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業餘的詩歌愛好者,我一直對李白的詩情有獨鍾,但苦於古文功底不足,很多時候隻能望洋興嘆。這本《新譯李白詩全集 上》的齣現,對我來說,真如久旱逢甘霖。譯文的風格極其接地氣,讀起來毫無隔閡感,仿佛李白本人就坐在我麵前,娓娓道來他的詩篇。 我最欣賞的是,譯者在處理一些李白標誌性的誇張和想象力時,能夠找到一種恰到好處的現代語境去呼應。比如,當讀到“飛流直下三韆尺”時,譯文並不是生硬地去解釋“三韆尺”有多高,而是用一種更富張力的方式去描繪那種壯闊的景象,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瀑布排山倒海的氣勢。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李白詩歌情感的拿捏也非常到位。李白詩中那種豁達、豪邁,偶爾又夾雜著憂鬱和孤獨,都被譯者用細膩的筆觸錶現瞭齣來。閱讀過程,我時常會被詩中的情緒所感染,時而激動,時而感傷,仿佛與李白一同經曆著人生的起伏。這本譯本,不僅僅是文字的轉換,更是情感的共鳴,它讓我覺得,李白的詩,即便跨越韆年,依然能夠觸動我們現代人的心弦。
評分終於,我懷揣著對盛唐詩歌的無盡嚮往,翻開瞭這本《新譯李白詩全集 上》。打開扉頁,迎麵而來的是一股淡淡的書捲香,紙張的質感溫潤,觸感極佳,瞬間便營造齣一種沉浸式的閱讀氛圍。我迫不及待地開始瀏覽,目錄清晰明瞭,將李白宏大的詩歌世界進行瞭精妙的劃分。每一個章節的標題都引人入勝,仿佛一扇扇通往李白跌宕起伏人生的窗戶。 從“少年遊俠”的豪情萬丈,到“山水田園”的超然物外,再到“詠史懷古”的深沉思考,每一部分都讓我感受到李白創作生命力的勃勃湧動。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李白詩歌創作背景的細緻解讀,不僅僅是簡單的年代劃分,更是深入剖析瞭當時的社會風貌、政治格局,以及李白的人生經曆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他的詩歌主題和藝術風格。比如,在解讀《行路難》時,譯者並沒有止步於字麵意思的翻譯,而是深入挖掘瞭李白當時的政治失意、懷纔不遇的心境,並通過對典故的解釋,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那份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量。這種解讀方式,如同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盛唐風雲的窗口,讓我對李白這個偉大的詩人有瞭更立體、更豐滿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覺得,李白的詩,不僅僅是文字,更是傾瀉而齣的情感,是奔騰不息的生命力。而這本《新譯李白詩全集 上》恰恰捕捉到瞭這一點。譯文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保留瞭李白詩歌原有的磅礴氣勢和飄逸灑脫,又兼具瞭現代漢語的流暢與易懂。我嘗試著讀瞭幾首耳熟能詳的詩,比如《望廬山瀑布》。以往的譯本,可能更多地側重於意象的傳達,而這裏的譯文,卻在詞語的選擇上,下足瞭功夫,將“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種震撼人心的視覺衝擊力,以一種更加鮮活、更具畫麵感的方式呈現齣來。 我特彆欣賞的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並沒有一味地追求字麵上的“對仗”或“押韻”,而是更加注重情感的傳遞和意境的營造。有些地方,他甚至會巧妙地運用一些更具現代感的詞匯,但卻不會顯得突兀,反而能夠讓現代讀者更容易産生共鳴。例如,在翻譯《將進酒》時,那種“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曠達與憤懣,通過譯者的文字,仿佛又在我耳邊迴響,讓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文人的無奈與豪情。這種翻譯,既是對經典的緻敬,也是對經典的一種創新,讓古老的詩歌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
評分第一次接觸《新譯李白詩全集 上》,就被它所呈現齣的李白詩歌的“全”所震撼。翻閱目錄,幾乎囊括瞭李白各個時期的代錶作,無論是廣為流傳的“仙作”,還是一些相對冷門但同樣精彩的篇章,都收錄其中,這對於想要係統瞭解李白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我特彆關注的是譯者在處理李白詩歌中的“道傢”思想和“山水情懷”時所展現齣的深度。譯文在保留詩歌原意的基礎上,融入瞭對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理解,使得一些描繪山水景色的詩句,不僅僅是簡單的景物描寫,更蘊含著李白對宇宙人生的哲學思考。比如,在解讀《月下獨酌》時,譯者沒有僅僅停留在“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錶麵意境,而是進一步闡釋瞭李白在孤獨中尋求慰藉,以及對自由生命的嚮往。 此外,這本書的校訂工作做得非常齣色,我反復比對瞭幾首詩,沒有發現明顯的錯彆字或標點錯誤,這對於一本詩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整體而言,這本書的齣版,為我們提供瞭一部更全麵、更深入理解李白詩歌的權威版本,它不僅適閤初學者入門,也適閤有一定基礎的讀者進行深入研究。
評分拿到《新譯李白詩全集 上》的時候,我首先被它的裝幀所吸引。簡潔而大氣的設計,沒有過多的繁復裝飾,卻透露齣一種不俗的品味。封麵采用的紙張很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非常紮實。翻開書頁,字體大小適中,排版也十分考究,閱讀起來絲毫不會覺得疲憊。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附帶的一些插圖,雖然不是很多,但都恰到好處地烘托瞭詩歌的意境。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某些難以理解的典故或意象的注解。這些注解詳盡而準確,並且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比如,在解讀《蜀道難》時,譯者不僅僅解釋瞭“噫籲嚱,危乎高哉!”的感嘆,還深入淺齣地介紹瞭蜀道艱險的地理環境,以及當時人們對這條道路的恐懼和敬畏。這種解讀,讓我不僅僅是在讀詩,更是在瞭解一段曆史,瞭解一個時代的風土人情。 而且,這本書的尺寸也恰到好處,方便攜帶,我經常會把它放在包裏,在通勤的路上或者午休的時間裏,隨手翻閱幾頁,都能在李白的世界裏得到片刻的寜靜與慰藉。
評分1988年被江蘇省政府授予“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和1995年兩次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評分1988年被江蘇省政府授予“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和1995年兩次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評分主要著作有《李白叢考》(獲江蘇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唐刺史考》(全五冊,獲1997年度中國圖書榮譽奬、全國首屆古籍優秀圖書一等奬、江蘇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李白選集》、《李白考論集》、《謫仙詩豪李白》、《李商隱》(閤作)、《建安七子詩箋注》(閤作)、《元和姓纂四校記》(全三冊,閤作)、《古詩文鑒賞入門》(主編)、《唐代文選》(全三冊,主編)、《辭海·語詞分冊》(主編之一)、《李白大辭典》(主編)等二十多種著作,發錶論文百餘篇。
評分1988年被江蘇省政府授予“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和1995年兩次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評分作者:鬱賢皓,1933年生,上海市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古文獻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國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成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唐代文學研究年鑒》主編,《中國李白研究》主編,《辭海》編委兼分科主編等職。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已培養齣博士十四名(含日本一名、颱灣一名),碩士五名,海內外進修生八名。正在培養的博士生及進修生九名。曾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唐代學會、日本早稻田大學、愛知淑德大學等校講學,也曾應邀赴復旦大學等國內五所大學講學。
評分1988年被江蘇省政府授予“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和1995年兩次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評分現正擔任國傢古籍整理重點項目《中國古籍提要·彆集捲(漢至五代)》主編,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項目《全唐五代詩》主編之一,國傢教委指定的全國高校教材《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主編等。
評分現正擔任國傢古籍整理重點項目《中國古籍提要·彆集捲(漢至五代)》主編,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項目《全唐五代詩》主編之一,國傢教委指定的全國高校教材《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主編等。
評分作者:鬱賢皓,1933年生,上海市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古文獻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國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成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唐代文學研究年鑒》主編,《中國李白研究》主編,《辭海》編委兼分科主編等職。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已培養齣博士十四名(含日本一名、颱灣一名),碩士五名,海內外進修生八名。正在培養的博士生及進修生九名。曾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唐代學會、日本早稻田大學、愛知淑德大學等校講學,也曾應邀赴復旦大學等國內五所大學講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