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高三了,他是不是总嫌您唠叨?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地发脾气?马上就要高考了,他是不是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见好?要填高考志愿了,到底该优先选专业还是优先选学校?要不要到国外留学?这些是每个高三孩子的父母都要面对的问题,在这本书里,您都能找到答案。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您和孩子度过一个不留遗憾的高三。
经典语录
1. 终于成了新一届的高三父母。经过高一、高二两年与孩子的磨合,父母已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已经进入倒计时的高考,父母也和自己的孩子一样,沉静心态,紧张备考,迎来彼此人生中共同努力的一段宝贵时光。(第2页)
2.孩子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向到了高中已经十分强烈,尤其是高三的孩子,在学校里他们是“老大哥”,这种身份使他们在这方面比高一、高二学生的需求更为强烈。(第62页)
3. 引发极端情绪的因素众多,值得父母关注的有两个:一是习得性无助心理,二是考试焦虑症。(第68页)
4. 没有人喜欢被责备,即使责备里包含着关心。(第87页)
5. 对于老师而言,Z好的礼物不是物质的礼品,而是父母、孩子的信任和支持。(第127页)
6. 留学应是长远规划的一部分,准备工作也应该具有长远性。(第157页)
从身心发展来看,高三的孩子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面对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和似乎无休无止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他们的心态复杂多变,时而兴奋,时而沮丧,这一切在高三父母眼里可能都是无缘无故的。因此,本书首先就带高三父母走进高三孩子的世界,深入地理解他们。尽管高考非常重要,但是高三依然不仅仅要有学习,还要有快乐和健康的生活,本书也会告诉高三父母,如何在帮助孩子备考的同时,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
朱永新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刘秀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编审,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
新家庭教育研究院
资深专家团队
第一章 高三,父母与孩子一起砥砺前行 /1
1. 趋于成熟的高三孩子 /2
2. 如何应对高三孩子复杂多变的心态 /8
3. 做称职的父母 /14
第二章 功夫也在学习外 /22
1. 运动为冲刺的学子助力 /23
2. 不可或缺的课外阅读 /28
3. 理性面对日常考试 /31
第三章 创设健康的家庭环境 /36
1. 打造舒适的物理环境 /37
2. 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42
3. 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46
4. 制订家庭发展计划 /50
2
第四章 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 /53
1. 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54
2. 帮孩子摆脱情绪困扰 /62
3. 导致极端情绪的因素 /68
4. 树立高三孩子的信心 /75
第五章 指导孩子的人际交往 /80
1.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81
2. 引导孩子与师长沟通 /91
3. 指导孩子与同辈交流 /95
第六章 重视道德与法制教育 /106
1. 重视道德教育 /107
2. 抓好法制教育 /112
第七章 建立家校的良性沟通 /120
1. 建立家校常规互动 /121
2. 积极参加家长会 /128
3. 构建伙伴型家校关系 /133
第八章 用心创设孩子的未来 /140
1. 积极参加成人礼 /141
2. 冷静面对高考结果 /149
目录 3
3. 要不要到国外留学 /157
4. 选择人生新方向 /161
第九章 你问我答 /166
1. 孩子成绩不好,爱发脾气,怎么办? /167
2. 孩子嫌父母唠叨怎么办? /168
3. 孩子很努力,成绩怎么不见好? /170
4. 孩子爱打扮怎么办? /171
5. 怎么让寄宿的孩子与父母关系亲密? /173
6. 为什么越到高考,孩子越不想学习了? /174
7. 高考前几天,怎么保证孩子稳定的学习状态? /175
8. 孩子高考第一场就考砸了,怎么办? /176
9. 孩子哪方面都不突出,怎么填高考志愿? /177
10. 高考志愿,优先选专业还是优先选学校? /178
11. 怎样与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179
主要参考文献 /180
后记 /182
《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三孩子》,这个书名立刻击中了我的心。高三,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紧张、焦虑和对未来的期盼。而“刚刚好”这三个字,却传递出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暖和智慧。我相信,真正的爱,不是轰轰烈烈,也不是小心翼翼,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尺度,一种懂得分寸的付出。作为一名身处高三孩子家长行列的人,我深切体会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何与孩子建立一种既平等又充满支持的沟通模式是多么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教我如何在高三孩子的学业压力、情绪波动、以及自我认同的探索过程中,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而不是额外的负担。它会不会探讨如何与孩子一起规划学习节奏?如何在他们遭遇挫折时,给予恰当的安慰和鼓励?又或者,如何帮助他们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懂孩子、更会爱孩子、并且真正能够做到“刚刚好”的家长。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家长,经历过孩子的中考,现在正面临着即将步入高三的挑战,所以这本书的书名《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三孩子》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市面上关于教育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流于理论,或者过于极端。我尤其看重的是那种能够触及家长内心深处,并且提供真正可行性建议的书籍。高三,对于孩子而言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家长而言,同样是考验耐心和智慧的时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高三这个阶段,与孩子建立更加成熟、健康亲子关系的指导。它会不会探讨如何与孩子共同面对升学压力?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如何在分数至上和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又或者,它会分享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让我能够从中汲取经验,避免走弯路。我期待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一种恰到好处的爱,能够帮助我的孩子平稳度过高三,并且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更加自信和独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三孩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一定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和细腻情感的作品。我理解“刚刚好”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境界,尤其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太紧绷会让孩子窒息,太松散又会让他们迷失方向。高三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都非常剧烈,他们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未知的恐惧,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家长在这种时候,如何把握好“刚刚好”的度,既是挑战,也是艺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高三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爱他们,支持他们。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如何在他们因为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又或者,如何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原来爱孩子,也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而这种“刚刚好”的爱,才是最能触动孩子内心,帮助他们成长的。
评分“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三孩子”——这个书名本身就有一种治愈的力量,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用温和的语调告诉你,在孩子最关键的成长阶段,如何才能给予他们最恰当的关爱。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度”。尤其是在高三,这是一个承载着无数梦想与压力的时期,孩子们的心理波动就像坐过山车。家长在这个时候,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它并非那种填鸭式的教育理论,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在尊重孩子独立性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如何在面对学业的严峻挑战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如何在处理亲子关系时,做到既有原则又不失温情。我尤其期待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以“刚刚好”的方式给予,而不是打着爱的旗号,去做一些适得其反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温情和适度,"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三孩子",光是名字就让人感受到一种熨帖的关怀,仿佛一位有经验的长辈在分享着最贴心的育儿经。我一直觉得,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像高三这样承载着未来希望的阶段,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方式至关重要,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太过严苛,而“刚刚好”这个词,就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平衡的艺术。读这本书,我期待的是能从中找到一份安心,一份方法,一份理解。高三的孩子,压力大,情绪波动也可能比较明显,他们既渴望独立,又需要支持。这本书名暗示着它会触及到如何与这样的孩子建立一种既尊重又亲密的关系,如何在他们前行道路上,给予最恰当的支持,而不是越俎代庖,也不是放任自流。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在学业压力下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在他们迷茫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如何在他们犯错时进行有效的教育,同时又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在高三这个特殊时期,最可靠的“参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