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宝贵财富。本书实用性与趣味性兼备,为现代读者学习成语助力。
一本优秀的语言文字读物,编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但也能让今天的读者对它兴味盎然。
例句中融入了民国社会生活百态,在准确表意之外,更有鲜活生动的情趣。
本书是一本成语故事书,共收六十一个成语故事。书中每一则成语故事,都由“故事”“故事注解”“成语释义”“用法举例”四个部分组成。“用法举例”分为对话用法举例和叙述用法举例,融入了民国社会生活百态,饱含趣味。本书还将每个成语都标明了出处。
吕伯攸,现代著名作家、编辑、诗人,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学生。民国时期任中华书局编辑,编辑创作的作品多为通俗读物和儿童文学,深受读者喜爱。
五十步笑百步
滥竽充数
味同嚼蜡
鸡鸣狗盗
唾面自干
狐假虎威
竹篮打水
自相矛盾
螳臂当车
南柯一梦
庸人自扰
愚公移山
哑巴梦见了妈
毛遂自荐
唇亡齿寒
漆身吞炭
江郎才尽
千金买骨
掩耳盗钟
煮豆燃萁
画蛇添足
黔驴之技
衔环结草
图穷匕见
倒屣相迎
一鼓作气
四面楚歌
退避三舍
鹬蚌相争
嗜痂之癖
买椟还珠
大义灭亲
望梅止渴
草木皆兵
画龙点睛
班门弄斧
守株待兔
请君入瓮
摆空城计
指鹿为马
伯道之忧
杞人忧天
水中捞月
东施效颦
破釜沉舟
助纣为虐
负荆请罪
曲突徙薪
病入膏肓
蜀犬吠日
揠苗助长
杯弓蛇影
塞翁失马
扣槃扪烛
临渴掘井
卧薪尝胆
顽石点头
刻舟求剑
曾参杀人
逼上梁山
一鸣惊人
东施效颦
(出《庄子》)
【故事】
春秋时候,越国①的苎萝村②里,有一个姓施的卖柴人。他家里十分穷苦,但是,他有一个女儿,却长得俊俏极了:单讲她那娇嫩的脸蛋儿,就出落得比桃花还明艳;加上她那两条弯弯的眉毛,有如柳叶那么纤细;她那小小的嘴唇,有如樱桃那么鲜红;她那一双眼睛,有如秋水那么澄净……总之,她的身体上,没有一处不是美丽的。因此,人家对于她的一举一动,也连带地觉得非常美观了。
这个卖柴人的家,一向是住在村的西面的,他的女儿,便被人家称为西施。
西施从小就得了一个心痛病。虽然经过几番的医治,却总是时发时愈,一直没有根本痊愈过。有一次,她正在若耶溪③中浣纱,不知怎样一来,她的旧病又复发了。一霎时,只觉心头如刀割一般难受,几乎站不稳了。她没法好想,只得提了那只浣纱的篮子,忙向岸边走了上来。
她昏昏沉沉地就在一株柳树干上靠住了,两只手紧紧地捧住了心儿;头儿低低地侧着;腰儿斜斜地弯着;两条眉毛更是微微地颦④着,越显得温柔袅娜了。这时候,恰巧有几个村人走过,他们看到了这种神情,知道她的心痛病发作了,便连忙一同赶过去,将她救护到了家里。
他们出来的时候,便互相谈论道:“我们以为西施平常的姿态,可算得美丽极了。哪知,今天看到她捧着心的神气,竟比平日增加了不少的美,这是什么缘故呢?”
另外的一个村人道:“这是很容易看得出的。因为,她平日看见了人,总是有些羞答答的,还没有完全显出她本来的姿态来。今天,她是心痛得难以忍受了,所以,在这微微的一颦之间,便显出她的自然之美来了啊!”
村人们都以为这个看法很不错,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半天,全村都知道西施颦着眉的时候,要比平日美丽过几倍,从此以后,不论谁,都想瞧瞧她那颦着眉的姿态了。
在村的东面,也住着一个姓施的姑娘,人家就称她为东施。可是,她的容貌,却长得非常丑陋:她的脸上既布满了数不清的麻点,嘴唇又是缺的,眼睛是眇⑤的,头发是癞的,背是驼的,脚是跛的……种种怪形恶状,要是和西施比较起来,真是天差地远的了。
村人们因为东施长得太难看了,当她走近人家的时候,谁都远远地避开,不愿意向她瞧一瞧。有时,要是遇到了几个无聊的人,还会当着她的面,嘲笑她的丑陋呢!
东施并不明白自己的丑陋,所以,她对大家的嘲笑,总是想不出一个原因来。后来,西施颦眉的事,不知怎样,竟渐渐地传到了她的耳中了,她想:“西施颦眉,既然会增加她的美,我要是学着她的样,照着做起来,难道不会同样地增加美丽吗?”她想了一会儿,以为自己的这个主张很不错,不觉心花怒放地立刻也预备做美人了。于是,她便细细地模仿西施的举动:除了颦眉以外,更有捧心啊,低头啊,弯腰啊,竟没有一件不做到。而且,还故意摇摇摆摆地走到若耶溪边,给人家鉴赏,满心希望人家可以赞美她几句。
哪知,村人们看到了她的这种举动,不但没有人去赞美她,反而嘲笑得更厉害了。他们都说:“东施在那里效颦了,这种做作出来的丑态,真要使人作呕呢!”
【故事注解】
①越国—— 就是於越。夏少康之后,封于会稽。春秋时候,灭了吴国,占有今江苏、浙江和山东的一部分,都于绍兴,后来被楚国所灭。所以现在浙江的绍兴市,仍有人称为越。
②苎萝(zhù luó)村—— 今浙江诸暨市南,有苎萝山(又名萝山),山下有村,就是苎萝村。
③若耶溪—— 因为西施曾在溪中浣纱,所以也叫浣纱溪,在今浙江诸暨市。
④颦(pín)—— 皱眉蹙额,叫作颦。
⑤眇(miǎo)—— 瞎了一只眼睛,叫作眇。
【成语释义】
譬喻:学得不像样。
【用法举例】
一、对话
甲:“在醉吟居酒店的柜台上,矗着一块很大的招牌,为什么写着‘刘李停车’四个字?”
乙:“这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从前有一个刘伶和一个李白,都是很爱喝酒的。这招牌的意思,就是说刘李二人到了此地,也要停下车来买酒喝了。”
甲:“那么,他隔壁的那家汤圆店里,也写着这四个字做招牌,又有什么意思呢?”
乙:“哦,那简直是‘东施效颦’,还有什么意思可说呢!”
二、叙述
上流社会的外国人,都是很讲究礼貌的。所以他们在吃大餐的时候,也都是守着应有的规则,从来不会将刀叉之类,碰得那菜盆叮当地发响。
可是,那些不懂规矩的人却不然了。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豪商大贾,请客虽然都喜欢用西餐,但是,许多人聚在一处,不只刀、叉、盆、杯互相碰击着,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来,就是那嘈杂的喧哗声,也足以使人产生不快之感。
唉,既然不懂得吃西餐的规则,何必一定要“东施效颦”呢?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成语的了解仅限于零星的几个,总觉得它们是书本里死气沉沉的文字,可读了《中华成语故事》之后,我才发现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来龙去脉。就拿“画蛇添足”来说吧,书里详细描绘了那个宴会上的场景,楚人争饮酒,谁先喝完谁就有奖品。那个人一边喝酒一边脑子里想着怎么才能赢,就在酒壶上画起了蛇,本以为自己画得又快又好,结果却是弄巧成拙,最后还丢了性命。读的时候,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画面,甚至能感受到他那一刻的得意和之后的惊慌。还有“守株待兔”的故事,那个农夫的懒惰和侥幸心理,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劳而获的人,真的很有警示意义。这本书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成语和解释,而是通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刻画,把成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哲理融为一体,让人在轻松阅读中就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一直觉得语文课本上的成语解释太枯燥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让我对成语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简直爱不释手!
评分不得不说,《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我一直以为成语就是一些老掉牙的词语,没什么意思,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把那些遥远的古代故事,通过生动的文字,呈现在我眼前。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有的人物,有的情节,有笑有泪,让人回味无穷。比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我之前只是知道是虚有其表,但书里把那个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迹于乐队,又是如何被揭穿的,写得活灵活现,简直像在看一出滑稽剧,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警醒自己,不要做那个“混日子”的人。还有“狐假虎威”的故事,把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蠢,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看到,有时候依附于强者,并不能真的获得力量,真正的强大,还得靠自己。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它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学习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感觉自己真的“涨知识”了,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阅读一向挑剔的人,很多书读不到一半就失去了兴趣,但《中华成语故事》却是个例外。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把那些看似遥远、抽象的成语,用一种非常接地气、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好像那些古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的故事和智慧依然在影响着我们。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我之前只觉得是一句老话,但书里把它讲得绘声绘色,从马的走失,到儿子摔断腿,再到战争爆发,每一步的跌宕起伏,都充满了戏剧性,却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让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坏事,也许正是潜藏着好运的契机,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它教会我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警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其他书本都无法比拟的。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生活的看法也更加豁达和乐观了,这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棒的书籍之一!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敬意,但很多时候,真正的理解却显得那么遥远,直到我翻开了《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非高高在上地讲解理论,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故事展现在我眼前。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些词语会拥有如此深刻的内涵,为什么它们能够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我之前只知道是补救的意思,但书中详细描述了那个牧羊人的后悔和改变,以及他之后如何小心谨慎,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让我深刻体会到及时止损和吸取教训的重要性。还有“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从小就听过,但这本书将愚公的执着、家人的劝阻、以及最终感天动地的结果,都描绘得如此细致,让我看到了坚持不懈的力量,以及信念能够创造奇迹的可能性。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传授着最宝贵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文化!
评分我原本只是随意翻翻,没想到这本书的魔力如此之大,让我一口气读了好几个小时,都忘了时间。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成语的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华历史画卷。书中对每个成语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描述都极为考究,引用的典故和人物的细节都非常到位,让人感觉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跟古代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比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我之前只知道是勾践为了复仇,但书中深入挖掘了他当时的心境,那种锥心刺骨的耻辱感,以及他日复一日的隐忍和磨砺,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感同身受。还有“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面对强秦的威逼利诱,他如何在政治的漩涡中周旋,保护了赵国的尊严,读完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幽默风趣,又时而饱含深情,能够抓住不同成语所蕴含的情感内核,用最贴切的文字表达出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险家,在字里行间挖掘着古老的宝藏,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惊喜和期待,真心推荐给所有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