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叶芝 vs 叶芝
父 与 子
无名画家vs著名诗人
“一个人很有可能只会抒情而没有诗意——做一个诗人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人。旺盛的生命力,丰富的体验,即兴的冲动,一如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或但丁所经历的努力和磨难,——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J.B. 叶芝致W.B. 叶芝)
内容简介
J.B.叶芝先生乃温文儒雅之士,其内心拥有一个悠然的王国。悠然,对叶芝先生而言意味着即便不是为了出版也必须写得精致;他的写作体现了尊严、从容、含蓄……叶芝先生之论诗比我遇到的任何非诗人都更有见地,他的见解甚至超过了我遇到的大部分声名在外的诗人。
作者简介
约翰·巴特勒·叶芝(1839-1922)是一位爱尔兰艺术家,他为人所知的画作是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画的一幅肖像。他和妻子共有六个孩子,威廉是他们的长子,长女莉莉后来成为刺绣艺术家,二女儿伊丽莎白成为教育家和出版家,第五个孩子杰克后来成为知名画家。
他曾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但他只是在庭审中画人物速写,而不去接报酬高的案子。几年后,他不顾妻子的反对,一腔热忱跑到伦敦学习绘画,一住就是十五年,结交知识界人士和艺术家并举办过展览,但他总是以深刻的方式将自己看作初学者。
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对长子的教育。回到都柏林后,他与威廉有了更多的时间相处,他们谈论的话题都是莎士比亚、布莱克、诗歌和诗人的本质,儿子的许多重要观点都源自父亲,而其中一部分则循着相反的路径形成。
六十八岁那年,他*后一次离开都柏林,率性地去了纽约。他在纽约继续他的肖像画生涯,但从未真正成功过,甚至沦落到窘迫的境地,虽然儿女们想尽办法让他回爱尔兰,但他一直留在纽约直到去世。
约翰·巴特勒·叶芝的书信集在他在世时就曾两次出版。di一次由诗人埃兹拉·庞德编辑并作序,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T.S.艾略特撰文盛赞“他的书写体现了尊严、从容、含蓄……散发着言者的优雅和谦恭,以及深处的孤独”。
目录
序言(约翰·麦克加恩)
英文版说明(约翰·麦克加恩)
中译本说明(叶安宁)
第一封信 致W.B.叶芝,1898年9月16日;奥斯卡·王尔德的失落
第二封信 致W.B.叶芝,1899年5月30日;三一学院-都柏林女孩-一幅肖像
第三封信 致W.B.叶芝,t899年;一个梦
第四封信 致W.B.叶芝,1900年-12月20日;史蒂芬·菲利普斯-里德
第五封信 致W.B.叶芝,1901年;一个芬尼亚会员在伦敦-G.K.彻斯特顿
第六封信 致W.B.叶芝,1901年;乔治·穆尔在都柏林
第七封信 致W.B.叶芝,1901年10月27日;《心愿之乡》
第八封信 致W.B.叶芝,1901年12月24日;鲍威尔和沙文王义者
第九封信 致W.B.叶芝,1902年3月21日;沃尔特·司各特的日记-杰克·B.叶芝的剧作
第十封信 致W.B.叶芝,1902年3月22日;T·W·罗尔斯顿
第十一封信 致W.B.叶芝,1902年;莫迪·冈妮和剧演
第十二封信 致莉丽·叶芝,1902年乔治·穆尔家的花园里上演的一出爱尔兰戏剧
第十三封信 致W.B.叶芝,1902年7月11日;“凯尔特的薄暮”及其他诸事
第十四封信 致W.B.叶芝,1903年;乔治·穆尔
第十五封信 致W.B.叶芝,1904年威廉·奥彭
第十六封信 致W.B.叶芝,1904年9月22日;罗塞蒂的画-约克·鲍威尔的死讯
第十七封信 致W.B.叶芝,1904年;叶芝家族和波勒克斯芬家族
第十八封信 致查尔斯·菲茨杰拉德,1905年1月30日;为画而战-乔治·穆尔的性格
第十九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05年;约克·鲍威尔
第二十封信 致W.B.叶芝,1906年;阿格妮斯·托宾-道蒂的诗-克丽奥佩特拉-一幅肖像
第二十一封信 致W.B.叶芝,1906年7月2日;对斯温伯恩的抨击
第二十二封信 致W.B.叶芝,1906年7年5日;帕特·坎贝尔夫人一新教的不可知论和天主教的不可知论
第二十三封信 致W.B.叶芝,1906年;再提斯温伯恩
第二十四封信 致W.B.叶芝,1906年;W.B.叶芝
第二十五封信 致W.B.叶芝,1906年8月6日;对W.B.叶芝进行数落
第二十六封信 致露丝·哈特,1907年9月18日;查尔斯·兰姆-一场婚礼
第二十七封信 致W.B.叶芝,1908年5月9日;纽约
第二十八封信 致W.B.叶芝,1908年9月28日;基奥法官,埃米特家族,等等
第二十九封信 致W.B.叶芝,1908年;伊萨朵拉·邓肯
第三十封信 致哈里亚特·詹姆逊,1908年
第三十一封信 致W.B.叶芝,1909年3月24日;诗的本质
第三十二封信 致W.B.叶芝,1909年4月14日;萧伯纳
第三十三封信 致W.B.叶芝,1909年4月14日;珀西·麦卡耶-菲尔普斯太太-香农肖像画-查尔斯·约翰斯顿
第三十四封信 致格里尔森小姐,1909年6月2日;美国人潜在的优越性
第三十五封信 致W.B.叶芝,1910年3月5日;意志力和新教教义-他的人生哲学的渊源
第三十六封信 致W.B.叶芝,1910年3月8日;品格和个性
第三十七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10年9月23日;真诚
第三十八封信 致露丝·哈特,1910年12月15日;思乡-友好的纽约
第三十九封信 致W.B.叶芝,1911年2月11日;埃兹拉·庞德-其他人家的孩子
第四十封信 致W.B.叶芝,1911年4月5日;美国的理想主义和爱尔兰农民
第四十一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11年4月9日;记叙-堂讲座
第四十二封信 致W.B.叶芝,1911年8月30日;艺术和美术
第四十三封信 致露丝·哈特,1912年7月3日;克莱尔·玛什小姐一三位女房东
第四十四封信 致W.B.叶芝,1912年7月9日;艺术教义-一位算命先生
第四十五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2年8月28日;美国儿童
第四十六封信 致W.B.叶芝,1912年9月20日;论幸福的文章-帕特·昆兰-幸福和真诚
第四十七封信 致苏珊·米切尔,1912年lO月21日;歌德的训诫-诗为个性之声
第四十八封信 致苏珊·米切尔,1912年10月22日;诗中的个人
第四十九封信 致W.B.叶芝,1913年11月9日;定义个性
第五十封信 致W.B.叶芝,1913年3月8日;劳碌
第五十一封信 致W.B.叶芝,1913年4月16日;道顿
第五十二封信 致W.B.叶芝,1913年7月12日;爱尔兰乞讨的女孩
第五十三封信 致露丝·哈特,1913年11月22日;肖像画-不愿返回都柏林“一种全方位的成功”
第五十四封信 致W.B.叶芝,1913年12N25日;诗-教会-民众
第五十五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1月6日;形诸可爱的美
第五十六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4年3月10日;一次关于大学教育的闲谈
第五十七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4年3月27日
第五十八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4月20日;机智和幽默-诗和演说
第五十九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5月10日;诗和天堂-菲尔丁-访问昂特迈耶家-福斯特太太
第六十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455年]11日;昂特迈耶家的活动
第六十一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4年5月27日;一位老画家
第六十二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6月22日;读荷马史诗
第六十三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4年7月29日;在纽约上演的爱尔兰戏剧
第六十四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8月30日;萨尔蒙博士-莎士比亚时代的人-米开朗基罗
第六十五封信 致W.B.叶芝,1914ff9年7日;精确画像的重要性-艺术家和磨难
第六十六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9月9日;赫克托耳和阿基里斯
第六十七封信 致格雷戈里夫人,1914年11月19日;战争带来的情绪不安
第六十八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12月21日;作为梦乡的艺术
第六十九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12月22日;艺术的主观性
第七十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12月23日;艺术的价值和实用的真理
第七十一封信 致W.B.叶芝,1914年12月24日;婚姻
第七十二封信 致W.B.叶芝,1915年;自由诗体
第七十三封信 致W.B.叶芝,1915年;沉溺的技巧
第七十四封信 致W.B.叶芝,1915年;孤独的人和善于交友的人
第七十五封信 致伊丽莎白,1915年2月17日;散步
第七十六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15512J年17日:战时
第七十七封信 致约瑟夫·霍恩,1915年12月29日;《花花公子》-纳撒尼尔·霍恩
第七十八封信 致W.B.叶芝,1916年2f12日;梦想
第七十九封信 致W.B.叶芝,1916年2f110日
第八十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6年3月6日;宾夕法尼亚火车站
第八十一封信 致W.B.叶芝,1916年4月28日;水手
第八十二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6年5月17日;寿命的长短-罗斯福和威尔逊
第八十三封信 致哈特太太,1916年5月25日;匹兹堡讲座-思乡
第八十四封信 致杰克·B.叶芝,1916年8月19日;杰克·叶芝的作品-讲座-裴蒂帕斯姐妹
第八十五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16年9月25日;裸体主义者
第八十六封信 致苏珊·米切尔,1916年10月12日;《大卫·科波菲尔》
第八十七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16年12月6日;狄更斯与梅瑞狄斯的对比
第八十八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17年1月21日;兴盛之年一为从一而终的婚姻辩护
第八十九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17年4月24日;情绪主义
第九十封信 致W.B.叶芝,1917年7月2日;群体意识
第九十一封信 致W.B.叶芝,1917年
第九十二封信 致.B.叶芝,1918年1月23日;谦恭
第九十三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18年2月23日;“我们为玩乐而生活”
第九十四封信 致W.B.叶芝,1918年3月12日;现代诗的解释
第九十五封信 致W.B.叶芝,1918年4月13日;W.B.叶芝和妻子的钓鱼活动
第九十六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8年5月29日;W.B.叶芝圆通的处世手法
第九十七封信 致W.B.叶芝,1918年6月10日;战争和诗人
第九十八封信 致莉丽·叶芝,1918年6月27日;头衔的便利
第九十九封信 致奥利弗·艾尔顿,1918年10月23日;秋日旅行
第一百封信 致约翰·奎因,1918年12月14日;普菜尼的信札
第一百零一封信 致约翰·奎因,1918年12月20日;爱尔兰农民
第一百零二封信 致杰克·B.叶芝,1919年1月4日;运气一莫德的托尔斯泰生平
第一百零三封信 致约翰·奎因,1919年1月5日;托尔斯泰
第一百零四封信 致约翰·奎因,1919年1月26日;自画像
第一百零五封信 致约翰·奎因,1919年2月11日;自画像和布里格斯的插画
第一百零六封信 致莉丽·奎因,1919年3月19日;孙女的出世
第一百零七封信 致约翰·奎因,1919年8月8日;缺乏社交礼仪的女士
第一百零八封信 致约翰·奎因,1919年9月9日;克利夫兰太太
第一百零九封信 致杰克·B.叶芝,1920年1月;家族回忆
第一百一十封信 致杰克·B.叶芝,1920年2月12日;艺术的演变和进步
第一百一十一封信 致莉丽·叶芝,1920年6月11日;杰克和W.B.叶芝
第一百一十二封信 致伊丽莎白·叶芝,1920年7月5日;他的书
第一百一十三封信 致伊丽莎白·叶芝,1920年8月15日;新教和天主教
第一百一十四封信 致W.B.叶芝,1920年9月10日;艺术和宗教的观点
第一百一十五封信 致莉丽·叶芝,1920年12月20日;赛莱丝汀的画像
第一百一十六封信 致莉丽·叶芝,1921年2月19日;告别纽约的思绪
第一百一十七封信 致伊丽莎白’叶芝,1921年2月20日;他的孙女的星相
第一百一十八封信 致莉丽·叶芝,1921年3月13日;诗人的父亲-北方和南方
第一百一十九封信 致莉丽·叶芝,1921年3月21日;妻子或丈夫扼杀对方的婚姻
第一百二十封信 致W.B.叶芝,1921年4月9日;艺术家的真诚
第一百二十一封信 致W.B.叶芝,1921年5月28日;政治产生的仇恨
第一百二十二封信 致W.B.叶芝,1921年5月31日;网爱而创作
第一百二十三封信 致W.B.叶芝,1921年6825日;对W.B.叶芝表示感激
第一百二十四封信 致W.B.叶芝,1921年6月30日;W.B.叶芝的诗,“设想本可能是什么样的”
第一百二十五封信 致W.B.叶芝,1921年7月5日;旧式的和新式的
第一百二十六封信 致W.B.叶芝,1921年7月9日;社会的审美基础
第一百二十七封信 致W.B.叶芝,1921年7月23日W.B.叶芝的自传
第一百二十八封信 致W.B.叶芝,1921年8月24日;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一百二十九封信 致莉丽·叶芝,1921年9月29日;可以选择【婚姻】的女士
第一百三十封信 致莉丽·叶芝,1921年10月10日;自画像
第一百三十一封信 致W.B.叶芝,1922年1月10日;索尔兹伯里勋爵
第一百三十二封信 致约翰·奎因,1922年1月26日;诗歌俱乐部活动
第一百三十三封信 W.B.叶芝致伊丽莎白·叶芝,1922年2月3日;J.B.叶芝的去世
第一百三十四封信 约翰·斯隆致伊丽莎白·叶芝,1922年2月7日;向J.B.叶芝致意
《叶芝家书》(布面精装本)—— 一窥诗魂不为人知的温暖角落 这并非一本关于叶芝生平跌宕起伏的宏大传记,亦非对这位文学巨匠诗歌创作技法的深度剖析。然而,它却以一种近乎私密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叶芝。《叶芝家书》(布面精装本)所呈现的,是这位享誉世界的爱尔兰诗人,在纷繁世界之外,与他最亲近的家人之间的通信往来。这些精心保存的家书,宛如一条条跨越时空的纽带,将我们与那个时代的爱尔兰、与叶芝更为生活化的一面紧密相连。 想象一下,在书桌灯幽微的光线下,羊皮纸上墨迹未干的字迹,承载着诗人的思念、关怀,甚至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在这里,我们见不到《驶向拜占庭》中对衰老与灵魂的深刻叩问,也鲜少有《以诺克湖畔》那般对理想境界的缥缈追寻。取而代之的,是笔尖流淌出的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对家乡景色的眷恋,以及在战火纷飞或时代动荡中,对家人平安的祈愿。这是一种不同于公众印象的叶芝,一个卸下诗人光环,回归个体情感的寻常人。 《叶芝家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所提供的“非文学”视角。它让我们得以窥见,支撑起那位伟岸诗人的,究竟是怎样的情感根基。当他收到来自母亲、姐妹、兄长或是其他亲人的信件时,他的反应是什么?他在回信中又会如何表达?这些家书中,或许有关于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的询问,或许有对晚辈学业的鼓励,又或许有对家族琐事的讨论。这些细节,虽然不如他的诗歌那般惊心动魄,却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展现了叶芝作为一个人,他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羁绊。 布面精装,不仅是一种质感的象征,更是一种对这份珍贵史料的郑重对待。它预示着,这不仅仅是一堆堆泛黄的纸页,而是一份值得被细心珍藏、反复品读的文化瑰宝。每一页纸的温度,每一行字的起伏,都可能隐藏着那个时代的信息,那个家庭的秘密,以及那个诗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叶芝家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穿透叶芝的诗歌,去触碰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即使是身处艺术创作的巅峰,即使是面临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依然是他心灵深处不可或缺的港湾。这些信件,如同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珍珠,虽不耀眼夺目,却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它可能讲述的故事: 一份跨越时空的挂念: 想象叶芝远赴他乡,在一封封家书中,他或许会细致地询问家中的天气,是否有人生病,餐桌上是否依旧飘着熟悉的饭菜香。他会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对故乡土地的思念,对亲人安康的期盼。这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如同远航的船只,承载着对彼岸的深深眷恋。 一个诗人的日常琐事: 在这些家书中,我们或许能发现,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同样会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烦恼或欣喜。他可能会记录下自己近期的生活状态,例如身体的感受,工作的进展,甚至是某个令他开怀的小插曲。这些片段,让我们得以看到,诗歌之外的叶芝,同样是一个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一个时代的侧影: 信件的往来,往往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叶芝生活的时代,爱尔兰正经历着民族独立运动的烽火,也面临着社会变革的阵痛。在这些家书中,我们或许能瞥见,这些宏大的历史进程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普通家庭的生活中。亲人之间,可能也会讨论时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或是对和平的渴望。这些来自家书的零星信息,能够为我们勾勒出那个动荡年代里,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真实生活图景。 家庭的温情纽带: 无论是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对姐妹的日常问候,还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家书中流露出的亲情,是连接叶芝生命中最坚实的桥梁。这些文字,展现了他作为儿子、兄长、父亲的多重角色,以及他在这些角色中所扮演的温情与责任。它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剪影,勾勒出叶芝家族内部的情感联系,以及他在这个亲密圈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对艺术的审慎思考(侧面): 虽然这不是一本艺术评论,但在家书中,或许也能偶尔透露出叶芝对创作的态度。他可能在信中向家人提及自己的灵感来源,或是对某个作品的构思。即便只是只言片语,也足以让我们窥见,在回归家庭温暖的同时,他内心深处对于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歇。这些零散的线索,或许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帮助我们理解他诗歌创作背后的情感驱动。 《叶芝家书》(布面精装本)所提供给读者的,是一种宁静而深邃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们放慢脚步,去倾听一个伟大的灵魂,在最私密的空间里,所发出的最真实、最温暖的声音。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书,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新的感悟,新的体味。它让我们明白,即使是站在世界之巅的巨人,也同样需要家的温暖,亲情的慰藉,以及那份最朴素的生活底色。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历史文献,更是一次情感的对话,一次灵魂的靠近。它让我们看到,伟大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其作品的光辉,更在于其人格的丰满。而《叶芝家书》(布面精装本),正是这丰满人格中最温暖、最动人的一隅。它以一种令人心安的真实,向我们展示了,在诗歌的璀璨星河之外,叶芝,也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凡俗而充满温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