阴谋诡计,都将故事推向更深的泥潭。她与武松、西门庆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她最终悲惨的结局,都充满了令人唏mer的色彩。 李瓶儿: 她是西门庆的妾之一,出身富贵,但命运多舛。李瓶儿性格温顺,心思细腻,对西门庆也有一份真情。然而,她的命运多由他人掌控,最终在权力斗争和勾心斗角中香消玉殒,她的死,更是凸显了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 庞春梅: 她是西门庆的另一个妾,同样出身卑微,但野心勃勃,心狠手辣。庞春梅姿色平庸,却凭借着她的机灵狡黠,以及对西门庆的逢迎拍马,一步步爬升,成为西门庆院中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身上体现了底层女性在复杂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另一种生存模式,其性格的转变和结局的刻画,同样发人深省。 除了这几位核心女性角色,《金瓶梅》中还刻画了大量的配角,他们共同构筑了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西门庆的生意伙伴与官场同僚: 如应伯爵、陈经济、戴安仁、谢希孟等,这些人或狡猾,或懦弱,或贪婪,或无能,他们与西门庆之间,既有互相利用的商业勾当,也有尔虞我诈的官场斗争。 西门庆的家人与仆从: 如西门庆的儿子西门庆、西门庆的女儿西门庆、西门庆的仆人西门庆等,这些人物虽然戏份不多,却也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阶层之间以及家庭内部的种种关系。 市井小民与各色人物: 小说还穿插了大量描绘市井生活、风俗民情的片段,如算命先生、媒婆、官差、妓女、僧侣等,他们如同群像般出现,共同烘托出那个时代真实而生动的社会图景。 《金瓶梅》的故事结构并非单一的线性叙事,而是以西门庆的家庭生活为中心,辐射开去,展现了他与各色人等的交往,以及他事业上的起伏。故事并没有宏大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而是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的联系。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实主义的极致: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之作。它以极其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明朝中叶一个商业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官僚腐败、商人逐利、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小说对人物的心理、行为、语言的刻画都极为细腻真实,毫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人性中的丑恶。 白话小说的典范: 《金瓶梅》被认为是明清白话小说的重要里程碑。它运用生动活泼、贴近口语的语言,将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娓娓道来,使之更具感染力和可读性。小说中的许多生动形象的词汇、俗语,都成为了后世文学的宝贵财富。 人物塑造的深度: 《金瓶梅》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在女性角色的刻画上,展现了不同女性在封建社会下的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人物,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她们的爱恨情仇,她们的挣扎与沉沦,都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 对市井生活的全景式展现: 《金瓶梅》不仅仅是一部讲述人物命运的小说,更是一部展现明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小说中对当时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商业贸易、官场运作、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极其详尽的描写,为后人研究明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深刻的社会批判: 《金瓶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通过西门庆的发家史,小说展现了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罪恶,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贪婪、淫欲、虚伪和残忍。这种批判是隐晦而尖锐的,它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引发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思考。 思想意义: 《金瓶梅》的思想意义深远,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真相,也照出了人性的普遍困境。 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小说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贪婪、欲望、虚荣、嫉妒、冷漠等弱点。西门庆的膨胀的欲望,潘金莲的极度自私,庞春梅的狠毒,都将人性的阴暗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 《金瓶梅》所描绘的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充满压迫的封建社会。小说通过对西门庆这样的人物如何依附权力、践踏道德而成功的描绘,揭示了封建制度下权力运作的逻辑,以及这种制度对个体道德的腐蚀。 对女性命运的悲悯: 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是命运的玩物。她们或因美貌而卷入权力斗争,或因出身而遭受歧视,最终大多命运多舛,结局悲惨。小说对这些女性的描绘,饱含着作者的同情和悲悯。 对因果报应的暗示: 尽管小说对社会黑暗的批判是现实主义的,但在故事的结局,却也隐约暗示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西门庆最终的死亡,以及他家庭的败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因果报应的认知。 总结: 《金瓶梅》是一部极其复杂且富有层次的小说,它既是一部市井生活图景,也是一部人性探索的史诗。它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鲜活的人物塑造,精湛的语言艺术,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其内容常被争议,但其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深刻反思。它挑战着读者的道德底线,也拓展着我们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千古奇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我原本对“汉日对照”这种形式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会影响阅读的流畅性,变成一种生硬的对照工具书。然而,实际阅读下来,体验完全出乎意料。它巧妙地将两种语言并置,但又不显得突兀。翻译的水平极高,精准地捕捉到了原文中那种微妙的语感和时代气息,很多地方的译文甚至能让人对原文的理解产生新的共鸣。对于我们这些对古典文学有兴趣,但又想通过现代语言辅助理解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音。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文化交流的窗口,能让你在比较中深入体会到语言背后的思维差异和美学取向,而不是简单的词汇替换。

评分

从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来看,这套书的便携性(尽管是套装)和检索的便利性也值得称道。虽然是八册的大部头,但每一册的开本设计得当,便于携带和在不同场景下阅读。更值得一提的是,随书附带的索引和目录编排得极有条理,如果你想快速查阅某个特定的人物或事件,定位起来非常迅速。这在进行深度阅读和资料整理时,效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出版方对“使用体验”的重视,从这些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绝对是一套值得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的珍贵版本。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单从其注释的详尽程度就能窥见一斑。每一个关键的历史名词、每一个复杂的典故,乃至一些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读。我以前阅读原著时常常感到困惑的地方,在这套书里都得到了清晰的梳理和解释。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孤立地去啃文字,而是融入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中。可以说,它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接触这部经典作品的门槛,让那些望而生畏的古籍不再遥不可及。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文本,更是一套系统的文化解读工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就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文化厚重感。硬壳精装,纸张的质地也经过了精挑细选,触感温润,拿在手里有一种庄重感。特别是字体排版,考虑得非常周到,无论是中文的宋体还是日文的假名,都清晰易读,阅读起来毫不费力。这样的用心,看得出出版方对这套书的重视程度,绝非敷衍了事。相比于那些轻飘飘的平装本,这套书更像是可以被珍藏的艺术品,即便是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书脊的设计也很有巧思,不同册次之间既有统一的风格,又暗藏着细微的变化,让人在翻阅时总能发现新的惊喜。可以说,光是收藏价值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评分

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保持原著风貌与现代可读性之间的平衡把握得极其到位。很多古籍的现代整理版本为了追求“通俗易懂”,往往会牺牲掉原著的韵味和语感,读起来干巴巴的,失去了文学性。但这套书明显没有走这条老路。它保留了大量的原版风貌,但在必要的引言、序跋和辅助材料的撰写上,却充满了现代的学术视野和清晰的逻辑。这使得读者既能享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又能享受到当代研究成果带来的便利,可以说是兼顾了“雅”与“实”的典范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