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您不买书,我们也希望您花5分钟看看免费试读章节的序言。
因为,它们的消逝,跟我们每个中国人有关。
我希望哪怕有一天它们失传了,我们的孩子还记得,它们来过我们的国家,来过这个叫“中国”的地方。
这是一套历经433天打造的“中国之美记忆”,留给我们的孩子。
从2016年10月27日的那个周四下午向六位传承人老师寄出约稿信,
到2018年1月3日套书清样签字,
我们用433天的时间,
请6位非遗剪纸大师,
让3000年剪纸技艺,创意融合1300年唐诗记忆,
用中英双语的内文,深情解读中国人的24种东方之美。
随书感恩附赠12张大师剪刻样和12张特质红纸,助你亲手体验剪刻中国之美。
从小被教育“寸土不让”,然而在那片看不见的“精神国土”中,我们从大唐走来,至今还剩下几片河山?你是否记得,我们中国人曾经有一种清澈,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有一种自在,叫“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有一种辽阔,叫“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一种笃定,叫“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剪纸与唐诗交织的24种人东方之美,它们是我们中国人对待乡愁的方式、对待爱情的方式、对待知己的方式、对待孤独的方式、对待一物一花一草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方式。
《剪出唐诗里的24种东方之美》,这是《剪影·六位非遗剪纸大师作品系列》的第1分册。6位非遗剪纸大师,用433天的时间,让3000年剪纸技艺,创意融合1300年唐诗记忆,用中英双语的内文,深情解读中国人的24种东方之美。随书感恩附赠12张大师剪刻样和12张特质红纸,助你亲手体验剪刻中国之美。
范祚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周淑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蔚县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段建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和林格尔剪纸代表性传承、;我国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程兴红: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阜阳剪纸代表传承人、中国民间剪纸大师程建礼之子;
张多堂: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广灵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广灵剪纸创始家族第四代传人;
倪秀梅: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方正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三 “周老师,我想告诉孩子,中国剪刀是温暖的。”
比起男性的非遗传承人,女性传承人的道路往往更艰辛。
我们最早有了这套书的想法时,去河北蔚县拜访了周淑英老师。周淑英老师是河北蔚县剪纸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父周永明是蔚县剪纸艺术创始人王老赏唯一的嫡传弟子——中国第二代著名剪纸艺术大师,周淑英也是六位传承人作者中,为数不多的“女先生”。
在没见到周老师时,我们多少都有些紧张,因为周老师在剪纸界太有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会徽的设计者……周老师的约稿不断,每年国礼级的大作品已经应接不暇。何况,比起艺术品收藏界的一掷千金,出版界的稿费实在是太微薄了。
由于蔚县剪纸“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周淑英老师把自己“嫁给了剪纸”——40岁之前没谈过恋爱,45岁才结婚。那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是我们现在价值观多元化的2017年。作为一个女人,她在最“楚腰纤细掌中轻”的曼妙年龄,连恋爱都不谈了。她在最应该“绿叶成阴子满枝”的年龄,连做母亲的权利都不要了。
作为一个女性传承人,还能有比这更大的牺牲吗?
长夜漫漫,万家灯火。过尽千帆皆不是。只有手中一把传下来的剪刀。
我们见到周老师,先谈了我们之前做过的书。周老师只是客气地笑笑。谈到为什么要做这套书的想法,周老师亦笑笑。太多的出版社和出版人有着类似的“传承文化”的情怀,我们不是第一个,亦不是最后一个。
谈到为什么要让剪纸与唐诗、宋词、元曲做结合,也许是紧张,也许是着急,我们不顾冒昧,一口气说出了好长一段话:“周老师,我们知道比起很多国家级的剪纸大作,这套剪给大众的剪纸书,太浅也太薄了。比起传统的窗花、百寿图和戏剧脸谱,我们想用剪纸与唐诗、宋词、元曲结合的创意,也略显得唐突和冒昧——剪纸是一种形式载体,剪什么内容才能既有文化营养又不让年轻人觉得陌生,我们想了很久。比起地方性、民俗性的传统技艺,唐诗、宋词、元曲大概是在华人世界里最跨越地域性、最跨越时间性、熟知度最高的传统文化之一了。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大江南北,一个华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蔚县剪纸的‘重彩点染’,但他只要上过小学、上过语文课,他就知道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可能没听过什么是高密剪纸的‘金石气’,但他会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画面产生共情。所以,我们想斗胆一试,让精神性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技艺性的剪纸做一个嫁接,想斗胆请您和其他五
位传承人一起,为孩子留住非遗之美。”
“周老师,我们想用这套书告诉孩子,中国剪刀是温暖的,唐诗、宋词、元曲是温暖的。中国剪刀不仅仅在博物馆里,还可以在孩子们的手里。诗、词、曲的美不仅仅在诗词大会上,也可以在他们亲手剪的一朵‘牧童遥指杏花村’里。”
周老师止住了客气的笑,眼睛里开始有了亮闪闪的东西。接下来,我们一一请到内蒙古草原剪纸的国家级传承人段建珺、安徽阜阳剪纸的国家级传承人程兴红、山东高密剪纸的国家级传承人范祚信、黑龙江方正剪纸的国家级传承人倪秀梅、山西广灵剪纸的国家级传承人张多堂。这六位国家级首批非遗剪纸大师一一被请出山,一起剪了这套希望能让年轻人感兴趣、老百姓买得起、普通公众也能动手参与的非遗记忆。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一本好的艺术书籍,应该激发我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希望这24种“美”不是一套僵硬的模板,而是一个开放的起点。比如,学完了“边塞风光”的剪法后,我能不能将学到的技法应用到我更喜欢的宋词或者元曲的意境中去?这本书能不能培养出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作者的讲解,应该侧重于背后的设计逻辑,而不是单纯的步骤复刻。比如,为什么在这个特定的诗句中,作者选择了锯齿状的边缘来表现山势的险峻,而不是平滑的曲线?如果这本书能教会我们理解这种“为什么”,那么它就真正地实现了“授人以渔”。我期待的不是得到24个漂亮的剪纸成品,而是通过这本书,彻底理解并内化唐诗和剪纸艺术之间那种无声的对话。
评分我前段时间刚接触一些传统手工艺,感觉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院派,知识点堆砌,要么就是纯粹的步骤罗列,缺乏灵魂。这本书如果能避开这些窠臼,那简直是宝藏。我设想它在介绍每一种“美”时,会深入挖掘唐诗背后的文化语境。比如,唐代对“月亮”的偏爱,在诗歌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那么书中会不会针对性地设计出几种不同造型的月亮剪纸?一种是孤悬天际的清冷,一种是穿过窗棂的柔和,还有一种是映照在水中的朦胧。这种对细节的捕捉,体现的是作者对唐诗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图案复制。而且,如果书中能配上一些关于“剪纸”这门手艺在唐代的发展脉络,或者不同地区剪纸风格的差异介绍,那就更好了。它应该能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同样的文字,在不同时代、不同匠人手中,会呈现出迥异的视觉效果,这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评分说实话,现在很多手工书都比较浮躁,追求的是“快餐式”的成就感,做出来的东西华而不实。我更欣赏那种需要沉静心性才能完成的作品。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让我们在“剪”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慢”下来的哲学。想象一下,手持剪刀,面对一张薄薄的纸,需要全神贯注地去规划每一刀的走向,不能有丝毫的犹豫或返工。这种专注本身就是对诗歌意境的一种冥想。如果书中能巧妙地将一些禅宗或道家思想融入其中——比如“留白”的艺术,如何用未剪之处来衬托被剪出的主体形象,这不正是中国古典美学中“计白当黑”的精髓吗?我希望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手不仅学会了新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的心境也得到了洗涤,能更懂得欣赏那些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无限韵味的东方哲学。
评分这本“剪出唐诗中的24种中国之美”,光听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想象一下,那些耳熟能详的唐诗,在指尖的剪刀下,化作一幅幅精巧的剪纸艺术,那该是怎样一番意境?我猜,它一定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剪,更像是在带领我们进行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比如,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诗句,书里会不会教我们如何用剪纸的线条来捕捉那份初春的嫩绿和水波荡漾的动态美?或者,当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那份苍茫与壮阔,又如何通过黑白或彩色的纸张被凝练和升华?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不同诗境的解读,比如“思乡”的意境,或许会用到缠绵的线条;而“豪迈”的诗篇,则可能采用粗犷有力的剪法。这本书如果能把诗歌的意境、唐代的审美情趣,以及剪纸这门古老手艺完美结合,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手工书,更是一本活的唐诗鉴赏手册,让我们能用一种非常直观、感性的方式去“触摸”和“感受”诗歌。
评分我一直觉得,唐诗的美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画面感”。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句子在脑海中自动生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把这种画面感“实体化”,那绝对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动态的场景的?比如“竹影扫地,风过竹林”,剪纸如何表现风的流动和竹叶的摇曳?会不会采用多层叠加的技法,形成一种类似浮雕的效果?或者,在材料的选择上,是不是会建议我们使用一些特殊的纸张,比如带有纹理的宣纸,或者有金属光泽的彩纸,来增强诗歌中描绘的材质感——是清脆的玉石,还是温润的丝绸?这种对媒介特性的深度挖掘,决定了这本书是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还是达到了“有深度”的境界。
评分价格便宜,活动购买,速度很快!!
评分价格便宜,活动购买,速度很快!!
评分适合收藏,就是书的味道有点大,很喜欢
评分这样的好书,怎样夸奖都不过分。剪纸,真的是艺术。千万别小瞧了。
评分这样的好书,怎样夸奖都不过分。剪纸,真的是艺术。千万别小瞧了。
评分价格便宜,活动购买,速度很快!!
评分价格便宜,活动购买,速度很快!!
评分搞活动的时候买的,非常划算,认识非遗
评分搞活动的时候买的,非常划算,认识非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