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书店】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Lens 中信出版社图书

【中信书店】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Lens 中信出版社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Lens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人像
  • 情绪
  • 光影
  • 构图
  • 色彩
  • 中信出版社
  • 视觉001
  • Lens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书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1774
商品编码:101045957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视觉 1 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72

具体描述


书名: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定价:42.00元

作者:Lens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页码:172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

ISBN:9787508651774


? Lens团队2015年推出两本MOOK主题读物:《目客》,侧重主题阅读,双月出版;《视觉》,侧重影像阅读,单月出版。《目客》和《视觉》从世界范围采集有个性和丰满的内容,聚焦人性、情感、生活,延续Lens杂志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创造视觉、思维、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纸上阅读新体验。

? 《视觉》突出强烈的影像阅读调性,更突出图文的完美结合,通过设计强化视觉体验。

? 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读可以作为精致收藏品。

? 在阅读体验上去杂志化,同时强化多元、丰富的内容张力。

? 独特视角的影像 + 不一样的故事阅读。

? 读者: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在乎个人体验,追求精神与物质相合,有固定文化消费习惯的你,无论你是文艺青年、学者,还是高端白领、企业家,《视觉》都可以成为你的陪伴读物。

?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和影响力的人群,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文化学者刘树勇,画家陈丹青,美食家蔡澜,作家阿来、李洱、毕飞宇,企业家田溯宁、黄怒波,正安创始人梁冬,导演吴念真、许鞍华、陆川、张一白、顾长卫,公众人物周迅、姚晨、沈星、桂纶镁、何韵诗、郑秀文、尚雯婕、老狼、许巍、李健,蔡康永、刘若英、袁泉、宋柯等。


1.“当脸上没有笑容时,事情更容易展现本质”

是一组摄影师罗齐尔对自己家庭超过35年的照片记录。他将这些照片称之为“家庭音乐”。“当我次翻看这些图片时,感到很震撼,我的大部分人生竟包含在这小小的图册里”,“我用15分钟就看完了孩子的成长,这感觉很奇妙,但也有点伤感。” 时间在这里展示了它迷人的魔力。

2.所有关于家庭的回忆,全部活在断裂的想象里

采写的是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小儿子周英华的故事。“我12岁就离开了中国,从此再也没有见过我的父。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没有我的父的日常生活形象。”周英华说。曾经断裂的记忆在50年后才得到弥补。

3.他的缺席带来了一种浪漫的忧郁

罗莎莉回忆了她的父母、法国电影大师雅克?德米和阿涅斯?瓦尔达的家庭生活,及德米去世后瓦尔达的晚年生活。

4.滑板青年猎奇之旅

一群年轻人的滑板手,凭借着初的好奇,来到东方国家,表演滑板,也与这里的生活产生了有趣的互动。精彩的,还是他们对自己看到的细节,那些极富幽默感的解读。

5.用微笑迎接我们的人,留下很多牵挂的人

一群牧羊人的故事,写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纠葛的故事,又有着生命轮回的微妙之感。整组故事既有一种“国家地理”式的探索性,又充满了诗意。

6.“不是我拍下了照片,而是那个场景扼住了我的喉咙”

采写的是美国摄影大师伊娃?鲁宾斯坦,她的父正是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伊娃已经80多岁了,在纽约,大部分时候自己一个人生活。她借助影像,分享了她的人生游历。

7.拼贴赫拉巴尔

以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后半生为主,在他广为人知的文学成就之外,呈现了他胆怯、脆弱、感性的一面。他的林中小屋,他的猫,他暗恋的女子,他至今未能揭开的自杀之谜……

8.温故1915

那是“一战”刚刚展开的时刻,技术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对罪恶的助力。那也是许多创造性的思潮登台的时刻。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些一百年前的人身上,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影子,仍然可以感知到温度的往日生活。

“当脸上没有笑容时,事情更容易展现本质”

查尔斯?罗齐尔(Charles Rozier)拍摄自己的家庭已经超过35年。10岁时,他有了架相机,那时,因为父的工作,他不得不到处迁徙,无法交到固定的朋友,摄影让他得以独自面对世界。进入大学,罗齐尔对摄影的热爱愈发强烈,但毫无方向感,直到他看到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那让他重新思考自己的拍摄方式:用日常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轨迹。

罗齐尔性格内向,所以,他决定将镜头对准自己熟悉的人:朋友、室友,自己的家庭。

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摆放着相机,方便罗齐尔随时拍摄。他无法确切描述自己想要拍摄的状态,只是希望照片能传达出一种模糊性、奇异感。这是他从另一个摄影师戴安娜?阿勃丝身上得到的灵感:发现日常生活中戏剧性的瞬间。

实际上,摄影师拍摄家人的照片常常让我们困惑,它们和普通人的家庭影集究竟有何不同?罗齐尔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普通的家庭影集更像是保存记忆的工具,看着照片熟识的人会想起那些欢乐时光。我的照片则想揭示平日生活里隐含的情感,如果我做到了,即使是陌生人也能获得共鸣。”这样的拍摄仿佛融合了私密与公共的辩证关系,通过家庭生活的展示,邀请公众情感与想象的投射。

对罗齐尔来说,一个家庭似乎就是世界的缩影。很多评论家发现,越来越多的摄影师把镜头从充满着奇人异事的街头转向了家庭生活的内部,因为家庭同样隐藏了社会的秘密。给及罗齐尔影响的摄影师拉瑞?萨尔坦就秉持相似的观念。他通过拍摄父母来揭穿美国梦的假象,“他们生活在里根时代,家庭被这些保守党人用做鼓舞人心的象征,但我想戳破关于家庭的迷思,展示当人完全被成功的概念所驱使时会变得怎样。” 萨尔坦说。

和萨尔坦不同的是,罗齐尔更希望通过家庭表现人性的秘密。他的照片传达出一种共性:家庭中欢乐的气氛隐而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些平静甚至略带伤感的面孔。“我希望呈现暗藏在家庭生活表象下的愉悦和忧伤”,罗齐尔对Lens说,“不得不承认,当脸上没有笑容时,事情更容易展现本质。”

目前为止,罗齐尔为家人拍摄的照片已经超过两万五千张,但他仍然并没有自信要以摄影为职业。他的本职工作是工业设计。“摄影对我来说是一种习惯,拿着相机让我的双手有事可做,就像有些人手中总拿着香烟。”罗齐尔对Lens说。

在他的拍摄期间,有人出生,有人死去,妻子海伦娜的头发已经花白,他们的两个女儿也已长大。但这种长期的拍摄并没有让罗齐尔更了解家人,“我不认为这个项目让我更了解他们,有时候它反而是种干扰,因为我总是从镜头后面观察,而不是直接接触他们。”

近,罗齐尔正着手把自己的照片编辑成书。他选择了90张照片,将之命名为“家庭音乐”。“当我次翻看这些图片时,感到很震撼,我的大部分人生竟包含在这小小的图册里,”罗尔斯说,“我用15分钟就看完了孩子的成长,这感觉很奇妙,但也有点伤感。”

……

继《目客》之后,《视觉》系列主题书也是Lens杂志另作开发的升级之作,与《目客》不同的是:

 1.更加突出影像,注重视觉体验,将原来Lens杂志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发挥到;

 2.内容架构延续Lens杂志成熟的内容架构,继续深度关注现实与人性,并升级阅读体验。

 3.定位:人文影像读物 + 定义影像之美 + 传递人性温暖。

作为一本品质的人文影像读物,《视觉》定义影像之美,以多元视角介绍世界文化精粹和生活方式。

《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围绕一组组视觉感强烈的影像,诉说一系列关于日常和非日常的家庭记忆、普通或独特的个体经历的故事,这些人和故事穿越国家地理的界限而无隔阂,有密,又有距离,有激情,又有掩饰,那是人性与爱真实的显露,那些安静的角落恰恰隐藏着激情。透过独特的影像和文字,看到丰富的人性与生活。


Lens,2005年创刊至今已经10年,持续且稳定地刊登优质影像阅读内容,近10年时间,拥有超过30万核心受众群、超过31万的微博粉丝、30万微信粉丝,其中不乏有政商学艺媒等多领域的精英和意见。Lens品牌已被公认为中国有品质和品味的影像阅读品牌。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中信书店】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Lens 中信出版社图书 的图书简介,该简介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内容,而是描述一本完全不同的、符合您要求的详细图书信息: --- 书名: 《都市秘境:城市边缘的隐秘生态与人文探索》 作者: 王薇,李明远 出版社: 蓝天文化出版社 开本: 16开 页数: 320页 定价: 88.00元 出版时间: 2023年11月 --- 内容简介: 《都市秘境:城市边缘的隐秘生态与人文探索》 是一部深度聚焦于现代大都市“看不见的角落”的纪实摄影与社会学观察的综合性著作。本书拒绝宏大叙事,转而将目光投向那些常被高速发展的城市进程所遗漏、边缘化的地带——那些介于人造景观与自然生态交界处的“灰色地带”。 本书的两位作者,资深自然摄影师王薇与城市人类学家李明远,历经三年时间,足迹遍布全球五个典型超大城市(包括但不限于东京、上海、柏林、纽约和里约热内卢)的郊区、废弃工业区、城市水系沿岸以及被遗忘的公共空间。他们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当城市扩张达到极致,那些被压缩、被边缘化的生命体和社群是如何顽强生存并形成其独特的“亚文化景观”的? 全书结构精巧,分为“生长之地”、“时间褶皱”和“共生之境”三个主要部分,辅以大量的实地田野记录和独家高清摄影作品。 第一部分:生长之地——被遗忘的生命力 本部分专注于描绘城市边缘地带的非人类生态系统。王薇的镜头精准地捕捉了在混凝土缝隙中生长的野草、在废弃工厂的管道中筑巢的鸟类、以及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周边形成的独特微生态群落。 书中详细记录了城市生态学家们对这些“城市难民”物种的研究,揭示了物种如何通过基因突变和行为适应来应对高污染、高噪音、光污染的极端环境。例如,书中有一组关于“霓虹灯下的蛾类行为变异”的专题报道,揭示了人工光源对昆虫导航系统的颠覆性影响。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城市规划者在有意或无意间创造的“生物走廊”和“生态孤岛”,以及这些区域如何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尽管它们常常被人视为碍眼的“脏乱差”地带。 第二部分:时间褶皱——都市的记忆碎片 李明远的社会学观察视角,带领读者深入那些因城市更新而被暂停时间的空间。本部分聚焦于“时间遗迹”的文化价值。 这里包括被拆迁前夕的“城中村”里的生活百态、老旧铁路枢纽旁聚集的二手市场、以及城市规划中被遗忘的防空洞和地下空间。作者通过细致的访谈和生活痕迹的记录,还原了这些空间里居住者和工作者的“非主流”叙事。他们不是城市建设的主角,却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书中特别收录了一个关于“老式机械维修师傅的技艺传承”的深度田野报告,展现了在数字化浪潮下,传统手工业者如何在城市边缘维持其专业尊严和生存空间。这些故事探讨了身份认同的流动性,以及在快速更迭的都市环境中,个体如何努力锚定自己的历史坐标。 第三部分:共生之境——边缘人群的社会连接 第三部分将生态与人文紧密结合,探讨了边缘人群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结构。这部分主要关注那些在城市中处于社会经济弱势、依靠城市边缘资源为生的群体——例如城市拾荒者、非正式的社区组织者、以及在城市农场(Urban Farming)中进行探索的社区活动家。 书中展现了这些边缘社群如何发展出高度自治的互助网络,他们对城市废弃物的再利用模式,以及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独特理解。通过对一个位于老港口区建立的“非官方社区花园”的长期跟踪记录,本书揭示了在缺乏官方支持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共同的“土地情结”建立起强韧的社会资本。这些边缘的“共生之境”,挑战了主流社会对“效率”和“秩序”的定义,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城市生存模型。 核心特色: 1. 跨学科对话: 本书融合了顶级自然摄影、城市地理学、社会人类学和生态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 2. 视觉震撼: 超过一百五十幅王薇拍摄的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纪实照片,许多画面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真实地展现了边缘地带的粗粝之美与生命张力。 3. 行动主义启发: 本书并非单纯的记录,而是旨在激发读者对城市规划、社会公平和生态责任的深度思考,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 4. “慢观察”哲学: 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相反,本书提倡一种“慢观察”的哲学,鼓励读者放慢脚步,去发现那些日常生活中被习惯性忽略的、却同样充满故事性的角落。 《都市秘境》 是一封写给城市边界的情书,也是一则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它邀请所有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一起推开那扇通往“看不见的城市”的门,去发现那些最安静、却最富含生命激情的角落。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风格,尤其是字体选择和行距的处理,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它没有采用那种铺天盖地的密集成文方式,而是留出了大量的呼吸空间,使得每一个段落和重点信息都能被清晰地凸显出来。这让我这个有轻微阅读疲劳倾向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穿插其中的辅助图形或图表,它们的设计感也与整体风格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绝非简单的素材堆砌。它们如同精准的标注,为复杂的概念提供了即时的视觉锚点。读完后合上书本,内心感到的是一种充实而非疲惫,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种对阅读体验极致优化的设计理念。它证明了深度内容完全可以与极佳的阅读体验并行不悖,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出了我阅读同类书籍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可能是一本偏向于理论介绍或者案例堆砌的读物,但它展现出的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着实让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拥有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的精准,能够迅速切入问题的核心,并且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又充满洞察力的语言将其阐述出来。尤其是在论述那些复杂概念时,作者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或实例,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部分变得豁然开朗。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句子,因为它们背后蕴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这种阅读体验是罕见的,它不是让你快速滑过,而是强迫你慢下来,去感受思考的重量。对于任何想在相关领域有所突破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思维框架,它教会你的不只是“看什么”,更是“如何看”的方法论。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的知识点,更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我感觉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被植入了一套全新的“滤镜”。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事情,现在重新审视时,会发现其中隐藏的逻辑和深意。作者对于细节的敏感度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似乎能捕捉到那些常人只会匆匆一瞥的“边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推动论证的关键支点。这对于提升我们自身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有着直接的帮助。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某些分析框架应用到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是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放在书架上的读物,更像是一位私人的、随时可以请教的导师,在你需要指引时提供清晰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装帧设计充满了现代感和艺术气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细节的打磨。我特别喜欢它封面的那种低调却又暗藏力量的视觉语言,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内容的不凡。翻开内页,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让人忍不住想多翻阅几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视觉展览,每一个排版、每一个留白,都透露出一种克制而又高级的美学追求。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设计哲学是如何与文字内容完美融合的?它似乎在用视觉的方式,提前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特定的心境,让人在进入文字世界之前,就已经被引导到一种专注、沉思的状态。那种安静的力量,确实如书名所暗示的,藏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角落里,等待着细心的探索者去发现。我感觉这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场与美学设计师的深度对话,非常值得收藏。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它会不会太过于学院派,读起来会让人打瞌睡。毕竟,很多专业书籍的通病就是佶屈聱牙。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巧妙。它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导游,时而带你深入幽暗的密林,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时而又将你带到开阔的高地,让你一览众山小,对全局有了宏观的认识。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我甚至发现自己会期待下一章会是怎样的转折。作者的笔触非常灵活,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又沉稳严肃,这种多变的语调使得长篇的阅读过程也充满了新鲜感。它成功地将专业知识的严谨性和文学作品的可读性融为一炉,让我全程保持着高度的投入,根本停不下来,这绝对是编辑和作者团队高超的平衡艺术的体现。

评分

双11下单,双12了还没有收全货。客服没人理,催了一个月才发货,到货发现还缺了两本。没任何说法。书本身没问题,但中信书店信誉、服务、售后差评,建议京东将其踢出,改为自营。

评分

双11下单,双12了还没有收全货。客服没人理,催了一个月才发货,到货发现还缺了两本。没任何说法。书本身没问题,但中信书店信誉、服务、售后差评,建议京东将其踢出,改为自营。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龟速快递,以后再不能在中信书店买书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