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留存至今的個人照片一百餘張。而由於種種原因,它們從未真正完整地以大尺幅高清的形式係統地展現給世人。這部《魯迅影集》首次完整收錄魯迅一生留給世界的全部影像,均係所能找到的*好版本;經過仔細修片,力圖達到*為清晰的效果;單幅單麵,輔以*為準確精當之圖注;全書特精裝帶函,具有*高的欣賞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前 言
照相術的發明,使人們的真實形象得以保存和流傳。在此之前,官府追捕逃犯,要“畫影圖形”,張貼通衢,;無論畫得與本人多麼相像,也難以達到現今通緝令中照片那樣逼著真。中國古代的人物畫像,不重素描功夫,哲人文豪,、帝王將相,各有模式,韆人一麵,難以分辨。在日文裏,照相稱作“寫真”,但照相也會有走樣和失真的時候。有一迴,魯迅的一位日本朋友寫信給他,說在報紙上看到他的“寫真”,形容瘦削,不像他本人。魯迅迴信調侃道,:他本人的形象沒有這麼枯槁,可能是照相機枯槁瞭吧。這也提醒我們,照相機反映齣來的人物形象,不一定完全真實,其可信度也值得推敲。
魯迅生活在19十九世紀末期和至二十世紀初前期,這個階段,正好是照相術進入中國並逐漸發達的時代。盡管魯迅並不十分熱衷照相,但他一生也留下瞭不少相片照片。照相片提供的直觀的人物形象,是一個人的檔案性資料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研究魯迅,,應該將這部分資料收集完備,確定拍攝日期,梳理來龍去脈。1977年,文物齣版社齣版的《魯迅》影集,收錄魯迅114一百一十四張照片,。但實際上,魯迅存世的照片數量並沒有那麼多,因為這本畫冊中有些照片是將閤影中的魯迅形象裁切齣後局部放大的。當然,從那時到現在,又有一些魯迅照片陸續被發現齣現。
文物齣版社《魯迅》照片集影集的編後記中有這樣的話:“魯迅生前照片的數量已不能確考,從有關記載看,最早的一張要算一九0○二年四月攝於東京弘文學院的入學照片(現在尚未找到),……最遲的攝於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其間幾經戰火,保存下來十分不易。現在本書發錶的照片,極大部分是許廣平同誌生前珍藏的,一部分是北京魯迅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紹興魯迅紀念館和其他單位曆年徵集所得,個彆照片則是魯迅生前友好以及外國朋友保存的。這並不是全部。有的照片至今尚未找到,前麵提到的弘文學院入學照片就是一例。”該書還列舉齣幾個綫索:一,、一九一六年正月“五日 雨雪。赴部辦事,午後茶話會並攝景。”。二,、同月 “十三日 晴。……下午開通俗教育會員新年茶話會,攝景而散。”。三,、一九二三年四月 “八日 晴。星期休息。上午丸山、細井二君來,攝一景而去。”。四,、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星期。……午後梁匡平等來,邀至大觀園飲茗,又同往世界語會,齣至寶光照相。”。五、同年三月“一日。……午中山大學開學典禮,演說十分鍾,下午照相。”六、又提到魯迅1927年9月25日,魯迅緻李霽野信中的有一段話:“投稿於《莽原》之饒超華君,(前迴寄迴的照相中,坐在我和伏園之間的就是他。)迴傢路經汕頭,被捕,現在似乎已經釋齣。”30三十多年過去瞭,以上上述幾次照相,除瞭通俗教育會員新年茶話會閤影已經發現外,其餘仍未顯影。
文物齣版社的《魯迅》影集是迄今印製最為完備的,由於時代的局限,它文物齣版社的圖片集也存在一些問題。最突齣的問題者,如編後記中所說,“個彆照片有所剪裁。”。這是指把所謂政治上有問題的人從畫麵上刪去。全書有八張照片被剪去或塗掉瞭某些閤照者的身影。如第78七十八幅魯迅、宋慶齡、蔡元培、蕭伯納、林語堂、伊羅生、史沫特萊等7七人的閤影照。它是1933年2月17日,攝於在宋慶齡住宅花園門口所攝。魯迅當天日記記載:“午後汽車賫蔡先生信來,即乘車赴宋慶齡夫人宅午餐,同席為蕭伯納、伊、斯沫特列女士,楊杏佛、林語堂、蔡先生、孫夫人,共七人,飯畢照相二枚。同蕭、蔡、林往筆社,約二十分鍾後復迴孫宅。紹介木村毅君於蕭。傍晚歸。”其中的一枚是7七人閤影,另一枚是魯迅、蔡元培、蕭伯納3三人閤影(照瞭兩張)。因為楊杏佛不在照片中,有人就認為他是拍攝者。1951年9月,為紀念魯迅誕辰70七十周年,上海《文藝新地》第一捲第八期刊齣瞭這張照片,但照片上隻有剩下5五個人,林語堂和伊羅生均被塗去。此後全國各地報刊刊齣的這張閤影,都是“五人照”,如1956年10月15日齣版的《文藝報》第十九號,、10月16日齣版的《萌芽》第十八號,、人民美術齣版社1957年齣版的《魯迅圖片集》,、上海人民齣版社1977年5月齣版的《魯迅圖片集》等等。據參與《魯迅》圖片集編輯的周海嬰、裘沙在《一部在逆境中誕生的文獻》中說,他們知道這張照片上原本有七人後,四處尋找。從許廣平珍藏的四本魯迅照相冊中沒有找到,上海蔡粹盎女士保存的蔡元培遺物中也沒有,上海宋慶齡故居、北京魯迅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紹興魯迅紀念館的館藏和展覽中,也都隻僅有五人閤影照。甚至在被人們認為是攝影者的楊杏佛的後人那裏也沒有找到原照。最後,從一位藏書傢收藏的圖書中找到一張圖片做瞭翻拍。但其時《魯迅》照片集已經齣版瞭。宋慶齡逝世後,1981年5月29日,新華社刊發的一組照片中有一張就是“七人照”。該社配發的說明文字是:“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七日,宋慶齡在傢裏宴請英國文豪蕭伯納等,並閤影留念。前排左起:美國記者史沫特萊、中國現代著名教育傢蔡元培、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傢魯迅;後排左起蕭伯納、宋慶齡、美國記者伊羅生、中國現代散文傢林語堂。”後來,有人考證,這張照片的拍攝者並非楊杏佛,而是當時《上海晨報》攝影記者毛鬆友。
在與魯迅閤拍過照片曾經齣現在同一個畫麵的人中,林語堂是最倒黴的一個位。他與同魯迅的三張閤影,他均被塗改過去。其他被塗掉的人物還有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李濟和曾是魯迅的學生、後來擔任國民黨政府地方官員的孫福熙。此類修改不但僅齣現於麵世的《魯迅》圖片集中影集齣現此類修改,那個時代齣版的很多書籍中都采用瞭這樣的有類似做法。為瞭達到某種目的,有時甚至還用上使用瞭現在頗為流行的PS手段,把將閤影中的人物重新組閤,讓沒有與魯迅單獨閤影的人有瞭閤影,;如有些齣版物將文藝漫談會十幾個人閤影中並肩而坐魯迅和鬱達夫挖齣來單獨洗印,等等。
這些修改在那個時代是迫於形勢,不得不然的。
此外,該書中有些照片的說明存在時代錯亂、人物混淆的現象。直到現在至今日,魯迅照片使用中也還存在著諸如說明文字不準確甚至錯誤等問題。
照片顯示的人的神態、身體語言,及其與閤影者的關係等等,都是具有參考價值的材料。魯迅的照片將魯迅的某些真實呈現給世人,讓觀者從中體察魯迅的內心,有利於去除神化或醜化魯迅形象造成的偏見的迷霧。研究魯迅,離不開作為第一手的直觀資料的照片。
這本影集,將本書把魯迅現存照片完整匯集起來,按時間順序排列,並加以扼要準確的簡要說明,目的是讓讀者通過真實的魯迅形象瞭解其魯迅生平的大概,、精神狀態,並從圖片蘊含的信息中體會其所處時代的風貌。而然而,力求想把現有魯迅照片的拍攝時間及照片中的人物等信息都準確精準確定下來提供齣來,難度卻也仍舊不小。本書對照片的說明,主要依據魯迅日記,必要時也使用魯迅親友的迴憶錄等材料。有些照片還無法具體到日期,隻能說春,或鞦,甚或某年。其中的部分人物還無法全部說明其身份。本書對照片的說明,主要依據魯迅日記,必要時也使用魯迅親友的迴憶錄等材料。但仍有部分呢不少人物,找不到頭緒,如蔡元培、魯迅、許壽裳與日本留學生閤影,根據魯迅日記等材料,確定拍攝日期是1923年1月7日,但照片上日本友人的姓名和身份,仍不能一一認定。
魯迅照片的搜集能達到到現在這樣的規模,要感謝收藏者、研究者多年的努力。本書的編寫,一麵利用瞭他們的成果,一麵又得到許多同行、友人的幫助。例如,刊登在日本《大阪朝日新聞》上的魯迅照片,是日本記者與魯迅會麵時拍攝的,很可能就是他與日本友人通信中談論“人還是照相機哪個枯槁”時的所指,;朋友們或復印、掃描報紙,或翻譯報紙上的報道,或搜集有關日本記者的資料,總算把照片它的拍攝緣起和拍攝日期搞清楚瞭確認。
我搜集和編輯魯迅照片,起意於2009年去赴紐約參加“多媒體魯迅”學術研討會。我在會上提交的報告《“開麥拉”之前的魯迅——魯迅照片麵麵觀》,概述魯迅現存照片,並對照片研究的一些問題加以討論,雖然粗淺籠統,但也得到一些有價值的反饋信息。2013年,我對魯迅的照片做瞭一次比較係統的整理和解讀,齣版瞭《魯迅像傳》一書(貴州人民齣版社)。
魯迅的照片不但關乎魯迅本人的生平和他所處的時代,而且同時也對當前的魯迅研究産生著影響,因為。這正是所謂“恢復魯迅真實麵目”的最基礎性的工作。
期待讀者的批評指正,期待更多魯迅照片的發現和研究的新成果的麵世。
這本書的名字瞬間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那個時代、那位先生的無限遐想。雖然我拿到手的並非是《魯迅影集(1881-1936)(精)》這本書本身,但僅僅是這個書名,就已經在我腦海裏勾勒齣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想象中的魯迅,絕不僅僅是教科書裏那個揮斥方遒的鬥士,更是一位有著豐富情感、深刻思考的普通人。封麵上的老照片,或許會定格下他年輕時的銳氣,中年時的沉思,亦或是晚年的滄桑。每一張泛黃的相片,都可能是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一種細膩的情感,或是對社會變遷的無聲呐喊。我期待著,通過這些影像,能夠更直觀地感受魯迅先生的生活痕跡,觸摸他思想的溫度,理解他筆下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以及一位偉大靈魂在那段曆史中的獨特印記。它不隻是關於一個人,更是關於一個時代的迴響,關於民族精神的凝聚。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魯迅先生那些充滿力量和深度的文字。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將這些文字轉化為影像,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魯迅影集(1881-1936)(精)》,這個名字喚醒瞭我對影像敘事的期待。我設想,這本影集或許會嘗試用照片來“講述”魯迅先生的生平故事,從他少年求學時的青澀,到他投身革命的堅定,再到他晚年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每一張精心挑選的照片,都可能成為理解他某一篇作品,或是某個思想的鑰匙。或許,它還會收錄一些魯迅先生的親筆手跡,與照片相互輝映,形成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我期待著,通過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能夠更全麵、更立體地理解魯迅先生的精神世界,感受他文字背後蘊含的強大力量。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連接文字與影像的奇妙旅程,一次深入探究一位偉大靈魂的獨特體驗。
評分《魯迅影集(1881-1936)(精)》——這個書名本身就自帶一種莊重而又親切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探尋。我想象中的這本書,絕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照片集,而是魯迅先生生命曆程的視覺化呈現,是一段凝固在時光裏的珍貴記憶。我期待著,通過封麵上的那張張老照片,能夠觸摸到魯迅先生的生命溫度,感受到他從青年到壯年再到晚年的每一個心路曆程。或許,影集裏會收錄他鮮為人知的童年照,勾勒齣他早年成長的環境;也會有他在異國他鄉求學的身影,展現他開闊眼界的起點;更會有他在國內奔波,與各界人士交流的場景,記錄下他思想碰撞的火花。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瞭解一個偉大的文學傢,更是走進一個時代的靈魂深處,去感受那些曆史的重量,那些人性的光輝。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這位“民族魂”的崇敬與好奇,期待著通過影像,與他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帶我深入瞭解魯迅先生的媒介,而《魯迅影集(1881-1936)(精)》這個書名,就像一個溫柔的召喚,讓我心生嚮往。我設想著,這本影集不僅僅是簡單的照片堆砌,而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編排,試圖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呈現魯迅先生的多麵性。也許,它會收錄一些我們從未見過的生活照,捕捉他與傢人、朋友相處的溫馨瞬間,或是他在書房中沉醉閱讀的專注神情。這些細微之處,往往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讓我們感受到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魯迅。我好奇那些照片背後的故事,那些攝影師如何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神態,而魯迅先生本人,又會在看到這些照片時,是怎樣的心境?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去重新認識這位我們熟悉又似乎陌生的文化巨匠,去感受他作為一個人,在曆史洪流中的真實存在。
評分讀到《魯迅影集(1881-1936)(精)》這個名字,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個年代特有的氛圍。照片,尤其是那個時期留下的照片,本身就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感。我想象中的影集,不會僅僅展示魯迅先生的肖像,更可能通過他所處的環境、他身邊的人物,來摺射那個時代的變遷和社會風貌。也許會有他在北京街頭的身影,他的住所,他常去的茶館,甚至是他在演講或會議中的場景。每一張照片,都仿佛是一扇小小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探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穿著打扮,他們的錶情神態,他們的喜怒哀樂。而魯迅先生,作為那個時代最敏銳的觀察者和記錄者,他的影像,無疑為我們理解那個復雜的社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切入點。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部視覺化的曆史書,讓我們能夠以一種更加生動、更加直觀的方式,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裝幀其是很莊重大方
評分主要是為瞭收藏
評分非常滿意
評分很多沒有見過的魯迅照片。是喜歡魯迅先生的人的一份珍藏品
評分內容不錯,雖然有的照片因年代的關係,有些渙漫模糊瞭,但是能紀錄下大先生當年的影響,也是彌足珍貴瞭。書籍裝幀設計不錯,製作的材料(包括函套)略顯單薄寒酸。未免白璧有瑕。
評分印刷精美,期待已久,趁618活動拿下
評分好
評分難得一見的魯迅珍貴照片,有收藏價值
評分非常好,值得珍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