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

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妍冰<编曲> 编
图书标签:
  • 钢琴曲
  • 四手联弹
  • 儿童钢琴
  • 中国民歌
  • 钢琴教材
  • 合奏
  • 少儿音乐
  • 入门级
  • 民乐改编
  • 经典儿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109690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97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钢琴互动课堂精品系列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
字数:1152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晶体,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根”,有着令人动容的朴实无华之天然美。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乔建中先生曾感慨:“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民歌的美就是天地之‘大美’的理想境界。”
  近十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钢琴教材的编写。为孩子们编写一套民族风格的教本,让他们除了弹奏被广泛使用的各类外国教程外,也能弹奏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甚至自己所在地区的本土音乐,是我多年来的夙愿。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钢琴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还可以培养民族音乐的语感,为进一步弹奏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积累经验。
  去年9月,当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邢媛媛老师约我聊选题,说想出版-套“迷你”“互动”的钢琴教材时,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先以“四手联弹”的“中国民歌”作为切入点。一方面,短小的“迷你”形式,不仅可以使民歌的改编保留原汁原味的淳朴,还可基于自然本色,打造出具有审美品味的艺术精品:另一方面,借助“四手联弹”的互动形式,不仅可以使编曲赋予多声部立体思维,做到简约丰富、曲趣生动,还可以让孩子们尽享合作的乐趣。
  中华民族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其中汉族人口*多、分布*广,由于自然环境、地域方言等差异,各地民歌呈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格局;而少数民族虽然人口不多,却因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各族民歌呈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音乐风貌。
  书中精选的40首民歌,为涵盖我国23个省份,以及重庆、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内的颇具代表性的经典民歌。因篇幅有限,收录、改编的多以汉族民歌为主,也包含少量被广泛传唱的少数民族民歌。它们经过优质编曲和合理编排,成为能够适用于初级至中级、不同层次钢琴教学需求的“迷你”民歌小品。“四手联弹”的互动形式,即可在师生之间进行,又可在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展开:既适用于日常教学,也适用于演出交流,甚至还可通过设计和串联,成为一组或若干组学生之间相交接、连缀的表演形式。
  本书的编写虽然仅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但所投入的除了时间和精力之外,还有自己的创作热情,以及对民歌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追求。在编配技法上,力求做到洋为中用、中西交融,在将西方多声音乐手法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的同时,还引入乐队化思维来丰富和加强每首民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感染力。书中改编的40首民歌,基本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为了方便教学,简单列出几点思路供老师们参考。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作曲家推荐
  精心的选择、精致的编配、细腻的笔触,将民歌与钢琴融为-体。通过四手联弹,熟悉中国民歌,聆听山野之音。李妍冰的创意新颖独到,文化气韵灵性四溢。
  ——著名作曲家、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前院长,杨青
  
  ★钢琴家推荐
  这是一本宝贵而有意义的教材,我真诚地将它推荐给大家,希望演奏者通过学习来体会中国音乐的趣味和价值。
  ——著名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常桦
  
  ★歌唱家推荐
  将口口相传的中国经典民歌改编成四手联弹,又通过精心设计植入钢琴教学。李妍冰编写的这本书,不仅能从中汲取文化养分,感受中西合璧的音乐美,还能培养歌唱性,学会聆听和表达。
  ——著名歌唱家、悉尼国家歌剧院首席男高音、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丁毅
  
  ★音乐理论家推荐
  李妍冰编著的《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有着三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每首乐曲从旋律到织体都编配得很精致,好听、好弹,能引起孩子们对钢琴音乐的兴趣;其二,每首乐曲的旋律都来自中国各地的民歌,这可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中国音乐的熏陶,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其三,四手联弹需要两人合作完成,这可让孩子们在弹奏中倾听对方的琴声,做到配合默契,逐渐培养协作精神。
  ——著名音乐理论家、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
  
  ★音乐评论家推荐
  《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已经是李妍冰老师专门为中国琴童编写的第4本钢琴教材了。从经典旋律到传统民歌,从独奏到四手联弹,妍冰老师用她的巧思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音乐天地。这部新的教材中,收录了40首短小精炼又不乏艺术趣味的小品。通过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合奏能力,提高学琴的兴趣,更能于潜移默化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种子。
  ——著名音乐评论家、博士、《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张萌

目录


前言
1.提起哥哥走西口
2.哥哥走来妹妹照
3.泪蛋蛋好比水推船
4.三天的路程两天到
5.上四川
6.绣荷包
7.新打梭标两面光
8.二月里来见罢到如今
9.娥眉豆
10.放牛放到小河边
11.揽工调
12.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13.丢丢铜
14.一网鱼来一网粮
15.三十里铺
16.茉莉花
17.孟姜女
18.毛风细雨
19.摇篮曲
20.跑马溜溜的山上
21.黄杨扁担
22.对花灯
23.顶嘴
24.会哥哥
25.小看戏
26.柳州有个鲤鱼岩
27.桃花红杏花白
28.绣荷包
29.推炒面
30.雪白的鸽子
31.想亲亲
32.月光光
33.放马山歌
34.龙船调
35.十送红军
36.秋收
37.春风摆动杨柳梢
38.凤阳花鼓
39.青山见鸟不近鸟
40.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附录民歌地域索引
作者简介
演奏示范

前言/序言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晶体,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根”,有着令人动容的朴实无华之天然美。我国著名音乐学家乔建中先生曾感慨:“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民歌的美就是天地之‘大美’的理想境界。”
  近十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钢琴教材的编写。为孩子们编写一套民族风格的教本,让他们除了弹奏被广泛使用的各类外国教程外,也能弹奏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甚至自己所在地区的本土音乐,是我多年来的夙愿。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钢琴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还可以培养民族音乐的语感,为进一步弹奏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积累经验。
  去年9月,当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邢媛媛老师约我聊选题,说想出版-套“迷你”“互动”的钢琴教材时,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先以“四手联弹”的“中国民歌”作为切入点。一方面,短小的“迷你”形式,不仅可以使民歌的改编保留原汁原味的淳朴,还可基于自然本色,打造出具有审美品味的艺术精品:另一方面,借助“四手联弹”的互动形式,不仅可以使编曲赋予多声部立体思维,做到简约丰富、曲趣生动,还可以让孩子们尽享合作的乐趣。
  中华民族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由于自然环境、地域方言等差异,各地民歌呈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格局;而少数民族虽然人口不多,却因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各族民歌呈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音乐风貌。
  书中精选的40首民歌,为涵盖我国23个省份,以及重庆、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内的颇具代表性的经典民歌。因篇幅有限,收录、改编的多以汉族民歌为主,也包含少量被广泛传唱的少数民族民歌。它们经过优质编曲和合理编排,成为能够适用于初级至中级、不同层次钢琴教学需求的“迷你”民歌小品。“四手联弹”的互动形式,即可在师生之间进行,又可在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展开:既适用于日常教学,也适用于演出交流,甚至还可通过设计和串联,成为一组或若干组学生之间相交接、连缀的表演形式。
  本书的编写虽然仅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但所投入的除了时间和精力之外,还有自己的创作热情,以及对民歌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追求。在编配技法上,力求做到洋为中用、中西交融,在将西方多声音乐手法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的同时,还引入乐队化思维来丰富和加强每首民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感染力。书中改编的40首民歌,基本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编排。为了方便教学,简单列出几点思路供老师们参考。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古典音乐赏析与演奏技巧的图书的详细介绍,内容完全独立于您提到的“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 《指尖的交响:从巴赫到德彪西的钢琴艺术之旅》 卷首语:聆听历史的回响,触摸指尖的温度 键盘的魅力,在于它既是严谨的科学,又是奔放的艺术。它连接着作曲家的思想深处与演奏者的生命体验。本书并非单纯的技巧手册,也不是枯燥的音乐史教科书,它是一扇通往西方古典钢琴音乐黄金时代的窗户。我们试图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亲身感受那些伟大的灵魂是如何通过黑白键,将人类最深沉的情感、最精妙的结构和最绚烂的色彩呈现于世的。 对于任何一位对钢琴怀有敬意,无论是初学者、进阶学习者,还是纯粹的音乐爱好者来说,理解音乐背后的“为什么”与“如何做”,远比单纯的“弹会”更重要。这本书,正是我们对“如何真正理解和演绎钢琴音乐”的深度探索。 第一部分:根基的构建——巴洛克与古典主义的逻辑之美 (约450字) 本部分聚焦于西方键盘音乐的奠基石——巴洛克时期(以巴赫为代表)和古典主义时期(以莫扎特、海顿为代表)的结构与和声语言。 第一章:巴赫的建筑学——赋格与对位法的深度剖析 本章将详细解析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特别是《平均律键盘曲集》中的思想内核。我们不满足于讲解“什么是赋格”,而是深入探讨其逻辑推演、声部间的对话与张力构建。通过对《平均律》中C大调第一首(BWV 846)的逐句分析,读者将领悟到巴赫如何用最少的元素,构建出无穷的复杂性与统一性。此外,我们将探讨巴赫在古钢琴时代对于触键力度、音色控制(如羽管键与大键的差异)的隐性要求,并指导读者如何在现代钢琴上重现那种清晰、分明的“线性美感”。 第二章:古典主义的平衡——奏鸣曲式的结构与情感表达 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主义平衡哲学的集大成者。本章将重点解构“奏鸣曲式”这一黄金结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的内在关系。我们不仅会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看似轻盈背后的精妙设计,更会探讨古典主义对“清晰度”和“比例感”的极致追求。演奏者需要理解,古典主义的“优雅”并非柔弱,而是一种对情感精准控制下的艺术展现。我们将提供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帮助学习者改善音阶的均匀度,确保和弦的颗粒感和旋律线条的连贯性。 第二部分:浪漫的爆发与革新——情感的解放与技巧的拓宽 (约550字) 进入十九世纪,钢琴成为了表达个人英雄主义、深沉内省与狂热激情的最佳载体。本部分探讨了从贝多芬的后期作品到肖邦、李斯特时代的“钢琴革命”。 第三章:贝多芬的“超越”——从奏鸣曲到精神的对话 贝多芬如何打破古典的藩篱?本章以《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为例,探讨他对踏板的创新使用、力度范围的拓展(从ppp到fff的巨大跨度),以及如何在既有的结构中注入前所未有的戏剧性冲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章会详细讲解贝多芬晚期作品中,对“非钢琴性”音响的探索,以及这对后世作曲家的深远影响。 第四章:肖邦的诗意与李斯特的狂想——触键哲学的对决 肖邦与李斯特是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两座高峰,但他们的艺术路径截然不同。 肖邦:歌唱性的秘密——本章深入探讨“肖邦式的揉弦”(Rubato)的真正含义,它不是随意的拖沓,而是一种与旋律呼吸同步的节奏弹性。我们将分析肖邦夜曲和圆舞曲中,左手伴奏织体的稳定性和右手旋律线的流动性之间的微妙平衡,并提供针对性的指法优化建议,以实现歌唱般的声音。 李斯特:技巧的极致与舞台魅力——李斯特将钢琴的演奏难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章聚焦于其炫技作品中使用的特殊技巧,如大跨度的琶音、复杂的八度跑动、和声与旋律的叠加等。我们将拆解这些“魔鬼段落”,提供科学的、避免受伤的练习路径,强调在追求速度和力度时,绝不能牺牲音色的纯净度。 第三部分:印象派的色彩与二十世纪的回响 (约500字) 进入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钢琴的音色被重新定义,作曲家开始探索声波本身的美感,而非仅仅依赖传统的和声功能。 第五章:德彪西与拉威尔——光影、水雾与音色的魔法 印象派音乐是钢琴色彩学的革命。德彪西的《前奏曲》系列和拉威尔的《镜子》系列是本章的核心案例。我们将探究: 1. 踏板的“染色”艺术:如何利用延音踏板创造出模糊、重叠的音响“色彩层”,而非仅仅延长声音。 2. 全音阶与五声音阶的运用:这些非传统调式如何打破传统和声的约束,营造出朦胧、静谧的听觉氛围。 3. 指法的灵活性:如何处理不规则的节奏组合(如五连音与七连音的交错),以模仿自然界中流动的光影。 第六章:现代钢琴的视野——结构主义与极简主义的张力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触及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钢琴作品,如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冲击,以及巴托克对民间音乐的吸收与重构。本章旨在拓宽读者的音乐视野,理解钢琴在当代音乐语境下的新角色——它既可以是被敲击的打击乐器,也可以是发声的音箱。我们将讨论如何应对不规则的拍号、不和谐音程,以及如何保持在极简主义作品中对节奏稳定性的绝对控制。 结语:演奏者与作品的共生 《指尖的交响》旨在引导读者,将技术训练提升到艺术理解的高度。每一首乐曲都是一段历史、一种哲学、一次情感的投射。通过对这些大师作品的深入剖析和系统训练,我们期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让指尖弹奏出的不仅仅是音符,而是跨越世纪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交响。 本书特色: 深度乐谱解析:配有精选乐谱片段的逐句技术与情感分析图解。 演奏家访谈录(虚构):收录对数位不同流派钢琴家的模拟访谈,探讨他们对特定作曲家的理解。 练习指南:针对每个时代和作曲家的特点,提供专门的指法优化和耐力训练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给孩子找了一些钢琴练习曲,偶然翻到了这本《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说实话,一开始对“迷你钢琴”这几个字有点犹豫,以为会是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有些枯燥的改编。但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错得有多离谱。这本书所呈现的,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精彩得多!首先,40首中国民歌的选曲范围就非常广阔,从耳熟能详的大家闺秀,到一些鲜为人知但同样动听的民间小调,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更重要的是,这些民歌被巧妙地改编成了四手联弹的形式,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非常有益。我看到很多曲目,虽然旋律简单,但和声部分的设计却十分巧妙,能够很好地烘托主旋律,让整个演奏更加饱满和富有层次感。我的孩子,平时练琴容易觉得枯燥,自从有了这本书,他仿佛找到了新的乐趣。他喜欢和他的好朋友一起,两个人凑在琴凳上,认真地看着谱子,配合着弹奏。看到他们因为一次成功的配合而击掌欢呼,那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而且,这些中国民歌本身的韵味,也能在孩子们稚嫩的指尖下,散发出别样的光彩,这比任何一首所谓的“流行”儿童曲目都要有意义。

评分

我最近在给女儿挑选一些新的钢琴曲集,偶然间发现了这本《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毫不夸张地说,它立刻就吸引了我。作为一名母亲,我一直希望女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40首中国民歌的选曲,可以说非常经典,而且涵盖范围广,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小城故事》,到充满诗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每一首旋律都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情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它巧妙地将这些经典的中国民歌改编成了适合钢琴四手联弹的版本。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两部分旋律叠加,而是通过精巧的和声与节奏设计,让两架钢琴(或者同一架钢琴上的双手)能够产生出丰富而和谐的声音。我女儿一开始对四手联弹有些陌生,但很快就被这些优美的旋律和有趣的编排所吸引。她经常缠着我,或者她的同学,一起坐在钢琴前,享受着合作带来的乐趣。当她们成功地完成一首曲子时,那种成就感和喜悦,真的是溢于言表。而且,这些民歌的改编,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同时,又增添了许多孩子们能够接受和喜欢的元素,让音乐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哇,这简直太棒了!”我一直致力于为我的学生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同时又能让他们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教材。这本书,可以说完美地契合了我的需求。首先,40首中国民歌的精选,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作品,这对于拓宽孩子们的音乐视野非常有帮助。从婉转悠扬的江南小调,到热情奔放的西北民歌,应有尽有。其次,四手联弹的编排,为孩子们提供了绝佳的合作学习机会。我常常看到,孩子们在练习时,需要密切关注彼此的节奏和音量,这种互动不仅能提升他们的音乐协调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的编曲并没有因为是“迷你钢琴”而显得粗糙或简单。相反,我能感受到编曲者在旋律、和声、节奏上的用心。有些地方的处理,既保留了民歌的原汁原味,又加入了现代化的编排手法,使得曲子更加悦耳动听,也更具演奏的趣味性。而且,对于不同程度的孩子,这本书都能提供适宜的挑战。有的一些曲目,虽然旋律简单,但和声部分的变化却很丰富,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和声听辨能力;而另一些曲目,则在节奏和技巧上有着更高的要求,能够帮助孩子们进一步提升演奏水平。

评分

我最近购入的这本《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经历。作为一名钢琴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深厚感情的人,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中国民歌拥有着极其宝贵的音乐财富,但往往被一些过于学术化或老旧的编排所束缚,难以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40首经典中国民歌改编成了适合钢琴四手联弹的版本。我特别欣赏的是,编曲者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得曲子既有传承的韵味,又不失趣味性。有些曲子,原本听起来可能有些许的沉静,经过四手联弹的编排后,变得活泼灵动,充满了孩子们喜欢的节奏感。而且,虽然书名叫“迷你钢琴”,但我认为它更侧重于“迷你”的演奏者,而非“迷你”的音乐。曲子的难度控制得非常好,对于初学者或者有一定基础的孩子来说,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些歌曲的处理,比如将童谣改编得充满童趣,将叙事性的民歌赋予了更强的戏剧性,这些都显示了编曲者深厚的功力。

评分

这本《迷你钢琴四手联弹40首:献给孩子们的中国民歌》简直就是我为我家宝贝找到的宝藏!说实话,刚开始看到“迷你钢琴”这几个字,我还有点担心,怕曲子太简单,不够孩子学习和发挥。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虽然是为“迷你钢琴”设计的,但曲子的编排却一点也不单薄,甚至可以说相当巧妙。老师(我猜想编曲者是一位老师)在保留了中国民歌原有旋律的亲切感和辨识度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些四手联弹特有的和声与节奏上的互动,使得原本熟悉的旋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而且,40首的量也确实是足够扎实的,每天练习一两首,也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最让我惊喜的是,很多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比如《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等,都包含在内,这不仅能让孩子在弹奏中重温这些优美的旋律,更能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第一次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从他的指尖流淌出来,那种专注和快乐,我真的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了。而且,四手联弹的形式,更是把音乐的乐趣加倍,他总是有个小伙伴一起,或者和我一起,在音乐的世界里嬉戏,那种合作的快乐,是独奏很难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