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创造难忘的人物 |
| 作 者: | 琳达西格 |
| 定价: | 35.00 |
| ISBN号: | 9787514217223 |
| 出版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7-8-1 |
| 印刷日期: | 2017-8-1 |
| 编辑推荐 |
| 适读人群 :编剧、电影电视爱好者、影视专业学生与教师、文学写作爱好者、广告与游戏从业者 写完剧本,演员求你让TA演!让剧本点石成金的秘诀就是——提升人物。《创造难忘的人物》带来的是一次对人物写作方法的探险之旅,助你发现人物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创造丰满、立体、令人难忘的人物。 国际知名编剧顾问琳达·西格又一经典力作,探究人物创作中的关键问题 对谈三十余位好莱坞一线创意人,解密众多奥斯卡名作的后台细节 展示一场戏的四种对白写法,解决六大常见瓶颈问题、树立八条塑造女性人物的标准 探究反派角色的魅力,增添幻想人物的内涵,突破人物刻板形象 集理论教学与佳作赏析为一体,从阅读好作品、理解好作品,再到写出好作品 每章附课后自查与精华小结,写剧本、写小说、写广告、写游戏、写策划都能用上 |
| 内容介绍 |
| 本书为编剧塑造人物提供了体系化的指导和各种有效技巧。从轮廓描写到深入刻画情感层次、心理情结,手把手教你设定人物;妙用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巧妙编织人物关系,帮你写出有活力的群像戏。本书还打破非现实人物的“次元壁”,解析如何把握幻想人物、非人类人物的性格尺度。 书中案例包括奥斯卡获奖剧本《飞越疯人院》《走出非洲》,被艾美奖垂青的热门电视剧《干杯酒吧》《墨菲·布朗》,经典小说《普通人》,美国国民广告“加州葡萄干”,并由参与上述作品的30余位编剧、作家、广告创意人亲自分享人物提升秘法。结合每小节末尾的练习,读者可以抓住人物写作的核心问题,循序渐进地提高人物写作能力。 |
| 作者介绍 |
| 琳达·西格(Linda Seger),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了策划咨询工作,并在三十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与她合作过的影人和电影公司为数众多,如导演彼得·杰克逊、朗·霍华德,ABC、CBS、NBC 电视台,以及迪士尼公司等。她同时还是美国电影学会、美国导演协会、美国编剧协会、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因剧本咨询方面的成就,她获得了救赎电影节(Redemptive Film Festival) 终身成就奖及月舞影展(Moondance)等其他电影节的多项大奖。 高远,200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专职编剧,作品有电视剧《大汉口》等。 |
| 目录 |
| 推荐语 前 言 第1章 研究人物 1.1 总体研究与特殊研究 1.2 背 景 1.3 文化的影响 1.4 历史时期 1.5 地 域 1.6 职业的影响 1.7 从总体研究中创造特殊研究 1.8 特别的研究小技巧 1.9 要花多长时间? 1.10 个案研究:《迷雾森林十八年》 课后实践 第2章 定义人物:一致性与矛盾性 2.1 如何开始? 2.2 观 察 2.3 整合体验 2.4 外貌描写 2.5 人物的核心 2.6 添加矛盾性 2.7 添加价值观、态度和情感 2.8 细化人物 2.9 个案研究:《夜鹰热线》 课后实践 第3章 创造幕后故事 3.1 你需要知道哪些幕后故事信息? 3.2 幕后故事揭示什么? 3.3 你需要多少幕后故事信息? 3.4 小说中的幕后故事 3.5 电视剧中的幕后故事 3.6 什么情况下需要幕后故事? 3.7 个案研究:《墨菲·布朗》 课后实践 第4章 理解人物心理 4.1 内在幕后故事如何定义人物? 4.2 无意识如何决定人物? 4.3 个性差异如何创造人物? 4.4 反常行为如何定义人物? 4.5 个案研究:《普通人》 课后实践 第5章 创造人物关系 5.1 如何在吸引和冲突之间取得平衡? 5.2 人物关系中的反差 5.3 到哪里寻找冲突? 5.4 人物如何改变彼此? 5.5 运用这些元素创造人物 5.6 创造三角关系 5.7 个案研究:《干杯酒吧》 课后实践 第6章 添加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 6.1 功 能 6.2 运用辅助人物增添色彩和质感 6.3 充实人物 6.4 创造反派 6.5 个案研究:《飞越疯人院》 课后实践 第7章 对白写作 7.1 什么是潜台词? 7.2 什么是糟糕的对白? 7.3 对白写作技巧 7.4 个案研究:朱尔斯·费弗 课后实践 第8章 创造非现实人物 8.1 象征人物 8.2 非人类人物 8.3 幻想人物 8.4 神话人物 8.5 个案研究:《回到大魔域》 课后实践 第9章 超越刻板描写 9.1 脱离刻板形象 9.2 如何使这些人物变得立体? 9.3 个案研究:“电影中的女性”卢米纳斯奖 课后实践 第10章 解决人物的难题 10.1 人物不可爱的问题 10.2 理解人物的问题 10.3 人物模糊的问题 10.4 商业性的问题 10.5 辅助人物的问题 10.6 故事的问题 VS 人物的问题 10.7 突破的技巧 10.8 个案研究:《走出非洲》中的丹尼斯·芬奇-哈顿 课后实践 后 记 附 录 “电影中的女性”卢米纳斯奖评奖标准 出版后记 |
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排版都做得非常精致,拿在手里阅读体验非常棒。我一直对如何塑造出有深度、有层次的人物感到困惑,而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痛点。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人物的内在动机”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驱动力,才能让他们在故事中做出令人信服的选择。书中用《教父》中的迈克尔·柯里昂来举例,详细分析了他如何从一个不想涉足家族事业的年轻人,一步步蜕变成冷酷无情的黑帮教父。作者剖析了迈克尔内心的恐惧、责任感以及对权力的渴望,这些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将他推向了那个令人唏职业的深渊。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人物的秘密”和“人物的谎言”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人物的隐藏和欺骗,往往是塑造其复杂性和戏剧性的关键。这本书为我的剧本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
评分收到书后,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厚重而精致的质感,封面设计也很符合书名所传达的那种专业性。我一直对剧本创作中的人物刻画深感迷茫,总觉得自己的笔下人物如同空壳,缺乏灵魂。这本书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非常强调“人物的‘矛盾性’”和“人物的‘真实性’”,她认为,一个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角色,一定不是完美的,而是充满挣扎和不确定性的。书中通过对《搏击俱乐部》中泰勒·德顿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人物内在分裂带来的巨大戏剧张力。作者还详细探讨了“人物的‘渴望’和‘恐惧’”如何相互作用,驱使他们做出各种决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物的‘秘密’和‘谎言’”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人物隐藏的真相和表面的伪装,往往是塑造其复杂性的关键。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创作视角,让我对人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而内容更是超出我的预期。我本身就对电影和剧本创作很感兴趣,也尝试过写一些小故事,但总觉得笔下的人物缺乏生命力,不够鲜活。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之前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有多么肤浅。作者非常注重人物的“动机”和“冲突”,她认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角色,一定是内心有欲望,但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阻碍。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不同类型人物的塑造方法,比如英雄、反派、配角等等,并且每一个分析都配有具体的电影案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人物的成长”时,并不是简单地说“人物要变好”,而是详细阐述了人物在经历挫折、失败、痛苦后,如何从一个认知误区中走出来,最终实现自我救赎。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对人物的塑造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我是一个对电影充满热情的人,一直梦想着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剧本,但苦于人物塑造能力不足,一直徘徊不前。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它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我,简洁大方,透着一股专业感。翻开后,我被书中详尽的案例分析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通过对大量经典角色的拆解,让你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奥妙。我特别喜欢它关于“人物的弧光”的论述,它不仅仅是讲人物要改变,而是详细分析了人物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其内在认知和外部行为如何产生良性或恶性的转变。书中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例子,说明了即使身处绝境,人物内心深处的希望和对自由的渴望,如何支撑他最终走向光明。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如获至宝。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秘籍,里面包含了创造令人难忘角色的各种“武功心法”。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用心,封面那种素雅的风格,配上烫金的书名,显得既有品位又不失庄重。我一直对影视剧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感兴趣,总觉得那些令人难忘的角色身上有着某种共通的魅力。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如何写好人物”的书,而是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作者非常注重挖掘人物的“驱动力”和“内在冲突”,她认为,一个真正有魅力的角色,一定是内心充满矛盾和张力的。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人物的成长曲线”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人物要改变,更是详细解析了人物改变的原因、方式以及最终达到的状态,这个过程的描绘非常细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角色的转变会让我们感到信服,而有些则显得突兀。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许多我熟悉的角色在作者笔下的全新解读,比如《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看似单纯,但他的坚持和善良,却最终成就了他非凡的一生。这种解读让我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低饱和度的色彩搭配,加上书名字体恰到好处的留白,透着一股沉静而专业的文艺范儿。我就是在书店里偶然看到它,当时只是随意翻了几页,就被书里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吸引住了。尤其是它关于人物动机的拆解,真的是把我之前在创作中遇到的很多困惑都点破了。比如,我以前写人物,总觉得他们行为有些生硬,不够自然,但这本书里提到的“深层渴望”和“隐藏的恐惧”,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全新认知。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具体的案例分析,作者用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影和电视剧角色来举例,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仿佛也在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让你心动不已的角色。我特别喜欢它在分析人物弧光的部分,它不是简单地说人物要成长,而是详细讲解了人物在经历事件后,如何从最初的认知偏差到最终的觉醒,这个过程的内在逻辑是如何形成的。书中提到的“人物的秘密”和“人物的谎言”更是点睛之笔,让原本模糊的人物形象瞬间立体饱满起来。读完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我未完成的剧本,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方法去打磨我的角色,效果立竿见影,我感觉我的人物终于有了自己的生命。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简洁大气,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作为一名对影视剧创作充满热情的读者,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人物塑造能力的图书。这本书完全符合我的期待。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非常独到的观点,比如“人物的‘未竟之事’”,她认为,人物过去经历中那些 unresolved 的事件,往往会成为他们内心深处的隐痛,并影响他们现在的行为。她用《低俗小说》中一些角色的故事来佐证,说明了人物过去的创伤如何塑造了他们现在的性格和选择。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物的‘怪癖’和‘习惯’”的描写,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能极大地增强人物的真实感和独特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创造一个难忘的人物,需要的不仅仅是宏大的背景和复杂的动机,更需要那些细腻入微、充满人性光辉的细节。
评分我之前购买过一些关于编剧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理论,读起来枯燥乏味。而这本《创造难忘的人物》则完全不同,它用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人物塑造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人物的隐藏需求”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物的行为看似不合逻辑,但实际上却有着深层的心理根源。书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经典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案例,比如《教父》中的迈克尔·柯里昂,他从一个局外人一步步走向黑帮的权力中心,其内心的挣扎和转变,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剖析。作者还非常注重人物与情节的互动,她强调人物的动机和选择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以及情节又如何反过来塑造人物。这种观点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自己对剧本的整体构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我方向和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纸质和印刷都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这一点对于一个喜欢纸质书的读者来说,是加分项。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提升自己在剧本创作中的叙事能力,但翻开后,我惊讶地发现,它对于人物塑造的深度挖掘,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非常巧妙地将人物的性格特质、成长背景、价值观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核心冲突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人物的弱点”这一章节时,并没有将弱点仅仅理解为缺陷,而是更深层次地剖析了弱点如何成为人物成长的催化剂,以及如何让人物更具人性的真实感。书中提到的一些心理学概念,比如“依恋理论”和“创伤童年”,被运用得非常恰当,让我在理解人物的某些行为模式时,有了更清晰的脉络。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用《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这个角色来分析,如何通过人物坚韧的意志和对自由的执着,来塑造一个难以磨灭的经典形象。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凭空想象人物,而是能够更系统、更有逻辑地构建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角色。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非常学术化,但又不失其作为一本实用指南的价值。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非常强调人物的“真实性”。她认为,一个成功的人物,不应该是完美无瑕的,而应该是有缺点、有弱点、有不确定性的。书中提出的“人物的阴影面”这一概念,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反派角色反而比主角更令人印象深刻。作者用《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莱克特博士作为例子,分析了他身上那种既令人恐惧又充满智慧的复杂性。她还深入探讨了人物的“过去经历”对他们“当下行为”的影响,以及“人物的价值观”如何决定了他们在关键时刻的选择。这些深入的剖析,让我对人物的构建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停留在表面地给人物设定一个身份和性格,而是能够真正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欲望、他们的恐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