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

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莱内·玛利亚·里尔克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里尔克
  • 杜英诺悲歌
  • 德语诗歌
  • 现代主义
  • 存在主义
  • 文学
  • 经典
  • 选集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455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480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文学馆
开本:32K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80
字数:120000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里尔克是奥地利诗歌界的风云人物,与叶芝、艾略特一起被誉为欧洲现代伟大的三位诗人

李魁贤是瑞士于1972年成立的里尔克学会会员,有多种里尔克译著出版,是研究里尔克的专家

本书有译者李魁贤详细的导读文字,译文极其漂亮,在我国迄今已经出版的几个版本中,本译著是上佳版本。

《杜英诺悲歌》是里尔克晚年改变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强调以主观感受的真实代替客观存在的真实,将诗歌的本质概括为“诗是经验,而不是情感”的哲理式探寻。


内容简介

这部大型组诗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代表性作品,历十年写成。全诗结构宏大而严谨,歌鸣生命、爱情永恒,抒情而富有神秘感。译者李魁贤是瑞士于1972年成立的“里尔克学会”会员,有多种里尔克译著出版。本书有李魁贤详细的导读文字,译文尤其漂亮,在我国迄今已经出版的几个版本中,本译著是上佳版本。本书系《文学馆》丛书之一种。


作者简介

莱内?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9-1926)奥地利著名诗人。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并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及法国。20世纪德语世界伟大的诗人,德语文学史上堪与荷尔德林比肩的诗哲,对中国白话诗创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代表作《杜英诺悲歌》《给奥费斯的十四行诗》《给青年诗人的信》等。因白血病逝世,葬于瑞士。

译者李魁贤,台湾诗人、文学评论家。1937年生于台湾台北县人。1953年开始发表诗作。1964年参加笠诗社。1972年参加瑞士的里尔克学会。1976年参加英国剑桥的国际诗人学会,并为创会会员,后改组为世界文学学会。出版诗集《秋与死之忆》《温柔的美感》等。


目录

第一悲歌
第一悲歌
第一悲歌诠释
第二悲歌
第二悲歌
第二悲歌诠释
第三悲歌
第三悲歌
第三悲歌诠释
第四悲歌
第四悲歌
第四悲歌诠释
第五悲歌
第五悲歌
第五悲歌诠释
第六悲歌
第六悲歌
第六悲歌诠释
第七悲歌
第七悲歌
第七悲歌诠释
第八悲歌
第八悲歌
第八悲歌诠释
第九悲歌
第九悲歌
第九悲歌诠释
第十悲歌
第十悲歌
第十悲歌诠释
杜英诺悲歌的结构模型

精彩书摘

第一悲歌诠释

一开头,诗人就以孤独的人们的立场,向天使叫喊着,并且怀疑,天使群中谁也不会听见这叫喊吧。在《悲歌》中的天使,并非意指着神的使者那般超越的存在,而是意味着在地上完成了人间的使命而超升的存在的极致。这样,在一般的人们与天使的对决当中,便显得有无限的距离而难以亲近了。那么,任诗人(以一般的人们的立场)叫喊,天使也不会听见的吧。设使其中有一位听见了,且把我们拉近他的心怀,可是在他那比我们更坚强的存在之前,我们在相形之下,便要消失了。

我们对于天使,是有着美感的,然而我们如此赞赏美,而它却冷峻地欲把我们粉碎,更显出在对决当中的距离。而我们之赞赏它,却变成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苦难,难怪“美”却是恐惧的起始了。因此,“每一天使都是可怕的”,是出自理性的歌声。天使的位置,是人间的极致,有如光辉灿烂的烛台,而我们只有抑制自己,局促在下层的幽暗的角落,吞咽着那引诱的召唤。

“究竟,我们能够支配谁?”诗人这么自我询问着。天使是太可怕且太遥远了,人类的同伴也是毫无助益,甚至伶俐的兽类(无意识的存在)也认为,人们在以自己为中心而形成的世界(有意识的人间)当中,也是陌生的。存在于这样的世界的人们,既不安定,且不能有所信赖。这样,人们便成为一种孤绝的存在,天使(上界)、人类(中界)、兽类(下界),都有着分割的距离。

人们把自己局限于日常的事务:天天看到的山坡上的一棵树,天天徒步往回的街道;人们自囿于这些因袭的、毫无生趣的习惯,而不得摆脱。

相对于到处所见都是漠然的习惯的白昼,夜晚是和宇宙以及“世界空间”(Weltraum)成为一体的,这是超越于人们所生存的人间,而为“天使”所居住的世界,也是人们所思慕着的世界。“艰苦地”是一种反置(物我移位)的表现法,是人们苦苦地思慕后方才“现身的夜”,反置过来而表现的。然而,苦苦地思慕着的夜,竟是幻灭的,更显示出人们的孤独与无所依赖。而对沉迷于甜蜜情语中的爱侣,至少在彼此的拥抱中,或许夜对于他们,不会像别人那样的感到孤独。其实他们放肆的爱的行为,只是彼此互相蒙蔽住真实的命运而已。(里尔克的这一观点,在《致青年诗人书简》第七封信中,曾详细论及。)因而,他们所环抱的,却是空虚。把空虚投向空间,是意味着呼吁舍弃人类以自我解释的世界,而委身于“世界空间”里。那“世界空间”是我们能自在呼吸的、生命回复到实存之本来状态(以鸟类来暗示)的空间。



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 (引言) 里尔克,一个名字本身就足以唤起一种深刻而又疏离的美感,如同遥远山峦间回荡的钟声,抑或是秋日午后,阳光穿透稀疏叶片投下的斑驳光影。他的诗歌,是心灵的探险,是存在之海的潮汐,是人类经验中那些最难以言喻的片段,被他以近乎神圣的虔诚与精准,编织成一首首跨越时空,触及灵魂深处的篇章。 《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并非仅仅是词语的堆砌,而是一场邀请,邀请读者一同踏入里尔克那独特而又辽阔的精神疆域。这本书,是一扇门,通往一个关于爱、死亡、孤独、艺术、信仰,以及我们身处这个物质世界中,如何寻找内在永恒的深刻思索。它不是对某个特定主题的流水账式描绘,而是一种感受的沉淀,一种意识的升华,一种对生命最本质追问的回应。 里尔克的诗歌,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们穿过那些常人难以企及的内心风景。他的语言,既有古典的庄重与韵律,又不乏现代的尖锐与力度。他能够捕捉到最细微的情感波动,将它们放大、提炼,再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清晰度呈现出来。读他的诗,你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空旷大教堂的回响,看到天使展开翅膀时瞬间的光华,感受到生命与死亡之间那微妙而又永恒的对话。 关于“杜英诺悲歌”: “杜英诺悲歌”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强大的象征意义。它们诞生于意大利杜英诺的城堡,那是一段里尔克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一。在那些被海风吹拂的日子里,在壮阔的海岸线上,在孤独与沉思的浸润下,他写下了这组被誉为“现代史诗”的悲歌。这些诗篇,并非是对个人不幸的哀叹,而是对人类普遍存在的困境——例如,我们如何面对死亡的不可避免,我们如何在这种短暂的生命中寻找到意义,我们如何与内在的自我和解,我们如何理解并接纳那无处不在的、既是摧毁又是创造的“天使”般的强大力量。 “悲歌”,在里尔克的语境下,并非全然的哀伤。它更像是一种深刻的认知,一种对存在之痛的承担,一种在认知痛苦之后,仍然能够升起的美丽与希望。里尔克并不回避生活的阴影,他直视那些令人不安的现实,但在他笔下,即使是绝望,也披上了一层精致而又充满力量的悲悯光辉。他试图通过诗歌,为那些在现代文明的洪流中感到失落和疏离的人们,找回一种内在的归属感和精神的家园。 里尔克诗歌的独特气质: 里尔克的诗歌,其力量在于它那超越了物质现实的穿透力。他笔下的物体,不仅仅是物体,它们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它们在与我们的对话中,揭示出更深层的真理。一颗橘子,一个雕塑,甚至是一只猫,都能成为里尔克探究存在奥秘的媒介。他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发现它们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他对于“存在”的思考,是其诗歌的核心。他关注的并非是表面的浮华,而是事物的本质,以及个体在宏大宇宙中的位置。他探讨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拥抱无限的可能;如何在孤独中,找到与宇宙的连接;如何在爱中,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里尔克的诗歌,也是对“艺术”的深刻反思。他认为,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艺术家将自身的存在,完全投入到创作之中,从而捕捉到宇宙中最精妙的振动,并将之转化为可以被感知的形式。艺术,在里尔克看来,是一种与神圣的对接,是一种将内在的灵性外化的过程。 本书的意义与期待: 《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旨在为中文读者呈现里尔克诗歌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在这里,你将有机会接触到他最广为人知,也最能体现其独特风格的作品。每一首诗,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阅读,都可能在你内心深处种下新的种子,催生出新的思考。 这本书,不只是一个诗集的呈现,更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里尔克的诗歌,或许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但它们会引导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会激发你对自身存在更诚实的审视。它会让你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经历着相似的困惑与渴望。 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读者能够: 体验到语言的极致之美: 里尔克的语言,如同精雕细琢的宝石,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个词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能够用最简洁的词语,描绘出最复杂的情感和最深邃的意境。 开启内在的探索之旅: 他的诗歌,常常指向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遮蔽的角落,引导我们去面对那些我们试图回避的真相——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孤独,关于生命的短暂与永恒。 重新认识“孤独”与“爱”: 里尔克对孤独的理解,并非简单的孤寂,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独立与自足,是一种与自己深刻对话的能力。而他对爱的描绘,则超越了狭隘的占有,指向一种更广阔的、包容性的、甚至带有牺牲意味的奉献。 理解“观看”与“存在”的关联: 他让我们明白,我们如何“观看”世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一种专注的、充满敬意的观看,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存在方式。 感受“事物”内在的神秘力量: 里尔克善于赋予普通事物以非凡的生命力,让它们在诗中说话,与我们分享它们所承载的古老智慧和存在的秘密。 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力量: 在这个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尔克的诗歌,提供了一个宁静的港湾,一种精神上的锚点。它们让我们在混乱中找到秩序,在迷失中找回方向。 《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是一次诚挚的邀请,邀请您与里尔克一同,潜入存在的深海,探索心灵的无限疆域。这不是一次轻松的阅读,但它一定是滋养心灵、拓展视野、启迪智慧的一次宝贵旅程。愿这本书,成为您在精神世界中,一位可靠而又闪耀的伴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诗集,与其说是对某位诗人作品的简单汇集,不如说是一次深入心灵的对话。初翻开,便被一种沉静而又暗涌的力量所吸引。诗人用一种近乎虔诚的笔触,描绘着生命中那些易碎却又坚韧的片段:花朵如何在严冬中积蓄力量,等待春的讯息;孤独的灵魂如何在静默中与宇宙对话,寻找存在的意义;对死亡的凝视,并非绝望,而是对生命完整性的深切体认。读来,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古老钟声,涤荡着凡尘的喧嚣,将人的思绪拉向更深远的天地。

评分

这本诗集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沉思。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裹挟,忽略了内心深处的呼唤。而这本诗集,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过疲惫的心灵,带来一种洗涤与滋养。诗人对生命中那些细微之处的观察,对情感深处的探索,都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读到关于爱、关于失落、关于希望的诗句,总会不自觉地与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仿佛诗人也在诉说着我的心声。

评分

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意象和感悟。初读时,或许被某一句的意象所震撼,再读时,又会在某个词语的微小变化中发现更深层的含义。这种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一片古老的森林中探险,每一次转折都可能遇见未知的惊喜。诗人对于词语的运用,精准且富有张力,常常能将看似平常的意象,升华为具有哲学意味的思考。它不是那种一目了然的诗,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邃。

评分

我尤其欣赏诗人对“存在”的思考。他并非直接宣讲人生哲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意象,一个个细腻的情感场景,引导读者去体味生命的复杂与多维。死亡不再是终结,而是对生命完整性的一个维度;孤独也不再是凄凉,而是个体与宇宙连接的一种方式。这种豁达而又深刻的生命观,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那种贩卖心灵鸡汤的浮泛之词,而是源自真实生命体验的深刻洞见,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

我一直认为,诗歌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捕捉到那些语言难以企及的情感触角。这本诗集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诗人仿佛拥有能看穿表象的眼睛,直抵事物最本质的纹理。他笔下的“悲歌”并非全然的哀伤,而是一种对存在之痛的深刻理解,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生命之美的无尽赞叹。读到那些关于“物”的诗句,我仿佛能感受到石头的沉默,树木的呼吸,甚至风的低语。这种将个体情感投注于自然万物的写法,着实令人惊叹。

评分

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

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

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

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

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

非常不错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