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佛珠.手链收藏与鉴定-慧心佛性 | 作者 | 邹斌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 ISBN | 9787510430862 | 出版日期 | 2012-07-01 |
| 字数 | 180000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软精装 |
| 开本 | 12k | 商品重量 | 1.040Kg |
| 内容简介 | |
| 邹斌编著的《佛珠手链收藏与鉴定》内容简介: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广泛使用。佛珠的质料不胜枚举,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为殊胜尊贵。《佛珠手链收藏与鉴定》中手链作为一种首饰,被人们作为服装的配套装饰,作为艺术品来修饰自己,作为个人风格、爱好的一种装扮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运用。经得起时代的洗礼、历史的打磨,彰显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个性。熄灭妄想,收摄心意,净化心灵,增加定力,提升智慧。 |
| 作者简介 | |
| 邹斌,男,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国信息学院新闻系,长期从事编辑工作。 |
| 目录 | |
| 净心佛珠——佛珠手链总论/ 001 佛珠的起源/ 002 佛珠的组成/ 008 佛珠数目的意义/ 012 1080 颗 / 013 108 颗 / 014 54 颗 / 015 42 颗 / 018 36 颗 / 019 27 颗 / 020 21 颗 / 021 18 颗 / 022 14 颗 / 023 佛珠的质料/ 024 菩提类 / 025 宝玉石类 / 028 果实( 核) 类 / 029 竹木类 / 029 其他种类 / 030 佛珠的分类方法/ 031 按使用方法分类/ 031 按品级分类/ 035 按结构分类/ 035 佛珠的净化作用/ 036 佛珠的持用方式/ 040 拿佛珠的方法/ 040 佛珠的使用禁忌/ 043 佛珠的真伪判定/ 045 佛珠的收藏与保养/ 047 珠圆玉润——佛珠手链大盘点/ 050 菩提类佛珠/ 052 星月菩提佛珠 / 053 金蟾子菩提佛珠 / 056 莲花菩提佛珠 / 057 凤眼菩提佛珠 / 060 龙眼菩提佛珠 / 062 金刚菩提佛珠 / 063 金线菩提佛珠 / 064 天意菩提佛珠 / 066 缅茄菩提佛珠 / 067 天竺菩提佛珠 / 068 太阳子菩提佛珠 / 069 五眼六通菩提佛珠 / 070 月亮子菩提佛珠 / 072 木鱼果菩提佛珠 / 073 竹木类佛珠 / 074 沉香佛珠 / 075 檀香佛珠 / 078 紫檀佛珠 / 080 绿檀佛珠 / 085 黑檀佛珠 / 086 黄花梨佛珠 / 088 降龙木佛珠 / 093 木子佛珠 / 094 金丝楠木佛珠 / 096 红木佛珠 / 099 宝玉石类佛珠 / 101 水晶佛珠 / 102 玛瑙佛珠 / 105 绿松石佛珠 / 111 青金石佛珠 / 113 碧玺佛珠 / 115 木变石佛珠 / 118 金沙石佛珠 / 120 翡翠佛珠 / 122 琥珀( 蜜蜡) 佛珠 / 125 佛珠 / 128 砗磲佛珠 / 131 钛晶佛珠 / 134 其他佛珠/ 136 西藏天珠 / 136 虎纹天珠 / 138 天珠手钏 / 143 琉璃佛珠 / 145 琥珀色琉璃 佛珠/ 148 核雕佛珠 / 149 象牙佛珠 / 157 羚羊角佛珠 / 162 牦牛骨佛珠 / 164 景泰蓝佛珠 / 165 嵌银佛珠 / 166 金、银佛珠 / 167 嘎巴拉佛珠 / 171 缤纷绚丽——佛珠手链精品鉴赏/ 174 椰壳佛珠/ 176 海南黄花梨佛珠/ 177 加里曼丹沉香佛珠/ 178 非洲小叶檀佛珠/ 179 虎皮沉香佛珠/ 180 金丝玫瑰佛珠/ 181 印度满金星佛珠/ 182 缅甸花梨瘿子木佛珠/ 183 沙沉金丝楠佛珠/ 184 莲花菩提佛珠/ 185 百年老金刚菩提子佛珠/ 186 暴老灵骨佛珠/ 187 藏传嘎巴拉佛珠/ 188 藏传嘎巴拉眉心骨佛珠/ 189 沉香佛珠/ 190 沉香虎斑佛珠/ 191 多瓣金刚菩提手佛珠/ 192 凤眼菩提佛珠/ 194 海黄隔片配老绞胎琉璃/ 195 海南切片黄花梨佛珠/ 196 金线菩提佛珠/ 197 精选凤眼菩提佛珠/ 198 老绞胎琉璃佛珠/ 200 老龙眼菩提佛珠/ 201 老象牙佛珠/ 202 老星月菩提佛珠/ 203 精选老紫檀佛珠/ 205 老紫檀佛珠/ 206 牦牛骨佛珠/ 207 密纹金刚菩提佛珠/ 208 金刚菩提佛珠/ 209 木变石佛珠/ 210 精选南红佛珠/ 211 南红佛珠/ 212 南红药片佛珠/ 213 七瓣藏式金刚佛珠/ 214 青金石佛珠/ 215 珊瑚佛珠/ 216 松石佛珠/ 217 钛晶佛珠手钏/ 218 天铁佛珠/ 219 翡翠佛珠/ 220 绿松石佛珠/ 221 藏传老金刚念珠/ 222 藏传多宝颈链/ 222 豪配古珠多宝手串/ 223 藏传三眼天珠/ 223 老蜜蜡手钏/ 224 老灵芯念珠/ 224 老桶腊手串/ 225 老松石老南红瓜配黄花梨手钏/ 225 象牙佛珠/ 226 老椰壳配藏传老蜜蜡/ 228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暂无 |
从这本书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佛教文化和佛珠的热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而不是简单的学术研究。他对佛珠材质的细致描述,对工艺的精妙讲解,对历史的深入挖掘,都充满了情感的温度。读到关于一些珍稀佛珠的收藏故事时,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佛珠,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人心的虔诚。书中穿插的很多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更是为佛珠增添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即使是已经对佛珠有一定了解的收藏者,也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鉴,更是一个深入的知识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佛珠风格的梳理和对比,这让我对佛珠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关于明清时期佛珠的工艺特点,以及它们与当时社会审美观念的联系,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书中还提到了很多鉴定佛珠的小窍门,比如如何通过声音来辨别材质,如何通过磨损程度来判断年代,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知识。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拥有的佛珠与书中介绍的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了很多之前自己并未注意到的细节。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佛珠的鉴赏能力,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佛珠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书中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珠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基于材质或价格的推荐,更是从个人喜好、修行需求等多个角度出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建议,让我觉得这本书 truly understanding and catering to the reader's needs.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字字珠玑,蕴含着作者对佛珠深厚的感情和精到的见解。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直击人心,让我对佛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它让我明白,收藏佛珠,不仅仅是占有,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这种理念,让我对我的收藏之路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和,没有丝毫的浮夸或卖弄。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朴实而真诚的语言,娓娓道来。这种平和的语气,让我阅读时感到非常放松和愉悦,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在讲解佛珠的保养方法时,它也一再强调要顺其自然,切忌过度盘玩或使用不当的清洁剂,这同样体现了作者对佛珠的尊重和对自然之美的推崇。 本书对于佛珠的分类和鉴定,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常见材质的介绍,更是深入探讨了各种小众材质、特殊工艺以及不同风格的佛珠。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佛珠收藏门道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书中对每一类佛珠的介绍,都包含了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寓意、材质特点、工艺鉴别以及市场价值等多个方面,信息量非常大且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引导。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教授我如何“看”佛珠,更引导我去“悟”佛珠背后的智慧。书中很多关于佛珠象征意义的阐述,比如每一颗珠子都代表着一种修行,每一次的拨动都象征着一次心灵的洗涤,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佛珠的深邃内涵。它让我明白,佩戴佛珠,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一种对内心的修行和对佛法的体悟。在品鉴章节,书中不仅仅教我如何区分真伪,更引导我体会每一串佛珠背后所蕴含的匠心和故事。 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对佛珠本身的介绍,还延伸到了与佛珠相关的佛教文化和哲学思想。在讲解菩提子佛珠时,它不仅介绍了不同种类菩提子的特点,还深入阐述了“菩提”在佛教中的含义,以及为何菩提子会被视为殊胜的修行工具。这种将物质与精神、形式与内涵融会贯通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意识到,佛珠不仅仅是冰冷的念珠,更是承载着佛教智慧和慈悲的载体。书中对于各种法器的介绍,以及它们与佛珠在修行中的配合使用,也让我对佛教仪轨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对佛珠所蕴含的“慧心”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关于知识,更是关于智慧的传递。它让我明白,佛珠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心灵的镜子,能够帮助我们观照内心,体悟人生的真谛。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惊人,它不仅能满足我对佛珠收藏的热情,更能引导我对佛教文化和哲学思想产生更深入的探索。它就像一位引路人,带我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美妙的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佛珠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工艺感到着迷,总希望能找到一本能真正带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好书。这次有幸翻阅了这本《慧心佛性-佛珠 手链收藏与鉴定》,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佛教饰品宝库的大门。从书本的装帧来看,就透着一股厚重和精良,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安心感。我最喜欢的是它在介绍各种材质的佛珠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仅是简单列出檀香、沉香、菩提子等常见的名字,而是深入探讨了每种材质的特性、产地、历史渊源,甚至是它们在佛教修行中的象征意义。比如,关于老山檀香,书中不仅仅提到了它独特的香气,还详细解释了它在不同宗教仪式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香气来辨别其品质和真伪。这种对细节的挖掘,让我感觉作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位怀揣着对佛教文化虔诚之心,身体力行的践行者。 再者,书中对于佛珠的收藏和鉴定部分,更是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初涉收藏的新手,我常常为如何判断一串佛珠的价值而感到困惑。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教导我如何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串佛珠。它不仅仅关注材质本身,更强调了工艺、包浆、品相以及历史感的重要性。例如,关于包浆的形成,书中不仅仅解释了它是什么,还生动地描绘了不同材质在经过长时间盘玩后,所呈现出的独特光泽和温润质感,并且提供了很多图片示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岁月留下的痕迹。对于一些看起来相似的材质,书中也提供了很多鉴别小技巧,比如如何通过气味、密度、纹理来区分,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宝贵信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甚至提到了很多古董佛珠的收藏故事,这些故事让冰冷的收藏过程变得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的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相当考究,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息。翻阅的过程,仿佛置身于一座幽静的寺庙,耳边回荡着低沉的诵经声,眼前浮现的是一串串承载着虔诚与智慧的佛珠。它在讲解佛珠的历史演变时,不仅仅罗列了时间线,更是将每一时期的佛珠风格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思想紧密结合,让我得以窥见佛珠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多重角色。从早期的简朴样式到后来的繁复精美,每一个变化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读到关于佛教宗派对佛珠选择和使用习惯的影响时,我更是豁然开朗,原来不同宗派在佛珠的材质、串法、念珠的数量上都有其独特的考量,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和修行理念。 特别吸引我的是关于佛珠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的探讨。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许多人仍然选择佩戴佛珠,但其原因可能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宗教信仰。书中深入分析了佛珠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艺术品,在现代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它解释了为什么在压力巨大的当下,抚摸着温润的珠子,感受着指尖的触感,能够带来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种“返璞归真”的思考,让我对佛珠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配饰,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物质与精神的重要载体。书中还分享了一些现代设计师如何将传统佛珠元素融入现代首饰设计中的案例,这些都展示了佛珠文化的生命力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与传承。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佛珠的认识仅限于“念经用的珠子”,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佛珠的艺术性、收藏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发现,原来小小的佛珠,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哲理,这让我对佛珠产生了全新的敬意。 这本书的图文并茂,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每一张精美的图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佛珠的故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佛珠的美。
评分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在介绍佛珠的时候,始终贯穿着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让我明白,每一串佛珠,都凝聚着大自然的精华和匠人的心血,都承载着一份份虔诚的愿望。在品鉴部分,它不仅仅教授我如何去识别价值,更引导我如何去感受佛珠的“灵性”,如何去体会它所带来的心灵慰藉。 书中对于佛珠的保养和修复,也给出了非常详细且实用的指导。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擦拭,更是从材质的特性出发,教你如何用最温和、最恰当的方式去呵护你的佛珠,让它们能够长久地保持其原有的光泽和温润。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