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基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研究》分析和总结了TDM的具体措施、作用机理以及在靠前外的应用情况及评价方法。以拥挤收费为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剖析了交通需求管理(TDM)政策量化分析的复杂性。并指出TDM政策评价的难点是不同出行者交通行为的影响效果及政策组合使用的效果分析。结合基于出行、出行链和活动的交通需求模型发展特点,提出了政策评价建模的三个关键性问题。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论丛前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
第2章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及评价模型关键问题分析
2.1 交通需求管理概述
2.1.1 交通需求管理的定义
2.1.2 交通需求管理的具体措施、作用机理及组合使用的重要性
2.1.3 交通需求管理在国内外的应用概况
2.2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方法综述
2.2.1 交通需求模型发展概况
2.2.2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综述
2.2.3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定量分析及拥挤收费研究综述
2.3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建模的关键问题分析
2.3.1 出行者的时间价值——多准则
2.3.2 出行者的异质性——多用户
2.3.3 综合交通系统的交通方式的选择和相互影响关系——多
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策模型参数——非同质时间价值研究
3.1 国内外时间价值研究综述
3.2 非同质时间价值标定方法
3.2.1 Mixed Logit模型及时间价值分布参数分析
3.2.2 RP/SP融合数据的参数估计
3.3 时间价值标定的实证分析
3.3.1 SP数据的时间价值分布实证分析
3.3.2 RP/SP融合数据的时间价值研究分析
3.3.3 意愿支付WTP(Willingness to Pay)调查的实证分析
3.4 本章小结
3.5 本章附录
附录3-A SP数据参数标定的各交通方式效用函数
附录3 -B RP/SP融合数据参数标定的各交通方式效用函数
第4章 多用户多准则多模式交通网络均衡分配理论研究
4.1 交通网络均衡模型简介
4.1.1Wardrop均衡原理和Beckmann变换式
4.1.2 随机用户均衡交通分配
4.1.3 路段阻抗不可分离(Non-Separable)的交通分配模型及
算法
4.2 多用户多准则多模式交通分配模型
4.2.1 多用户(Multi-Class)多准则(Multi-Criteria)交通分配
4.2.2 多模式( Multi-Modal)交通分配
4.2.3 路段成本的非可加性分析
4.2.4 交通分配模型的政策评价适用性分析
4.3 多模式交通分配模型路段阻抗函数及其基于仿真的参数标定研究
4.3.1 多模式交通分配路段阻抗函数分析
……
第5章 面向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的多用户多准则多模式四阶段组合模型研究
第6章 政策评价模型在大规模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中的应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缩略名词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在同济大学110周年华诞之际,喜闻“同济博士论丛”将正式出版发行,倍感欣慰。记得在100周年校庆时,我曾以《百年同济,大学对社会的承诺》为题作了演讲,如今看到付梓的“同济博士论丛”,我想这就是大学对社会承诺的一种体现。这110部学术著作不仅包含了同济大学近10年100多位优秀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成果,也展现了同济大学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学科建设、发展自我特色,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出的坚实步伐。
坐落于东海之滨的同济大学,历经110年历史风云,承古续今、汇聚东西,秉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复兴中华的征程中同舟共济、砥砺前行,谱写了一幅幅辉煌壮美的篇章。创校至今,同济大学培养了数十万工作在祖国各条战线上的人才,包括人们常提到的贝时璋、李国豪、裘法祖、吴孟超等一批著名教授。正是这些专家学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博士研究生,薪火相传,将同济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一步步推向高峰。
大学有其社会责任,她的社会责任就是融入国家的创新体系之中,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实践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理当围绕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同济大学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无论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还是这些年摸索总结出的导师制、人才培养特区,“卓越人才培养”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同济大学推进科研管理体系改革和重大科研基地平台建设。以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流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培养具有一流创新力、组织力和行动力的卓越人才。“同济博士论丛”的出版不仅是对同济大学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更将进一步推动同济大学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学科建设、发展自我特色、明确大学定位、培养创新人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扎根中国大地,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深化改革,勠力前行!
基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交通需求管理(TDM)政策的评价方法与应用。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拥堵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对于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TDM政策评价体系往往存在理论基础不足、模型耦合度不高、评价维度不全面等问题,难以准确预测政策实施后的交通系统响应,从而影响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突破性地将交通网络均衡理论这一成熟的交通系统分析框架引入TDM政策评价领域,旨在构建一个更为科学、严谨、全面的政策评价体系。 本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了拥堵收费、停车管理、公共交通优先、错峰出行等主流TDM策略的特点、目标及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深入剖析了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核心内涵,包括用户均衡(Wardrop第一定律)和系统均衡(Wardrop第二定律)的原理、模型构建方法以及在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重点阐述了如何将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框架与TDM政策的内在逻辑相结合,构建能够模拟政策环境下个体出行行为选择和整体交通系统状态演变的分析模型。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TDM政策的实施视为对交通网络属性(如道路通行能力、出行成本、出行时间等)的动态调整,并通过交通网络均衡模型来刻画这种调整对个体出行者决策以及宏观交通系统状态的影响。例如,拥堵收费政策的实施会直接增加特定区域或时段的出行成本,促使部分出行者改变出行路径、出行方式或出行时间,进而影响整个网络的交通流分布和均衡状态。停车管理政策则通过改变停车可达性和成本来影响目的地选择和出行意愿。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则通过提升公交系统的吸引力来引导出行者从私家车转向公共交通。 在模型构建方面,本研究将采用多模式、多行为耦合的交通需求模型,并与宏观交通流分配模型相结合,以更精确地模拟不同TDM政策下的出行者行为和交通系统响应。具体而言,将开发能够刻画出行者在面对不同TDM政策时,在路径选择、出行方式选择、出行时间选择乃至出行目的地选择等多个维度上的动态决策过程的细致模型。这些模型将能够捕捉到TDM政策对出行成本、出行时间、出行便利性等多种因素的敏感性,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政策实施后的出行行为变化。 本研究将运用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计算方法,如迭代算法、变分不等式等,求解在不同TDM政策情景下的交通网络均衡状态。通过对均衡结果的分析,可以量化评估不同TDM政策在缓解拥堵、减少排放、提升交通效率、改善出行公平性等方面的效果。研究还将深入探讨不同TDM政策组合的协同效应,以及政策在不同城市类型、不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下的适用性与差异性。 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结合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一方面,将对现有交通网络均衡理论进行梳理与拓展,使其更好地适用于TDM政策的评价。另一方面,将利用实际的交通出行数据,对开发的模型进行校核与验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的数据来源可能包括交通流量数据、出行调查数据、GIS数据、城市人口与经济数据等。 本研究预期取得的成果包括: 1. 一个基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TDM政策评价框架: 该框架能够系统地分析TDM政策对交通系统各要素的影响,并提供量化的评价指标。 2. 一系列可操作的TDM政策评价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模拟不同TDM政策(如拥堵收费、停车管理、公交优先等)在不同城市背景下的实施效果。 3. 不同TDM政策组合的协同效应分析: 探索多种TDM政策协同实施时的最优组合及其潜在效益。 4. 为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研究成果将为制定和优化TDM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理论创新: 将成熟的交通网络均衡理论与TDM政策评价有机结合,填补了现有研究在理论深度和模型耦合度上的空白。 方法突破: 提供了更为科学、量化、精细化的TDM政策评价方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政策效果。 实践价值: 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评价工具和决策支持,有助于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诸多挑战。 本研究不仅对学术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对各级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在制定和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为构建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